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摘要:目的 学习并改良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过程,降低手术难度,减短学习周期,使模型易建立以供于移植免疫、病理、药理等方面的研究。 方法 建立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归纳总结整个过程中的操作技巧。 结果 正式实验 30 例,存活 29 例,存活率 96. 7% 。 术中刺伤心脏,开放后无法止血死亡 1 例,供心阻断时间为(24. 2±5. 0) min,手术时间为(59. 8±10. 0) min。 结论 单操作者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操作方法经过改良后,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难度,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大鼠心脏异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研究移植免疫建立大鼠心脏异位移植模型。方法:采用Ono's方法建立大鼠心脏异位移植模型,用大鼠的升主动脉和肺主动脉分别与大鼠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作端侧吻合,同时使用两台单道心电图机描记受体双心和移植心脏的心电图。结果:从2001年11月到2003月1月共进行了248例大鼠心脏异位移植,其中179例手术供受体均用SD大鼠;69例手术供体为SD大鼠,受体为Wistar大鼠。开始的56例同种移植手术时间超过3h,受体均死亡;随后的82例同种移植手术时间在80~150min,受体存活13例,但移植心脏复跳的只有3例;最后手术时间缩短至45~65min时,手术成功率达到85%。同种移植心脏存活时间为(57±33)d,异种移植心脏存活天数(未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为(7±1 53)d。结论:缩短手术时间是提高心脏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并比较BALB/c与C57BL/6小鼠互为供受体心脏移植急性排斥模型。方法采用BALB/c与C57BL/6小鼠互为供受体建立心脏移植模型,术后评估免疫排斥情况、并发症、观察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并做病理检查。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4.7%。A组(BALB/c→C57BL/6)与B组(C57BL/6→BALB/c)的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可见典型急性排斥病理改变,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移植心脏的心功能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近交系BALB/c和C57BL/6基因小鼠遗传稳定,可以建立稳定的急性排斥反应模型。C57BL/6适合作为受体,移植时间明显缩短,造模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易行、可靠的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探讨完善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和手术方式的改进.在显微镜下对受体手术,游离受体右侧静外静脉和颈总动脉.对供体,经下腔静脉注射肝素钠全身肝素化后,于低温下切取供心;采用供心无名动脉与受体颈总动脉端端间断吻合,供心肺动脉与受体颈外静脉端端吻合,进行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术后通过视诊和触诊检测供心心跳,病理学检查移植心排斥情况.共进行实验50例,其中同系移植25例,同种异基因移植25例.术后复跳率92%;7 d存活率90%,1例因术后失血过多于第1 d死亡,供心总缺血时间40 min.改进后的术式手术成功率高,术中暴露充分、血管处理简单、手术创伤小、污染机率小等,是简单、实用、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泸医附院继成功开展肝、肾移植动物实验后,8月23日再次成功进行了第三次器官(心脏)移植动物实验。此次动物实验由泸州医学院党委书记廖斌教授带领的泸医附院心脏外科器官移植专家团队,在手术室、麻醉科等科室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下,经过5个多小时供体猪心脏的摘取、修剪等环节,成功将供体猪的心脏移植到受体猪体内,并使移植心脏恢复了良好的搏动,心脏移植动物实验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模型,旨在开展早期急性排斥反应标记物实验研究。方法:正常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建立稳定的同种异体肾移植模型。肾动脉采用端、侧连续缝合,肾静脉采用端端连续与间断缝合,输尿管采用膀胱瓣连续缝合,进行供、受体左侧原位肾移植。结果:练习第3、4个月共完成移植模型手术45次,成功率86.7%,热缺血时间(30±2)min。结论:该移植造模方法简单,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稳定性好且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将供心的升主动脉与受体的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切除受体的左肾,将供心的肺动脉与受体的左肾静脉以自制聚乙烯管直接插入法连接。结果35例实验成功32例,成功率91.4%,受体存活时间平均为(25.3±9.8)d。失败的原因:吻合口出血,血栓形成。结论本术式操作简单实用,不需手术显微镜,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8.
