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1988年8月参加贵州科学院梵净山昆虫考察。现将采集的木虱标本,连同我组研究生王象贤、吴鸿所采的及贵州生物所的木虱标本进行了研究和鉴定,共10个种,其中新种7个,已知种3个,后者为贵州省首次记录,它们属木虱总科的木虱科(Psyllidae)和个木虱科(Triozidae)的4个属。文中体长达翅端,头宽则包括复眼。在考察中,曾得到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及杨臣瑾研究员的支持和帮助,谨致谢忱。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2.
为害龙眼的角颊木虱新属新种(同翅目:木虱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一种为害龙眼树的新害虫,是同翅目(Homoptera)木虱科(Psyllidae)中的一个新属与新种。除用我们1974年冬采自福建及广东海南岛的标本外,福建农学院黄邦侃教授提供了采自漳州和莆田的标本,作者对此深表谢意。模式标本分藏于两处:福建农学院植保系保存副模四对(编以昆虫模式标本014号),余者均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角颊木虱属 Cornegenapsylla,(新属) 小型,鲜明种类。体粗壮,头小但横宽,复眼隆凸;头顶中部隆起,具中缝;颊锥发  相似文献   

3.
瘤(虫责)属Tyloperla系Sivec和stark(1988)所建立,模式种是Tylopyge attenuata Wu et Claassen。该属过去一直沿用属名Tylopyge Klapálek 1913,经zwick(1988)证实Tylopyge是纯(虫责)属Paragnetina Klapálek 1907的异名。瘤(虫责)属的种类中至大型,头部有3个单眼,雄性腹部5⒍7节背板未发生特化,第8背板中央有一骨化区,第9背板两侧骨化而中央大部区域膜质且有一小齿带,第10背板分为左右两叶,各有一指状突,基部有一瘤丘。该属已知3种,分布于亚洲南部地区。本文记述了我国广西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4.
湖北湖南的毛蚊五新种记述(双翅目:毛蚊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毛蚊属和襀毛蚊属五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1、黄腿毛蚊 Bibio flavifemoralis,新种(图1a—d) 雄:体长7.5mm,翅长5.5mm。头及体全黑。头部多黑色粗长毛,触角粗短,9节,末3节紧连,鞭第1节宽为长的1.8倍;啄极短;须发达,5节,第3—4节长为宽的6倍,第5节略短些;复眼黑色,多黑毛;单眼棕黄色。胸部密生浅黄色长毛;肩胛棕黄色。足腿  相似文献   

5.
为害龙眼的角颊木虱新属新种(同翅目:木虱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一种为害龙眼树的新害虫,是同翅目(Homoptera)木虱科(Psyllidae)中的一个新属与新种。除用我们1974年冬采自福建及广东海南岛的标本外,福建农学院黄邦侃教授提供了采自漳州和莆田的标本,作者对此深表谢意。模式标本分藏于两处:福建农学院植保系保存副模四对(编以昆虫模式标本014号),余者均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6.
小眼虽多不管用有一句成语叫“鼠目寸光”,借以形容目光短浅。其实,如果把蚊眼和鼠目相比,恐怕只是“小巫见大巫”。你不妨用放大镜观察蚊子的头部,可以看到两侧有一对大得出奇的复眼,这复眼实际上是由数百个小眼“镶嵌”而成,如埃  相似文献   

