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电沉积Ni-W-P非晶合金的组织结构与耐蚀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电沉积Ni-W-P非晶合金随热处理温度升高,其结构及耐蚀性能的变化规率。结果表明,镀态Ni-W-P合金在300℃以下温度热处理后,仍为非晶态;随温度升高开始晶化,到500℃时晶化过程结束;其腐蚀速率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增大,于500℃达到最大值,而后降低。  相似文献   

2.
铅锶合金在硫酸溶液中的阳极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可用作免维护铅蓄电池板栅材料的Pb-Sr及Pb-Sr-As-Sn合金的腐蚀性质。采用线性电位扫法,测上述合金在1.3V时恒电位生长的腐蚀膜中Pb(Ⅱ)化合物量随时间的变化率,并观察温度对此变化率的影响,计算了形成上述Pb(Ⅱ)化合物的反应在温度20°-50℃范围内的表观活化能。还比较了Pb-Sr合金和Pb-Ca合金的阳极腐蚀行为。  相似文献   

3.
复合磷肥设备中磷酸泵用材料ZS28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制的新型ZS28合金,在42%P2O5 1%HF,2%H2SO4, 10g/1CaSO4,温度为90—95℃的苛刻介质中,经1150—1200℃固溶处理后.通过 实验室均匀腐蚀试验、现场挂片试验、晶间腐蚀试验、电化学性能及点蚀性能试验 结果表明,该合金在此苛刻的工况介质条件下,具有优异的耐蚀性能。由ZS28合 金制造的料浆泵叶轮、泵盖、搅拌浆叶、错气盘等零部件和整机的现场运转表明, 采用该合金制造生产设备是能够较好地满足复合磷肥生产流程对设备的腐蚀与磨蚀 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将经过不同热处理的Zr-Sn-Nb合金样品放在350℃、16.8mol/LPa、0.01mol/LLiOH溶液的高压釜中进行腐蚀。用椭圆偏振法研究氧化膜中的四方氧化锆,发现经过580℃/冷轧/500℃处理的样品在腐蚀42天和190天后氧化膜中的四方氧化锆比其它样品的多。四方氧化锆是影响合金耐腐蚀性能的一个主要因素,四方氧化锆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铁芯测试仪测得合金样品的初始磁导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定出居里温度;用磁化强度小角旋转法测量非晶及晶化合金条带的饱和磁致伸缩系数λs;研究了不同温度退火后Co66Fe4Mo2Si16B12合金的磁性.结果表明:Co66Fe4Mo2Si16B12合金经退火后非晶相和剩余非晶相的居里温度随退火温度升高而提高;Co66Fe4Mo2Si16B12合金经高于500℃退火后磁性能变坏,是饱和磁致伸缩系数变大所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退火温度对Fe73.5Cu1Nb1.5Mo1.5V1Si13.5B9非晶合金电阻率和磁阻的影响,发现当退火温度>400℃时,约化电阻率开始明显变小,在555℃时达到最小值.随着退火温度再进一步提高,约化电阻率起初也随之提高,然后变化不大,经不同温度退火后的非晶合金样品的横向磁阻在不同强度的磁场作用下没有明显变化,为进一步了解非晶合金的微观结构和导电机制以及建立新的理论提供准确和重要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4J42合金在喷淋条件下的失重腐蚀实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腐蚀速度随FeCl3Be^+的提高而降低,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随盐酸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喷淋条件下的标准板实验和金相观察结果表明:腐蚀速度越快,蚀刻因子越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Fe-Mn-Si合金和Fe-Mn-Si-Cr-Ni合金的记忆性能—回复率和回复力.结果表明:Cr,Ni元素明显提高回复率和回复力.两种合金的回复率随淬火温度升高而增大,在700~800℃达到最大值,以后随淬火加热温度进一步升高而降低.回复率随预变形量增加而降低.在预变形—加热回复的循环过程中,回复率发生降低,30次后趋于稳定.预变形量小于2%时,回复力随预变形量增加而增大;预变形量大于2%后,回复力增加缓慢  相似文献   

