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时、分的认识》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以及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2省色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相似文献   

2.
对高等数学研究性教学的探讨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教学以实现解决问题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为重点,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进行探索式的学习,进而达到促使学生发展的根本目的.“研究性”体现了”做数学”的过程,意味着发现与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高等数学研究性教学通过挖掘教材联系,寻求数学的本原认识;提炼数学思想方法,体现高水平数学教学;以问题驱动为核心,设计揭示数学实质的教学;通过教“问题解决”,训练学生研究性学习方式,从而教师也提升专业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3.
英语“时态”教学学生较难理解,令人头痛。但如果把无形的时态放在有形的数轴上表示,那就容易多了。要表示“时态”,得先弄清与时态有关的时间,即现在时间、过去时间和将来时间。“现在时间”就是包括说话时在内的时间,如:thisyear,thismonth ,thisweek ,today……,我们说话都包含在上述时间里,故为现在时间。也可以把现在时间缩为一点,如我们在1 0点1 1分1 2秒说话,那么这一时间就为现在时间。反之说话之前的时间为“过去时间”。掌握了这样的时间概念,就可以根据时态的用法在数轴上来讲解了。一般现在时。用法1 表示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动作…  相似文献   

4.
数学新课程与新教学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新课程改变了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整体人格与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是数学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途  相似文献   

5.
金芝 《奇闻怪事》2006,(6):24-25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22—2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积极地探索和一系列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三角形意义、特征、特性。 2.在探索中感受将未知变已知的“转化”数学思想,并掌握三角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中学数学大纲》指出:“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这些能力、意识的培养需要以逻辑思维为基础.逻辑思维能力是认识能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创新与实践”三年多的课题研究,在大学数学教学中椎广了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模式,并提出大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四条基本策略:穿插史实,提升兴趣;思维导向,突出本质;问题驱动,培养能力;数学建模,学以致用.教学实践表明,大学数学情境教学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方法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数学探究”,它已经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要打破传统数学教学观的束缚,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建立探究性数学教学观。教师为学生创设铺垫式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学生要学会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性数学课题学习。  相似文献   

9.
何佩微 《科技知识动漫》2007,(5X):82-82,100
在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提高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数学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听”“说”这两项看似基本的素养往往被忽略.而有效的听取数学、合理地说出数学也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引导学生学习生活数学、活的数学、有用数学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它告诉我们:数学知识是建构的,学生已有经验是基础,教师营造多种现实情景是桥梁;学生学数学的过程仅凭听、看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做”,让学生在“做”中亲历、发现,在“做”中感悟、品味,在“做”中体验、解决,在教师的引领中内化、升华.让学生在“生活数学”的海洋里遨游。下面以北京师范大学版小学数学《美丽的田园》一课为例,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做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学生提不出数学问题,不能创造性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关键原因就是问题意识的波薄.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激活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想”提、“敢”提、“爱”提、“善”提.本文对当前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作了详尽的分析。对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吴建涛 《科技信息》2006,(3):123-124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能更贴近职业高中学生的实际,正确把握学生的差异,使数学教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持续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提供有效措施。本文结合笔者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从“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成果,等方面阐述职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学生的学习生活非常重要。将数学活动渗透到数学课堂中,以“小形式”在数学课堂中展示,使数学中许多抽象的定义、定理、公式等变得具体、易懂、有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由此引发的学习数学的能力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4.
整体意识的建立及其应用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注重联系,提高对数学整体的认识”,并具体指出:“教学中应注意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类比、联想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等方式,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进一步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应深入挖掘与其他数学知识的关联,并在教学中通过适当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感到数学是相互联系、可以迁移的、有趣的。  相似文献   

15.
数学是门逻辑性强,十分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学生学习数学是有一点艰苦性的,但是当他们对数学发生兴趣时就会觉得“乐在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保证。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数学,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呢?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要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机会和可能,因此发现学生的差异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本文探讨了发现学生差异的不同方法,并阐述了基于学生差异应采取的分层次教学。  相似文献   

17.
余青云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3,18(3):100-100,102
从辨证的角度看,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的动态过程。横向可分为“教”和“学”两部分。“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师。纵向可分:“准备教”阶段,教师是主体,教材和学生是认识客体;“课堂教”阶段,主客体间相互交流;“教后学”阶段,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材与教师施加的影响.在教学全过程中,师生的主客体地位相互依存而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8.
李鑫 《奇闻怪事》2010,(4):22-23
“参与式”教学模式在我校全面铺开,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层层设疑,合理安排时间,这样才能使学生多讨论、多提问,从而将学生引入探究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的学习之中。  相似文献   

19.
汉藏语系若干语支的代表性语言——汉、景颇、藏和傣等语言都有“空间隐喻时间”的共性,在时间类型上都有以下五种:1.时间是空间;2.时间是动体;3.时间是容器;4.时间是距离;5.时间是特征。同时这些时间隐喻又具有个性,在词汇层面上各具特色:第一,所选的少数民族语时间词形态理据较为明显;第二,所选的少数民族语更倾向于将时间拟人化;第三,汉语和藏语的时间隐喻在纵向维度上比景颇、傣语的丰富;第四,所选的少数民族语中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是自然特征的借代。  相似文献   

20.
当前,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题。应试教育注重教育的选拔功能,而素质教育注重教育的发展功能。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首要的问题是明确指导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的再认识。1.对教育观的再认识(1)素质教育是教书与育人结合的教育。数学教育具有育人功能,但它又有数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它有别于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思想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具体做法:a.教学中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