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6例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提高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方法:分析经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例335例,其中疗效欠佳或无效病例46例(67侧),总结失败的原因。结果:比较常见的经鼻内窥镜手术疗效不佳或失败的原因有术腔粘连14例(19侧)、术后随访和换药不及时13例(21侧)、术中病灶除不彻底8例(11侧)、相关病变没有处理9例(12侧)、原因不明2例(4侧)。结论:提高手术疗效的3个关键是①根据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发生的病理机制和鼻腔、鼻窦解剖学理论来指导手术;②规范内的内窥镜围手术期处理;③鼻腔局部和全身系统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讨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保守疗法及几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共102例,结果:优:40例(41.7%);良25例(25.5%);差31例(32.8%),结论:50岁以上的头下型骨折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50岁以下者采用加压螺纹钉内固定加股方肌肌蒂骨瓣移植术为好;对经颈型骨折,60岁以上者多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60岁以下者用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但对GardenⅢ~Ⅳ型以加压螺纹钉内固定加股方肌肌蒂骨瓣移植术为好;而基底型骨折采用保守疗法即可。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髓芯钻孔减压植骨术和股骨颈开窗减压带血管蒂的肌骨瓣转移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手术时间和失血量差异,评估手术创伤并通过随访比较两种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中期疗效.方法:通过对34名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治疗的病例进行分析、随访,病例入选的标准:年龄20~55岁的非创伤性ANFH早期患者(ARCO分期均为Ⅱ期).比较两手术相关数据(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评估两手术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影像学随访观察股骨头无塌陷生存率.结果:通过比较分析髓芯钻孔减压植骨组的术中失血量和手术时间都明显少于带血管蒂的肌骨瓣转移组(P<0.01).髓芯钻孔减压植骨组术后平均随访3.2(2.1~5.4)年,带血管蒂的肌骨瓣转移组术后平均随访3.0(2.1~5.0)年,两手术组术前Harris评分平均分别为54.9和53.56,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436).带血管蒂肌骨瓣转移组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6.8)优于髓芯钻孔减压植骨组(平均76.2)(p=0.000).通过影像学评价,以股骨头坏死进展发生股骨头塌陷为结果的生存分析显示,带血管蒂的肌骨瓣转移组在平均3.0年的随访中观察到2髋塌陷,生存率为92%,髓芯减压组在平均3.2年的随访中观察到8髋塌陷,生存率为60%,带血管蒂的肌骨瓣转移组的远期股骨头无塌陷的生存率优于髓芯钻孔减压植骨组.结论:与开窗减压带血管蒂的肌骨瓣移植术比较,虽然髓芯钻孔减压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ARCOⅡ期)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短期疗效较好的特点,但其远期髋关节功能以及股骨头无塌陷生存率均不如前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方法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鼻腔表面麻醉和下鼻甲黏膜下浸润麻醉后,在0°鼻内镜下应用微波、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对12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行筛前神经鼻中隔支切断,下鼻甲打孔消融,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结果随访6个月以上,总有效率94.2%(113/120),显效90.0%(108/120)。结论通过手术方法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近期效果良好,安全可靠,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下鼻甲骨修整法治疗53例慢性肥厚性鼻炎并行随访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术后1周内鼻塞明显好转,随访4周-2年,仅1例复发,结论:下鼻甲骨修整法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显著,术式简单,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粘膜接触性头痛的临床观察,探讨鼻腔粘膜接触区与头痛的相关性及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粘膜接触性头痛的可行性。方法:统计52例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腔粘膜接触性头痛患者术前及术后头痛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粘膜接触性头痛术后3~6月有效率为96.2%,12~24月总有效率为82.7%。结论:鼻腔粘膜接触是难治性头痛的原因之一,鼻内镜手术矫正解剖结构异常可缓解头痛,但鼻腔粘膜接触不是难治性头痛的唯一病因,术后应长期随访以观察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胫骨骨折骨不连接或骨缺损临床常见,传统植骨治疗效果不佳,甚至需多次手术。80年代以来,国内、外开展了吻合血管的骨(膜)瓣移植和带血管蒂骨膜瓣移位术,虽能取得满意疗效,但存在手术复杂费时,技术要求高,需牺牲一条小腿主干血管等许多缺点。福田区人民医院骨科彭建强自1991年以来,经过对40例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小腿标本解剖学研究后,发现在胫骨中、下段外侧骨膜支呈节段性分市特点,并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鼻腔、上颌窦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柯-陆氏手术进路与鼻内窥镜手术联合治疗32例鼻腔上颌窦病变。结果:治愈率为93.75%(30/32)。通过该手术治疗的病例经0.5~2年的随访,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只要手术适应症选择合理,该术式手术时间短,易清除病变组织,是防止疾病复发,保留鼻腔、上颌窦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提高股骨颈骨折愈合率、降低股骨头坏死率的治疗手段 方法:采用切开复位、中空加压螺纹钉、骨圆针内固定加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和阔筋膜张肌蒂髂骨瓣植骨治疗股骨颈移位骨折 结果:术后随访1~9年共46例,发生骨折不愈合3例、股骨头缺血坏死4例,其他无严重并发症 根据X光片和功能恢复情况分析:优24例(占52.17%)、良15例(占32.61%)、可3例(占6.52%)、差4例(占8.70%),功能恢复满意率为91.30% 结论: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血管和阔筋膜张肌蒂髂骨瓣移植给缺血的股骨头引入血供,能促进股骨颈骨折愈合,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骨折不愈合  相似文献   

10.
