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厚壳贻贝耗氧率(OR)的影响。根据厚壳贻贝的个体大小分为A、B、C 3组(壳长分别为5.72±0.18、7.12±0.14、8.40±0.19 cm,软体部干重分别为5.75±0.62、10.83±1.23、12.58±2.05 g),温度设10℃、16℃、22℃、28℃、34℃5个梯度,盐度设14、19、24、29、34共5个梯度。结果表明:(1)温度、个体大小对厚壳贻贝的耗氧率有显著影响(FF0.01),而温度和体重的交互作用对厚壳贻贝的耗氧率无显著影响(FF0.05)。温度范围为10~28℃时,3组厚壳贻贝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当温度升至34℃时耗氧率下降。厚壳贻贝单位体重耗氧率(ORT)与软体部干重(W)之间的关系符合幂函数方程ORT=a1W-b1,其中a1值为0.90 29~1.374 2,平均值为1.151 3;b1值为0.275 8~0.8713,平均值为0.482 2。(2)盐度、个体大小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对厚壳贻贝的耗氧率有显著影响(FF0.01)。盐度在14~29时,3组厚壳贻贝的耗氧率随盐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当盐度升至34时耗氧率下降。厚壳贻贝单位耗氧率(ORS)与软体部干重(W)的关系可用回归方程表示为ORS=a2W-b2,a2值为0.533 9~1.487 3,平均值为0.971 6;b2值为0.307 8~0.566 9,平均值为0.431 7。  相似文献   

2.
几种环境因子对厚壳贻贝浮游幼虫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室内控制条件下,海水盐度、温度、pH对厚壳贻贝浮游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厚壳贻贝浮游幼虫生长的适宜盐度在15~35,最适生长盐度在25~35之间,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生长温度在20~25℃,适宜pH为6.00~9.00,最适pH为8.00左右。  相似文献   