9.
2124铝合金热轧厚板的热处理制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室温拉伸性能测试和DSC,OM,TEM分析,研究了不同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对2124铝合金40 mm厚板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适宜的固溶温度为495~500℃,固溶时间为80~100 min;适当提高固溶温度或延长固溶时间,合金中过剩相的溶解程度增大,合金的固溶程度增大,因而合金强度提高,但过高的固溶温度或固溶时间使合金的伸长率降低;当淬火水温度在16~35℃范围内时,合金性能变化不大,但稍高水温淬火有利于提高合金的伸长率;随淬火转移时间的延长,合金的强度有所上升,但伸长率下降,为了提高合金的塑韧性,淬火转移时间应尽可能短;合金适宜的时效温度为185℃,时效时间为12 h,合金主要强化作用来源于S′和θ′过渡相的析出强化。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温度(370℃~560℃)退火后的Fe73.5Cu1Mo3Si13.5B9合金初始磁导率μi与温度T的关系(μi~T曲线).实验结果表明,退火温度Tα对μi~T曲线的形状有较大的影响.根据Tα可将μi~T曲线划分为3种类型,分析了这3种类型的μi~T曲线对应的合金相结构,讨论了μi随T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化学镀Ni-P合金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化学镀镍磷合金溶液的组成对镀层沉积速度及耐蚀性的影响,确定了Ni-P合金的化学镀工艺.该工艺沉积速度较快,平均沉积速度约为11μm/h,且在HCl,H2SO4等酸性介质中,表现出良好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2.
化学镀Fe-Mo-B和Fe-W-B合金的耐蚀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地研究了化学镀Fe-Mo-B和Fe-W-B合金镀层的耐腐蚀特性。结果表明该合金镀层的耐蚀能力很强,腐蚀率很低。非晶态Fe-Mo-B合金的耐蚀能力优于晶态Fe-W-B合金  相似文献   

13.
采用化学镀方法在NdFeB磁性材料表面施镀Ni-W-P合金,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对Ni-W-P合金镀层的组织形貌、结构进行了分析,并采用腐蚀失重法对合金镀层的耐腐蚀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着P含量的逐渐增多,镀层结构由晶态结构逐渐转变为非晶结构,非晶态Ni-W-P合金镀层的抗腐蚀性能明显好于晶态镀层.  相似文献   

14.
Fe-P合金化学镀工艺及其耐蚀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化学镀Fe—P舍金中镀液组分和工艺变化对化学沉积速率的影响.为了确定各组分对化学沉积速率的影响程度,根据化学镀的电化学反应机制所得出的反应式,计算了各组分的反应级数.研究发现络舍剂对沉积速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氧化剂和还原剂.通过重量法确定镀层在5%NaCl腐蚀介质中的腐蚀速率,分析施镀工艺及镀液组成对镀层耐蚀性的影响,实验发现镀液中氧化剂、还原剂和温度的变化对镀层耐蚀性的影响都较大.  相似文献   

15.
对自酒石酸盐-乳酸为络合剂体系的镀液中制得的Ni-Mo-P合金镀层的参数、结构及元素分布进行了研究。用静态浸泡失重法、中性盐雾试验、孔隙率试验和腐蚀电化学测试法等对此合金镀层在5%NaCl溶液中腐蚀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此合金镀层耐蚀性优异,镀层中Mo/P此为8时,有最佳耐蚀性。用XRD、XPS、AES及电化学法对合金耐蚀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金结构的非晶态性和合金表面易生成耐蚀性优异的钝化膜,是分别使不同成分合金镀层耐蚀性优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化学镀 Ni-Cu-P 合金的工艺,对镀液的稳定性和镀层的性能进行分析研究.获得含 Ni83.31%、Cu4.08%、P8.59%均匀无针孔的镀层;镀层的结合力、耐蚀性良好;经热处理后镀层的硬镀达到993.4HV.  相似文献   

17.
化学镀镍最初作为电镀镍的代用方法被工业化应用,以后由于镀层的耐磨性、耐蚀性等物理化学性能优异,化学镀镍获得了广泛应用。综述了化学镀镍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介绍了国内外化学镀镍的发展状况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化学复合镀Ni—P—SiC镀层耐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迟毅  战国宸  范会玉  高金波 《应用科技》2001,28(8):45-46,49
化学复合镀Ni-P-SiC镀层具有硬度高和耐磨性能好的特点。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Ni-P-SiC镀层的耐蚀性,找出耐蚀性与镀层中SiC含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分别研究了酸性镍—磷镀层、碱性镍—磷镀层、酸性镍—磷—铜镀层的耐蚀性及它们对底材A3钢耐蚀性的影响。认为当镀层质量较好时,耐蚀性较强,但如果镀层存在缺陷,则易引起底材局部腐蚀;双层镀对抑制局部腐蚀有利。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化学复合镀 Ni-P-B_4C 合金镀液的组成、工艺和镀层性能,研究的结果表明,镀液中的 B_4C 微粒含量在10~15g·1~(-1)时,能获得性能较好的镀层,且具有特别高的硬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