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普通絮状活性污泥为种泥,采用人工配水,在SBR反应器成功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运行7 d后已有部分污泥颗粒化,20 d后颗粒污泥大部分已经形成并处于稳定状态.研究表明,稳定后的好氧颗粒污泥平均直径5~6 mm,沉降速度29~72 m/h.COD的平均去除率为92.5%,NH3-N的平均去除率可达75.5%, TP的平均去除率为95%,表明该好氧颗粒污泥具有很好的除污能力. 相似文献
2.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0,16(3)
好氧颗粒污泥是目前水污染处理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该文利用自制的SBR反应器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对好氧污泥颗粒化的过程及其性能进行研究和表征.用粗盐改变废水的表面张力,用活性炭改变废水的固含率,在人工模拟废水和餐饮废水体系中比较好氧颗粒污泥和絮状污泥对废水COD的去除率.实验结果表明:成熟好氧颗粒污泥性能良好,沉降速度快,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较强,其各项理化指标均优于普通活性污泥.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COD去除率高于传统的絮状污泥. 相似文献
3.
采用SBR反应器培育形成了直径在1.2~1.4mm之间的好氧颗粒污泥,此时废水的COD降解率在90%以上;出水中硝酸盐氮值保持在5mg左右,硝化与反硝化达到了平衡.随后利用该颗粒污泥对化学制药废水进行处理,结果显示:氨氮和COD的降解率都很低;颗粒污泥发生了解体,出水变得浑浊. 相似文献
4.
以葡萄糖为主要碳源,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曝气池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在自制的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e batch reactor,SBR)中持续培养45 d,通过提高SBR反应器中水力剪切力、增加污泥沉降速度和提高活性污泥的有机负荷等手段不断改变SBR反应器的运行条件,发现当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负荷为3.97 kg/(m3·d),SBR反应器中表面上升气体流速为0.021 8 m/s时,培养出的好氧颗粒污泥直径可达2~5 mm,污泥浓度值和污泥容积指数(sludge volume index,SVI)分别为4 200 mg/L和50 mL/g,SBR反应器中培养出的好氧颗粒污泥对COD,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3%,82%和82%.本实验通过对污泥颗粒化转化过程的研究表明:从絮状活性污泥向颗粒污泥转化是一种逐步形成的过程,整个45 d的培养过程可划分为4个不同阶段,即接种活性污泥微生物相互黏附阶段、细菌聚集体的稳定阶段、细菌集合体的成熟阶段和好氧颗粒污泥最终形成4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在SBR反应器中,以普通絮状活性污泥作为接种污泥,采用模拟豆浆废水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研究投加活性炭粉末的粒径大小及曝气量、沉降时间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最佳培养条件为上升速度1.4cm/s、沉降时间2min、活性炭粉末粒径140目,14d污泥颗粒化.培养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表面与内部可见活性炭;颗粒污泥表面由较多交织缠绕的丝状菌和大量的菌体而组成,内部呈孔隙、层状结构,发现有兼性厌氧球菌;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沉降速度为普通活性污泥的5倍以上.污泥全部颗粒化后,COD负荷达2.6~3.2g/L·d,COD去除率达到70%~94%. 相似文献
6.
SBR中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SBR反应器成功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成熟颗粒污泥在进水pH值为7.22-8.82,温度20-30℃,COD为600-1500mg/L,氨氮不高于100mg/L情况下,对模拟生活污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且C/N越高脱氮能力越强.将好氧颗粒污泥用于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深度处理中,能在6h内去除所有氨氮和亚硝氮,COD去除率可达30.30%,好氧颗粒污泥本身胞外多聚物明显增多,并出现直径4mm的绒球状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7.
