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根据2012年11-12月及2013年11月对舟山市普陀区及温州市苍南县马站镇南坪村桁杆单锚型毛虾张网的渔具结构、作业方式及当地渔业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结论表明:(1)毛虾张网作业对渔获物的选择性很强,其中90%捕捞对象为毛虾,同时也捕捞了少量的小型经济鱼类,如七星鱼等;(2)毛虾张网适应多种水深作业、选择渔场机动灵活,操作方便,网口面积大,经济效益高。本文主要对桁杆单锚毛虾张网的渔具结构,作业方式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控制毛虾张网作业规模,并对进行网具改革等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渔具优劣的评价标准,历来是以其水动力性能或力学结构特性的好坏以及是否能够适应于捕捞对象的习性获得高产为依据的。在近海主要经济鱼类资源日趋衰落的今天,上述传统的标准显得很不完整。因此,除上述标准外,我们还应当以能否保护幼鱼不损害资源,能否进行选择性捕捞为依据,去设计和选择最佳型渔具。本文根据上述观点,对浙北近海捕捞乌贼的作业渔具进行了调查,所得结果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浙江北部近海捕捞乌贼的渔具,主要是对网、张网、乌贼拖网、乌贼笼、扳罾等,其中前两种为兼捕作业,后三种为专捕作业。本文根据对上述渔具的调查及其渔获物的测定资料  相似文献   

3.
对浙江省灯光罩网的渔具结构、操作方法、作业方式、主要捕捞对象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灯光罩网是利用鱼类趋光的习性,用灯光将鱼类诱集到渔船附近,使用撑杆将网撑开并撒出,收束网口进行捕获的一种作业方式,属于掩罩类渔具。(2)灯光罩网主捕鲐鱼、蓝圆鲹、舵鲣鱼、七星鱼,兼捕鱿鱼和带鱼,具有较强的选择性。(3)建议休渔期调整为3月1日至7月1日,维持灯光罩网船的生产并利于亲鱼和幼鱼的保护。(4)灯光罩网船结构特殊,作业风险较大,建议加强渔民安全教育。(5)渔业部门应掌握灯光罩网船的规模及资源现状,为管理其作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海底串”渔具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2006年11-12月浙江省未定性渔具调查中对"海底串"的渔具结构、作业方式、渔业现状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分析认为"海底串"属于张网类,单片型,锚式,并对海底串作业的规范化管理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台州定置蟹刺网渔具结构、渔具装配、操作流程、作业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台州定置蟹刺网属刺网类单片型定置式网具;(2)定置刺网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生产作业灵活,具有较强选择性,主要捕捞对象为三疣梭子蟹;(3)当前海洋资源衰退严重,相对于其他渔具,定置蟹刺网较符合海洋生态环保理念,可适当推广使用;(4)为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及渔民合理利用资源,建议进行配额捕捞。  相似文献   

6.
一、各式各样的渔具 渔具就是捕鱼工具,它是根据捕捞对象的生态、习性和一些生物学尺度来设计的,由于捕捞对象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渔具也是各式各样的.譬如:捕捞分散在平坦海底的鱼类,就使用形式如扫地一样的拖网;捕捞成群游泳的鱼类,便使用包抄的围网;在用网具会导致破网的岩礁海底,则用钓钩来捕获栖息在岩礁的鱼类;在流速很大的海域或港湾出海口,用定置张网捕捞游泳能力较差的鱼虾;对一些喜欢穴居的生物,可采用能进不能出的笼壶来捕捞等等.按照现行的分类,用来捕捞海洋生物的渔具有:刺网、围网、拖网、地拉网、张网、敷网、抄网、掩罩、陷阱、钓具、耙刺、笼壶等十二类几百种渔具(见图1).  相似文献   

