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波普尔认为科学的精神应当是批判,科学是理性不断做出假说,而这种假说不断遭到批判,即被证伪。因此,波普尔提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不是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性”原则,而应当是他的“可证伪性”原则。根据他的这一原则,波普尔表述了他的真理观,用逼真度取代“真理”作为对科学进步的量度。从证伪主义出发,波普尔最终建立了他的“猜想—反驳”方法论。  相似文献   

2.
波普尔的哲学思想在西方科学主义思潮的演化脉络中处于过渡性地位。波普尔的哲学早期是经验主义的,但在后期逐步经由经验证伪主义转向了理性批判主义。波普尔提出的科学始于问题而非经验、证伪主义、猜想与反驳的科学发展模式等思想,不仅对科学哲学本身,而且对法学等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具有启示意义。重视问题及其境况、证伪主义视角、猜想与反驳的批判方法等都在法学研究中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3.
李云 《科技资讯》2007,1(12):63
否证论是波普尔哲学思想的灵魂,他独树一帜的否证论思想,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同时在哲学界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论。在广泛地关注波普尔否证论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波普尔否证论内涵的科学精神。其思想里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精神:科学的创造精神,科学的批判精神和从错误中学习的精神。这些精神对现代的科学研究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波普尔认为:现代自然科学革命表明,科学的精神是批判,也就是不断推翻旧理论,不断作出新发现,而科学发现是理性的活动,无需经验的参与。这就是说,科学就是理性不断作出的假说,而这假说不断遭到批判,即被证伪。因此,他提出科学和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不是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性”判据,而应当是他所谓的“可证伪性”判据。进而提出“可证实性”判据不仅不合理,而且不可能,因为他的工具即归纳法是无效的。一、归纳主义的起源及发展归纳主义起源于英国,从培根到罗素,后来又被逻辑实证主义所继承,长期以来统治着西方科学哲学界。弗兰西斯·培根…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发展,波普尔提出了以可证伪性为核心的证伪主义,把科学理解为进步的、成长的动态进程,突破了归纳主义对科学知识的静态的积累模式,从而超越了归纳主义。然而证伪主义模式也包含了哲学思想的局限性,科学界也同时注意到了其所具的缺陷之处。本文从成长的科学史的角度来对此进行关注,客观地对证伪主义所采取的科学进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一书集中反映了拉卡托斯的科学思想,其主要观点为:(1)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具有严密的内在结构的完整的理论系统。(2)科学发展问题是科学研究纲领的进步和退步的转化问题,进步的标志是“证实超余内容的证据,而不是证伪的证据”。(3)理论只能被理论所否证而不是被经验事实所否定。文章对拉卡托斯的主要科学思想进行了阐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黄楚安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2):118-120
证伪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在科学、哲学乃至社会各界广受关注并被一再引用.重新审视其产生实质、演变过程、内在逻辑机理并予以科学评价,是我们正确对待理论,正确运用理论的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8.
试论波粒二象性方玉田,邢永忠(天水师专物理系,741000)库恩的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和波普尔朴素证伪主义(或批判理性主义),正确地反映了科学发展及科学本质的某个侧面,从整体上看其对科学的本质及科学进步的合理性的观点是错误的,库恩把科学家接受新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9.
陈蕾  邱灿晨 《科技资讯》2008,(1):173-173
证伪主义突破逻辑实证主义"证实"的传统,否认证实的可能性而主张证伪。认为只有可证伪的才是科学的,并描述了不同于归纳主义的动态的科学发展观,独辟蹊径的观点是人类科学思维历史上的重要转向。  相似文献   

10.
在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的视域内,罗蒂哲学的后现代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对传统的科学哲学反思过程中,罗蒂提出了反基础主义的口号,极力主张反实在论,反表象主义和反本质主义,从而终结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在后哲学文化的设计方面,罗蒂的基本策略是以解释学替换认识论,以“弱理性”取代“强理性”,以协同性诠释客观性;在划界问题上,罗蒂批判了科学霸权主义,再次重申了划界问题的消逝。  相似文献   