SBR中不同基质对好氧颗粒污泥的性状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的碳源基质(乙酸钠、葡萄糖、蛋白胨、淀粉)对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反应器中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外观形态和特性的影响.不同单一基质条件下的SBR反应器中均可形成好氧颗粒污泥.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在其它条件维持一定时,其外观特征和性状决定于碳源基质,基质中碳氮比(C/N)值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外观形态、稳定性能和活性有较大的影响.蛋白胨为基质条件下培养出的好氧颗粒污泥具有最佳的稳定性能,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去除效率稳定在90%左右;耗氧速率为5.88 mg/(g·min),为普通污泥絮体的6倍左右;反应器污泥浓度为3.5~5.2 g/L,污泥沉降指数在55~75 mL/g之间,较好的稳定性能和紧密的颗粒污泥保证了颗粒污泥在污泥龄(Sludge Retention Time SRT)变化条件下的良好运行.其它基质中培养出的好氧颗粒污泥形态和性能差异较大,COD去除效率在90%以上.好氧颗粒污泥去除COD的过程和出水悬浮颗粒物(Suspended Solids SS)的产生过程几乎不受基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SBAR中培养条件对好氧颗粒污泥特性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气升式间歇反应器研究了好氧污泥颗粒化过程,分别考查了厌氧颗粒污泥和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时好氧污泥颗粒化过程及其特性的不同,并且分析了循环时间为4 h和12h时好氧颗粒污泥的菌群形态和粒径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活性污泥接种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相对密度达1.025,含水率96%,而厌氧颗粒污泥驯化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相对密度为1.008 7,含水率98%;在4 h循环时间下,颗粒粒径主要在1.5~2.0 mm,杆菌为优势菌,而在12 h循环时间下,颗粒污泥粒径主要分布在1.0~1.5 mm,球菌为优势菌. 相似文献
9.
针对阜新双汇肉类加工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在运行期间,出现好氧颗粒污泥的原因和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进水方式、曝气时间、沉降时间等因素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产生的影响,通过现场的试运行和运行条件的改变,研究了好氧颗粒污泥对屠宰污水的处理效果.旨在为提高好氧颗粒污泥的在工业废水中应用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0.
颗粒活性炭对SBR反应器中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好氧颗粒污泥培养耗时长已经成为限制其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依据"晶核假说"原理,在反应器中投加惰性核可以加快污泥好氧颗粒化进程.为了研究颗粒活性炭对于污泥好氧颗粒化进程的影响,在SBR反应器启动初期投加颗粒活性炭(SBR有效体积的1%,平均粒径为0.1—0.3mm)作为诱导核,采用扫描电镜和细菌凋亡荧光染色来表征好氧颗粒污泥.结果表明,颗粒活性炭有利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运行20d即获得了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结构密实,微生物种类较为丰富.好氧颗粒污泥细菌凋亡荧光染色结果表明死细菌分布较为均匀,但活细菌多位于外层;胞外多聚物多重荧光染色表明蛋白质和多糖(α-吡喃葡萄糖、α-甘露糖和β-D-吡喃葡萄糖)等物质在好氧颗粒污泥内部分布较为均匀,虽然含量接近,但β-D-吡喃葡萄糖含量最多.本研究表明,在反应器中投加颗粒活性炭可以促进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以普通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葡萄糖和乙酸钠为碳源,在SBR反应器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考察不同质量浓度Cu2+(0 mg/L、1 mg/L、3 mg/L、5 mg/L和10 mg/L)冲击作用对好氧颗粒污泥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质量浓度从0 mg/L上升至10 mg/L,好氧颗粒污泥的理化特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质量浓度为1 mg/L和3 mg/L的Cu2+对COD和NH+4-N的去除率影响较小,而质量浓度为5 mg/L和10 mg/L的Cu2+对COD和NH+4-N的去除率影响较大。随着Cu2+质量浓度的增加,好氧颗粒污泥的丝状菌逐渐增多,污泥浓度不断下降,沉降性能急剧恶化;密实度降低,结构越来越松散,粒径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而且在质量浓度为10 mg/L的Cu2+作用下颗粒污泥解体。 相似文献
12.
