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拟     
网络无所不在,网络包罗万象,网络风先独特。总之,网络已经彻底地深入到我们的生活 当中了——不管你是否高兴。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相应的网络文学——尤其是网络科幻——十分走俏,涌现出一大 批优秀作品,并最终形成一个独立的文学流派:赛伯朋克(Cyberpunk)——甚至可以说是一种 文化生活方式。 欧美的“赛伯朋克”作品始于威廉·吉伯森的布鲁斯·斯特灵,前者的《神经漫游者》轰动一时,后者的几部系列也为世人所瞩目。国内由于条件所限,网络科幻尚不发达,但毕竟也有少许可喜的成就,至少我们有星河的《决斗在网络》、宋宜昌、刘维佳的《网络帝国》和杨平的《MUD——黑客事件》——后者对于网络的发展做出了极为细致和逼真的描述。 超越别人是不易的(当然超越自己也许更难),在已有了上述作品的前提下,让我们以一种难免苛刻的眼光来审读一下这篇《虚拟》。  相似文献   

2.
水仙花项目     
正科幻作者西尔维娅注意到现有的科幻文学中,主人公常常是孤身一人,很少有作品会描述主人公的亲属和子女。如果反其道而行之会怎样呢?很快,她的脑海里就诞生了《水仙花项目》这篇科幻小说中的点子:行将迈向死亡的老年人踏上到火星的单程旅行,作为人类移民的开拓者。"水仙花项目"由联合国、欧洲空间局、"长者之友"机构联合运作。我是他们招募的第17名平民。因为  相似文献   

3.
正一粒沙中,有亿万星辰,如果你也向往无尽的远方一定要读《冷湖Ⅲ当星河如故》!关于冷湖奖和本书中国第一个以地名命名的科幻文学奖辐射1300万人的科幻奖项,1550万字作品中严选9篇原创科幻精品!名家推荐这次的参赛者主要是新面孔,在他们的作品中充满各种大胆的想象、新颖的点子和旺盛的生命力,显示出中国科幻后浪的涌动和丰厚的储备。而冷湖是一个具有独特地貌和历史的神奇之地,希望这些时空的交汇能为我们对于未来的想象和创造注入不竭的能量。  相似文献   

4.
正一粒沙中,有亿万星辰,如果你也向往无尽的远方一定要读《冷湖Ⅲ当星河如故》!关于冷湖奖和本书中国第一个以地名命名的科幻文学奖辐射1300万人的科幻奖项,1550万字作品中严选9篇原创科幻精品!名家推荐这次的参赛者主要是新面孔,在他们的作品中充满各种大胆的想象、新颖的点子和旺盛的生命力,显示出中国科幻后浪的涌动和丰厚的储备。而冷湖是一个具有独特地貌和历史的神奇之地,希望这些时空的交汇能为我们对于未来的想象和创造注入不竭的能量。——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冷湖奖评委严峰  相似文献   

5.
史前世界     
这里要给读者几个有关“第一”的史料:世界上第一部近代科幻小说的作者是英 国女作家玛丽·雪莱(著名诗人雪莱的妻子);中国第一位评介国外科幻小说的翻译 家是逸儒;中国第一位提倡科幻文学的人士是鲁迅;中国第一位写作科幻作品的作家 是顾均正;而新中国最早创作科幻小说的,则是郑文光。 郑文光是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的研究员,他一生致力于科切与科普创作,是一 位享誉国内外的知名作家。他在一生中创作了《火星建设者》、《太平洋人》、《飞向人马 座》、《战神的后裔》等100万字的科幻作品,无不精彩优美,脍炙人口。 这里我们选发郑文光的一篇旧作。大家都知道,描写复活恐龙的《侏罗纪公园》是1993年美国最受欢迎的科幻影片,可郑文光不但也曾写有科幻短编《侏罗纪》,而且早在1980年就写出了这篇复活古生物的科幻小说——《史前世界》。 郑文光出生于1929年4月9日,本月正好是他的70寿辰。让我们借此机会祝郑文光先生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6.
但凡熟悉科幻作品的朋友,恐怕对"超人"的形象并不陌生。但是大家是否这样想过:假如"超人"身为女性将会怎样?——也许我们可以把她叫做"超女"。在美国科幻电影《我的超人女友》(My Super Ex Girlfriend;2006)中,就描写了这样一位"女超人"。  相似文献   

