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硬脊膜外腔麻醉是临床上最常使用的麻醉方法之一。为了使医学生在进入临床之前,对这样一种重要的麻醉方法有实际操作的机会,我们结合外科手术动物实验课,指导三届学生对狗进行了硬脊膜外腔的麻醉,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现将狗的硬脊膜外腔麻醉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髓外硬脊膜内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对2003年3月~2008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并有随访资料的32例脊髓外硬脊膜内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7个月-65岁,平均42.9岁.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14个月.术后随访期复发3例,其余患者无复发.患者术后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评分:23例好转,7例无改变,2例较术前下降.结论:对于脊髓外硬脊膜内肿瘤手术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脊髓外硬脊膜内肿瘤宜早诊断并适宜尽早作显微全切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以下简称风心病)合并妊娠剖宫产的麻醉处理及围术期的综合治疗。方法:对33例妊娠合并风心病剖宫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8例产妇选用腰麻-硬脊膜外联合麻醉(简称硬脊麻),2例选用硬膜外麻醉(简称硬外麻),1例因术前出现严重心衰及2例需同时行瓣膜置换+取栓术而行全身麻醉(全麻)。术前、术中积极防治心衰,对已行换瓣术后的产妇围术期合理应用抗凝剂。结果:麻醉过程多数平稳,新生儿除全麻的2例病例Apgar评分在2—3分外,其余均在8分以上,母婴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1例死亡。仅一例因宫腔出现活动性出血,止血效果差而行全宫切除术,余病例无出现围术期大出血危情。结论:硬脊麻用于风心病合并妊娠剖宫产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术前、术中积极正确地防治心衰、改善心功能等综合治疗及围术期合理应用抗凝剂,可降低母婴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硬膜外填充自体血与硬膜外持续6%低分子羟乙基淀粉溶液(贺斯)对穿破硬脊膜后头痛(post-dural puncture headache,PDPH)的预防作用。方法:69例硬脊膜穿破的患者,于相邻间隙再次行硬膜外穿刺置入导管,继续行硬膜外麻醉,术毕随机分成两组:在硬膜外填充自体血组(A组,n=35);在硬膜外持续泵入贺斯组(B组,n=34)。A组术毕硬膜外填充自体血15毫升;B组术毕应用输液泵持续输注贺斯2天,每小时2毫升。观察两组术后发生头痛的时间和头痛的程度。结果:A组患者术后头痛有效率(91.4%)明显高于B组(76.5%)(P<0.05)。结论:硬膜外填充自体血预防穿破硬脊膜后头痛的效果优于硬膜外持续泵入贺斯。  相似文献   

5.
采用硬脊膜外腔高滴注术为主,辅以牵拉、侧扳治疗经CT或核磁共振确诊的腰多椎间盘突出症12例,临床治愈率100%,随访1-5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隆起型和破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方法予以脱水、电动牵引、手法推拿按摩、内服中药、腰椎硬脊膜外腔注射等综合治疗。结果隆起型:有效率90.24%,治愈率75.60%;破裂游离型:有效率68.42%,治愈率42.1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隆起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优于破裂游离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膜瘤的磁共振(MRI)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并分析行MRI检查且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脊膜瘤34例,观察肿瘤的部位、瘤体信号表现、增强后的信号特征及邻近脊膜改变。结果:位于胸段26例,颈段4例,腰段4例。肿瘤信号不均5例,囊变1例,邻近硬脊膜增厚3例,宽基底征象20例。增强后肿瘤均有强化信号。结论:脊膜瘤好发于女性,多位于胸段硬膜下间隙,大部分呈实体性,囊变出血少见,肿瘤信号不均匀,主要原因是瘤内钙化程度不一。注入钆喷酸葡胺(GD-DTPA)后肿瘤均有其强化特征。脊髓呈慢性受压缩细征象。脊膜瘤可引起相邻脊膜增厚,增强后呈"鼠尾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再手术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髓核切除术后疗效不佳或再次出现症状者进行临床分析及再次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对27例病人进行随访,优,44.4%;良,33.4%;可,14.8%;差,7.4%.结论:腰椎间盘初次手术前准确定位,术中操作仔细,彻底切除突出的髓核组织,但不要过多地切除正常的间盘组织及避免伤及硬脊膜,术后彻底止血及脊管内放置引流,为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必要时可行脊柱内固定等措施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防止腰椎间盘再突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马明 《甘肃科技》2014,(9):117-118
