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活率低已成为制约海捕三疣梭子蟹暂养育肥产业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在前期调查基础上,开展了影响海捕三疣梭子蟹暂养育肥成活率低的关键因子研究,结果发现:(1)来源于不同捕捞作业方式的海捕三疣梭子蟹的成活率不同,其中来自蟹笼捕获的蟹暂养育肥成活率最高,流网和拖网捕获的成活率较低,但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来源于不同作业渔区的海捕三疣梭子蟹的成活率不同,相比之下,离暂养区越近的渔区的海捕三疣梭子蟹的暂养育肥成活率越高;(3)捕捞作业分拣过程中造成的敲打损伤和肢体残缺均严重影响了海捕三疣梭子蟹暂养育肥的成活率,遭受敲打损伤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未受敲打损伤组(P0.05),蟹体肢体残缺数越多,暂养育肥成活率越低,断肢数超过2条的成活率显著低于肢体完整组(P0.05),其中断肢数超过5条的成活率仅有2%左右;(4)运输过程中经受不同挤压程度(无挤压、轻度挤压、中度挤压、较重度挤压和重度挤压)和不同干露时间(0 h、0.5 h、1 h、1.5 h和2 h)下海捕三疣梭子蟹的成活率均相差无几(P0.05);(5)暂养密度越高,成活率越低,但不同密度组(2 kg·m~(-2)、3 kg·m~(-2)、4 kg·m~(-2)、5 kg·m~(-2))的整体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6)暂养期间的病害严重影响了海捕三疣梭子蟹的成活率,病害发生组的成活率显著低于病害未发生组(P0.05);(7)不同性腺发育成熟度的海捕三疣梭子蟹的暂养育肥成活率之间也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淡膏蟹和红膏蟹的成活率显著高于无膏蟹(P0.05)。整体上,捕捞分拣过程中造成的敲打损伤、肢体残缺、暂养期间的病害以及蟹体本身的性腺发育程度均是影响海捕三疣梭子蟹暂养育肥成活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壳寡糖对三疣梭子蟹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壳寡糖对三疣梭子蟹免疫功能的影响,设置了含壳寡糖0.0、0.5、1.0、1.5和2.0g/kg(分别为T0、T1、T2、T3和T4组)的5组试验饲料饲喂三疣梭子蟹,分别在第10 d、20 d和30 d取血清进行酚氧化酶(PO)、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溶菌酶(LSZ)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试验结束时测定血细胞的密度.结果显示,在基础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壳寡糖可以显著性提高ACP、T-SOD、LSZ、POD活力(P<0.05),对PO和AKP活力促进效果不显著(P>0.05).壳寡糖可以显著提高三疣梭子蟹血细胞密度(P<0.05),对3种血细胞所占比例有一定的影响(P>0.05).综合考虑,T2、T3组对三疣梭子蟹免疫促进效果较好,建议基础饲料中壳寡糖添加量为1.0~1.5g/kg.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自主开发的配合饲料替代杂鱼在三疣梭子蟹养殖中的可行性,采用配合饲料全替代杂鱼(M1)、配合饲料半替代杂鱼(M2)、全杂鱼(M3) 3种饵料模式进行阶段性养殖试验,为该配合饲料的优化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显示:在第一次蜕壳期间,M1幼蟹蜕壳周期显著长于M2和M3(P0.05),3种饵料模式中的增重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M1的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M2和M3 (P0.05);第二次蜕壳期间,无论是增重率还是特定生长率,M1均显著低于M2和M3组(P0.05),而M2和M3却十分接近。第二次蜕壳后,3种饵料模式幼蟹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相近,无显著差异,但M1幼蟹的胃和肝胰腺的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M2和M3 (P0.05);M2幼蟹肝胰腺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高于M1和M3 (P0.05);M2和M3幼蟹血淋巴和肝胰腺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相近且较高于M1组(P0.05)。综上,本研究认为使用该配合饲料全替代杂鱼的模式显著影响了三疣梭子蟹幼蟹的生长速度,但使用该配合饲料部分替代杂鱼对幼蟹生长无显著影响,且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幼蟹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雌体放养密度分别为12 000只/hm~2(D1),19 500只/hm~2(D2),27 000只/hm~2(D3)的3个梯度下进行为期6个月的梭子蟹养殖试验,研究梭子蟹大规格蟹种在池塘养殖中的适宜放养密度。结果显示:(1)不同密度组梭子蟹的终末体质量、月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较为接近,无显著差异(P0.05);(2)成活率差异较大,D1组的成活率最高,达50%左右,显著高于D2组和D3组(P0.05);(3)饵料系数表现出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显著降低的趋势,即D3D2D1;(4)单位面积产量相近,但是高密度组因苗种和饲料成本增加,导致其净利润和回报率降低。综合认为,池塘养殖条件下梭子蟹雌体放苗密度为12 000只/hm~2为宜,过高的放养密度反而会加剧养殖成本,降低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狮子头金鱼为养殖对象,以万寿菊粉(0.38%、0.76%、1.52%)、虾青素(0.04%、0.08%、0.16%)为着色剂,采用3×3因子设计,研究了饲料中万寿菊粉和虾青素不同搭配比例对红狮头金鱼生长及体色变化的影响。养殖试验结束后,测定红狮头金鱼生长指标及背部皮肤、鳃盖部分色度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万寿菊粉和虾青素之间无交互作用存在(P0.05)。投喂万寿菊粉和虾青素能显著提高红狮头金鱼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其中0.38%万寿菊粉+0.08%虾青素和1.52%万寿菊粉+0.16%虾青素两组饲料对红狮头金鱼的促生长效果最好,饵料系数(FCR)最低;对照组红狮头金鱼体色与试验组红狮头金鱼体色均有显著差异,其中0.38%万寿菊粉+0.08%虾青素、1.52%万寿菊粉+0.16%虾青素两组饲料的增色效果最好。以上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万寿菊粉和虾青素能显著影响红狮头金鱼的生长性能,促进其着色。综合饲料成本来看,建议红狮头金鱼饲料中万寿菊粉、虾青素添加量分别为0.38%、0.08%。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比较2个不同海域野生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肌肉的营养成分,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肌肉中的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脂肪酸、氨基酸、矿物质元素、核苷酸、甜菜碱和胆固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标准进行营养品质评价,并针对营养组成、风味物质含量同产地之间的关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个不同海域的三疣梭子蟹在蛋白质、氨基酸、核苷酸、甜菜碱等营养组成上差异显著。