3.
分析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在不同水质中的生长状况,确定适合养殖杜氏盐藻的水源.根据GB17378.4—2007的方法检测天津中心渔港海水、天津北疆电厂冷却水、稀释10倍后的青海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原卤水、老卤水及成矿卤水的水质后,将杜氏盐藻接种于其中,分析水质对盐藻各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青海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老卤水外,其余4种水样均可以用来培养盐藻.虽然不同水质对盐藻生长及生理的影响不同,但综合来看,利用稀释10倍后的成矿卤水培养的杜氏盐藻培养至第15天时,硝酸还原酶活性为(4.41±0.18)μg/(mg·h),显著高于用海水培养的杜氏盐藻.培养至21,d时,叶绿素质量浓度为(24.9±1.0)mg/L,藻细胞质量浓度为(409.5±21.1)mg/L,与用海水培养的杜氏盐藻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净光合速率为(128.6±3.0)μmol/(mg·h),呼吸速率为(28.2±0.9)μmol/(mg·h).证明在同样的培养条件下,利用稀释10倍后的成矿卤水培养的杜氏盐藻与用海水培养的杜氏盐藻积累同样多的干物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盐度和温度对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幼鲎呼吸代谢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测定盐度和温度对两阶段幼鲎(1龄和2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盐度5-40、温度25-37℃时,中国鲎1龄幼鲎的耗氧率为19.50-29.70μg/(g·h),2龄幼鲎为35.37-56.12μg/(g·h);随着盐度的升高,1龄和2龄幼鲎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1龄幼鲎耗氧率和排氨率最低值出现在盐度35和盐度30试验组,2龄幼鲎最低值则均出现在盐度20试验组,盐度与耗氧率、排氨率之间的关系符合二次回归方程;温度为25-33℃时,幼鲎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两阶段幼鲎耗氧率和排氨率的最高值均出现在33℃试验组,当温度继续升高到37℃时,幼鲎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出现明显下降趋势(P<0.05),温度与幼鲎耗氧率、排氨率之间的关系也符合二次回归方程;不同盐度下幼鲎的O/N大体上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1龄幼鲎O/N最大值出现在盐度30试验组,2龄幼鲎最大值出现在盐度20试验组,不同温度下1龄和2龄幼鲎的O/N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1,2-双(三乙氧基硅基)乙烷(BTESE)为前驱体,在TiO_2管式载体上通过控制涂膜次数制备出不同膜厚且完整无缺陷的杂化SiO_2微孔膜。采用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FT-IR)、N_2吸附-脱附法对杂化SiO_2粉体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了膜厚对杂化SiO_2微孔膜的纯水渗透性能和对Mg~(2+)、Li~+截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杂化SiO_2微孔膜膜厚从1.16增加到1.45μm,杂化SiO_2微孔膜的纯水渗透率从245.4下降到29.2 L/(m~2·h·MPa),杂化SiO_2微孔膜对0.01 mol/L LiCl溶液的截留率从31.1%增加到66.3%,对0.01 mol/L MgCl_2溶液的截留率从0.9%增加到2.4%。同时,杂化SiO_2微孔膜对0.01 mol/L LiCl溶液和MgCl_2溶液的截留率之差由30.2%增加到63.1%,具有良好的镁锂分离性能。在1.0 MPa压力下过滤8 h后,膜厚为1.28μm的杂化SiO_2微孔膜的纯水渗透率和对0.01 mol/L LiCl溶液的截留率分别稳定在109.9 L/(m~2·h·MPa)和50.4%。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厚壳贻贝足腺组织的EST序列标签以及可能的功能基因序列,以pCMVsport6质粒为载体构建了高质量的厚壳贻贝足腺组织cDNA文库,文库滴度为1.31×107pfu/mL,重组率为98%,平均插入片段为1.3kb.通过对文库部分克隆的序列测定,获得了11个新基因和17个功能基因,其中包括部分与厚壳贻贝足丝相关的基因.厚壳贻足腺组织cD-NA文库的成功构建为将来筛选与厚壳贻贝足丝蛋白相关的新基因,系统研究其黏附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短葶飞蓬光合生理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研究了人工栽培的短葶飞蓬4月龄、开花前期和开花期植株及草地和疏林下野生植株的光合生理生态特征.晴天,光合日进程曲线呈"双峰”曲线型,"午睡”现象明显.强光下光合作用"午睡”的原因是气孔限制.在气候因子中,空气湿度低与"午睡”现象关系密切.短葶飞蓬4月龄、开花前期和开花期植株的光合补偿点在相同时段无显著差异,上午和中午则差异显著,上午为10~15μmol/(m2@s),中午为25~30μmol/(m2@s).光合饱和点上午都为1500μmol/(m2@s);中午4月龄和开花期植株上升为1750μmol/(m2@s),开花前期的没有改变.空旷草地和疏林地的短葶飞蓬的光合特征出现了趋异适应,草地生境的光合补偿点和光合饱和点高,而林下生境的适应于低光照,光合补偿点和光合饱和点都低.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索大黄鱼胚胎发育受盐度的影响,以指导大黄鱼耐低盐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将大黄鱼受精卵置于不同低盐度进行胚胎发育及其对早期苗种进行低盐度耐受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水温24℃,盐度4~28时,受精卵均能完成胚胎发育整个过程,所需时间在31 h 05 min~41 h 35 min之间,在盐度4~8时初孵仔鱼无法成活;随着盐度的降低,完成胚胎发育所需时间变长,孵化率显著降低(P 0. 05)在(9. 4±1. 03)%~(89. 3±1. 12)%之间.大黄鱼早期苗种在不同低盐度的半数死亡时间和平均死亡时间差异性显著(P 0. 05),半数死亡时间在(1. 2±0. 58) h~(249. 6±5. 68) h之间,平均死亡时间在(1. 4±0. 31) h~(254. 2±3. 17) h范围;耐低盐能力表现为30日龄 25日龄 5日龄,在盐度2时,出现极快大量死亡现象.  相似文献   

9.
扇脉杓兰(Cypripedium japonicum)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为优良的观花观叶植物,园林应用前景较好。笔者采用CI-340超轻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扇脉杓兰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变化,结果表明:扇脉杓兰最大净光合速率为6.07μmol/(m2·s),光补偿点为6μmol/(m2·s),光饱和点为416.5μmol/(m2·s),符合耐阴植物的标准,具有较强耐阴性,适宜室内观赏应用。  相似文献   

