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监控系统只能在监控中心主机或PC机上查看视频数据。无论是监控中心主机还是PC机都存在移动困难或携带不方便的弊端。本系统依托于TD-SCDMA网络出色的下行数据传送速率和MPEG-4的良好数据压缩能力运行的。本系统采用C/S构架,采用移植性较好的Java语言进行移动终端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Wi MAX的由来,并且分别说明了WiMAX的演进过程和它的关键技术.目前WiMAX发展迅速,但是为了获得高效可靠的通信性能,井支持更高速率的移动环境,需要物理层关键技术进一步演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移动宽带城域网技术WiMAX特点。WiMAX作为3G技术中的一员,比起CDMA2000、TD-CDMA、WCDMA技术,具有高速率的特点,对解决用户“最后一公里”高带宽接入提供一种无线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4.
WiMAX是一项新兴宽带无线移动技术,本文简要介绍WiMAX技术的特点,针对WiMAX技术的优势、存在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并与3G技术和技术WiFi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TD—SCDMA网络测试仪IP数据采集卡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顺应3G网络IP化的趋势,根据TD-SCDMA网络协议中IP数据包传输相关描述,研制了TD-SCDMA网络测试仪IP数据采集卡,利用网卡加WinPcap驱动的方法实现IP数据包采集,为上层协议分析提供有效消息。在Realtek8139网卡上的测试表明,该设计能可靠地完成IP数据包的采集,完全可以应用于当前TD-SCDMA网络测试。  相似文献   

6.
速率匹配是TD-SCDMA标准传输信道编码与复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半静态特性是影响速率匹配算法的重要参数.对TD-SCDMA标准中的卷积编码速率匹配原理进行了分析,完成卷积编码速率匹配算法的软件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实现方案的可行性及半静态特性调整不同传输信道打孔或重发数据比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竞  陈莹  代震 《科技信息》2010,(31):82-82,129
移动WiMAX(全球微波互联接入)是基于IEEE802.16标准的无线宽带接入技术,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已成为一种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无线宽带通信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IEEE802.16e的空中接口协议模型;重点阐述了移动WiMAX技术的关键技术,包括OFDMA物理层的特性和MAC层的特点;最后对移动WiMAX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移动宽带接入指的是支持NGN技术和新型用户设备的强大的传输技术.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是一种新的无线宽带接入技术,是确保不同厂商的无线设备互连互通的技术标准(IEEE 802.16).  相似文献   

9.
沈洁  朱琳 《科技信息》2008,(21):59-59
WiMAX作为一项宽带无线技术,具有接入速率高、覆盖范围大等优点,G经被接纳为3G标准之一。本文首先对WiMAX技术进行简介,然后讨论了它采用的主要技术,并对WiMAX技术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铁路宽带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方法.该方法参照通用WiMAX网络规划步骤,分析了典型铁路移动通信业务的通信速率和服务质量(QoS)需求,结合铁路使用环境进行了各类业务的链路预算并得出网络覆盖能力,就覆盖能力数据提出了典型铁路设定情况下的容量规划算法原则,最后基于OPNET软件对典型铁路WiMAX网络的规划方案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11.
针对TD-SCDMA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低的问题,提出了TD-SCDMA HSDPA增强型系统;建立了该系统终端的基带数据流模型,并对在不同调制方式下和重发次数时系统的吞吐量和信道中断概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系统采用的调制方式编码速率越高,系统的吞吐量和信道中断概率越差.  相似文献   

