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逻辑思维流中的正干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卿 《科学》1999,(11):50-51
现代思维科学从思维的形式角度把思维分为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所谓非逻辑思维是指思维主体在违反逻辑常规前提下采取思维跳跃形式直接导向思维结果的思维活动一般认为非逻辑思维包括联想、想像、隐喻类比、灵感、直觉和顿悟等,其特点是没有严格的逻辑规则,不必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就可达到思维目的,具有直接性、形象性、非线性,无意识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2.
创造性思维不是笼统、空泛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创造性思维应有明确的内涵和具体、实在的要素.创造性思维包含了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善疑好问、有灵感等主要因素.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通过收敛思维、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训练的具体途径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科学和艺术的共同灵魂。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潜藏着奇妙的艺术因素。科学家若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并能动用自身的“艺术细胞”,充分调动形象、想象、直觉等思维方式,并有意识地利用艺术美感、幻想、和谐等特有的灵智,其科研成果将会具有更多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铅笔的联想     
创造性思维会产生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设想,既要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知识,又要超越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这种超越,就需要联想,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过程。如果说想象是灵感的源泉,给人开拓了一个新的思维境界,那么联想就是达到这个境界的阶梯。联想是从一事物、概念、方法、形象想到另一事物、概念、方法和形象的心理活动。比如,从红铅笔联想到蓝铅笔,从写联想到画,从画圆圈联想到印圆点,从圆柱联想到筷子。联想是一个奇妙的思维过程,立即会得到另一个答案。一个人的联想越丰富,联想越远,就越有创造性。联想有一定的方法,如何从山联想到盘子呢?根据…  相似文献   

5.
对大脑的科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林森 《世界科学》2000,(11):11-13
右脑之谜 科学家们发现,大脑之谜很大程度上就是右脑之谜。以下是科学家对右脑的评价。 右脑是祖先脑右脑有一个隐蔽得很深的重要功能:保留和储存通过遗传因子留给后代的全部信息,因而被指称为“祖先脑”。右脑储存的祖先遗传因子,随时随地都向后代昭示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的方向。与右脑有别,左脑是储存着出生以后所有信息的“自身脑”。 右脑是无意识脑它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深层基础。左脑是“意识的”心理过程的中枢。做梦、顿悟、灵感等“无意识”心理过程,则主要是右脑的功能。左脑不会“说话”,它缺乏语言功能。 右脑是节能脑右…  相似文献   

6.
10多年前,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倡导建立一个平行于自然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等大部门的科学技术部门——思维科学。在发表于本刊1983年第8期的《关于思维科学》一文中,钱学森论述了建立这门科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分析了组成这门科学的各个结构层次及其与相近学科的相互关系。在谈到思维科学的基础科学——思维学的研究对象时,他特别强调了对形象(直感)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进行研究的  相似文献   

7.
数学世界之奇妙往往在于:表面上毫不相关的结果之间竟然有着深刻的联系。而导致发现这种联系的思维桥梁是——数学家的联想。当数学家的研究成果写成论文时,就变成了由定义、定理、推论之类组成的严格陈述。虽然逻辑的力量使人折服,但再也看不到数学家发现证明时那迂回曲折的思路,再也看不到数学家活跃思维时那激动人心的顿悟。奇妙的数学联想消失了,深刻的数学灵感沉寂了。这真是极大的遗憾!  相似文献   

8.
正是数学的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交融的魅力把数学变成为一种“无声的音乐和无色的图画”。这里我们把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及其与之相对应的推理方式即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这两者在数学的发现、发明、创新与发展过程中的交互作用稍作展现。其作用是有利于文理贯通、启迪思维、培养通才、造就英才。  相似文献   

9.
创造性思维发生机制探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旭升 《自然杂志》2001,23(5):289-306
由于创造性思维在整个人类科学发展中的巨大推动作用,多少世纪以来,无数哲学家、科学家与艺术家在经历突如其来的创造性思维的愉悦、享受创造性思维果实所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在竭力探索创造性思维发生的规律,以促使科学发现和艺术创作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显然,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不同寻常的思维方式,是意识的高级活动;所以要揭示创造性思维发生的机制,得先了解人类意识的基本运行属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理论上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四维度思维模型”的可行性研究,探讨了如何让学生自主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创造性思维模型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观条件,从学生自身出发去寻找和学习创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情绪与灵感     
一般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如果心情好时会浮想连翩、文思泉涌(尤对脑力劳动者如此),而心情不佳甚至极其恶劣时,大脑会如同一片空白,没有主意,没有思维,无话可说。这就是情绪(心理状况形式之一)与灵感的关系。这种关系在诗人 艺术家、音乐家、作家等人身上表现最为明显。郭沫若曾谈到他在大学里写《大地母亲》这首诗时,甚至连课也不上了,狂奔出去匍伏于路面,好像聆听到大地母亲沉重的呼吸声,灵感随之而来。占希腊人甚至认为疯癫的精神状态会产生巨大的创造力或神奇的创造性行为。  相似文献   

12.
一提起科学与创造,许多人都觉得十分神秘,高不可攀,与自己无关。其实,这是对科学与创造的误解。“什么叫科学?钻进去就是科学。科学在哪里?就在你鼻子底下。”美国人寒春说得是何等好呵!心理学家认为,创造能力是人脑的机能,除了白痴或脑病患者外,每个人天赋的创造力差异不大,人人都有创造力。只要破除迷信,坚持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那么,科学与创造就在“你鼻子底下”。瑞典著名化学家舍勒,原是一个药房里的学徒。他在制药劳动中体会到化学是一门有用的学问,便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他把那个药房里所有的化学名著都研读了一遍,并做了许多…  相似文献   