观察小剂量布比卡因脊麻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选择下肢择期手术老年患者60例按照入院先后随机分为小剂量(A组30例)与对照组(B组30例)。两组患者均择期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进行髋关节置换骨科手术治疗,小剂量组在脊麻穿刺成功后在蛛网膜下腔注入0.75%布比卡因1.0~1.2mL(7.5~10mg),对照组在脊麻穿刺成功后在蛛网膜下腔注入0.75%布比卡因1.8~2.0mL(13.5~15mg),完成硬膜外置管等操作后患者平卧位;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基础值,麻醉后5min、10min、30min心率及血压,麻醉平面超过胸10的例数,术中麻黄碱的用量以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腰硬联合并顺利完成手术,与对照组比较,小剂量组心率及血压变化小(P0.05);术中麻醉平面更稳定,术中麻黄碱用量及恶性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小剂量布比卡因脊麻用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手术中效果确切,生命体征平稳,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报导用硬脊膜外腔阻滞,配合注入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48例,近期有效率100%,对治疗后一年以上的患者随访26例,治愈18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1%,用此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见效快,疗效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9年5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3例,术前和术后JOA评分和恢复率,硬脊膜囊矢状径和膨胀回复率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7~54月,本组病例术后JOA评分和硬脊膜囊矢状径较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特制钛网椎板在犬椎板切除椎管成形术后不同时期对硬脊膜外瘢痕形成及粘连的影响,了解其在预防医源性椎管狭窄中的效果,旨在尝试一种新的预防方法.方法:本实验以犬为实验动物,共12只,行随机分组自身对照实验.对12只犬均行静脉全麻,并6只行分节段行单纯椎板切除与另6只行椎板切除特制钛网椎板成形术.于术后4、8周分别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子宫切除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式。方法 :总结不同麻醉方式的病例 ,分析其手术时间的长短 ,麻醉质量 ,麻醉不全率 ,改全麻率 ,术后有关麻醉的并发症发病率。结果 :单硬组手术时间 1 1 2 .2 8± 2 9.6 8min,麻醉不全率 9.1 1 % ,改全麻率2 .1 5 % ,术中牵拉反应明显。腰麻组手术时间 1 2 3.75± 41 .77min,麻醉不全率1 4.0 8% ,改全麻率 9.1 9% ,手术后期牵拉反应明显。双硬组手术时间 1 0 5 .1 3± 1 9.6 3min,麻醉不全率 4.46 % ,改全麻率 0 .97% ,术中牵拉反应不明显。硬腰组手术时间97.45± 2 4.74min,麻醉不全率 4.32 % ,改全麻率 1 .0 8% ,术中牵拉反应不明显。硬骶组手术时间 1 0 3.41± 1 8.42 min,麻醉不全率 4.1 2 % ,改全麻率 0 .88% ,术中牵拉反应不明显。结论 :双硬、硬腰、硬骶等复合组具有阻滞完善 ,循环系稳定 ,手术时间短(P<0 .0 5 ) ,麻醉不全率低 (P<0 .0 1 ) ,改全麻率低 ,麻醉质量高等优点 ,是子宫切除术较理想的麻醉方式。我们更推荐硬骶组 ,其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髋部手术的安全性.方法:66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髋部手术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比较入室时与腰麻起效时,麻醉阻滞完善时循环呼吸功能的变化.结果:腰麻起效时患者SBP,DBP,MBP,HR,RPP均有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处理后均恢复.ECG,RR,SpO2,CVP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恶心、呕吐2例.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可在老年患者髋部手术中安全应用.但要注意液体补充,控制麻醉平面,观察循环呼吸功能变化,及时处理发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动态观察围手术期红细胞(RBC)ATPases活性的变化。方法:选取择期上腹部手术患20例,随机分为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组和连续硬外阻滞组。结果:硬膜外麻醉组RBC膜上三种ATPases活性自麻醉至切皮后60-90min无明显变化,随后进行性下降。至术后24h,Na^+-KATPase、Mg^2+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分别由麻醉前的3.47±0.86、8.78  相似文献   

16.
