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即食预煮热风干燥南美白对虾虾壳可食用为目标,采用酸法软化技术开发新型虾类即食制品。本文以复配有机酸为软化剂,通过蛋白质损失率、脱钙率和质构变化规律的研究,确定虾壳软化最佳工艺技术和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当脱钙率达到55%时,虾壳软化可食。在体积分数为5%的情况下,复配有机酸以乙酸与乳酸按1:1比例配合软化30 min可获得最佳软化效果,南美白对虾蛋白质损失率为5.53%,且对虾制品的营养与风味保持较好。  相似文献   

2.
探讨凡纳对虾干虾壳制备甲壳素的生产工艺、壳聚糖的热稳定性和抑菌作用。以凡纳对虾干虾壳为实验原料,通过五种优选提取甲壳素实验方案进行比较,得出从凡纳对虾干虾壳中提取并制备食品级甲壳素的最优生产工艺;同时对甲壳素脱乙酰制备壳聚糖,并研究了壳聚糖的抑菌作用和热稳定性。甲壳素提取最佳条件:虾壳预处理为25 mm~2,10%柠檬酸溶液中浸泡10 h,料液比(m∶v)为1∶10,97℃条件下10%NaOH处理3 h,脱色方法为10%的H_2O_280℃密封水浴浸泡2 h,料液比(m∶v)1∶10,可制得残留氮量1.70%、灰分含量0.91%、产率为25.16%的食品等级甲壳素;壳聚糖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0.25%和0.50%,且在常规食品加热温度条件下抑菌效果无明显变化。方案Ⅴ提取的甲壳素的灰分残留和氮残留符合食品级甲壳素要求,脱乙酰后的壳聚糖具备良好的抑菌作用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竹叶抗氧化物对凡纳滨对虾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浓度竹叶抗氧化物(Antioxidant of Bamboo Leaves,AOB)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保鲜效果的影响。分别用4℃的蒸馏水(对照组)、0.05%、0.10%和0.15%的AOB浸渍处理凡纳滨对虾10 min,取出沥干后包装,贮藏于(4±1)℃的恒温库中,每天对其感官品质进行评价并测定挥发性盐基氮、p H值和菌落总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4±1)℃的冷藏条件下,AOB能延缓对虾挥发性盐基氮、p H值及菌落总数的上升,有效延迟了对虾的腐败变质,其中0.10%AOB溶液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虾类生物保鲜膜的制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凡纳滨对虾为原料,采用茶多酚、海藻酸钠、甘油、硬脂酸等成分为成膜材料,对生物抗菌膜的组分配比和制膜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浓度15 g/L、海藻酸钠浓度20 g/L、甘油浓度0.4%、硬脂酸浓度15 g/L的组分配比以及在膜液pH 5.5、存放环境RH<50%的条件下制备的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抗菌性能。经过上述条件生产的抗菌膜对凡纳滨对虾及其虾仁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虾类保鲜期延长3~4 d,虾仁持水力和感官品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国外专利     
冷冻葡萄的制法将收获后的葡萄在有机酸溶液中浸渍后,用水冲洗干净,然后进行冷冻,可以去除附着在果皮上的农药和污物等,得到卫生与外观上俱佳的葡萄。实例:将收获的葡萄,在醋酸、乳酸、柠檬酸等有机酸溶液中浸渍后,再充分水洗,然后进行冷冻即可。浸渍用的有机酸如果是两种以上的混合酸(醋酸、乳酸、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己二酸、富马酸)则效果更佳。王赪 摘译自日本《公开特许公报》1987年第65637号  相似文献   

6.
2010年、2011年利用"南美白对虾疫病政策性互助保险"这一平台,对慈溪市凡纳滨对虾生产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凡纳滨对虾池塘进行套养鱼类能有效提高对虾产量,降低饲料系数,2010年提高产量0.026 kg/m2;2011年提高产量0.029 kg/m2,饲料系数降低21.4%;(2)凡纳滨对虾池塘套养银鲫与鳙鱼模式,凡纳滨对虾池塘套养甲鱼模式其产量与效益均好于其它模式。  相似文献   

7.
为开发渤海滩涂对虾养殖业,研究盐度(30‰和45‰)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和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仔虾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0周的室内养殖,除斑节对虾外,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在不同盐度下生长无显著差异(P>0.05).凡纳滨对虾无论是在盐度30‰或45‰,其生长和成活率均显著高于中国明对虾和斑节对虾(P<0.05),表明凡纳滨对虾更适于高盐环境养殖.  相似文献   

8.
利用发酵豆粕和发酵杂粕来代替鱼粉进行凡纳滨对虾的养殖试验.在发酵豆粕等氮替代10%鱼粉的对虾养殖试验中,发酵豆粕组与高鱼粉含量的对照组相比,凡纳滨对虾的生长非常接近,无显著性差异.在养殖结束时,凡纳滨对虾体质量与体长的比值要高于对照组.在发酵杂粕等氮替代10%鱼粉的对虾养殖试验中,发酵杂柏组与对照组及豆粕组相比,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发酵豆粕和发酵杂粕能部分替代鱼粉用于凡纳滨对虾的养殖.  相似文献   