13.
在比较灵感与努力谁更有效、谁最重要的时候,我们也许会不约而同地联想到爱迪生的一句名言:“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灵感与汗水之比为1∶99,可见汗水的有效性。但是爱迪生的名言还有下半句:“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重要。”诺贝尔奖堪称当今世界最为瞩目、最受追捧的奖项,那些获得诺贝尔奖项者不愧为天才的荣誉称号。他们获得的诺贝尔奖是汗水的结晶,已被载入人类史册,但是有时候也不乏灵感的作用,灵感像一只无形的手,帮助他们登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先从德国药学家勒威说起。他因为发现了神经冲动传递中…  相似文献   

14.
<正>爱因斯坦曾说过":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里的"准备"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的积累,没有广博的知识,要发现和捕捉机遇是不可能的;二是思维方式的准备,只具备知识,而没有现代思维方式,就看不到机遇,只会任凭它默默地从你身边溜走。相传鲁班被茅草划破手指,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锯;牛顿见苹果落地,触发了灵感,发现了万有引  相似文献   

15.
宋正海  邢润川 《科学通报》1975,20(7):306-306
万有引力定律是自然界的一条基本定律。在这一定律的发现上,长期来流传着关于“苹果落地”的传说。一些资产阶级学者更是渲染这一传说,宣扬天才论。他们把这一定律的发现,说成是牛顿(1642—1727年)的“天才头脑”,因看到苹果落地,触机顿悟而发现出来的。林彪反党集团也极力用唯心主义来歪曲自然科学成果。他们甚至曾经把“用技术掩盖政治”当成他们的反革命策略,为其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目的服务。在万有引力定律发现问题上,他们的一个重要成员也曾大肆鼓吹什么“牛顿看见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究竟万  相似文献   

16.
同学甲乙流畅性87答案盖房、建仓、建教室、筑墙、砌烟囱、盖礼堂、垒灶、铺路造房、压纸、打狗、搭书架、钉钉子、做球门、磨红粉变通性14独到性01得分912发散思维集中思维多谋善断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创造性思维图1图2图3发明创造,就是观察到的事物与别人相同,构想出的事物与别人不同。要进行发明创造,首先要学会创造性思维方法,对思维技巧作深入了解,思维的流畅、变通、独到是创造发明富有成效的保证。创造性思维有两种最基本的类型,即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发散型思维又称辐射型…  相似文献   

17.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每年春季的“恶作剧日”可能是激发创造性和独立思维的方式之一——最近,我发现科学家们已经背上了难以管理的坏名声。一位从事管理工作的同事告诉我,他们甚至修了一门专门来对付我们的课程。“牧猫”这个说法目前很盛行,说的是管理教授就像是“牧猫”;而一直令管理者们恼怒的是:科学家被分配了一项工作后,第一件事就是问一些令人恼怒的问题,例如“我们为什么做这件  相似文献   

18.
《科学之友》2004,(10):88
纳帕海和碧塔海是中甸最美的两处高原湖泊,特别是5月杜娟花开的时候,落在湖中的杜娟迷醉了湖中的鱼,所以碧塔海有了杜鹃醉鱼的独特景观(相信你面对那番美景,也会醉卧碧塔海的)。层层的梯田里水波粼粼,让人感叹这是神仙的“自留地”,还是人间创造出的奇迹。不知是本身的巧合,还是詹姆斯·希尔顿从这里得到的灵感,中甸碧让峡谷因为一边叫“香格”而另一边叫“里拉”,因此也就被叫做“香格里拉峡谷”。峡谷招揽了四方的游客,说他们是游客,倒不如说他们是“朝圣者”更为确切,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他们长途跋涉而来。梅里雪山是这片土地最神秘…  相似文献   

19.
智慧系跨学科的研究热点,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提升生命质量、增进文化与文明不可或缺的要素.创造性作为智慧的核心,对其研究进行阐述能很好地反映智慧的本质和揭示智慧活动的规律.已有创造性研究显示,假设检验主要激活了左侧前额叶、前扣带回、小脑和丘脑等区域;顿悟思维激活了双侧额叶、前扣带回、颞叶、顶下小叶和小脑等脑区;创新设计多与颞叶、前扣带回、前额叶和丘脑有关;定势和批判思维则主要与右侧前额叶、前扣带回和丘脑有关.基于创造性智力与智慧的内在关联,上述结果表明,智慧与双侧额叶、前扣带回、颞叶、顶下小叶以及丘脑等区域有密切关系.未来研究需联合多种高精度信号记录技术和实验范式,并在仔细分析智慧内涵的基础上来对整合了价值观的智慧的认知过程和脑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关于思维科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思维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一点是劳动,而“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恩格斯语).要制造工具就得思维,因此,就这个意义上讲,从人类一诞生起,就开始思维活动了.当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思维活动越来越频繁,思维形式也就越趋复杂,以致可以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大类.现代的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就是这两类不同思维型的代表.当然这两类不同的思维,都可导致灵感思维的发.灵感思维也可以看成是上述两种思维的升华.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根据这些人们习见的现象,提出了研究思维科学的必要性、意义、方法和步骤.文章居高临下,把人类当前的一切(!)社会实践,分为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军事科学、自然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等大类,然后从哲学、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四个层次予以分类,汇千头万绪、令人眼花缭乱的当代各种学科于一表,阐明其地位及联系,使人一目了然,一览无余!再从其中找出思维科学的地位,娓娓谈来,确是大手笔!值得细读.本文又是钱学森同志为纪念《自然杂志》创刊五周年举行的科学报告会的书面发言,老一辈科学家的支持,始终是我们办好刊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