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淘气的猴子     
猕猴(Macaca mulatta)属灵长目、猴科、猕猴属。猕猴属中共有16种,其中猕猴分布最广,东自我国福建、安徽,西到亚洲西部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南起中南半岛,北至我国山西、河北北部。北京濒危动物中心有一座猕猴  相似文献   

2.
从河南省省会郑州出发向西北,跨过黄河,穿越豫北平原,行驶150公里,就可到达愚公的家乡——济源县了.这里生活着数千只国家二类保护的珍贵动物——猕猴.猕猴的"古国"猕猴又名恒河猴、广西猴,据甲骨文的记载,在河南省太行山区的生存和分布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安阳殷墟出土的动物遗骨,也有猕猴的在内.太行山区辉县、林县、济源、修武、安阳、沁阳等县各个历史时期的县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1993,(4)
1.台湾猴(Macaca cyclopis)属于灵长目、猴科、猕猴属,是我国的特产动物,仅分布于台湾省.形态与人们常见的猕猴极相似,但较之略粗壮、尾略短.群居于海岸岩石由及3000米以下山地森林中.早、晚觅食活动,以植物及小动物为食,有时破坏人类种植的作物.善游泳,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25只正常成年太行猕猴头毛中6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雌猴与雄猴间6种微量元素均无显著性差异,孕猴与非孕猴间除Cu外,也无显著性意义。饲养在不同地区的太行猕猴Cu、Cr有显著性差异,而Pb含量有极显著差异。猕猴头毛与人发比较Zn、Cu含量相接近,而Fe、Mn含量比人高达几倍到数十倍。  相似文献   

5.
目的猕猴作为珍贵的实验动物,资源逐步匮乏,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灵长类中心笼养猕猴种群自然流产、难产、早产和死胎(统称为妊娠异常)病例时有发生,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因此,逐一查找猕猴妊娠异常原因,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对提高猕猴繁殖率保护猕猴资源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同时也为研究人的生殖机理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参照引起人自然流产的因素,又考虑到猴自身的特性,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来分析猕猴妊娠异常原因:病原体,猴易感的弓形虫(Tox,toxoplasma),环境因素及其他因素。实验中,我们对三年来收集的29例妊娠异常雌猴样品进行病原体检测分析,并与正常分娩组和正常猴群组做对照。结果统计结果显示,妊娠异常组猕猴弓形虫感染率达34.4%,明显高于正常分娩组(12.5%)和正常猴群组(5%);不同的饲养环境中妊娠异常猕猴的数量也有显著差异。结论弓形虫感染、环境条件造成的应激反应及猕猴自身条件都与猕猴妊娠异常相关,对此,我们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和控制措施来降低妊娠异常率。  相似文献   

6.
猕猴是最广泛被应用于医学和生物学研究的一种高级实验动物。近20年来,随着生命科学和医药生产的迅速发展,全世界对猕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每年仅用于疫苗生产、检定和医学生物学研究的猕猴,就达20万只。以前猕猴的主要来源是依赖于野生的捕捉,但常年累月的滥捕滥猎,野生猕猴资源已遭到严重破坏。在现存的12种猕猴中,有7种分布区域日趋狭窄,有的已濒临灭绝之境地。为保护野生动物资源许多国家宣布禁止野生猕猴出口,因而实验用猴更趋紧张。  相似文献   

7.
1975年5月,广州动物公园赠给我们一只熊猴(Macaca assamensis)的婴猴,该猴据说购自广西。同年8月,我们将这只婴猴带到广西百色地区作血传恶性疟原虫的试验。切脾之后半个月,曾静注接种一恶性疟原虫患者的鲜血,次日在它的血中查出一种与三日疟原虫颇相似的疟原虫。追查接种前的血片标本,发现在切脾后和接种前该虫已出现,可见它本来就寄生于熊猴。我们用静注接种的方法,使该虫在猕猴中反复传代,发现在切了脾的猕猴中可大量繁殖,红细胞的受寄生率最高可达90%以上。有4只猕猴在原虫寄生率达到高峰时死去;存活的则变为慢性感染,而原虫在猴体可持续出现一年以上。为了定种,我们首先致力于该虫红内期繁殖周期的研究。在同年11月至12月期间,我们对两只受染的猕猴,在8天期间进行不间断的2小时一次的血检。每次制血  相似文献   