7.
昆虫的眼睛     
昆虫的眼睛是头部骨骼的一部分,表面是角化而透明的角膜,光线可透入。昆虫眼睛的形状、大小和数量,随昆虫种类,甚至发育阶段的不同而不同,但总的可分为单眼和复眼两类。这两类眼睛都是由折光部分的角膜、感光部分的视网膜和色素部分构成。这两类眼并非同时并存,功能也完全不同。单眼,顾名思义是单独的1个小眼面,它又有背单眼和侧单眼之分。背单眼多见于昆虫成虫,可有1~3个,如我们熟悉的蜻蜓,在额部上方两复眼之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云南梁河县小兽体表蚤类和吸虱昆虫的寄生状况。方法:用鼠笼、鼠夹加食饵的方法诱捕小兽,用全捕法采集诱捕小兽体表的所有蚤类和吸虱,按"一兽一瓶"置于70%酒精内保存和固定。每只昆虫标本经逐级酒精脱水、透明和干燥后制作成玻片标本,于显微镜下逐一鉴定到种。群落基本结构用物种丰富度(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J′)及生态优势度指数(C′)来描述;空间分布格局用扩散系数CI、指数(I)、Cassie指数(CA)及聚块指数(m*/m)进行测定。结果:从所捕获的啮齿目、食虫目7科10属20种440只小兽体表,共采集到蚤类昆虫263只,隶属5科8属10种,方叶栉眼蚤、偏远古蚤、印鼠客蚤和近端远棒蚤二刺亚种为优势种;吸虱昆虫1 316只,隶属3科3属6种,太平洋甲胁虱、缺齿甲胁虱和社鼠甲胁虱为优势种。优势蚤种和优势虱种在其对应的主要宿主体表的寄生表现为聚集型分布。结论:本文调查的440只小兽体表蚤类和吸虱昆虫种类组成比较简单,物种多样性较低,宿主选择特异性吸虱高于蚤类,优势种类在其对应的主要宿主体表的寄生均表现为聚集型分布。  相似文献   

9.
广西为害林木的阿异虫属1新种(虫目:异虫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记述阿异虫属1新种——黄色阿异虫Aruanoideaflavescenssp.nov.,对新种描述,与近缘种作了比较,并附主要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于北京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
昆虫学报 1987;30(1):97—99 本文据1983年我们在四川卧龙、峨眉山等地采到的标本,经鉴定记述一新种:细点毛角隐翅虫Trichophya tenuis. 体长2.5mm,头部、前胸、及腹部黑色;鞘翅黑褐色;触角、下颚、下唇、足黄褐色;眼红褐色,整个体表略有光泽。本种甚似T.rudis Camerom,但头部与前胸上的刻点很细,较稀,不粗糙,与后者明显不同,模式标本保存在四川师范学院生物系,还记述一新纪录:粗点毛角隐翅虫Trichophya rudis Camerom 1926,标本1♀,四川卧龙,6♀♀四川峨眉山,模式标本也保存在四川师范学院生物系。  相似文献   

11.
晏安厚 《大自然》2013,(1):55-57
多伊棺头蟋多伊棺头蟋(Loxbolemmus doentzi)隶属于直翅目蟋蟀科棺头蟋属,俗名头(虫恭)、棺材头、斧头蝾、七音蟋、棺材头蟋蟀、大扁头蟋、猴头、棺材板、大棺头蟋、棺头蟋、大棺头蟋蟀和大头(虫恭)等。其体型和体色均属普通,唯有头部堪称蟋蟀家族中最特别的。它体长14.5~21.5毫米,体色黑或黑褐色;头额短、呈圆弧状,向前下方明显突出,额顶有一黄色弧形斑纹,额后亦多一黄色斑块;头额下前方两侧生有一对复眼,两复眼内侧有一对24.5~25毫米长的丝状触角:单眼较为明显;复眼两侧近下方各有一个三角形尖锐突起,亦有少数个  相似文献   

12.
虫霉目真菌包含有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倍受关注.对广东省乐昌市人工和自然生态系统中虫霉目真菌历经3年的调查,记录了虫霉目真菌3属3种,分别为蝗噬虫霉、蝇虫霉和飞虱虫疠霉.  相似文献   

13.
卷蛾寄蝇族昆虫主要寄生于鳞翅目、膜翅目、鞘翅目等昆虫,是重要的农、林业天敌.全世界有243属,约600种,中国有22属66种.以沈阳师范大学昆虫所馆藏各地标本为材料,对该族进行了系统研究.报告7属15种,补充了8个种的省级新分布地,发现2个中国新纪录种:毛奥斯渥寄蝇Oswaldia hirsutaMesnil和银奥斯渥寄蝇O.glaucaShima.  相似文献   

