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超密齿面铣刀的铣削力波动特性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超密齿面铣刀概念,并推导了x和y方向的铣削力计算模型,分析了超密齿刀具铣削力及其波动规律.结果显示:随刀具的转动铣削力呈锯齿状变化,x向铣削力波动呈现两个山峰状,在三齿同时参与切削时波动最小.y向铣削力波动随初始切入角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对比发现超密齿刀具铣削力波动远小于疏齿刀具.提出用单位体积材料所需切向铣削力大小来评价超密齿刀具和疏齿刀具性能.通过超密齿面铣刀的铣削实验验证了铣削力计算模型,并发现铣削力波动是影响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因素之一,同时也反映出超密齿刀具的加工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测定和对比[1][2]文所研究的两种结构阶梯铣削密齿端铣刀的铣削力,确定切削力经验公式,本文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了铣削力的试验,並对试验结果作了回归分析。试验在广西大学切削实验室进行。一、试验条件 1、铣刀: 1)φ125正方形刀片阶梯铣削密齿端铣刀(图1); 2)φ100立装圓刀片阶梯铣削密齿端铣刀(图2)。  相似文献   

3.
铣削层厚度模型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铣削加工瞬时铣削力计算精度,在每齿进给量较小情况下能较好地反映铣削层厚度的瞬时变化,但在每齿进给量较大情况下铣削层厚度计算精度不足。该文分析铣削刃随刀具旋转和工件进给的运动规律,建立铣削刀具次摆线轨迹模型,给出铣削起始角和终止角,提出一种基于次摆线轨迹的铣削层厚度模型。通过与现有圆弧模型和等效均匀厚度模型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在不同每齿进给量下均能保证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虑了铣刀的螺旋角及变齿距特性,基于切削力力学模型建立了变齿距立铣刀切削力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采用快速标定法测量的铣削力系数,利用Matlab软件对铣削力进行了仿真分析.同时,开展了变齿距铣刀铣削试验.试验与仿真分析的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变齿距铣刀,本模型都具有可靠有效的切削力预测能力;采用传统的快速标定法获得的铣削力系数可以应用于变齿距铣刀切削力预测,并可获得较好的效果;由于变齿距效应,各个刀齿承受的切屑载荷不同,相邻切削刃的铣削力峰值和相位也显示出明显差别.该方面研究对认识该类铣刀的切削力特性,开展刀具几何参数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考虑几何偏心的螺旋铣刀铣削力建模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铣削刚度可近似表示为刀齿平均切厚指数函数的假设,通过分析几何偏心对螺旋铣刀瞬时切厚、刀齿切入和切出状态的影响,提出一种考虑几何偏心的螺旋铣刀铣削力预报模型和高效算法,还利用最小二乘原理,提出一种识别铣削刚度的方法,数字仿真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高速切削技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零件的表面质量。笔者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硬质合金刀具高速铣削铝合金材料时,每齿进给量、切削深度、切削速度和行距等铣削参数对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了影响零件表面粗糙度大小的主次因素,并确定出较优的铣削参数。结果表明:每齿进给量、切削深度、切削速度和行距分别在0.06 mm/齿、0.6 mm、942.48 m/min和0.05 mm附近取值时,可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该研究为指导企业生产实践提供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温合金材料GH3039的铣削加工性差的特点,设计了陶瓷刀具铣削加工单因素及正交实验,以研究背吃刀量、铣削速度、每齿进给量等铣削用量对高温合金数控铣削过程产生铣削力的影响。通过铣削实验分析,得到背吃刀量与铣削力的变化曲线;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铣削力经验公式,并通过极差分析得出最优铣削参数。该参数可以为高温合金材料GH3039加工过程中的背吃刀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温合金GH3039铣削力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高温合金材料GH3039的切削加工性差,选取背吃刀量、铣削速度、每齿进给量等参数,研究其对高温合金数控铣削力的影响。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铣削力经验公式,并通过铣削实验得到了切削参数与铣削力的变化曲线。实证表明切削参数的选择在GH3039加工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高速铣削718模具钢表面粗糙度数学模型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718模具钢进行高速铣削试验研究,发现铣削速度v、背吃刀量ap、进给速度vf和径向铣削深度ae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在正交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表面粗糙度的回归数学模型,用F检验法验证模型的显著性.运用极差分析法分析铣削用量各参数对表面粗糙度影响程度:影响最大的是径向铣削深度,其次是铣削速度和背吃刀量,每齿进给量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0.
超高速铣削刀具的磨损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有限元法分析了超高速铣削刀具刀齿的受力和应力,并分析了超高速铣削刀具的热传导特点,根据刀具的受力和热作用分析表明,超高速铣削时最大主应力产生在刀具内周边处,且刀齿的受热过程为一个持续时间极短的热脉冲过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超高速铣削刀具的磨损形式和过程.刀具的磨损形式主要有由机械摩擦引起的磨粒磨损、热脉冲应力和力脉冲应力引起的疲劳断裂及粘结磨损,并在刀齿根部产生最终断裂。  相似文献   