8.
<正> 猴疱疹病毒是疱疹病毒群的成员之一,可引起猕猴属中猕猴及其他亚洲猴的传染病。与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人相似,猕猴B病毒早期感染可引起以口腔粘膜损伤为特征的口龈炎,多数情况下不显症状。病毒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并可自发的或在应激条件下重新激发,结果通过唾液和/或生殖道分泌物传播。与野生猕猴一样,笼养成年猕猴比未成年猕猴更易感染和传播病毒。据报道,1932年猴管理人员因感染B病毒发生大脑炎,表明B病毒可引起人类高致  相似文献   

9.
知识快餐店     
正要说哪种动物能将聪明、可爱、调皮以及灵性集于一身,大家想到的答案多半就是——猴子!那么,赶快了解一下这些与我们人类同为灵长目的远亲们吧。在生物学分类中,新世界猴属于阔鼻小目,主要成员是一些生活在中、南美洲的灵长目动物,包括卷尾猴科、青猴科、僧面猴科和蜘蛛猴科。旧世界猴则属于狭鼻小目的一部分,包括各种猴科动物,大家经常看到或听说的猕猴、长尾猴、金丝猴都属于这一类。  相似文献   

10.
猕猴、食蟹猴群中STLV-1病毒感染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摸清STLV I感染现状 ,从而有效地降低STLV 1在猕猴、食蟹猴群中的感染率。方法 采用STLV 1ELISA法对猕猴、食蟹猴血清进行抗体检测。结果 本中心送美国BioReliance公司的 2 4 5 5只出口猴血清 ,10 3份血清呈STLV Ⅰ抗体阳性 ,19份血清呈STLV I抗体可疑 ,其余血清均为STLV 1抗体阴性。结论 猕猴、食蟹猴群中STLV 1的平均感染率为 4 97% ,其中猕猴STLV 1感染率为 2 7% ,食蟹猴STLV 1感染率为 5 4 % ,是猕猴STLV 1感染率的 2倍 ;随着年龄的增长 ,猕猴 (食蟹猴 )STLV 1的感染率也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11.
摘要: 我国现有阿尔茨海默病( AD) 患者800 - 1000 万,患者数量随着人口老龄化逐年增加,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或者逆转AD 的药物和方法。过去基于啮齿类动物模型筛选出的用于治疗AD 的药物在人体试验中均疗效差或有严重的副作用,这与啮齿类动物模型和AD 患者病理及行为特征差异大有直接关系。非人灵长类动物与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高度相似,建立AD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意义重大。AD 病因复杂,但是致病基因突变是其已知的明确病因,应该重视利用基因修饰或者基因筛选等技术建立AD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本文将着重介绍AD 致病基因突变相关的转基因小鼠模型和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特点和现状。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位居单一病原体引起死亡的严重传染病之首。结核病 历史悠久,对其记录可以追溯到远古社会。人类同结核病进行了数个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然而,时至今日,结核 病仍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研发有效的抗结核疫苗和药物迫在眉睫,而开展这些工 作需要合适的实验动物模型。由于非人灵长类动物在解剖结构、生理生化、免疫和代谢等生物学特性方面与人类 高度相似,应用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对结核病的发病机制、机体免疫反应及相关疫苗和药物的深入研究至关重要, 甚至是不可替代的。本文着重就恒河猴和食蟹猴在人类结核病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灵长类实验动物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灵长类动物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全世界现生存的200余种灵长类动物中,中国分布有4科7属23种共39亚种.其中云南省就分布有15种,它是中国灵长类动物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同时也是开展灵长类动物研究工作最早和最多的省份.作为生命科学实验研究中使用最广泛和用量最大的灵长类实验动物--恒河猴(Macaca mulatta),仅我国就有6个亚种之多,并广泛分布于20多个省区.各亚种及各地理分布群之间在生态、行为、遗传、生理、医学等方面存在着丰富的多样性,为开发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重复性好的实验灵长类动物提供了广泛的资源.本文从灵长类动物资源多样性保护和科学研究与利用二个方面论述了建立恒河猴亚种封闭式繁殖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Spinal cord injury (SCI) leads to several neu- rologic damages to patients with sensory and motor func- tion loss. Although some inspiring results were reported in animal, even in non-human primate models, the clinical translation of these research achievements barely move forward for the SCI patients. This review mainly focused on the pathogenesis of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injury, the clinical therapies and the new technologies in spinal cord injury. Moreover, the key scientific issues on this field were discussed in the review.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or the scientific and clinical researches.  相似文献   