许登平 《甘肃科技》2012,28(17):159-160
探讨了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应用体会.对拟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病人采用两点穿刺法行腰-硬联合麻醉,术中观察麻醉效果,阻滞平面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700例,用腰-硬联合麻醉行下腹部及下肢各科手术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对于进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病人,麻醉手术前深入病房,了解病情,并做好各种术前准备,正确评估病人对麻醉手术的耐受力,麻醉操作轻柔,严格控制麻醉平面,术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准确的处理各种并发症,腰-硬联合麻醉对我们基层医院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术后体位选择对术后头痛的影响.方法 将166例腰硬联合麻醉术后患者随机分成2组,一组去枕平卧6 h,一组垫枕平卧观察.结果 166例患者均无发生头痛.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术后有无去枕平卧对预防头痛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8.
采用扫描仪和扫描电镜对红腹牧草蝗Omocestus haemorrhoidalis(Charp.)消化道内壁的细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食道内壁前端有齿.嗉囊包括两部分,前端的一个小的膨大部分,由V-形区和两侧的V-形脊组成;后端为一个大的膨大部分,由柳叶脊、扇形脊和不规则脊组成;脊的上缘有齿.前肠内壁主要为单生齿,除贲门瓣上齿的齿尖指向前方外,全部齿尖指向后方.后肠的齿主要分布于幽门瓣、结肠和除直肠垫外的直肠内壁.后肠的齿主要为丛生齿,除直肠内壁齿的齿尖指向附着环外,全部齿尖指向后方.回肠和直肠垫无齿,其内壁特化成筛网状结构.肛门区的内壁布满了圆球形凸起.  相似文献   

19.
用电子束沉积法在加热到100℃的MgO(001)基板上生长了50nm厚的FexPt100-x取向薄膜,原子比成分范围为x=[10,85].在500℃进行保温2h的原位热处理后,分析样品的结构及沿面内和垂直于薄膜方向施加磁场的磁性行为.结果表明,随着x的增加,易磁化轴的方向在沿平行于膜面方向和垂直于膜面方向之间反复变化,取决于内秉的磁晶各向异性与外秉的形状各向异性之间的竞争.当x=60时,由于薄膜发生不完全的A1→L10相转变,形成了A1软磁相与L10硬磁相的复合体,样品沿平行和垂直于膜面方向磁化的矫顽力都达到5kOe(1Oe=79.5775Am-1)以上.沿膜面方向磁化时,矫顽力高于软磁相的磁晶各向异性场,并且正负向磁化的剩余磁化强度明显不相等.采用三磁畴软磁相模型,结合硬磁/软磁交换耦合作用,对此进行了解释.这种硬磁/软磁复合材料适合于用来制作磁力显微镜的各向同性高矫顽力探针.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三维微磁学数值模拟,系统地计算了CoPt/Co磁性双层膜与CoPt/Co/CoPt三层膜结构中的自旋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当三层膜的硬磁相和软磁相厚度分别为8nm和16nm左右时,在三层膜的每一层均会出现斯格明子(Skyrmion)结构.特别是,我们首次发现,当双层膜的硬软磁层厚度均在8nm左右时,在硬磁相和软磁相中均会出现斯格明子结构,即双斯格明子态.双层膜软磁相出现斯格明子的厚度要比三层膜小很多,其对应的斯格明子数只比三层膜小约8%.斯格明子数对硬磁相和软磁相的磁晶各向异性常数K和交换作用常数A都比较敏感,随着K和A的变化,体系硬磁相和软磁相的自旋分布会在涡旋(Vortex)态和斯格明子态之间相互转化,而界面耦合常数对斯格明子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