11.
 如何认识和处理科学质疑、批评与科学家之间的人际信任及和谐关系以更好地促进科学事业的健康发展,是学术界关注的话题。文献[1]在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哲学的语境下,批判实证主义科学话语体系固守“证伪主义”的科学教条和实证主义文化的话语霸权,指出:富有道德色彩的“情感型信任”内嵌于科学实践之中,是科学场域的一种结构性资源;科学知识体系本身就是一张有环环相扣的信任链条精心编制的“信任之网”。即使是科学认知层面的带有权宜性的怀疑,也依赖于道德层面的人际信任;科学信任既是怀疑的逻辑起点也是怀疑的价值归宿点。  相似文献   

12.
从传统本质主义的缺陷、维特根斯坦的意义即用法、语言游戏论三个方面,来揭示维特根斯坦对本质主义的态度及其所引发的哲学思考。指出维特根斯坦从日常用法的角度对本质进行新的思考,认为对本质只能进行描述而不能进行解释。他将“本质”一词的用法从人们对绝对主义的渴望和冲动中解脱了出来,不仅扬弃了传统的本质观的危险性而且使本质概念获得了新生。  相似文献   

13.
夏敏 《西藏大学学报》2007,22(2):4-9,38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抢救人类遗产而推行使用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的使用与申报世界遗产的国际潮流紧密相连,它移植中国首先得到官方和学界的推动,但是这个概念的出笼显然有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特别是其中的东方主义理论背景。文章反思了“非遗”产生的背景和操作的误区,认为不能对这个概念的使用做简单的肯否,而应该从文化多边论出发,走出“非遗”评价中的东方主义陷阱。  相似文献   

14.
卡尔·波普尔的科学哲学理论,不是白云缭绕的空中楼阁,不是奇思异想的概念堆积,而是现代西方社会先进科学文化的产物。在逻辑实证主义的长期统治之后,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界军突起,提出了证伪原则、科学知识增长理论和“世界3”等新颖理  相似文献   

15.
罗尔斯的“新契约论”的精神实质是康德主义的义务论 ,为了克服康德学说的抽象性 ,罗尔斯系统地发展了关于“合理的”和“理性的”相区分的思想。罗尔斯在康德的义务论的基础上实现的四个新的超越———对康德式的“人”的概念的消解、放弃了他曾经尝试的为其正义理论提供一种康德式的哲学基础的努力、直言不讳的承认他致力于发现的并不是普遍的正义原则、以开放形式解决现实问题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从实证主义、证伪主义、范式理论到实在论 ,可以看作一种科学观的辩证发展过程。但是这种发展不是自觉的科学辩证法。在这个观念发展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对科学活动进行自觉的系统的辩证分析 ,可以发现科学进步的八对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科学哲学从经验主义到逻辑经验主义演化的历史进程;综述了维也纳学派的基本观点和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强调了逻辑经验主义在科学哲学中的正统地位;提出了证实和证伪对立统一的科学发展模式,指出了科学认识和科学发展模式中的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相互交替与回归。  相似文献   

18.
科学的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的一个首要问题,也是西方认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它通过不同历史时期哲学家的探索和争论,特别是现代科学哲学的证实与证伪原则的争论,揭示了科学发展的本质,深刻反映了科学与哲学相互关系的发展历程,为人们从新的角度理解科学的划界标准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张君劢是康德意义上的“世界哲学家”。哲学对于他首先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志业。哲学有关世道人心,它的任务是提供一个完整的人生观和宇宙观。哲学构成了张君劢政治活动和宪法思想的理论基础。张君劢的哲学结合了中西哲学的多种资源,他的“德性的理智主义”构成其一生言行进退的深层背景,使得他成为一个少有的理想主义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科学从哲学中的分化,曾一度是二者一道步入成熟并获得高层次跃迁的重要标志.但在随后的发展中,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思辨哲学铲断了“哲人之石”的科学根基,使哲学发展呈现为特种语言自我建构、自我繁殖的过程;而以孔德为急先锋的科学哲学则将“哲人之石”拒斥在科学大门之外,使科学发展因丧失了人文理性的精神导引而陷入重重困境.正是有感于此,西方科学哲学的现代逻辑主义、历史主义各派才发出了接纳和重建“哲人之石”的呼唤.然而,遗憾的是,这一努力又在西方后现代转向所张扬的颠覆声中,被毁于一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