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如何写人     
正【美文展示台】节选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鲁迅《少年闰土》节选2: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  相似文献   

2.
那只箩筐     
我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乡下奶奶家。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忙,实在没时间照顾我。因此,乡下生活成了我儿时记忆的主要组成部分。那时候,每天早上,奶奶总是早早起来做早饭,然后去附近的农田干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接受美学角度出发,在认同于鲁迅和“我”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性基础上,对把《故乡》作为启蒙文本阅读时的闰土定位,利用文本提供的空白,对作者塑造此形象的深层创伤心理以及关于“路”的名言的分析中,探究了鲁迅在五四启蒙至上主义影响下的创伤和他对五四启蒙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记得一位外国学者说过,当他得到一部好书的时候,他必须洗净双手,穿戴整齐,然后正襟危坐地去读这部书。当我拿到雅克·巴尔赞的《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一书时,就有类似的感觉。有人评论此书时说:“大书回来了。”雅克·巴尔赞将自己漫长的一生所做的思考都写进这本包罗万象的巨著中,这也是此书最吸引人之处。“我认为我们漫长的历史中有一些事件和人物与以前人们所了解的不同,所以我必须以我自己的名义发表意见并提出理由说明我为何持不同看法。我希望这样文责自负不会使一些评论家们因此而把这本书定为‘一本固执…  相似文献   

5.
罗爱东 《大自然》2012,(6):52-54
20多年前,怀着对雨林的热爱和向往,我只身一人远离家乡,毅然来到西双版纳工作。刚到保护区,我就听单位的老职工说:在西双版纳的密林里,生活着一种神奇的鸟——大嘴雀。关于这种鸟,有一个凄美的传说在当地傣族人中流传。  相似文献   

6.
来信     
《世界博览》2013,(22):2-2
@深白色-韧:记得小学.时妈妈把@唐师曾在《世界博览》上的文章介绍给了我.看了他那些冒险故事,记者就成了我向往的职业,在我心里埋下了种子。现在种子已经生根发芽,并且长出枝叶了。  相似文献   

7.
关云 《世界博览》2013,(15):87-87
有一个关于民国军阀张宗昌的段子:这位军阀看篮球比赛评论说:这也太小气了吧,让十个人去抢一个球玩!我出钱给他们每人买一个,让他们不用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球玩!这段子是嘲讽军阀无知的:连篮球都不懂!可想其无知到什么可怕的程度!——现在把镜头切到5月30日央视五套的法网直播的电视机前,一个乡下老太(为免别人说我拿乡下老太说事,我还是直说我妈吧)评论说:"这  相似文献   

8.
春节     
周欣 《少儿科技》2010,(2):38-38
住在城里的我,很怀念飘荡在农村上空中那浓厚的春节味。我的老家在乡下,乡下的春节气息很浓。年关将至,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一层浓浓的“年”的味道……  相似文献   

9.
笔者20多年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教过许多鲁迅作品,再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有众多的人物:阿Q、祥林嫂、闰土、孔乙己、狂人、人力车夫等,这些人物都栩栩如生。但我们还要注意一个人——“我”。再议“我”的非虚构色彩与典型性,可以有利于读者深入领会鲁迅作品的思想性,借鉴鲁迅高超的艺术处理手法。  相似文献   

10.
正又回到了故乡。我站在老家大院门口,看到那泛白的对联褪去了艳红的妆容,不免想到了许多平淡却又温暖的往事。寒假,我们在乡下过年。早晨我总是不愿意离开温暖的被窝。乡下没有暖气,我们都是用火盆取暖。每当我不愿意起床时,奶奶就会拿来一个火盆放在床前面。她会把火烧得旺旺的,整个房间一下子就会变得非常温  相似文献   