10.
急性盐度变化对凡纳滨对虾仔虾呼吸和排泄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凡纳滨对虾是我国沿海虾塘的主养品种,其对低盐和低溶解氧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本文研究急性盐度变化对凡纳滨对虾仔虾:(a)耐盐力;(b)呼吸和氨氮排泄代谢的影响;(c)涉及代谢底物的呼吸排泄氧氮原子比O/N;(d)培养于各驯化盐度梯度下仔虾的含水量和特定生长率(SGR).实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仔虾耐盐力随仔虾生长发育而增强,仔虾的耐盐力可作为虾苗质量或抗逆能力的指标;急性盐度驯化对早期仔虾耗氧率的影响尤为显著,急性驯化盐度梯度下仔虾耗氧率都高于原生存盐度下的,这是仔虾应急的能量消耗;急性盐度驯化对不同日龄与不同盐度梯度下的仔虾氨氮排泄率影响不大;无论是升高的或是降低的急性盐度驯化,仔虾的呼吸与氨氮排泄氧氮原子比(O/N)都高于仔虾原生存盐度下的.凡纳滨对虾仔虾渗透调节的可能机制是:属细胞外渗透调节,首先消耗能量丰富的脂储用于活跃的离子转运.凡纳滨对虾仔虾的含水量随盐度升高而降低;测定的特定生长率表明凡纳滨对虾最适的生长盐度为11~20.  相似文献   

11.
凡纳滨对虾是我国沿海虾塘的主养品种,其对低盐和低溶解氧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本文研究急性盐度变化对凡纳滨对虾仔虾:(a)耐盐力;(b)呼吸和氨氮排泄代谢的影响;(c)涉及代谢底物的呼吸排泄氧氮原子比O/N;(d)培养于各驯化盐度梯度下仔虾的含水量和特定生长率(SGR).实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仔虾耐盐力随仔虾生长发育而增强,仔虾的耐盐力可作为虾苗质量或抗逆能力的指标;急性盐度驯化对早期仔虾耗氧率的影响尤为显著,急性驯化盐度梯度下仔虾耗氧率都高于原生存盐度下的,这是仔虾应急的能量消耗;急性盐度驯化对不同日龄与不同盐度梯度下的仔虾氨氮排泄率影响不大;无论是升高的或是降低的急性盐度驯化,仔虾的呼吸与氨氮排泄氧氮原子比(O/N)都高于仔虾原生存盐度下的.凡纳滨对虾仔虾渗透调节的可能机制是:属细胞外渗透调节,首先消耗能量丰富的脂储用于活跃的离子转运.凡纳滨对虾仔虾的含水量随盐度升高而降低;测定的特定生长率表明凡纳滨对虾最适的生长盐度为11~20.  相似文献   

12.
优化了嗜碱芽孢杆菌(Bacillus alkalophilus)木聚糖酶、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木聚糖酶和Pulpzyme HC 2500木聚糖酶3种木聚糖酶对麦草碱性亚硫酸盐制浆(ASP)废液的酶解工艺,并比较了它们的酶解特性。结果表明:嗜碱芽孢杆菌木聚糖酶在酶用量6.0μmol/(mL·min)、pH7.0、温度50℃、时间8 h和废液质量分数50%的条件下,相对多糖水解率为27.7%;里氏木霉木聚糖酶在酶用量10.0μmol/(mL·min)、pH5.0、温度50℃、时间8 h和废液质量分数50%的条件下,相对多糖水解率为48.5%;Pulpzyme HC 2500木聚糖酶在酶用量8.33μmol/(mL·min)、pH8.0、温度55℃、时间4 h和废液质量分数50%的条件下,相对多糖水解率为48.0%。比较认为,Pulpzyme HC 2500木聚糖酶具有较高的酶解效率,经该酶酶解处理,ASP废液中还原糖含量由1.2 g/L提高到11.1 g/L。大分子聚糖的降解有利于后续木质素磺酸盐的分离提取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优化了嗜碱芽孢杆菌(Bacillus alkalophilus)木聚糖酶、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木聚糖酶和Pulpzyme HC 2500木聚糖酶3种木聚糖酶对麦草碱性亚硫酸盐制浆(ASP)废液的酶解工艺,并比较了它们的酶解特性。结果表明:嗜碱芽孢杆菌木聚糖酶在酶用量6.0μmol/(mL·min)、pH7.0、温度50℃、时间8 h和废液质量分数50%的条件下,相对多糖水解率为27.7%;里氏木霉木聚糖酶在酶用量10.0μmol/(mL·min)、pH5.0、温度50℃、时间8 h和废液质量分数50%的条件下,相对多糖水解率为48.5%;Pulpzyme HC 2500木聚糖酶在酶用量8.33μmol/(mL·min)、pH8.0、温度55℃、时间4 h和废液质量分数50%的条件下,相对多糖水解率为48.0%。比较认为,Pulpzyme HC 2500木聚糖酶具有较高的酶解效率,经该酶酶解处理,ASP废液中还原糖含量由1.2 g/L提高到11.1 g/L。大分子聚糖的降解有利于后续木质素磺酸盐的分离提取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条件下的墨吉明对虾氮磷代谢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体质量、盐度、p H、摄食状态和光照条件都对墨吉明对虾磷、硝酸氮、亚硝酸氮和氨氮代谢影响显著。在20~3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墨吉明对虾磷、亚硝酸氮、氨氮代谢率均显著升高;硝酸氮代谢率在25℃条件下最大;磷、亚硝酸氮、硝酸氮代谢率随体质量增加而减慢,氨氮代谢加快;盐度在10~30范围内,随盐度升高,磷、亚硝酸氮代谢率提高,硝酸氮、氨氮代谢率下降;p H在7.5~9.0范围内,随p H值升高,磷代谢水平明显下降,氨氮代谢率显著升高,亚硝酸氮代谢率在p H 8.5时出现最大值(0.451±0.039)μg/(g·h);硝酸氮代谢率在p H 8.0时有最小值(1.364±0.028)μg/(g·h);饱食状态下墨吉明对虾磷、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代谢率相对于饥饿组分别提高了33.85%、68.07%、233.81%、72.22%;正常光照条件下墨吉明对虾磷、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代谢率相对于遮光组分别提高了130.79%、37.58%、120.23%、103.93%。  相似文献   