污泥负荷对好氧颗粒污泥运行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好氧颗粒污泥的工业化应用,以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在气升式间歇反应器(SBAR)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探讨在颗粒污泥成熟后,不同的污泥负荷对好氧颗粒污泥运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负荷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有所影响。在SBAR中,污泥负荷为1 kg/(kg.d)时,好氧颗粒污泥的沉降性能和降解效果均好于污泥负荷为0.6和1.4 kg/(kg.d)时,其SVI平均为28.04 mL/g,COD、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1.37%和86.04%。当反应器运行77 d时粒径大于0.6 mm的颗粒仍占6.13%。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畜禽废水,分别对COD、NH4^+-N、NO2^--N、NO3^--N的去除效果和对膜通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8h,进水COD浓度为600mg/L,NH4^+-N浓度为40mg/L的条件下,出水COD、NH4^+-N的浓度分别为46.6和4.8mg/L。NO2^--N和NO3^--N的去除率也可达90%以上。并且好氧颗粒污泥的加入减缓了膜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与污泥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沉淀时间对污泥颗粒化过程的影响,采用序批式反应器,通过逐步缩短沉淀时间快速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研究结果表明:在此过程中,污泥浓度逐渐降低,沉降性逐渐改善,污泥中无机质含量逐渐增加;不同沉淀时间所培养的污泥粒径不同,且污泥平均粒径与沉淀时间具有很好的负相关性;只有沉淀时间小于5min,才能形成颗粒污泥.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多糖在污泥颗粒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在沉淀时间从7 min缩短至5 min的污泥颗粒化过程中,胞外聚合物中多糖的含量(以VSS计)由(140.98±19.54) mg/g增加到(310.79±50.86) mg/g;缩短沉淀时间是序批式反应器中快速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有效策略,且污泥快速好氧颗粒化要求的沉淀时间不能长于5 min. 相似文献
16.
微好氧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微好氧条件下(曝气槽中溶解氧量在0.2~0.7mg/L之间)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进行了研究.以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考察了培养过程中厌氧污泥外观、尺寸、反应器中絮状污泥的MLSS(混合固体悬浮物)、SV(污泥体积)、SVI(污泥体积指数)和VSS(挥发性固体悬浮物),以及颗粒化污泥体积的变化.发现培养5d后,厌氧颗粒污泥完全解体,培养10d后出现新的颗粒污泥,培养40d后污泥完全颗粒化.培养成熟的颗粒污泥呈浅褐色,粒径主要集中于500~3000μm之间,SVI达18.147mL/g,比重达1.020g/cm^3,含水率(质量分数)达95.7%,有机组分的质量分数达74.1%,沉降速率达52m/h,各项指标均优于普通活性污泥和常规曝气条件下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17.
解体好氧颗粒污泥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加入新的活性污泥使解体好氧颗粒污泥完成修复的可行性.解体好氧颗粒污泥对新加入的活性污泥进行吸附,在各种选择压力特别是水力剪切力作用下和原有颗粒污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大约3周时间,解体颗粒污泥被完全修复.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被修复后的颗粒污泥呈现非常规则的结构,微生物相十分致密.在解体颗粒污泥逐渐被修复的过程中,颗粒平均粒径仅从最初的2.8mm增至2.9mm,说明活性污泥在颗粒污泥上的附着主要发生在颗粒的空穴.而颗粒污泥的沉降性能和强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颗粒沉降速率和完整性系数分别由最初的72m/h和56.8%提高到110m/h和65.8%.新加入的活性污泥除了部分用于修复解体颗粒污泥,其余在选择压力等的作用下形成了新的好氧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18.
好氧颗粒污泥是一种全新概念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介绍了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理论基础,包括好氧污泥形成机理及理化特性研究,探讨了影响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因素以及工业应用的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19.
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其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讨好氧污泥颗粒化过程及其性能,在气升式间歇反应器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并对模拟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进行连续监测.实验表明,成熟好氧颗粒污泥性能良好,沉降速度最高为33.85m/h,SVI降到了32.24L/g,颗粒强度达到82.63%,颗粒污泥的耗氧速率(OURw)为1.20mg/(g·min)-1.这些理化指标均优于普通的活性污泥,所形成的好氧污泥颗粒长期稳定存在.好氧颗粒污泥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较强,COD去除率高达96.10%,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也高达80%,且出水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学中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曼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21(7)
全面地综述了国内外在好氧颗粒污泥方面的研究现状,包括好氧颗粒污泥的基本特征、颗粒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形成机理及其微生物组成,以及在污水处理方面的优势.同时,对其未来的研究和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