浙江台州海域野生雄蟹肌肉蛋白质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山东日照海域野生雄蟹,差异显著(P<0.05);浙江台州海域野生三疣梭子蟹肌肉中肌苷酸含量、甜菜碱含量均显著高于山东日照海域(P<0.05)。研究发现,2个海域野生三疣梭子蟹肌肉中营养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并对其风味及营养价值产生影响,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基因、摄食饵料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以初始体重(2.00±0.08)g的青鱼幼鱼为研究对象,用小肽豆粕分别替代饲料中0(D1)、25%(D2)、50%(D3)、75%(D4)及100%(D5)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在室内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试验,探讨饲料中小肽豆粕与鱼粉的不同比例对青鱼幼鱼生长及其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D2组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肝体比(HIS)及肥满度(CF)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D3-D5组的WGR、SGR、HIS及C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CR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蛋白质效率(PER)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成活率(SR)、肠体指数(the intestine weight index)及肠长指数(the intestine length index)无显著变化(P0.05)。D2组全鱼水分及粗蛋白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D3-D5组全鱼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蛋白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粗脂肪及灰分含量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肌肉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及灰分含量与饲料中小肽豆粕的替代比例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小肽豆粕替代鱼粉的比例为25%时,对青鱼幼鱼的生长不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复合蛋白CM2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饲料消化率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本试验设计了3种等氮等脂的饲料,其中:一组饲料含有25%(质量分数)鱼粉,记为基础组(D_1);另两组用CM2等蛋白替代基础饲料中部分鱼粉,使饲料鱼粉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0%和15%,分别记做D2和D3组。以这3种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0.65±0.05)g的凡纳滨对虾,进行为期70 d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CM2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和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对虾体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无显著差异(P0.05);D2组饲料干物质、能量和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D1和D3组(P0.05);D1组蛋白质消化率最低,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各组对虾血清的碱性磷酸酶、酚氧化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总抗氧化能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D2组对虾血清的过氧化物酶的酶活力显著高于D1和D3组(P0.05);肝胰腺中的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在各试验组间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复合蛋白CM2替代5%~10%(质量分数)的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的摄食、生长和体组成无影响,并可提高饲料的表观消化率,且对凡纳滨对虾的非特异免疫、抗氧化指标和肠道炎症因子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开展了为期63 d的饲养试验以评价豆粕替代鱼粉对日本黄姑鱼生长、体组成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配制了3种等氮饲料,以豆粕蛋白分别替代0%、20%和40%的鱼粉蛋白,饲养初始重大约5.67~5.77 g/尾的幼鱼。结果显示,各组间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值没有显著差异性存在(P>0.05)。然而添加豆粕的D2和D3组的摄食率和FCR值显著地高于鱼粉组,PER的值显著地低于鱼粉组(P<0.05)。日本黄姑鱼的内脏比、肠脂比和丰满度的值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存在(P>0.05),但高水平豆粕添加组(D3)的肝体比最低,且显著地低于D2组(P<0.05)。不同饲料处理对日本黄姑鱼体成分和背肌组织成分组成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总之,在本实验条件下,豆粕可以替代40%的饲料鱼粉蛋白而没有引起日本黄姑鱼生长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叶黄素(200 mg·kg-1)、虾青素(200 mg·kg-1)和维生素A(30 000 IU·kg-1)+维生素E(200 mg·kg-1)饲养平均体质量为0.46±0.02 g的孔雀鱼雌鱼40 d,研究不同着色剂对尾鳍为橘红色的孔雀鱼雌鱼体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着色剂对孔雀鱼雌鱼的质量相对增加率、饲料效率和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叶黄素和添加虾青素时,孔雀鱼雌鱼的尾鳍R值强度显著低于对照组;饲料中同时添加维生素A和维生素E时,R值强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组别的G值和B值强度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该试验以红草金鱼为研究对象,以万寿菊粉、虾青素、加丽素红及辣椒红素作为着色剂,研究了不同着色剂对其生长及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最大值及饵料系数最小值均出现在Diet 7处理组;血清中甘油三酯(TG)含量以Diet 3处理组显著升高(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最小值及高密度值蛋白胆固醇(HDL-C)最大值均出现在Diet 7处理组。综上所述,Diet 7为红草金鱼生长及机体健康的最适饲料。  相似文献   