15.
水淹深度的变化影响着湿地植物的生长,然而长江中游作为暴雨频繁发生区域,暴雨事件可能对长江中游湿地碳汇功能产生重要影响.本实验以盆栽方法研究不同水位条件下香蒲植物叶片光合-光响应曲线的敏感度变化,以期揭示暴雨事件对湿地碳汇功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位为5 cm、10 cm和20 cm的狭叶香蒲植物叶片光合-光响应曲线发生了变化,出现水位越低光合能力越强,3种处理水平下,最大净光合速率依次为25. 430、14. 241和6. 886μmol/(m~2·s),光补偿点分别为18. 94、48. 32和27. 16μmol/(m~2·s),光饱和点各自为6 975. 50、1 963. 07和1 079. 77μmol/(m~2·s).植物叶片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光合有效辐射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2007年8月间在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养殖实验室内,开展了Zn2 、Cu2 、Hg2 、Cr6 对厚壳贻贝幼贝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Zn2 、Cu2 、Hg2 、Cr6 对厚壳贻贝幼贝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依次为2.333 mg/L,0.194 mg/L,0.120 mg/L,14.600 mg/L。厚壳贻贝幼贝对Zn2 、Cu2 、Hg2 、Cr6 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233 mg/L,0.019 mg/L,0.012 mg/L,1.460 mg/L。各重金属离子毒性强度为Hg2 >Cu2 >Zn2 >Cr6 。最后,还就Zn2 、Cu2 、Hg2 、Cr6 对厚壳贻贝幼贝的急性致毒效应与死亡跃变特征、厚壳贻贝幼贝对Zn2 、Cu2 、Hg2 、Cr6 的安全浓度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青大1号紫花苜蓿愈伤组织的最佳诱导条件,本文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分别选用青大1号紫花苜蓿的种子、无菌苗的叶片、根为外植体,通过改变MS培养基中生长素(2,4-D)和细胞分裂素(6-BA)的配比以及光照条件,研究影响紫花苜蓿愈伤组织形成的条件因素。结果表明:在25℃光照/黑暗(16 h/8 h)条件下,选用种子为外植体,在添加40μmol/L 2,4-D和15μmol/L 6-BA的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为92.5%;选用叶片为外植体,在添加45μmol/L 2,4-D和10μmol/L 6-BA的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为45%;选用根为外植体,在添加10μmol/L2,4-D和2.5μmol/L6-BA的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为40%;全日照或者全黑暗都不利于紫花苜蓿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培养发现,25℃光照/黑暗(16 h/8 h)条件下,10μmol/L 2,4-D的MS培养基上最适宜紫花苜蓿的愈伤组织继代生长。青大1号紫花苜蓿愈伤组织形成的最佳组合为:选用种子为外植体,25℃光照/黑暗(16 h/8 h)条件下,添加40μmol/L 2,4-D和15μmol/L 6-BA的MS培养基进行诱导,10μmol/L 2,4-D的MS培养基进行继代生长。  相似文献   