冬眠动物达乌尔黄鼠离体心脏对缺灌和再灌损伤的耐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季未入眠之达乌尔黄鼠离体心脏用Langendorff方法灌流,平衡10min,全心缺灌15min,然后再灌10min。于缺灌期和再灌期分别定时收集心脏冠脉流出液,测定流份中肌酸激酶(CK)的活性(U·L-1),同时记录心电图和心脏收缩力。此外,用恒温动物大鼠作为冬眠动物黄鼠的实验对照,经受完全相同的实验处理。缺灌15 min期内,两种动物心脏皆有大量CK释放,释放量与缺灌时间呈线性关系。但黄鼠各采样点CK释放值都低于大鼠,提示黄鼠心脏对缺灌损伤的耐受性强于大鼠。再灌期大鼠心脏有两个CK释放峰,而黄鼠仅有第Ⅰ峰,且其活性值(179±32U·L-1)显著低于大鼠(255±17 U·L-1,P<0.05)。再灌期黄鼠室颤和室速发生率以及心脏收缩幅度下降百分率皆显著低于大鼠(P<0.01)。上述结果证明,与大鼠相比较,冬眠动物黄鼠心脏对缺灌和再灌损伤具有较强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据美国心脏医学协会公布的材料,在三年前全美有40000名等待心脏移植的患者,而能够得到合适供体的仅有2300人,只占总人数的6%。不少人就因不能及时进行心脏移植而结束了生命。美国对人造心脏的需求极为迫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大鼠肠系膜与肾被膜下移植胰岛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对比与新路径.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SD大鼠制作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肠系膜部胰岛移植组(肠系膜组)和肾被膜下胰岛移植组(肾被膜组),各18只. V型胶原酶消化供体大鼠胰腺,Ficoll密度梯度法分离、纯化胰岛,双硫腙和台盼蓝染色检测胰岛纯度和活性.移植术后于不同时间点监测两组大鼠血糖波动、血清C肽水平及腹腔糖耐量功能,记录胰岛存活时间并切取移植部位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每只供体大鼠获取(347. 08±33. 22)胰岛当量,胰岛纯度为(88. 03±4. 94)%,存活率为(90. 55±3. 98)%.两组大鼠血糖于移植后3 d降至正常水平,与移植前相比明显下降(P 0. 05);高糖刺激实验表明,移植后10、31 d两组大鼠刺激后的血清C肽水平均较刺激前上升(P 0. 05);腹腔糖耐量结果提示,两移植组大鼠糖耐受功能均良好(P 0. 05);肠系膜组与肾被膜组移植胰岛的中位存活时间分别为61 d与46 d; HE染色显示移植部位可见伴生血管的成团胰岛细胞.结论:经肠系膜移植胰岛能安全有效地发挥降糖作用,恢复糖尿病大鼠正常血糖水平,疗效优于肾被膜下移植.  相似文献   

11.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正常组14例为冠脉造影无异常发现者,冠心病组49例行冠脉内支架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14天行实时三维超声检查,测得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正常组术前与术后LVESV、LVEDV及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术后LVESV、LVEDV显著小于术前(P〈0.001),LVEF显著高于术前(P〈0.001)。结果表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准确评价左室收缩功能,冠心病患者PCI后左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两种不同方法建立大鼠心脏移植模型,比较两者优缺点,为器官移植研究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144只,分别用缝合法和套管法进行同种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总结经验并加以比较。结果缝合法42例,成功33例,成功率78.57%;套管法30例,成功27例,成功率90%。两种方法移植成功大鼠,移植心均成活30 d以上。结论两种方法各有优点,都可用于器官移植研究,应根据具体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防治异位妊娠的有效方法,减少其诱发因素发生,降低其发生率,提高其诊治率.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156例异位妊娠进行分析。结果:诊断100%,手术治疗146例,治愈率达100%,其中腹腔镜手术126例,占86.7%.药物保守治疗17例,治愈10例,7例失败行手术治疗而治愈,药物治愈率达58.8%.结论:及时正确诊治异位妊娠,大大的提高了孕妇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全麻腹腔镜手术术后CO2蓄积患者复苏阶段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术毕前约40min测动脉血气,选取其中PaCO27090mmHg,pH<7.30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各20例。在手术结束前约30 min,N组患者给予0.9%氯化钠10mL静脉缓注,D组患者用右美托咪定配成4μg/mL浓度以0.8μg/kg剂量缓慢静注。记录两组患者在拔管时(T0)、拔管后5min(T1)、拔管后30min(T2)的心率、血压及Riker评分。