7.
2014年舟山市1-8月份帆张网作业捕捞产量占捕捞总产量的40.35%,帆张网作业仍然是目前东海区海洋捕捞的主要生产作业方式之一。依据2014年秋季帆张网渔船渔获物调查统计数据,分析了渔获物种类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特征。本次调查帆张网渔获物共30种,其中鱼类18种,虾类7种,蟹类5种,其中带鱼、小黄鱼、银鲳、虾蟹类分别占捕捞总产量的47.83%、24.78%、2.42%、19.44%,其他鱼类品种较多,总共占5.53%,在随机抽取的4 409个样品中,鱼类质量占总质量的91.12%,虾类占1.37%,蟹类占7.52%。经过计算分析,调查海域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物种较为丰富,但是从带鱼和小黄鱼幼鱼所占比例来看,帆张网作业对幼鱼资源仍有较为严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近年来海洋捕捞总产量下降,而张网总产量却不断上升,可是张网单位产量出现了徘徊甚至下降的倾向。与浙江省传统的大、小黄鱼、乌贼等大幅度减产或波动情况相反,龙头鱼、风鲚、梅童鱼、细螯虾等却大量增加。张网在利用这些小型鱼、虾类的同时,大量损害着带鱼等经济鱼类幼鱼。本文分析了不同海区、不同月份、不同作业网具的损害经济幼鱼的情况,提出了控制张网数量、分别实行不同的禁渔规定等意见。  相似文献   

9.
浙江近海的张网是一种传统的、较落后的近岸型定置作业方式。由于它一般使用小型渔船,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使用劳力少、技术要求不高、根据潮水涨落时间可以当天取回渔获物并能立即鲜销或经简易加工投售市场等特点,因而经济效益较为可观。近几年来,近海主要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海洋捕捞生产面临困难的局面,大型渔船(以捕捞高度集中鱼群为主)的流动性生产受到很大的影响,不少地方出现了抓小不抓大、搞近不搞远的倾向,促使张网数量迅速增加。与此同时,沿海不少农副业队为增加经济收入也纷纷挤进张网行  相似文献   

10.
舟山沿岸定置张网作业休渔前后鱼类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7-2009年舟山沿岸定置张网作业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休渔前后(5月和9月)张网作业渔获物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休渔前(5月)优势种为鳀鱼、矛尾鰕虎鱼、带鱼、银鲳和黄鲫,其渔获重量占总渔获重量的96.2%;休渔后(9月)以龙头鱼、带鱼、黄鲫和小黄鱼为优势种,其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77.6%。5月平均每网每天共损害带鱼、小黄鱼和银鲳幼鱼1 030尾,9月平均每网每天损害带鱼、小黄鱼和银鲳幼鱼587尾,比5月减少75.5%。舟山近岸张网休渔后(9月)主要经济种类渔获个体和重量均较休渔前(5月)有大幅增加,通过3个月的休渔,对经济种类的资源养护确实有一定效果,但是渔获个体仍然较小,大多数个体仍然没有达到开捕规格,建议定置张网休渔可以向前推移1个月。  相似文献   

11.
目前使用的捕捞乌贼的工具主要有对网、张网、乌贼拖网、乌贼笼、扳罾等。其中对网与张网是把乌贼作为兼捕对象,在产卵场外围拦捕产卵群体,使能到达产卵场的亲乌贼数量锐减。张网对稚仔乌贼的损害也很大。乌贼拖网过多地拥挤在狭窄的渔场上反复拖曳,使产卵附着物柳珊瑚、海藻等遭到损坏,从而破坏了产卵场的繁殖生态环境。扳罾的产量有限,不是主要的捕捞工具。乌贼笼除少量试验外,仍被禁止使用。乌贼笼是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11年5-11月舟山沿岸小型建网及定置张网的渔获物数据,结合2种作业渔具结构原理,分析其对渔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对幼鱼资源的损害程度。结果表明,张网网目尺寸较小,对幼鱼资源的损害程度较大,小型建网渔具结构设计较合理,对资源更具友好性。建议相关部门对2种渔具科学化管理,正确引导,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3.
对浙江省岱山县群众围网的渔具材料、结构、装配技术、操作方法、作业特点、渔期渔场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调研得出以下观点:(1)岱山县群众围网由30年前的单一规格(365.0 m×135.0 m)向多种规格变化,常见的为443.0 m×152.0 m、460.0 m×180.0 m和750.0 m×250.0 m,其中443.0 m×152.0 m规格的围网使用较为广泛;(2)443.0 m×152.0 m规格的围网具有沉降性能好、滤水速度快、操作便捷、捕捞效能好等特点;(3)岱山县群众围网的捕捞对象主要为鲐鱼、蓝圆鲹和竹筴鱼,根据其生长特点,围网捕捞的休渔期拟调整为4月1日至7月1日;(4)针对近年来北方渔船在东海禁渔期违规捕捞,政府和渔民应联合采取一定措施阻止该行为。  相似文献   