14.
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生物,生存于地球上的每个角落。昆虫与人类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很多昆虫是农业上的重要害虫,而外来入侵昆虫则更有可能成为重要的农业害虫。这里从起源、分布、危害等方面介绍几种主要的农业外来入侵害虫。烟粉虱烟粉虱(Bemisiatabaci)属同翅目、粉虱科,1889年在希腊的烟草上被发现,命名为烟粉虱。现已广泛分布于9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于1949年首次记载,现分布于东南沿海13个省市。烟粉虱主要借助一品红或其他花卉的调运,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播扩散。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我国近年来暴发成灾的烟粉虱为B型。它们有…  相似文献   

15.
飞虱科昆虫隶属于半翅目蜡蝉总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业害虫之一.昆虫的线粒体基因是昆虫分子与进化研究中常用且有效的分子标记.本研究基于线粒体蛋白编码基因探讨了飞虱科13属18种的系统发育关系,分别采用距离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即在飞虱科13属中,Ugyops属较为原始,处于系统树的基...  相似文献   

16.
隐翅虫形态     
一般形态隐翅虫科甲虫,大多具有狭长平行的身体,缩短的鞘翅,大部裸出且相当灵活的腹部等“隐翅虫”概念的综合特征(,1973)。(图1;图11—19) 头部通常大而前伸(图11—19),少数有时下弯(图15),某些能向前胸背板下方缩入至复眼(图15)。颈常在不同程度上缩小或缺乏。缝或沟消失的头壳一般是完整  相似文献   

17.
作者在整理隐翅虫标本时,发现波缘隐翅虫亚属(Subgenus Coprophilus Ga-nglb.1895)一新种,现记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在四川南充师院生物系。中华波隐翅虫 Coprophilus(Coprophilus)(hinensis 新种体长3.9—5毫米。体前部黑色,鞘翅近后缘和外缘黄色带红,腹部暗褐色,触角、足、下颚须、下唇须黄褐色。头部比前胸窄,稍长,基部不狭缩成颈,颅顶有明显而稀疏的刻点。触角瘤内侧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记述福建小毛瓢虫族(Scymnini)小毛瓢虫属的小瓢虫亚属 Scymnus(Pullus)Mulsant 7个新种和小毛瓢虫亚属 Scymnus(Scymnus)Kugelann 5个新种,均采自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新种的模式标本保藏于华南农业大学和福建农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记述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叶蝉总科三新种,分属离脉叶蝉科(Coelidiidae),单突叶蝉属(Lodiana Nielson)和殃叶蝉科(Euscelidae),带叶蝉属(Scarhoide-us Uhler)。模式标本存贵州农学院。 1.黑胫单突叶蝉新种Lodiana nigritibiana sp.nov.(图1—6) 体长(包括翅长):雄虫7.5—7.8mm,雌虫8.8mm。头冠前端弧圆突出,显著超出复眼端缘,中域微隆起,冠面高出复眼水平面;复眼  相似文献   

20.
前言本人在长春附近地区包括南岭、净月潭、土们岭等处,作关于膜翅目昆虫的初步调查约有22科105属,另外还有20余种未曾鉴定出来,没有列入。更有许多遗漏。因为文献和标本不多,鉴定时发生很多困难,一定有不少错误之处,希读者予以指正。膜翅目一般概述膜翅目昆虫的头部能自由活动;有复眼一对;单眼三只;口器为咀嚼式或咀吸式;翅两对,皆为膜质,翅脉少,后翅较前翅为小,其前缘并有翅钩一排,用以挂附在前翅的后缘,这样在飞翔时,前后翅可统一动作。前胸很不发达,有时只能看到其两侧的延长部,但中胸十分发达。很多膜翅目昆虫腹部第一节与后胸节合并称为前伸腹节。雌性腹部末端有产卵器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