12.
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斑节对虾生长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虾青素以不同质量分数(0,10,20,40,80,160 mg·kg-1)添加到斑节对虾 Penaeus monodon 的饲料中投喂30 d,研究虾青素对斑节对虾[初始体质量(1.32±0.03 )g]生长、存活和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虾青素可提高斑节对虾的存活率,但无明显规律性;而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就终末均质量而言,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实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虾青素可提高斑节对虾酚氧化酶(PO)的活力,除10 mg·kg-1和20 mg·kg-1 组外,其余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对碱性磷酸酶(ALP)、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力无显著影响。以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酚氧化酶(PO)活力为参考指标,虾青素适宜添加量为40~80 mg·kg-1。  相似文献   

13.
在水温26±2℃下,将三疣梭子蟹大眼幼体饲养于500 m L塑料杯中,置于不同波长LED光照下,研究不同波长光照对三疣梭子蟹大眼幼体至Ⅱ期仔蟹期间存活和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各波长光照下大眼幼体至Ⅰ期仔蟹(M→C1)期间存活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Ⅰ期仔蟹蜕壳至Ⅱ期仔蟹期间(C1→C2)在光波长为500~510 nm和600~605 nm下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在450~455 nm光波长下M→C1以及C1→C2的蜕皮(壳)周期最短,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综合各项指标来看,波长为450~455 nm波长的光照对三疣梭子蟹大眼幼体及Ⅰ期仔蟹的存活及生长是最有利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挤压强度(L1(无挤压)、L5(轻度挤压)、L10(中度挤压)、L15(较重度挤压)、L20(重度挤压))和挤压时间(0 h、12 h、24 h、36 h、48 h)对三疣梭子蟹抗氧化能力和应激能力的影响,其中无挤压组为对照组。结果显示:(1)挤压胁迫下蟹体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且无挤压组和轻度挤压组的变化具有相似规律,其与挤压处理前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较重度挤压组和重度挤压组在挤压前后变化显著(P0.05);(2)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在挤压处理后活力显著性升高(P0.05);(3)总抗氧化(T-AOC)能力在挤压胁迫下呈下降趋势,无挤压组和轻度挤压组与挤压处理前无明显差异(P0.05),较重度挤压组和重度挤压组中T-AOC与挤压前相比变化显著(P0.05);(4)热休克蛋白(HSP70)在不同挤压强度下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且挤压前后活力变化显著(P0.05)。整体上,挤压胁迫将致使梭子蟹肝胰腺中的SOD、GST、T-AOC、MDA以及HSP70这5种指标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并且变化规律受挤压程度的轻重以及挤压时间的长短影响较大,呈现出明显的程度效应和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虾青素对人体抗氧化能力的作用。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法,选取120例受试者,试食者60例,对照组60例。试食者服用虾青素软胶囊(折合成虾青素9mg/d),连续服用90d,对照者服用安慰剂,试食前后分别检测安全性指标和功效指标。结果 试食前两组间过氧化脂质(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试食组试食前后自身配对比较MDA、GSH-Px、SOD活力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试食后试食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MDA、GSH-Px、SOD活力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该研究表明日服用9mg虾青素能明显提高人体抗氧化功能,且对服用者身体健康无影响,为虾青素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弥散加权成像(IVIM-DWI)技术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并结合CD34病理染色结果,分析IVIM-DWI各灌注相关参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方法:采用3.0T核磁共振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前列腺癌患者(PCa组)24例[平均年龄(74.29±7.77)岁]及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BPH组)21例[平均年龄(70.48±9.40)岁],行IVIM-DWI检查,应用经典双指数函数模型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相关定量参数D、D*、f值.对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前列腺癌及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病理切片行CD34染色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PCa组中D值及f值较BPH组明显减低,而D*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中D*值与MVD显著正相关(r=0.793,P0.05),BPH组中f值与MVD显著正相关(r=0.766,P0.05).结论:IVIM-DWI各相关参数(D、D*、f值)在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鉴别中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前列腺癌中D*值的升高与前列腺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而f值的减低可能与癌灶中血管通透性的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7.