11.
一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不知陶醉了多少父辈们,而我却是从影片《列宁在一九一八》知道苏联,知道莫斯科的。小时候我就知道苏联是个社会主义大国,那里的人们生活富裕,即将实现共产主义。于是苏联成了我儿时向往的一个遥远的地方。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向往的地方变得越来越陌生了。前不久,我终于有机会随新闻代表团踏上了俄罗斯的土地。只可惜来去匆匆,感受的俄罗斯还没来得及“回味”便返回了北京。  相似文献   

12.
留学,对我是一个刺激神经的话题。我至少有四次机会被公派出国留学,但用家乡土话说,都是差一点儿没留成,或差一点儿留成,总之都没成。1959年暮春的一天,山东胶南一中的领导颇为神秘地通知我和我同班同学马林让穴我的入团介绍人,后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2003年非典期间病逝雪准备进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部。这对一个18岁的乡下孩子,真是喜从天降。我们那一代人是多么向往苏联选我个人更对产生过门捷列夫、罗蒙诺索夫等大科学家的莫斯科大学十分钦佩。30年后访苏,我还利用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的身份刻意让主人安排“考察”了莫大新闻系。留苏的…  相似文献   

13.
Q:暑假里,妈妈带我回了趟乡下的老家。每天清晨,邻居家的鸭子就嘎嘎地欢叫起来,簇拥着去池塘里玩耍了。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鸭子走路时总是把脖子伸得长长的,然  相似文献   

14.
张雁卓 《科技信息》2012,(1):278-278
刚刚迈出大学校园的我,又一次走入了可爱的校园中去。从事辅导员工作已有几年的时间了.几年的辅导员生活使我的内心增添了几许自信和坚强。在这成熟而又漫长的道路上,不断寻找着美丽,坚持放飞属于自己的梦想,我对他向往而充满着热情,我对他有着幻想和素美的幢憬,我对他存在着无限的期待——我的辅导员工作。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2017,(1)
正作者是一名观鸟爱好者,2015年6月在新疆库尔勒市附近巧遇一种金黄色的鸟。这种鸟羽色金黄、叫声清脆,甚为可爱。每年的4~6月份新疆是鸟类迁徙和繁育的季节,爱鸟的我常利用休息时间四处拍鸟,有时还会前往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拍摄水鸟,金眶鸻、伯劳和长脚鹬等生活中不常见的鸟类都会成为我镜头中的主角。2015年6月14日,我独自去库尔勒市附近的乡下寻找鸟的踪迹。刚走到河边,一阵从未听  相似文献   

16.
陈省身 《天津科技》2004,31(3):8-10
1 嘉兴,我的故乡。我家是嘉兴府秀水县人。我是家中第二个孩子,上有一姐。我于辛亥年阴历九月初七出生,时革命正到嘉兴。那时的习惯:城里有乱时,则往乡下逃难。所以我出生9天便逃难。后来祖母常说:这是”劳碌命”。  相似文献   

17.
精彩的课堂,我们为之向往,为之追寻。为了达到精彩,我们苦思冥想,精心设计,反复推敲,不断实践,可“精彩之花”很难如愿绽放。在执教了横山奇松》一文后,我突然发现:精彩,原来垂手就可得!【第一课时片段】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想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然后把问题写下来。  相似文献   

18.
蒋建春 《奇闻怪事》2005,(12):33-33
今天我和我的学生学习《白鹭》这一课。在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2—9自然段后,我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读给同学们听听。在全班交流时,有学生读了“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这一句,我请学生将这一句换—种说法。学生轻而易举地把这句反问句改成了陈述句。随后,我问了学生一个比较有挑战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红草的秘密     
放假时,我跟爸爸妈妈来到乡下外婆家。在乡间小路上,两边都长满了草,特别是一种长长的草最多。  相似文献   

20.
一、听课背景 我校1—4年级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开展了许多校本教研活动,5—6年级使用的是九年义务教育旧版教材,在教材处理上有些难度,于是我把旧教材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做为本学期教研的重点。新学期的第二天,我就推门听了5年级数学教师的两节同一课题《简单的数据整理》课,一节是勤奋好学的青年宫老师执教,一节是颇具经验的杨老师执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