9.
凡纳滨对虾是我国沿海虾塘的主养品种,其对低盐和低溶解氧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本文研究急性盐度变化对凡纳滨对虾仔虾:(a)耐盐力;(b)呼吸和氨氮排泄代谢的影响;(c)涉及代谢底物的呼吸排泄氧氮原子比O/N;(d)培养于各驯化盐度梯度下仔虾的含水量和特定生长率(SGR).实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仔虾耐盐力随仔虾生长发育而增强,仔虾的耐盐力可作为虾苗质量或抗逆能力的指标;急性盐度驯化对早期仔虾耗氧率的影响尤为显著,急性驯化盐度梯度下仔虾耗氧率都高于原生存盐度下的,这是仔虾应急的能量消耗;急性盐度驯化对不同日龄与不同盐度梯度下的仔虾氨氮排泄率影响不大;无论是升高的或是降低的急性盐度驯化,仔虾的呼吸与氨氮排泄氧氮原子比(O/N)都高于仔虾原生存盐度下的.凡纳滨对虾仔虾渗透调节的可能机制是:属细胞外渗透调节,首先消耗能量丰富的脂储用于活跃的离子转运.凡纳滨对虾仔虾的含水量随盐度升高而降低;测定的特定生长率表明凡纳滨对虾最适的生长盐度为11~20.  相似文献   

10.
亚致死温度热休克对凡纳滨对虾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亚致死温度(35 ℃)热休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2 h,再进行致死温度(40 ℃)热刺激,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为54.2%.以亚致死温度对凡纳滨对虾热休克2 h,正常水温(25±0.5)℃下分别恢复2、6、12和24 h,再对其进行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注射感染,得到凡纳滨对虾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101.43、98.07、76.92和63.28 h,与未经35 ℃热休克的对照组的平均存活时间(46.89 h)相比,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性(P<0.01).证明了适当的热休克应激,不仅能提高凡纳滨对虾对高温的热耐受性,还显著地增强了凡纳滨对虾对WSSV感染的抵抗性.  相似文献   

11.
盐度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盐度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Boone)生长、耐低氧能力及一些免疫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其它环境因子相对恒定的条件下,凡纳滨对虾能在盐度5~30范围内生存、生长,其中:在盐度15~25环境中生长较快;盐度为25时凡纳滨对虾耐低氧能力最好,盐度下降至5时,耐低氧能力显著下降;5~10的低盐环境使凡纳滨对虾血细胞密度、溶菌活力明显下降,在盐度15~25的环境中凡纳滨对虾抗菌活力、溶菌活力最高,PO活性和SOD活性表达与体液抗菌活力、溶菌活力没有直接相关性.β-葡聚糖可提高凡纳滨对虾对低盐度和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但对个体生长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急性盐度变化对凡纳滨对虾仔虾呼吸和排泄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凡纳滨对虾是我国沿海虾塘的主养品种,其对低盐和低溶解氧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本文研究急性盐度变化对凡纳滨对虾仔虾:(a)耐盐力;(b)呼吸和氨氮排泄代谢的影响;(c)涉及代谢底物的呼吸排泄氧氮原子比O/N;(d)培养于各驯化盐度梯度下仔虾的含水量和特定生长率(SGR).实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仔虾耐盐力随仔虾生长发育而增强,仔虾的耐盐力可作为虾苗质量或抗逆能力的指标;急性盐度驯化对早期仔虾耗氧率的影响尤为显著,急性驯化盐度梯度下仔虾耗氧率都高于原生存盐度下的,这是仔虾应急的能量消耗;急性盐度驯化对不同日龄与不同盐度梯度下的仔虾氨氮排泄率影响不大;无论是升高的或是降低的急性盐度驯化,仔虾的呼吸与氨氮排泄氧氮原子比(O/N)都高于仔虾原生存盐度下的.凡纳滨对虾仔虾渗透调节的可能机制是:属细胞外渗透调节,首先消耗能量丰富的脂储用于活跃的离子转运.凡纳滨对虾仔虾的含水量随盐度升高而降低;测定的特定生长率表明凡纳滨对虾最适的生长盐度为11~20.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高盐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指标、血浆渗透压及Na~+-K~+-ATP酶活力的影响,设置30、40、50、60共4个盐度梯度,检测存活率、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饵料转化率、血浆渗透压、Na~+-K~+-ATP酶活力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盐度增加,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转化率等指标逐渐降低,摄食率、血浆渗透压及Na~+-K~+-ATP酶活力逐渐升高。说明高盐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的渗透压及Na~+-K~+-ATP酶活力,且高盐不利于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及饵料利用。  相似文献   