在水温27±2.0℃的条件下,对体质量为0.199±0.089 g的日本沼虾进行了56 d的室内水循环系统饲养试验,探讨了添加植酸酶对日本沼虾生长、体组成和消化酶的影响。试验设7个组,其中试验组1-6分别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50、500、1 000、1 500和2 000 U/kg的植酸酶,试验组7不加植酸酶,加1.2%的磷酸二氢钙。每个试验组设3个重复。结果表明:添加植酸酶对日本沼虾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WGR和SGR以添加500 U/kg植酸酶的试验组显著高于正对照组(P0.05);植酸酶添加各组与对照组虾体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总磷含量差异不显著;与正对照组相比,日本沼虾肝胰脏蛋白酶、脂肪酶活性提高显著(P0.05)。结果说明,在特定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日本沼虾的WGR、SGR有显著影响(P0.05),对日本沼虾体组成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研究虾青素对衰老大鼠肾脏自由基代谢的影响。采用D-半乳糖腹部皮下注射建立衰老模型,对衰老大鼠进行6周的虾青素营养干预,24只SFP级SD大鼠经适应性喂养后分为3组:对照组、衰老组、虾青素+衰老组,每组8只。实验周期42d,衰老组,虾青素+衰老组腹腔注射100mg/kg剂量的D-半乳糖,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虾青素干预组灌胃20mg/kg的虾青素,其他组灌胃等量蒸馏水。实验结束后即刻取材,测试各组大鼠肾组织内SOD、γ-GCS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SOD、γ-GCS的活性,衰老组较安静组显著降低(P0.01);虾青素干预组较衰老组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衰老组较安静组显著升高(P0.01);虾青素干预组较衰老组显著降低(P0.01)。由此得出结论,虾青素对D-半乳糖致衰大鼠肾脏自由基代谢水平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舟山海域池塘养殖和野生三疣梭子蟹抱卵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研究和比较池塘养殖和野生三疣梭子蟹人工繁殖亲本的体重、甲壳长、甲壳宽、抱卵量、生殖力和单个卵重等指标,结果表明:1.人工育苗用野生三疣梭子蟹的体重、甲壳长、甲壳宽、抱卵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蟹(P<0.05);2.野生三疣梭子蟹的平均生殖力(Fecundity,粒/g)和单个卵重也大于池塘养殖梭子蟹,但是由于变异系数较大,并无统计学的差异(P>0.05);3.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的抱卵量与体重、甲壳长和甲壳宽相关系数高于野生梭子蟹,无论野生还是池塘养殖梭子蟹的抱卵量与体重、甲壳长和甲壳宽呈正相关,且抱卵量与甲壳长的相关系数最高。从而,总结出了利用三疣梭子蟹的甲壳长和甲壳宽来预测其抱卵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氨水对三疣梭子蟹幼体的急性毒性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展了氨水对三疣梭子蟹各期幼体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各期幼体间对氨水的耐毒能力有随时间更迭的现象,半致死浓度LC50值,在24h及48h内,由大到小依次为M、Z3、Z4、Z2和Z1,而72h内则依次为M、Z3、Z2、Z1和Z4.经u检验发现,饥饿组与投喂组间对氨水的耐毒能力无显著差异,饥饿组72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值按幼体发育的先后次序依次为0.486,0.488,1.109,0.273,1.618mg/L,投喂组72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蜘值依次为0.356,0.719,1.592,0.359,3.273mg/L.最后,在分析三疣梭子蟹幼体对氨水的安全浓度、各期幼体间的耐毒特征的基础上,指出可将乙对氨水的安全浓度作为三疣梭子蟹苗种培育的安全浓度,其安全浓度值可取为0.027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