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中国古代三纲五常的规定,女子应遵循"三从四德"原则,由此可得出《孔雀东南飞》中焦母应从于焦仲卿.他行使的是男权,对于刘兰芝,仲卿可以行使其"夫权",有理由留住心爱的人,而焦母做为封建家长,她又是父权的代表,行使家长的权利,有权要求儿子休妻.对刘兰芝,焦母行使其"婆权"同样有理由"驱逐"自己不喜欢的媳妇,这几者中孰轻孰重?本文主要从男权,"婆权"入手,试比谁高,结合现代解释方法,并涉及到封建家长制、孝道,重新诠释《孔雀东南飞》. 相似文献
2.
曹雪芹的《红楼梦》对向千年封建社会的男权意识进行了那个时代最深刻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作品主题批判了男尊妇卑的男权中心主义,表露了作者的女性主义思想,(二)通过宝黛爱情批判了潜藏着男权意识的才子佳人婚姻程式;(三)通过晴雯、鸳鸯这两个新女性形象对女性被男权制度压迫而导致女性意识“空洞化”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儒林外史》通过王冕、匡超人、杜少卿、郭孝子等形象,表达了对于八股取士制度败坏知识分子德行的批评,以及对于作为良好德行内容之一的孝道的推崇,这种孝道是真儒们主张的“礼乐兵农”治国思想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刘兰芝、焦仲卿的殉情式反抗,在宋代道学理学的范围之外;宋代在诗歌审美上,以平淡为主导,追求“外癯而实腴”的诗风,故《孔雀东南飞》失宠于当代,这两方面决定了《孔雀东南飞》在宋代接受的萧条。 相似文献
5.
《孝经》作为传统孝道的经典,其孝道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伦理精神,在历史上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道德思维和行为实践,无疑也是当前重建孝道的重要理论资源。《孝经》的孝道思想主要由孝道理论依据、孝道宗旨、孝道规范等三大方面构成。关于孝道的理论依据,《孝经》不仅论证了孝道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天经地义的人伦规范,而且还从人性的方面对孝道根据进行了论证;关于孝道宗旨,"孝治天下"是《孝经》孝道思想的宗旨,是贯穿全书的核心思想,而以孝治国的政治主张是以孝道教化为基础的,并且提出以刑罚来维护孝道的推行,从而真正达到"孝治天下"的目的;《孝经》的孝道规范,分为"事亲"的基本规范与"事君"、"立身"的泛化规范。 相似文献
6.
作为先秦儒家的重要文献,《孟子》和《孝经》对"孝"都有着丰富的论述,前辈学者已经指出了两者的相似性。通过从"为何行孝"、"何谓孝"以及"如何行孝"等三个方面比较二者所蕴含的孝道思想,可见《孝经》与《孟子》的论述既有某些契合之处,又有着明显不同。这些不同显示出《孝经》鲜明的"移孝作忠"和"教孝劝忠"的思想特点,反映了先秦时期孝观念变化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7.
约翰.斯坦贝克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小说家和社会批评家,是继海明威之后又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现实主义作家,《菊花》是展现其卓越文化艺术成就的伟大作品之一。这部短篇小说采用多种修辞手段,以男权和女权的斗争为矛盾核心,以菊花为主线,以女主人公内心的苦闷和彷徨为暗线,揭示了男权主义压制下女性的真实生活处境和精神处境。 相似文献
8.
龚自强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4):15-18
《花桥荣记》是白先勇寄托故国之思、传达乡愁的经典之作。“春梦婆”作为小说叙述人,其本身存在可“再阐释”的空间,在自身的情爱被历史充散后,通过对于秦癫子之“无耻”色相、卢先生与阿春之间的“苟合”以及卢先生与罗姑娘,秀华与生意人间的感情故事的叙述,寄托了自己情爱的另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10.
11.
《伤逝》:男权意识与男性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高峰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3):7-10
《伤逝》在鲁迅的作品中是那样的新颖独特、意义深远。无论是子君、涓生还是作者都令评论界争论不休。本文斌从人性论的视角进行论证分析:涓生是文本中男权意识的直接体现者,子君由于盲目地“爱”而不自觉地成为男权意识的依附者,作者将其爱情婚姻的经历融入了文本的创作之中,使文本显现出较为鲜明的男性叙述话语特征。 相似文献
12.