7.
正朋克是看待社会的钥匙,它用符号学的方法解读过作家菲利普·迪克的"赛伯朋克"作品《血钱博士》。本季"小小科幻家,来了"的三篇作品充分体现了朋克科幻作品的精神内质。朋克宇宙的开启要真正了解朋克类科幻作品,需要认识它的起源。19 8 4年,"朋克"一词被美国作家威廉·吉布森使用在处女作《神经漫游者》中,这部被誉为"赛伯朋克"鼻祖的作品为读者呈  相似文献   

8.
在2月14日这样一个充满温馨的节日里,也许我们不该把话题说得那么沉重。所以我们不谈那些让人不舒服的故事———比如在一个残酷的时代里,主人公目睹情侣被处死而无动于衷(《我们》,叶甫盖尼·扎米亚京,1920);比如在一个貌似文明的社会中,道德规范对主人公爱情的嘲弄和不容(《美丽新世界》,奥尔德斯·赫胥黎,1932);再比如在那个人性丧尽的假想年代里,主人公为求自保,而把伤害转嫁到恋人身上(《一九八四》,乔治·奥威尔,1949)。似乎每一部“反乌托邦”作品中,爱情都是苦涩和不幸的,就连80万年之后那近乎游戏般的爱情也是如此(《时间机器》,H…  相似文献   

9.
正李锦文在刻瓷创作过程中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有了更广泛深刻的理解,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运用山西本土文化元素创作了《蒙山大佛》《关公》及体现山西大院文化的《民居》系列作品,并创作了具有龙城代表意义的《中国龙》以及一些惟妙惟肖的人物肖像作品。这些精细的刻瓷作品,触有手感,观有笔墨,山水、花鸟、人物等,凡是笔墨描绘之物,李锦文无一不可刻画在  相似文献   

10.
我为科幻狂     
也许你曾为《环游地球80天》而废寝忘食,也许你会为《蜘蛛侠》的上映而激动不已,那么你是否想过,是什么东西产生如此大的魔力呢?我可以肯定地说,是科幻。也许你口中常常会有这个词的出现,可是你到底了解它多少呢?别歪着脑袋想了,跟着我来,也许你会觉得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11.
浴血的凤凰     
从本期起,我们开始连载这部题为《浴血的凤凰》的中长篇科幻。 这部科幻沿着一位科研人员从月球到火星的足迹,在强大的技术背景下,从种 种微不足道的小事件入手,忠实地“记录”了未来大阳系开发的浩大工程——当然, 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作品描写了一群小人物:写他们的生活,写他们的理想,写他 们的一切。当你读完整篇作品之后,也许能够清晰地体味出以下4个字的含意:宏大;真实。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科院理学博士出身的作者格外在意作品的技术含量,为作品的可信度增色不少,而这种科技关注又丝毫没有伤害到对故事本身的叙述。作者的优势在于,他的描述客观而冷静,不像有些作者对事态的改变或科技的发展持一种溢于言表的激烈态度,而是采取一种更为务实的处理方式——在默认现状的前提下做些力所能及的抗争。 事实上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谁又不是小人物呢?在一场对太阳系的伟大开发中,个体又能在多大的程度上体现自己的观点?如果真以现实的角度来看,主人公已经是一个头罩光环的理想化角色了:憧憬着在月球上主持工程,忍痛满足恋人心底的愿望,在危机中充满焦虑但又不失理智,最终更执着于对古老感情的忠实看守……——尽管他因自己的人类身份并未对在人道上颇有非议的火星人类学实验表现出丝毫的不满和同情。 在作  相似文献   