经鼻内镜激光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2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泪囊炎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经鼻内窥镜Na:YAG激光对24例慢性泪囊炎患行泪囊鼻腔造孔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治愈2,3例,治愈率95.8%,无效1例。造孔处上皮化平均时间:2个月内18例,2.5个月内5例,3个月1例。结论:经鼻内镜Na:YAG激光泪囊鼻腔造孔术,具有治愈率高、面部无疤痕、出血少、进路直接、泪囊定位准确等优点,同时为传统手术失败提供了再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方法:用自拟益气养阴运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结果:治愈14例,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结论:益气养阴运胃汤具有益气养阴,理气运脾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胫前肌半腱外移治疗马蹄内翻足畸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胫骨前肌外移治疗内翻足畸形的手术方法进行改良,探讨肌腱移位治疗内翻足畸形的最佳方法,方法:将肥肌半腱(外侧1/2)外移代替瘫痪的腓骨长、短肌、,配合足部软组织松解或关节融合术,治疗马蹄内翻足畸形,结果:术后8个月-2年随访结果,优15例,良4例优良率86.45。结论:利用胫前肌外侧1/2外移治疗内翻足畸形的手术设计具有可靠的解剖依据,其近、远期疗效较传统术式满意,为一有临床价值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的方法.方法采用微波耳鼻喉科治疗机对鼻腔多部位接触式治疗60例,术后随访1年,对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例均一次治疗,显效19例、有效25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3%.结论药物治疗或脱敏治疗效果不满意的病人或不愿接受上述治疗的病人,使用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4.
桡神经前臂段浅层肌支的定位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给前臂部创伤修复及肌瓣移植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解剖剥离测量方法,对25具(共50例)成人上肢标本的桡神经浅层肌支进行自身比例定位研究。结果:①桡神经发出的各肌支主要以2支型出现率最多;②桡神经发出的各肌支主要集中于上肢的Ⅵ段;③桡神经发出的各肌支进入各肌门的区位,均有倾向于以神经干为轴心近距离分布的规律。结论:确定了桡神经肌支的危险区段和危险区位,有利于开展带神经血管蒂肌瓣移植的肌支类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合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患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用雷贝拉唑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胶囊,治疗组用三合汤联合对照组,两组均治疗1月.结果:对照组显效14例,占有效率40%,有效11例,占有效率31.4%,无效10例,总有效率71.4%.治疗组显效19例,占有效率54.3%,有效12例,占有效率34.3%,无效4例,总有效率88.6%.结论:三合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提上睑肌缩短+前徙术、额肌瓣悬吊术对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矫正效果。方法:采取单纯重睑切口,对87例患者中的54例共66眼行提上睑肌缩短+前徙术,33例共43眼行额肌瓣悬吊术,术后1、6、12月各随访1次,记录视力,术眼上睑缘位置、双眼睑裂对称性,睑裂闭合不全程度、有无倒睫、成角畸形。结果:79例患者经1次手术矫正满意,6例患者矫正良好,2例患者第一次手术矫正不足,再次手术矫正满意,无矫正过度及无效病例。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效果肯定,提上睑肌缩短术符合生理解剖位置,术后睑裂闭合不全程度较轻并可逐渐消失,大部分患者可以选择,但是少数患者欠矫。额肌瓣悬吊术后睑裂闭合不全程度较重,且永久存在,少部分患者出现出血、伤口裂开等并发症,但是只要术后观察护理得当,可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儿童鼻窦炎与成人鼻窦炎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存在较大的区别.本文旨在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鼻窦炎的适应症及手术方法,以期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经系统药物治疗、辅助性手术无效的儿童鼻窦炎患者32例(59侧)行鼻内镜手术,术中切除钩突和开放前筛(mini-FESS),解除鼻窦口的阻塞,处理严重的鼻腔解剖结构的异常,并术后处理、随访.结果:随访1年以上,其中15例治愈(46.9%),11例好转(34.3%),6例无效(18.8%),总有效率81.2 %,其中9例(13例/59侧)发生鼻腔粘连(22.0%),再次手术4例,未见其他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手术是常规保守治疗无效的儿童鼻窦炎的有效方法之一.手术适应症的把握、手术中鼻腔结构的处理、术后鼻内镜下换药和综合治疗是手术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内窥镜鼻窦手术后处理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找到术后最佳处理方法,达到缩短术后恢复周期、减少复发的目的。方法:对248例鼻窦炎患者根据术后随访情况分为两组:定期随访组179例和非定期随访组69例。结果:在术后1年发现定期随访组治愈153例,好转16例,无效10例,有效率94.41%;未定期随访组治愈7例,好转11例,无效51例,有效率26.10%。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按时用药、术后正确处理、定期合理鼻内窥镜换药、随访,是获得手术远期最佳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对1996年—2000年行鼻内镜手术随访观察的110例患进行术后疗效观察及分析有关影响因素。结果:110例(218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中,治愈率为72.02%,好转率为26.61%,总有效率为98.63%,无效率为1.38%。术中出血影响手术操作5例,术中眶纸板损伤2例,术后术腔粘连3例。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术前术后合理用药、术后换药随访对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比原位可控回结肠代膀胱术及原位可控结肠代膀胱术优缺点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原位可控回结肠代膀胱术及原位可控结肠代膀胱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出防治原位可控回结肠及结肠代膀胱术并发症的有效可行防治方法.结果:原位回结肠代膀胱术13例中发生早晚期并发症2例,占15.3%,其中早期并发症1例(尿漏),晚期并发症1例(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结肠代膀胱术12例中发生早晚期并发症5例,占41.6%,其中早期并发症3例(尿漏2例,粘液分泌过多1例),晚期并发症2例(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1例,新膀胱输尿管反流1例).结论:回结肠原位代膀胱术后尿液可控率高,原位自主排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术后近期及远期随访效果较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大量临床及尿流动力学研究表明,回结肠代膀胱是各种肠代膀胱中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