15.
采用敏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4例异种表面角膜镜片术和3例异种穿透性角膜移植术(鹅给猴)术后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变化进行了动态的观察。发现表面镜片术组于木后第1周出现特异性抗体,术后第3周达高峰,第4周明显下降,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组也于木后第1用出现特异性抗体,第6周达高峰,术后第8周开始下降。临床观察发现4例表面角膜镜片术的木眼于术后18~25天出现角膜新生血管,并侵入植片的周边部,拆线后3例术8眼角膜新生血管消退,植片透明,1例因层间上皮植入角膜新生血管未消退,植片轻度水肿混浊。3例穿透角膜移植术的术眼于术后14~17天出现角膜新生血管,术后6周植片完全混浊。以上结果表明不仅新鲜角膜组织能诱发受主的体液免疫反应,经过冷冻切削的角膜组织也能诱发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6.
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中的动物福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乾生 《实验动物科学》2003,20(Z1):108-110
非人灵长类 (Non humanPrimates)实验动物由于它的形态解剖学与生理生化机能方面与人类有相似之处 ,因此在生命科学各个领域的实验研究过程中常用作人类的“替身” ,是不可缺少的支撑条件。在药物毒理学的实验过程中 ,有的药物 ,特别是基因工程药、生物制剂等要求必须使用猴类进行。因此 ,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中的道德伦理观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因为它也涉及到我国的实验动物科学与国际接轨并获得国际认可的问题。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中的道德伦理问题实质上就是动物福利 (AnimalWelfare)问题。什么是动物福利 ?台湾学者夏良宙 (…  相似文献   

17.
青光眼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性视神经退行性病变,为全球第二位致盲眼病。在青光眼研究领域,动物模型已成为重要的研究工具。青光眼动物模型对于更好的理解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的损伤机制及治疗措施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中使用最多的动物主要有鼠、兔、猴。本综述较全面系统地概述了各种青光眼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包括近年来发展的转基因鼠青光眼模型,如急性高眼压转基因小鼠CLR(calcitonin receptor-like receptor)、利用基因打靶技术构建的自然青光眼模型等,并分别对各种模型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视神经、视网膜功能方面的研究做了介绍,分析各种模型的利与弊,为在青光眼研究中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模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已成为世界范围的公共健康问题,由于缺少合适的丙型肝炎病毒研究模型,所以对丙肝病毒感染机制、生活周期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树鼩属于低等的灵长类动物,许多生物学特性近似于人类。近年来引起医学生物界和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和关注,国内外的学者在树鼩是否可作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方面作过十分有益的尝试。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树鼩应用于丙型肝炎病毒模型研究的进展情况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猫作为中型实验用动物,拥有独特的生理学及解剖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研究。 猫可用于制备多种疾病动物模型,在神经系统、降压实验等研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在猫的实验动物标准化方面虽有所进展,但相对缓慢。 本文主要对实验用猫的应用现状和国内外实验用猫标准化进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An African primate lentivirus (SIVsm) closely related to HIV-2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The ancestors of 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es (HIV-1 and HIV-2) may have evolved from a reservoir of African nonhuman primate lentiviruses, termed 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es (SIV). None of the SIV strains characterized so far are closely related to HIV-1. HIV-2, however, is closely related to SIV (SIVmac) isolated from captive rhesus macaques (Macaca mulatta). SIV infection of feral Asian macaques has not been demonstrated by serological surveys. Thus, macaques may have acquired SIV in captivity by cross-species transmission from an SIV-infected African primate. Sooty mangabeys (Cercocebus atys), an African primate species indigenous to West Africa, however, are infected with SIV (SIVsm) both in captivity and in the wild (P. Fultz, personal communication). We have molecularly cloned and sequenced SIVsm and report here that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SIVmac and HIV-2.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IVsm has infected macaques in captivity and humans in West Africa and evolved as SIVmac and HIV-2,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