14.
跨世纪东海渔业资源利用和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近几年调查研究和监测资料,对世纪之交东海渔业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作出了分析和评价,并较系统地分析、阐述了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和应采取的相应对策。针对目前东海渔业管理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合理、科学和持续利用东海渔业资源的角度考虑,提出了延长伏季休渔时间、实施拖虾休渔期、规范电脉冲捕捞和管理、完善张网休渔管理、加强梭子蟹资源保护、严格渔具标准、限制作业调整范围等渔业管理方法、措施和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海底串”渔具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11年7-12月和2012年4-6月期间,笔者多次对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和普陀区沿海"海底串"渔具的渔具结构、经济效益、作业方式及当地渔业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海底串"渔具的经济效益良好,渔民收入稳定;(2)渔获物中经济鱼类幼鱼比例较高,会对当地的渔业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3)对"海底串"渔具作业的规范化管理缺乏依据。笔者主要侧重于通过对"海底串"渔具的捕捞原理,结构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海底串"渔具属于陷阱类、建网型渔具,并对其规范化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5艘(定置张网、帆张网各2艘、拖网1艘)资源监测船从2003-2006年在浙江海域对水母调查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将收集到本海域常见的水母种类标本(样品)进行鉴定,初步鉴定出水母隶属5个目、9个科,共12种,对每一种类作了描述。并阐述了大型水母对浙江省渔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1998~2005年东海区灯光围网的主捕品种、数量分布及其捕捞规模进行调研,研究认为灯光围网的主捕品种为日本鲐、澳洲鲐、竹筴鱼和蓝圆鲹等,且尚有一定的资源量。东海区的灯光围网近年来规模发展迅速,对上述鲐鲹鱼有良好的诱捕效果。从可持续利用资源角度出发,对其应实施规范管理,其措施为:(1)确定大型机轮围网、机帆船灯光围网的规模数量、渔船吨位、马力、网具规格等;(2)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3)成立全国灯光围网协会,配合农业部渔业局对灯光围网制订有关措施,进行专项管理。  相似文献   

18.
浙江蟹笼渔业现状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蟹笼渔业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捕捞作业,目前已成为我国东海区和浙江省海洋捕捞的重要作业方式之一。着重介绍了浙江蟹笼渔业渔具的规格及特点,近年来浙江蟹笼渔业的发展概况,蟹笼作业主要生产渔场、渔期及渔获物组成。分析研究了蟹笼渔船的经济效益和劳动力构成,并对当前浙江蟹笼渔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浙江近海流刺网渔业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浙江省沿海4市(舟山、宁波、台州、温州)渔区1996~2005年流刺网渔业的调查及浙江渔场流刺网监测船资料,研究了浙江沿海流刺网作业的渔业概况、渔具规格、渔获物组成、数量分布、渔船经济效益、存在问题及管理对策。结果表明,近几年浙江近海流刺网的船只数在5119-355艘,产量约占浙江海洋捕捞总产量的4.95%;近海机流渔获组成以鲳鱼、梭子蟹为主,近岸小机流渔获以髋鱼、蛸类为主,叫姑鱼、蜉类次之;渔具以单片式流刺网为主,三重流网次之,作为主要捕捞力量标志的单位船只网具携带数量也有逐年增加趋势。流刺网的经济效益,近海流刺网船均利润在15~20万元(2~6人),近岸小机流人均利润在1.5~6.4万元。文章提出了存在问题及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由我院渔业生物研究所唐逸民、吴常文等同志承担,嵊泗县科委、岱山县渔委协助的笼捕梭子蟹技术研究开发课题于1993年10月15日通过浙江省水产局、舟山市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课题立题正确,技术路线合理,通过对梭子蟹行为习性、捕捞环境的深入研究,成功地设计制作了适应沿海主捕梭子蟹的笼具,提出了一整套笼捕梭子蟹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