12.
<正>近来,继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热点后,食品圈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波澜。而此次事件的主角已超出了我们普通的认知范围,它们正是那些我们曾经只在科幻作品中看到的,包括人造牛奶和人造肉在内的人造食品。人造食品的出现难免让人喜忧参半。一方面,从科幻到现实,这意味着食物新资源的到来。另一方面,人们对它们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表示担忧。  相似文献   

13.
不对称战争     
正《自然》杂志"未来"微科幻栏目中刊登过的这篇"不对称战争"入围了2016年雨果奖最佳短篇小说的最终决选,但可惜的是最后没有获奖。然而,入围作品必然有一定的过人之处,这篇"不对称战争"就有着独具匠心的构思:外星人种族酷似海星,误以为其他种族都像他们一样拥有海星一般的再生能力……时间:联络+0.2纳诺银河年战役打响了!我们的第一轮齐射除去了他们的海岸城市和轨道网络。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科幻文坛超级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从《罗马帝国衰亡史》中吸收灵感而创作出的科幻巨著《基地》系列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而把这部不朽的科幻巨著搬上银幕的想法,在电影行业中从未停止过,但原著小说中抽象的意境和深邃的思想,很难用电影手法准确而全面地表现出来,所以一直令许多编剧和导演感到望尘莫及。可喜的是,曾执导过《后天》、《2012》的灾难片大师罗兰.艾默里奇采  相似文献   

15.
时空寻呼机     
说实在的,赫斯不知道为什么会拿起这张政治性很强的报纸。尽管他很清楚了解时事的重要性,但那毕竟离自己太遥远。于是,他的目光停在一则广告上。其实这则广告他也不是第一回看到了,大意是说一种时空寻呼机在热卖之中,用它可以寻呼未来的自己,这样,就可以拥有“自信”。赫斯对这种标新立异  相似文献   

16.
我们总是在2月里谈一些近似科幻却又不那么科幻的影片。很小的时候就读过英国作家布洛克的科幻《长生的悲剧》,发现人们总是在探讨永生者的不幸与悲哀,但在那时我并不明白。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却开始对这一道理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17.
第二届科普译文竞赛胜利结束了。本届译文竞赛进一步检阅、团结和壮大了外国科普作品翻译工作者的队伍,这是令人十分高兴的。在评选本届优秀译文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许多题材新颖,内容充实,有利于推进我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好文章,发现了不少很值得向读者推荐的优秀译文。这里刊载的《用化学方法研究历史》就是一篇颇有启发、十分耐读的得奖作品。  相似文献   

18.
在很大程度上,科幻小说从其诞生之初就是以新技术与新发明而吸引读者的,这也正是科幻作品之所以具有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早期科幻中的新技术与新发明 法国科幻先驱凡尔纳对新技术与新发明是非常重视的,从其早期的地理小说开始,他对于新出现的以及尚未出现的技术就表现出了极为浓厚的兴趣。在凡尔纳的第一部作品《气球上的五星期》中,主人公便利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热气球技术,与此同时,“巨人号”气球制成并升空,成为小说的活广告,使该书变得更为畅销。而在其《机器岛》中有关海水淡化装置、照明用的人造月亮、利用电话购货等预言,现在则早已成为事实,类似  相似文献   

19.
按照好莱坞大片的标准,这部由西班牙和英国合拍的《梦魇迷宫》(The KovakBox)也许不算是一部十分精彩的科幻影片。但在欣赏之后,我们还是会得到一些独特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看惯了美国大片的你,也许对西班牙电影不那么熟悉吧。科幻电影并不是美国人的专利,西班牙的这部《末日浩劫》就同样能够吸引人的眼球。"离开室内空间就会毙命"的设定看似离奇,却是对人类现代城市生活的反思。也许,我们都要扪心自问:我们是否离开大自然已经太久,以至于绿树青草和新鲜的空气,都让我们感到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