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洛阳太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量多、延续时间最长的中央大学。洛阳大学是当代仅有20年校龄,规模较小的地方普通高校。洛阳太学对洛阳大学发展的重要启示在于:必须承继洛阳太学的辉煌,构建规模大、规格高的新洛阳大学。同时也探讨了新洛阳大学崭新的管理模式,用人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洛阳文化与洛阳经济》是紧扣洛阳未来命运而撰写的学术专著。专著作者纵论洛阳古今的沧桑变化 ,从古都洛阳文化的独特性出发 ,作出了振兴洛阳现代经济的战略思考。作为区域文化和区域经济的研究成果 ,专著高度重视对史实和资料作理论上的概括 ,从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出发 ,提出了一些带规律性的见解。专著采用文化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 ,具有极大的开拓性和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洛阳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假设载体,通过对洛阳高新区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优劣势分析,阐述了洛阳高新区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基本原则,构建了洛阳高新区总体循环经济产业链和循环经济分产业链,并从区内循环经济型企业建设、建立健全区内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严格实行企业准入制度、加强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监管以及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对洛阳高新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提出了政策支持措施。  相似文献   

4.
洛阳方言属于中原官话洛嵩片,以洛阳老城区方言为代表。通过实地调查,对洛阳方言的声韵调进行了归纳,在此基础上排列了洛阳方言同音字汇。  相似文献   

5.
洛阳方言属于中原官话洛嵩片,以洛阳老城区方言为代表.通过实地调查,对洛阳方言的声韵调进行了归纳,在此基础上排列了洛阳方言同音字汇.  相似文献   

6.
洛阳曹魏墓见于发表资料的目前只有3座,其中1座为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墓,另2座为无纪年基.这3座墓虽然数量不多,但它们不仅对于我们了解、认识洛阳曹魏墓的基本特征,了解和认识洛阳曹魏墓的形制、结构、随葬品的组合、葬俗葬式都提供了翔实而可靠的直接资料;同时对于我们了解和认识洛阳曹魏墓与洛阳东汉晚期墓葬及洛阳西晋早期墓葬的异同更是不可多得的宝贵材料.不仅如此,洛阳曹魏墓在中国墓葬史上处于一个转轨的时期,它完成了我国墓葬从"汉制"向"晋制"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洛阳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具有这一时期城镇化水平偏低、工业产业层次偏低、居民财政收入水平偏低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不足等鲜明特点。本研究旨在从洛阳实际出发,探索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地区第三产业发展路径。与发达地区相比,洛阳第三产业总量偏小、人均水平较低、占GDP比重偏低。如何促进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洛阳第三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本研究从洛阳市情、第三产业现状特征出发,运用国民经济核算理论、投入产出技术和计量经济学等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洛阳  相似文献   

8.
洛阳牡丹文化节是洛阳旅游节庆的主打品牌产品,而丰厚的牡丹文化也为其打开日韩市场提供了条件。日韩作为洛阳的重要入境客源市场,并未得到科学、合理的深度开发。本文基于亲疏景度分析了日韩客源市场状况,提出应从品牌形象战略、品牌核心战略、品牌规划战略、品牌推广战略等方面采取措施,打造针对日韩游客的洛阳旅游节庆品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振兴洛阳高新技术产业的紧迫性、造成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滞后性的主、客观原因为主线,急洛阳经济振兴之所急,探讨发展洛阳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措施,提出了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思路,从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战略措施的理论原则上和实际具体措施建议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从"八五"期末开发区的实际和参与开发区2000年规划的讨论,预测勾画了远期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论洛阳古代墓葬在我国古代墓葬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洛阳古代墓葬资源丰富而独特,在全国墓葬中皇家墓葬堪称最多,是中国古代墓葬的“首善之区”;洛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适合墓葬的“风水宝地”;洛阳出土墓志,尤其是唐代墓志,学术价值高,可以补史、证史;洛阳出土文物精品多,丰富了我国的艺术宝库;洛阳地灵人杰,有众多的名人墓葬。洛阳墓葬资源的综合实力在全国属于上乘,有独特的、持久的文化吸引力和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西藏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出土,主要见于昌都卡若遗址,拉萨曲贡遗址,山南贡嘎遗址,琼结邦嘎遗址,林芝红星、居木遗址等,最具代表性的是前两个遗址。陶器造型与那一时期的生活习俗紧密相关,卡若化与锄耕农业及猎狩生活联系密切。陶器的装饰艺术主要表现在刻纹、堆纹、压纹、磨光花上。制陶工艺包括对原料选择加工、成型与装饰、烧制方面。西藏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业受生产力的制约,落后于同一时期内地出土的许多新石器时代的化。它体现了西藏氏族部落社会的化风格,有强烈的高原特色。  相似文献   

12.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和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讼法,测定了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时期的三个遗址古陶器样品中的稀土元素,结果显示不同地区出土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有不同的分布特征.由此,本文提出可用分析稀土元素含量的方法探讨古陶产地及古文化交流的路线.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等方法测定二里头遗址的一批陶器样品,对其主量和微量元素作了聚类和因子分析.结合XRD分析,发现二里头遗址不同发掘区域的陶器各自聚为一类,且同一出土单位的陶片尚能聚为同一亚类.这一结果表明,各个区域的出土陶器应由专用陶窑供应.由此推测,二里头遗址的不同区域聚居着不同家族或氏族,并拥有各自的制陶作坊.  相似文献   

14.
张瑞 《实验室科学》2013,16(3):171-173
近年来高校陶艺实践教学开展的如火如荼,陶艺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推动作用毋庸置疑,同时也给现行的教学思想、教育体制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带来了新的进取和改革的机遇。文章通过笔者多年来在陶艺工作室的实践教学经验和工作方法总结,对高校陶艺工作室的实践教学工作特点进行了分析阐释,探索其应对之道。希望对于高校的陶艺工作室的实践教学工作尽些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论洛阳唐三彩的历史展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洛阳唐三彩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多彩釉陶系列,自唐代流传至今,经历了唐三彩、仿唐三彩、唐三彩工艺品三个技艺、内涵消长变化的历史阶段。唐三彩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河洛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有着特殊的地位。准确把握唐三彩的流变历程,有利于唐三彩文化品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以江苏宜兴为代表的紫砂陶艺及其非物质设计内涵进行了剖析 ,指出紫砂陶艺在创作中所追求的心法、韵味和意境 ,在审美上所崇尚的形、神、气、态等 ,对紫砂陶艺之外的其他设计艺术的非物质性设计不无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藏传佛教建筑使用的陶质饰件的分类出发,探讨了这些陶质饰件的起源、特点和发展。指出由原先的陶质饰件装饰的寺院屋顶以及土石结构灵塔过渡到金银灵塔,既是由于民间陶质陶艺绝技,也是藏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审美标准和丰富的想象力发展到顶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西藏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为线索,通过对西藏各地古建筑遗迹中陶质饰件制作工艺的细致分析,概括西藏古代陶质饰件的使用情况及其历史分期。  相似文献   

19.
本文收集了较多的史料,论述了贵州在远古时期用火的痕迹及陶器产生的时间。并根据贵州省陶土的资源情况,对贵州陶瓷工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作为陶瓷古国,中国应该有理由让自己在陶瓷发展上有所作为。但是,现在中国无论是在工业陶瓷还是在艺术陶瓷上的发展都不容乐观,发展陶艺基础教学意义重大。师范专业的学生如何通过在有限的时间学习陶艺制作方法,为将来从事陶艺教学活动打下根基,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