18.
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对近地面臭氧及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过程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不同植物排放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通量,采用动态箱采样法采集,GC/MS测定其排放通量,同时记录温度、湿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参数;在标准状态(30℃,1 000μmol/(m~2·s))下,依据G_(95)模式和G_(93)模式,分别推定了不同植物排放异戊二烯和单萜烯类化合物的排放通量。结果表明:(1)羊草、冰草、狼毒、克氏针茅、达乌里黄芪、芨芨草、冷蒿、木地肤、麻叶荨麻,在标准状态下异戊二烯排放通量和单萜烯类化合物排放通量依次为(204.60±11.86)、(412.90±9.27)、(1 548.10±24.30)、(322.34±1.02)、(590.54±151.22)、(226.40±110.15)、(204.19±98.79)、(529.95±209.88)、(305.62±137.98)μg/(m~2·h)和(1 059.57±874.58)、(199.28±42.16)、(23.67±8.09)、(121.79±79.38)、(402.22±31.80)、(92.53±48.88)、(294.54±112.74)、(62.78±16.24)、(164.07±61.83)μg/(m~2·h);(2)羊草、冰草、冷蒿、麻叶荨麻排放的异戊二烯排放通量由光合有效辐射和温度共同影响;(3)温度对单萜烯类化合物排放通量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9.
胡杨成熟个体植株上的叶片可大概分为3种叶形,即阔卵圆形(BO)、过渡形(O)及披针形(L).叶片尺度的碳平衡取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但机理尚不明.作者研究了胡杨异形叶的气体交换、形态学和生化特性.结果显示:① 胡杨3种叶形比叶面积(SLA)存在显著差异,阔卵圆形叶比叶面积SLA=(6.69±0.24)m2·kg-1显著低于其余两者(过渡形叶SLA=(7.36±0.09)m2·kg-1,披针形叶SLA=(8.09±0.16)m2·kg-1),叶片单位质量氮含量(Nmass)存在差异但不具显著差异;② 阔卵圆形叶单位面积碳同化速率(Aarea=(11.92±1.22)μmol·m-2·s-1)显著高于过渡形叶(Aarea=(10.21±1.43)μmol·m-2·s-1)和披针形叶(Aarea=(9.98±1.04)μmol·m-2·s-1),然而,单位质量(Amass)和单位氮碳同化速率(AN)在3种叶形中并不具显著差异,披针形叶的Amass=(80.37±7.07)μmol·kg-1·s-1(DW)和AN=(80.37±7.07)μmol·kg-1·s-1(DW)略高于其它2种叶形;③ 阔卵圆形叶单位面积及单位质量暗呼吸速率(Rn-area=(1.90±0.17)μmol·m-2·s-1和Rn-mass=(12.58±0.77)μmol·kg-1·s-1(DW))显著高于过渡形叶(Rn-area=(1.60±0.19)μmol·m-2·s-1和Rn-mass=(11.85±0.15)μmol·kg-1·s-1(DW))及披针形叶(Rn-area=(1.57±0.29)μmol·m-2·s-1和Rn-mass=(11.25±0.92)μmol·kg-1·s-1(DW)),另外,3种叶形叶片光下线粒体呼吸速率(RL)均大于暗呼吸速率,说明光对暗呼吸有抑制作用,且不同叶形抑制程度也不同,从披针叶形50.37%到阔卵圆形叶的80.67%;④ 不同叶形叶片水平碳平衡(Ag/R)差异不显著,但披针形叶的Ag/R=7.90±1.39高于其余2种叶形(阔卵圆形叶Ag/R=6.19±0.87,过渡形叶Ag/R=7.65±1.71).由此推测,阔卵圆形叶片可能具更强结构支持能力和更高呼吸速率,利于个体的生理维持,而披针形叶具更高的碳同化能力则用于支持生长.  相似文献   

20.
以日本角叉菜(Chondrus nipponicus Yendo)成熟雌配子体为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其果孢子放散与附着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光照强度对果孢子的放散附着均有显著影响,温度为15℃、光照强度为50μmol/(m2·s)时,果孢子放散附着量最大,温度低于8℃或高于22℃、光照强度低于30μmol/(m2·s)或高于80μmol/(m2·s)时,果孢子的放散附着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