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锅炉——汽轮机协调控制系统是一个多参数输入和多参数输出的复杂系统,经典控制理论在解决这方面问题中遇到较多困难。本文以现代线性控制理论为基础,用对象的传递矩阵和动态补尝矩阵组成一个新的增广矩阵,以状态空间方程式描述,应用雅普诺夫稳定性原理将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计算问题,归结为一个在等式约束条件下,求取目标函数极小的非线性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2.
液压交流流量发生器动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自动控制理论,从总体参数计算到控制系统组成元件参数的选择,对液压交流流量发生器的动态性能进行了设计,从多输入多输出角度建立了系统传递矩阵。通过对发生器的部分试验,证明系统主要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实际生产中常见的双输入双输出过程,基于单位反馈闭环控制结构,根据前馈补偿的思想设计全解耦控制器矩阵,结合二自由度PID/PI预期动态法(DDE)鲁棒性强的特性,设计PID/PI解耦控制方案.同时,对于实际中常见的加性和乘性不确定性干扰,分析了控制系统保证鲁棒稳定性的充要条件,给出了基于谱半径判据的判定方法.本文借助...  相似文献   

4.
闭式行星传动可在体积小、重量轻和结构紧凑的条件下实现大传动比,高效率地传递大动力。为使其在机械传动中获得更广泛的应用,现将其运动方案设计中所涉及的大传动比、封闭功率流、输入与输出的转向与封闭形式的关系进行详细地分析与研究,供设计者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5.
造纸过程控制系统是一个双输入-双输出系统.在系统的输入端加入伪随机信号,并测量系统的响应.应用最小二乘参数估计方法和F检验方法,辩识出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进而计算其状态空间表达式。  相似文献   

6.
线性离散时间多变量系统的脉冲传递矩阵往往不是对角线形的矩阵,这表明系统的输入输出存在耦合。用输出反馈和状态反馈,在1>m时(1是输出向量维数,m是输入向量维数。),可以使脉冲传递矩阵变成对角线形的矩阵,从而将多变量系统解耦成一些单输入多输出子系统。  相似文献   

7.
以车辆液压能量再生系统为研究对象,以二次元件(液压马达工况)跟随车辆传动主轴转速为控制目标,建立了电液控制系统状态数学模型.针对引入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LQR)理论前后的电液控制系统进行了数字仿真与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能量再生控制系统引入LQR理论后,响应过程的过渡阶段振荡与超调量获得较大幅度抑制与衰减,具有更优的响应特性;此外控制系统响应性能的优劣与加权矩阵Q、R参数取值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考虑线性广义系统的输入 输出能量解耦问题,即从输入 输出的能量关系上实现解耦,使得任何一个输入能量主要控制对应的一个输出的能量,对其他输出能量的影响尽可能小·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给出线性广义系统能够输入 输出能量解耦的充分条件,使得闭环系统具有上述性能,同时也是容许(即正则,稳定,无脉冲)的,并且基于线性不等式的解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器设计方法,最后利用结果提出线性广义系统输入 输出能量解耦的算法并给出一个数值算例·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3-1MC)输入侧低次谐波的产生原因,推导了功率补偿拓扑结构下的输出侧与补偿侧调制函数约束关系式.研究输入电压不平衡下,含电容补偿单元的3-1MC单网侧电流反馈控制策略无法对输入两相旋转坐标轴(dq轴)下的直轴与交轴电流分量实现无静差控制,提出了在功率补偿下对输入三相电流作正序、负序dq轴分解,分别独立对输入双dq轴下正序、负序电流作解耦内环,输出侧与补偿侧电压加权合成为外环的双闭环控制.实验与仿真结果均表明该策略不仅使3-1MC具有功率补偿功能,而且有效抑制了电压不平衡引起的输入电流与输出电压所含低次谐波,提高了3-1MC在单相用电场合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用分析计算法确定变位齿轮封闭图的基本原理以及封闭图的CAD方法。文中针对齿条型刀具加工的齿轮,根据各种限制条件和传动质量指标要求,建立了各条曲线的数学模型,介绍了数据处理及封闭图的屏幕生成与输出方式。设计者只要输入齿轮对的齿数和刀具原始齿廓参数,便可绘制不同类型的封闭图。封闭图的CAD提高了图形的精度和输出量,为图谱设计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一种能量回馈式交流电子负载,主电路采用两个电压型PWM变换器构成的AC/DC/AC结构.前级PWM变换器实现异步电动机模拟功能,采用改进双滞环空间矢量控制方式,并进行预测来计算误差电流.后级PWM变换器实现能量回馈,采用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双闭环控制方式,并结合模糊控制实现单位功率因数逆变.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电子负载可以对电动机动态特性精确模拟,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和抗干扰能力,并使能量以单位功率因数回馈电网,节约电能.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证明电流回路 l1 对电流回路l2 的作用能W21 等于电流回路l2 对电流回路l1 的作用能W12,从而证明了互感系数M21 = M12。  相似文献   

13.
针对广义系统的反馈稳定性问题,该文应用亚负定矩阵、矩阵的广义左逆等给出了广义系统反馈稳定性问题的一种算法。引入状态反馈律得到广义系统的闭环系统;求出该闭环系统的解;令闭环系统的解的指数部分的矩阵等于某一亚负定矩阵,即可求出使广义系统稳定的反馈矩阵。最后给出算例说明所给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计算机仿真,提出了一种带微分反馈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电流环的典Ⅰ型、典Ⅱ型系统和转速环典Ⅱ型系统的工程设计法.它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工程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低反馈增益矩阵的求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讨论由闭环系统期望的极点配置来确定反馈增益矩阵,以及低反馈增益矩阵的求取方法.  相似文献   

16.
集成式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的复合制动协调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电动汽车复合制动过渡工况中,针对液压制动力与电机制动力配合不好造成的冲击度问题,提出了双闭环反馈和电机力修正的协调策略.其中双闭环反馈策略依靠电机力来补偿液压系统的液压力跟踪误差,电机力修正策略的作用是让电机在过渡工况下始终具有补偿能力.结合集成式电子液压制动系统(I-EHB)进行仿真及硬件在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策略能大幅减小制动力切换时的冲击度,提高车辆制动舒适性.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永磁直流无刷电机转矩脉动大造成的作动器能耗高的问题,研究一种新型三闭环控制算法,外环采用电机转角PI控制,中间环采用转速PI控制,内环采用定子电流最优控制.基于Simulink建立14自由度整车模型和电机式主动稳定杆及其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算法能有效改善车辆的侧倾稳定性及乘坐舒适性,同时电机输出特性得到改善,系统能耗降低.   相似文献   

18.
通过坐标变换理论分析,阐述了双向AC/DC变换器的坐标变换控制问题,导出了有关的控制方程。该控制方程不仅融合了电流反馈,而且避免了导数运算,使系统在线控制简单易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向AC/DC功率变换器的一种双闭环系统控制结构,并从物理概念出发讨论了系统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双闭环控制的数学模型,对系统进行了单、双闭环控制的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双闭环控制较之单闭环控制具有更好的控制特性。  相似文献   

20.
电力、电量需求预测,是电力系统计划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用组合时序模型法,预测了某地区未来(1995~1997年)36个月的供电量。经1995.1~1996.4共16个月实际供电量检验,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均在合理的范围内。预测结果,为该地区电力系统工程的规划、电网的发展、经济运行等方面,都提供了科学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