11.
王大儒 《山西科技》2014,(5):158-160
弧齿锥齿轮是减速箱中的重要零件,其轮齿是用圆形端铣刀盘切制的,对于直径较大的铣刀盘的刀头是镶在刀体上的。在切削过程中,刀片不断磨损,需要及时刃磨铣刀片的前面,以保持刀片切削刃口的锋利。通过对夹具体的锯齿状角度设计可以实现在平面磨床上对铣刀头刃磨,以保证铣刀头具有良好的前角。  相似文献   

12.
铣刨机尾门接地压力的大小直接影响铣削料的回收率、铣槽底面的平整性和作业阻力的大小。详细分析了尾门接地压力和作业阻力的形成机理,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模型,推导了尾门接地压力和作业阻力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实例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建立的理论模型和推导的计算公式,可得到铣刨机尾门接地压力和作业阻力的合理值;克服了以往尾门接地压力和作业阻力不能计算的难点,为铣刨机设计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等导程回转刀具刃口通式及其在球刀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给出等导程螺旋刃口曲线设计的通用公式 ,并介绍了它在球头柱铣刀、锥铣刀、凸圆弧为母线的铣刀刃口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多齿端铣切削振动的计算机仿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建立了多齿端铣切削过程动力学模型,开发了切削振动仿真的微机通用软件。数字仿真多齿端铣切削振动的结果,同他人实验结果和实际经验相符、同仿真单齿端铣切削振动的结果相似或互相衔接,表明模型的正确性、软件的实用性,指出多齿连续端铣时随着铣刀的齿数增加,切削强迫振动幅度减小,而稳定性极限铣削深度也随之降低,容易发生自激振动。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用于加工复杂曲面的球头铣刀,首先建立刀具刃口曲线的空问模型,然后从理论出发分析离散单元的铣削力的变化,最终建立了一个适用于球头铣刀铣削的三维铣削力模型。该模型包括球头铣刀的几何特征和铣削力的计算。利用该模型,可对在不同切削参数下的铣削过程的切削力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带凸弧的球头铣刀上等螺距刃口曲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给出了回转铣刀上等螺距刃口曲线设计的通用公式 ,进而应用通用公式推出凸弧的球头铣刀上连续的等螺距刃口曲线  相似文献   

17.
基于点云的超精密铣削加工三维表面形貌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刀刃扫掠点点云方式,提出一种超精密加工三维表面形貌模型.通过对加工部分刀刃在加工过程中的运动学描述,将三维表面形貌用离散点云数据表达.根据加工曲面信息和采样点数目对仿真区域进行划分并建立随动包容盒,对包容盒内数据进行数值分析和空间变换计算以获得工件三维表面形貌.算法仿真与表面轮廓仪测量结果表明:该仿真算法能够表征超精密铣削加工下工件表面双向残留高度特征,并体现出刀具切入相位角对表面形貌的影响,为三维表面形貌超精密加工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根据罗茨鼓风机的工作原理,把两转子的同步运动进行简化后,绘制出转子叶谷曲线,在此基础上推论出叶谷型线方程和铣刀中心轨迹方程.采用直线逼近的方法,用BASICA语言辅助编制叶谷型面的数控加工程序.  相似文献   

19.
许晓光  鹿启栋 《科技信息》2013,(11):83-84,113
为提高离心式叶轮叶片的加工质量和效率,在粗加工阶段,通过考虑叶轮粗加工路径规划策略、刀具轴向规划方式以及碰撞检测与修正方法,提出离心式叶轮五轴粗加工优化。最后以具体叶轮为例,采用UG NX4.0进行建模与数控编程,经过Vericut分析并进行刀轨优化及仿真,通过加工路径的比较,对加工效率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证实了数控加工程序在后能大大地提高效率,并且能有效地指导编程员采用最合理的加工参数,服务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20.
对微铣削过程中微铣刀刀刃受到的微铣削力进行测量,并研究其特性和变化规律.从理论角度对螺旋立铣刀的受力机理进行重点分析.借助现有的微铣削实验平台,选择典型的工件材料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法.对加工不同材料工件的刀具所受到的微铣削力进行分析,获得了微铣削力的特征和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刀具受到的微铣削力随着微铣削参量的变化而变化,其变化规律与加工工件的材料性能密切相关.微铣刀刃径、每齿进给量、轴向铣削深度和材料的晶粒尺寸是引起尺寸效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