14.
黄飞    张春晓    王玲    宋凯    骆源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1-9
为探究低盐度养殖条件下鸡肉粉的矿物元素组成对鸡肉粉替代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鱼粉的效果,设计了3组等氮等脂的饲料,其中对照组(FM组)含鱼粉30%(质量分数);实验组以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一实验组(PBM组)不添加矿物元素,另一实验组(PBMF组)补充矿物元素使其达到FM组水平.对初始重(0.30±0.01)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进行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实验结果显示:PBMF组的对虾增重率显著高于PBM组,但显著低于FM组(P<0.05);PBM组的对虾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鳃丝总-ATP酶和Na+/K+-ATP酶活力显著高于FM和PBMF组(P<0.05);但PBM组对虾的血清Na和Mn含量显著低于FM和PBMF组(P<0.05);PBMF组对虾全体的Mn含量显著高于FM和PBM组(P<0.05).可见,在盐度2~3下,鸡肉粉的矿物元素组成不平衡是影响其替代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鱼粉的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黄苷(Rhein)在凡纳滨对虾体内的吸收、分布和代谢规律,并制定临床给药方案。【方法】以5 mg/kg剂量的大黄苷一次性肌肉注射凡纳滨对虾,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其在凡纳滨对虾血淋巴、肝胰脏、肌肉和鳃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时间变化,并通过3P87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其在凡纳滨对虾体内的药代动力特征。【结果】大黄苷在4种组织里的达峰时间(Tmax)较早,分别为0.17 h、2.73 h、0.44 h、0.23 h;消除半衰期(T 1/2Ke)较短,分别为2.13 h、2.36 h、3.12 h、3.72 h;在房室模型选择上,大黄苷在4种组织中的最适药动模型均符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结论】肌注大黄苷后,药物在凡纳滨对虾各组织中分布广泛、吸收快、清除能力强。大黄苷在凡纳滨对虾鳃部的浓度较高,这为利用其治疗凡纳滨对虾烂鳃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揭示凡纳滨对虾自噬相关基因LvATG3在对虾先天免疫过程中的作用,利用PCR技术克隆出LvATG3,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LvATG3在凡纳滨对虾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用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侵染凡纳滨对虾,检测WSSV侵染后不同时间LvATG3的基因表达情况.LvATG3 ORF区全长948 bp,编码315...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凡纳滨对虾人工感染白斑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死亡率变化。研究结果如下,当凡纳滨对虾感染10-3、10-4、10-5WSSV(每尾注射剂量0.1mL),15天后的死亡率分别为(100±0)%,(78±2.3)%,(21±1.4)%。当养殖在高(100尾/m3)、中(50尾/m3)和低密度组(25尾/m3)的凡纳滨对虾感染10-4WSSV,15天后的死亡率分别为(91±2.7)%、(78±1.3)%、(63±1.9)%。在相同养殖密度下的凡纳滨对虾感染10-4WSSV,雌虾组和雄虾组15天后的死亡率分别为(67.3±1.83)%,(51±2.1)%(p<0.05),白天的死亡率比晚上的低,差异显著(p<0.05)。另外,凡纳滨对虾注射感染的死亡率与投喂感染的死亡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养殖系统对凡纳滨对虾肠道及水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循环养殖系统和非养殖系统下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及其肠道为研究对象,在养殖30d后采集样品,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样品细菌16SrRNA基因V3+V4区,通过RDP11.3、Greengenes13.8、NCBI 16S Microbial和Customized batabase等数据库进行分析,阐述循环养殖系统的意义和微生物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养殖期间,不同养殖系统凡纳滨对虾均正常存活。将原始序列优化后对Clean序列进行分析,非循环系统下水体优质序列百分比约81%,肠道中约89%;循环系统下水体优质序列百分比为92%,肠道中为94%。两种养殖系统下水体和肠道细菌在纲水平占绝对优势的是变形菌纲,但各菌群丰度不同;不同的Alpha指数显示出物种间的差异性;通过系统发育树可以看出,不同养殖系统改变了凡纳滨对虾生境中的物种及发育关系,间接阐述微生物在养殖生境中的作用和意义。【结论】通过高通量测序揭示不同养殖系统中微生物菌群的差异以及多样性,对于凡纳滨对虾实际养殖具有指导作用,对阐述养殖过程中微生物和相关疾病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葡萄果实有机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有机酸是葡萄和葡萄酒的重要风味物质,其组成和含量与葡萄和葡萄酒感官品质密切相关,其中酒石酸是葡萄果实特有的有机酸,关于其生物合成代谢及其调控机制仍很不清楚.笔者综述了葡萄果实中有机酸的种类及其作用、柠檬酸和苹果酸代谢与调节、以及酒石酸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一、从贝壳中制取食品用有机酸钙盐的方法将贝壳洗净,置于高温电炉中烧结,提取出以钙为主要成分的灰分化矿物。这些矿物质与乳酸、苹果酸、柠檬酸等食用有机酸反应,便成为相应的以食用有机酸钙为主体的盐。这种食用有机酸钙盐有益于健康,可用于制造健康食品。提供形式:译文(日本专利) 价格:5元联系人:陶薇薇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