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吕斌 《科学之友》2006,(10):69-70
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直挺挺地摔倒在地上的恐惧感会让你不敢再参加什么芭蕾舞课。而作为成人,担心失败的恐惧则会使你没有勇气去接受新的挑战。30岁的执行文秘朱小姐的经历是,当单位里的女孩们要组织一次溜冰活动的时候,她会选择退出,这不仅仅是因为她不会溜冰,朱小姐更担心的是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出洋相。这种心理状况的根源在于我们都希望自己受人欢迎,而且相信当我们在别人面前丢人现眼的时候,自己肯定是不会被人接受的了。但是如果我们总是担心出丑,我们就永远不敢尝试新鲜事物了。我们中又有谁天生就会溜冰或是滑雪呢?如果我们不摔上几…  相似文献   

2.
什么叫思想?打开《现代汉语词典》,看到的是:1.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2.念头;想法。3.思量。当一个7岁的孩子问你:“妈妈.什么叫思想?”你如果按照词典上的解释去回答,孩子会明白吗?那么,究竟该怎样回答呢?  相似文献   

3.
在课堂上,老师正讲得兴高采烈,神采飞扬,小明的心却已经飞到了十万八千里之外,上演着自己导演的电视剧:他想起了过生日时同学们前来祝贺的情景,但为什么班长没来参加呢?他百思不得其解,难道班长对自己有想法么?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把班长给得罪了?不知道同学们对自己的生日宴怎么评价?……  相似文献   

4.
幽默五则     
逻辑推理杨先生和他的一个盲人朋友在餐厅里。“你想喝杯牛奶吗?”杨先生问道。“什么是牛奶?”盲人问。“是一种白色的液体。”“白色又是什么呢?”“比如天鹅就是白色的。”“什么是天鹅呢?”“天鹅?就是那种脖子又长又弯的鸟。”“弯是什么意思?”“我把我的手臂弯起来,你来摸摸,就知道什么是弯了。”盲人小心地摸着他向上弯曲的手臂,然后兴奋地喊道:“我现在知道什么是牛奶了!”十个答案王经理对他的新任秘书小燕严肃地说:“每行数目至少要加过三遍后再拿给我看。”第二天,小燕走进办公室,对王经理说:“经理,我把这些数…  相似文献   

5.
1871年,达尔文在出版《物种起源》12年之后。又出版了《人类起源和性的选择》一书。他在书中运用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从动物到人的进化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对自身进化前途和命运的关怀,远胜于对自己身世的回眸与追问。50万年以后的人类会是什么形象?我们会变成鳞茎状的树栖人吗?我们会变成大头大眼的恐龙人吗?我们会变成……?抑或什么都不变?……  相似文献   

6.
植物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最奇妙的莫过于它的生长方向,比如从一粒小小的植物种子萌发开始,它就知道根应该往地下生长,而茎干则伸向天空。这是一个极为普通的现象,然而植物为什么会这样呢?它是怎样懂得“上”和“下”的概念呢?又是由什么力量促使它选择根朝下、茎朝上的生长方向呢?怎样解释这种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端脑     
正(一)"哦,亲爱的,你看看我们的宝贝,你看他可爱的小额头,简直跟你一模一样。"刚刚苏醒的妻子扭过头看着放在枕边的小婴儿,婴儿的小嘴微微张开,身体还是皱巴巴的。"我早就看到了,露西,你现在还很累,应该再多休息一会儿,有什么想吃的吗?"丈夫在一旁守着妻子道。"可是小家伙他……""你放心好了,杰瑞弗会照  相似文献   

8.
学习本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学习本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可是,据我观察,很多的同学认为上学很痛苦,上学很有压力.上学没有乐趣。为什么那么多的同学感觉到不快乐呢?我们怎么才能让学习生活变得很快乐呢?  相似文献   

9.
恼人的哭泣     
尽管没有外界的寻衅,孩子仍是频繁地哭泣,请注意,有时候孩子的目的是要引起大人的注意: 切莫纵容! 当一个孩子哭泣的时候,大人们总是在想出一切办法哄他。一会儿给他讲故事,一会儿拿出玩具给他玩,要不再拿来糖果给他吃。……孩子呢?却仍在没完没了地哭,终于大人们烦感起来,冲着孩子大声地吼叫,结果仍是无效。的确,若要制止孩子哭泣,就要想出一点儿办法来。 让我们花一点时间仔细地观察  相似文献   

10.
当一个孩子结束了幼儿园的生活以后,所面临的是一个新的转折——学习将成为他生活的主旋律。那么,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该怎样帮助孩子适应这一新的变化呢?美国拉德福特大学一位教育学专家维吉·D·林克丝建议:每个孩子的父母都应寻找一些创造性的方法去鼓励自己的孩子,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从一开始起就应该让孩子懂得学习是件非常重  相似文献   