赵渭绒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5,(5)
《孔雀东南飞》与《儿子与情人》虽然是产生于不同民族、不同国度、不同年代、体裁也完全迥异的经典作品,却向人们揭示了一个共同的经典主题:畸形母爱酿成的灾难性后果。 相似文献
13.
蒲松龄在他的巨作《聊斋志异》中充分体现了他对百善孝为先思想观念的推重。《聊斋志异》以孝开宗明义,对孝道进行了反复弘扬,甚至通过描写因果报应来宣扬孝道。为了弘孝他还总结了十二种行孝的方式。蒲松龄之所以如此大力宣扬孝道,其原因有二:第一,蒲松龄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影响;第二,现实生活中蒲松龄本人就是个行孝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敦煌出土的梵文于阗文双语医典《耆婆书》 总被引:1016,自引:0,他引:1016
《耆婆书》(Jīvaka-pustaka)是出自敦煌藏经洞的梵文、于阗文双语医书,约抄写于公元11世纪之前。它现存为4个部分,有医方精选集的特点,属于印度“生命吠陀”体系。该医书中还有佛教影响的痕迹。文章主要从其内容结构、双语文本比较、相同医方比较等方面,讨论了《耆婆书》的一些特色。 相似文献
15.
试论汉代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重视孝道与《孝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道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迄今为止的学者在谈到汉代文化时,往往忽略汉代的孝道与《孝经》。文章认为,汉代文化的突出特点是孝道,汉代是《孝经》最流行的时期,《孝经》在汉代受到空前绝后的重视。与先秦、秦朝相比,汉代的孝道之风出现了新的动向:一是汉代皇帝高度重视孝道;二是《孝经》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三是汉代研究《孝经》的学者颇多;四是汉代对《孝经》的作用有所夸大。为什么当代学术界忽略了对汉代的孝道与《孝经》的研究呢?主要原因在于:历代学者的视野被风行于汉代的“五经”遮掩了。 相似文献
16.
17.
《孔雀东南飞》被历代文人誉为“长诗之圣”(王世贞)、“古今第一首长诗”(沈德潜)而世代传诵。严格地说,它是产生于1700多年前的汉魏之交的一首长篇五言叙事诗。它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反映了在门阀制度统治下,封建家长对忠于爱情的青年男女冷酷迫害的罪恶,表现了青年男女为捍卫正当权利以死反抗旧制度的可贵精神,它是乐府诗内容与形式发展到顶峰的一株奇葩。 相似文献
18.
毕静枝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1)
古典名诗《孔雀东南飞》记述了一出家庭破裂悲剧。本文在纵观各位伺仁对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个体人性出发,对悲剧构成的各个侧面进行多角度的透视,指出酿成悲剧的根源在于焦母与儿媳兰芝争夺仲卿的爱,焦母暴躁专横,又有封建礼教为其撑腰,兰芝刚强不屈,自尊自重,二人难以相容,仲卿处在夹缝中无所适从,致使兰芝夫妇以死抗争,遗恨千古。 相似文献
19.
彭卫红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8,(2):40-43
作为男性作家以男性为主人公的小说,《围城》中的男权意识是显而易见的,小说中作者通过叙述人的口吻和方鸿渐的眼光,对与方鸿渐有关的女性的外表、性格、心理作了大量的歪曲和变形的刻画。时而含蓄时而明显地嘲讽和贬损女性,从中显现出男性作家典型的男权意识,《围城》在女性观念上呈现出某种滞后性和保守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儒家的孝道观和原始佛教的孝道观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给佛、儒孝道观的融合带来了很大阻碍。最终,佛教依靠它的圆融性,儒家也凭借它的包容性,使两种孝道观相互融合。这种矛盾和融合在目连戏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新编粤剧《目连救母》依旧沿袭了目连戏“孝”的主旨,但是这部戏较其他地方剧种对孝的表现力度更大。其中佛、儒孝道观的矛盾和融合的也体现的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