两组患者从拔管开始到恢复满意可以送回病房所需时间(T3)。结果D组患者在T0、T1、T2时的心率、血压及Riker评分与N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从拔管开始到恢复满意可以送回病房所需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中,在CO2蓄积致高碳酸血症患者的麻醉复苏阶段,右美托咪定的作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使用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的全麻患者焦虑情绪、术后疼痛以及对麻醉医生满意度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全麻插管下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100例,均分为两组:A组患者使用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进行术前访视、术中管理、术后随访;B组患者采取常规围术期访视、管理。两组患者于术前一天、术前10分钟、术后一天完成各类情绪量表的自评以及对麻醉医生满意度的评分。结果术前一天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10分钟、术后一天:A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且抑郁焦虑症状轻微或正常者构成比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患者对麻醉医生满意度评分更高,麻醉中生命体征更平稳,苏醒时间更短(P0.05)。结论合理使用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可缓解全麻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麻醉医生的满意度,是值得推广的一系统、全面的麻醉医生围术期访视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两种方法复制家兔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模型的成功率、稳定性及应用。方法:皮下注射1%HgCl2(1.5mL/kg.bw,H组)、肌肉注射50%甘油(10mL/kg.bw,G组)复制家兔ARF模型,测定24h和48h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e)水平和尿常规检查,观察比较各组模型复制的成功率、存活率及稳定性。结果:两组均能成功复制ARF模型;G组BUN、Cre较H组低;尿常规检查均可见蛋白尿和肾衰管型,但G组程度轻;G组的存活率及稳定性显著高于H组。结论:两种模型复制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不同研究目的选择相应的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对RAW264.7细胞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ldn-10,IL-10)分泌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巨噬细胞株RAW264.7细胞,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LPS组。采用ELISA法、逆转录PCR(RT—PCR)技术检测IIJ-10分泌及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LPS刺激RAW264.7细胞后IL-10的分泌及mRNA表达较对照组增加(P〈0.05),并具有时间依赖性。结论LPS可刺激RAW264.7细胞IIJ—10分泌及mRNA表达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王凯  黄丽洁  苟鹏  贾琳  陈华 《实验动物科学》2010,27(5):37-39,44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复合麻醉方法对幼龄小型猪的麻醉效果。方法将l2头中国农大幼龄小型猪分成两组,每组6头。A组:戊巴比妥钠(15 mg/kg)与速眠新Ⅱ(0.1 mL/kg)联合应用,采用不同部位肌肉注射给药;B组:氯胺酮(10 mg/kg)与速眠新Ⅱ(0.1mL/kg)按比例混合后,采用肌肉注射给药。麻醉后对动物实施腹腔探查术,观察动物麻醉维持时间、镇痛效果、呼吸频率(BR)、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两种方法麻醉后,动物分别在(10±2)min、(5±1)min进入麻醉状态(P0.05),麻醉维持时间分别为(46±14)min、(43±9)min(P0.05),术后苏醒时间分别为(54±11)min、(34±12)min(P0.05)。在麻醉维持时间内呼吸频率分别为(33±7)次/min、(36±9)次/min(P0.05),心率分别为(113±14)次/min、(92±11)次/min(P0.05),血压分别为(118±17)mmHg、(109±14)mmHg(P0.05),SpO2分别为(99±0.5)%、(95±1.5)%(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能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比较而言,氯胺酮联合速眠新Ⅱ麻醉安全性高且术后苏醒快,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