11.
"看来这里还真有个上帝?""科学助理"喃喃自语。他知道,这上帝不过是文明始祖的代名词。有关宗教的资料在芯片中也有保留,据说当初在母星上,为了加不加这一项几乎争吵起来。"应该没有。"星河含笑看着科学助理。"那就是自然的需求……"科学助理含糊其辞,"总要满足……""同样不是。根本没有什么自然的需求,只是赶巧了而已!"星河似乎也不喜欢这种说法,"满足不了大不了就死掉。"星河第二个要找的就是那个  相似文献   

12.
用什么样的词来描绘父母的心情?——“内疚”。在孩子生长的过程中,父母拼命地告诉子女如何生活得更好,并且慷慨解囊,想尽一切办法为他们提供最优越的物质条件。大多数的父母,所得到的是什么呢?“什么都给”的牺牲者。而孩子无论给什么都不够,最终导致一场可怕的悲剧。 现在我们回到正题上:什么是父母对子女应尽的义务呢?为了回  相似文献   

13.
游者 《科学之友》2020,(7):52-55
正黄昏时分,小小的酒馆开始渐渐热闹起来了。风,是一年四季都不停歇的。酷夏的正午,它是滚烫的;严冬的长夜,它是彻骨的。每天如是,无始无终。似乎也只有在接近傍晚的那一段狭窄的时间片段里,它才会像孩子一样停止胡闹,眼睁睁地看着夕阳一截一截地消失在地平线。没人说得清,酒馆是什么时候有的。酒馆很破,也很小,空空荡荡,透风撒气的,但是当下又还有什么地方是完整的呢?酒馆老板胸前的铁板早已经锈迹斑斑,看不出原本的型号,只能模模糊糊地识别出一个汉字——"甲"。顾客们弄不清这是什么意思,所以干脆就叫他"甲老板"。  相似文献   

14.
吕斌 《科学之友》2005,(11):69-70
让他人带孩子,不自己亲自照顾很多中国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着,没有生命危险就好。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不会说话也可以交流——肌肤的接触、拥抱,关注的眼光,和他说话。孩子需要不断的交流,这样就会变得比较聪明,对爱有安全感。很多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的。脑子变得怪异呆滞,永远缺乏爱的安全感。他们终生都在追求那童年、婴儿时期失去却永远追不回来的爱。把孩子当炫耀比较的对象中国人一方面爱面子,一方面想鼓励孩子上进。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人家又得了什么奖。这种比较最要不得…  相似文献   

15.
杲罡 《科学之友》2007,(8A):52-52
江苏的马明亮同学来信称: 天气预报中经常会有“来自××的寒潮侵入我国,受其影响……”的话,这是什么意思呢?寒潮是怎样形成的呢? 为此我们特请《科学之友》老作者杲罡来回答这个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文学的美学内涵究竟是什么?好的文学应该具备怎样的基本特征呢? 新闻有重要新闻和次要新闻之分.有重量级消息轻量级消息之分,文学包括小说有没有类似的等级差别呢?当然有.只不过和新闻的标准不一样而已。小说的量级标准是什么?第一是具备高度的认识价值,第二是具备高度的审美价值.第三则是前两者的高度混融一体造诣卓越。小说所提供的认识价值,审美价值有轻重高下之分,就构成了判断小说好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把握今天”是先哲们一再告诉我们的名言。因为人世无常,谁也说不准明天的事情,只有“把握今天”才是最愉快、最幸福、最安稳、最科学的一种活法。 “今天”在你眼里是什么呢?你如何为“今天”设计出整个人生的光彩?智者是这样做的:我只为今天而快乐。 然而焦虑未来.预支痛苦的倾向,在现实生活中,实在是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8.
探索快乐     
<正>若有人问你"什么是快乐?""人每天都快乐吗?",也许你答不上来。生理学家说,"快乐是高兴和欢快时的感觉";心理学家说,"快乐是幸福的情感体验";哲学家说,"快乐是一只在花间飞舞的蝴蝶"。人都希望自己快乐,但研究表明,人一生的痛苦总是比快乐多,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不知大家想过没有,如果有一天各种新奇好玩的机器人走进你的生活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出现在实验室,陈列的展览厅,那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当机器人保姆出现在厨房,机器人侍者出现在餐馆,甚至机器人充当医生和伴侣的时候,我们能接受吗?如果这一切真的成为现实,那我们是应该欢喜呢还是又有什么出乎意料的事?  相似文献   

20.
宏剑 《科学之友》2007,(2):16-18
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眼睛先天性近视超过3000度。令人称奇的是。他却是一个“夜视人”,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夜视能力,能够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环境中读书看报。人类会不会像猫头鹰一样,有着特别的夜视奇能?他的眼睛到底与常人有什么不同它他是不是经过特殊的训练?夜视奇能到底是怎么回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