12.
TD-SCDMA移动终端协议一致性测试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我国基于TD-SCDMA技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战略,提出TD-SCDMA移动终端 协议一致性测试技术的研究,着重介绍了一致性测试的原理,TD-SCDMA移动终端协议一致性测试的方 法.测试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抽象测试集的生成8通过对该项技术的研究,可为TD-SCDMA移动终端设备 提供标准的,实用的协议一致性测试方法和工具,以解决接入网络时产生的协议非一致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孙旸  张勇 《科技信息》2007,(26):60-60
随着移动宽带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无线宽带接入技术亦快速演进,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具有无线宽带、高容量、及远距离传输的能力,WiMAX ForumTM组织也随之应运而生,依据IEEE 802.16以及ETSIHoperMAN标准制定认证规范,并推广经WiMAX ForumTM认证的产品;本文将简介WiMAX的技术标准以及WiMAX设备的认证规范。分析了802.16e协议空中接口媒体接入控制层(MAC)在切换方面的改进和物理层(PHY)针对移动性的改进并进行参数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在TD-SCDMA HSDPA系统3GPP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发送端信道编码比特与接收端解速率匹配后软比特之间的平均互信息的链路模型.本模型以互信息为接口参数,采用QPSK比特信噪比合并、16QAM信噪比等效等建模方法.考虑了TD-SCDMA HSDPA系统速率匹配、HARQ合并、16QAM星座重排等因素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链路模型在瑞利衰落信道,QPSK和16QAM调制方式下的块误码率(BLER)误差均在0.2~0.3 dB以下.且模型具有仿真数据量少、时间复杂度低和扩展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商继伟 《科技资讯》2012,(13):24-24
随着通信技术不断革新和发展,无线移动通信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普遍生活当中。然而我们熟知的WIMAX、TD-SCDMA、WI-FI等无线网络技术,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特性和功能,同时也都会存在着形式不一的弊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找不到一种能够独立支持、统筹一切业务的网络技术,但我们能够结合分析各种技术的特点,通过互补共存的方去融合和利用各种技术优势,从而达到最优化使用。本论文将从WIMAX与TD-SCDMA的特点分析来探讨WiMAX与TD-SCDMA网络融合的互补性与可行性,以及介绍WIMAX与TD-SCDMA的切换机制,3个方面展开以下叙述。  相似文献   

16.
WiMAX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影响力最大的宽带无线接人技术,成为讨论的焦点,鉴于WiMAX的网络部署成本等因素,普遍认为WiMAX的市场机会在于亚太地区,而亚太地区的重点则在中国,因此,中国对WiMAX的态度将会左右其未来的发展.阐述了WIMAX的标准,讨论了WIMAX技术的特点与优势,最后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WIMAX要在中国有一席之地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TD—SCDMA信令测试软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制TD-SCDMA系统的信令测试软件是对移动终端开发与测试的支撑,介绍了研制的TD-SCDMA系统的信令测试软件结构以及综合运用ActiveX控件和动态链接库等技术的方法。这些结构和方法广泛适用于通信系统信令测试软件的开发,并能大大提高软件研制和运行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TD-SCDMA网络下基于H.264格式的终端实现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3G时代的到来,如何提供更加清晰流畅的可视电话业务和移动电视业务,便成为TD-SCDMA终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详细描述了在TD-SCDMA终端上实现H.264格式的可视电话和移动电视(MBMS)的系统架构.  相似文献   

19.
以因特网为代表的数据通信在近几年呈现爆炸式的增长 ,固定因特网接入已进入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不但进入办公室 ,也进入了家庭、学校、宾馆…固定网络的接入速率也日益提高。在固定因特网应用快速增长的背景下 ,为何还要让因特网移动起来呢 ?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有助于人们明确移动数据服务的定位 ,因移动数据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个人化的特征 ,移动化和数据化代表了当今通信领域的两大趋势 ,二者的结合更成为当前的最大热点乃至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移动数据通信具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发展移动数据应用时 ,就需要突出其移动化的特…  相似文献   

20.
目前,移动通信领域中存在各种无线接入技术与标准,3GPP协议的R99版本和R4版本可以提供最高2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3GPP2协议的EV-DO版本则可以提供最大2.4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WiMAX(802.16e)技术则将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到30Mbps。因此为了使WCDMA可以与其他技术相抗衡,WCDMA引入了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技术,使之可以支持高达14.4Mbps的下行峰值速率。HSDPA可以作为WCDMA网络建设后期提高下行容量和数据业务速率的一种重要技术。本文主要讨论HSDPA技术特征与性能,同时与WiMAX无线接入技术进行了一定的比较,从而期望获得对HSDPA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