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审前准备程序及其程序价值进行分析厘定,认为我国现有的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立法容易导致法官预断,职权色彩过重,缺乏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保护,未赋予审前准备活动程序上的效力。指出目前对于审前准备程序的规定存在四方面问题:对证据交换内容的规定过于原则化;当事人收集证据的保障措施不完善;审前准备程序适用范围过窄;缺乏对答辩失权的规定。提出我国构建审前准备程序应遵循的原则及措施,通过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设置答辩失权制度、完善现有证据制度、建立准备法官制度、完善调解及和解制度等途径,健全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中国实行的"一步到庭"产生了很多问题,由于开庭审理前没有进行争点整理和证据固定,很容易造成案件多次开庭审理,严重影响了司法效率。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以我国民事诉讼目的为出发点和归宿,在现阶段采取以偏向职权主义诉讼模式,辅之以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特点为基本思路,增加答辩和证据制度,在一定情况下发挥法官的释明权,构建中国特色的审前准备程序。  相似文献   

3.
审前准备程序的应有功能在我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由此既可能造成庭审的形式化,也有可能造成庭审的延迟甚至审判的突袭,导致诉讼的不公正和诉讼效率的低下。本文以我国审前程序的模式选择为中心,在论述审前程序的制度价值和功能的基础上,对如何构建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审理前的准备,是指在人民法院在决定受理原告起诉后在开庭审理之前,为保证案件审理的顺利进行,由承办案件的审判人员所进行的必要准备活动。我国民诉法及相关法律对审理前的准备有着一定的规定但仍然存在着相当的缺漏与弊端,我国身前程序仍处于较为虚置的状态,审前准备程序有着自己特有的地位和功能,要在观念、制度。程序等各方面对我国的审前准备程序进行完善和建构,使之符合民事诉讼的内在需要,保障诉讼公正,体现诉讼效率。  相似文献   

5.
大陆法系国家基于控制犯罪的考虑和“国家高于市民社会”的诉讼理念 ,奉行“职权主义”的诉讼构造 ,普遍实行侦检一体化 ,“起诉法定主义”和“卷宗移送主义”等法律制度 ;英美法系国家则遵循“市民社会先于国家”的诉讼价值观 ,践行“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构造 ,大多实行检警分立 ,“起诉便宜主义”和“起诉状一本主义”等法律制度。两大法系的冲突和交融展示了现代刑事诉讼的特色与走向  相似文献   

6.
潘皤 《当代地方科技》2012,(20):23-23,25
审前程序应当像一个漏斗,使案件繁简分流,只有复杂的程序才能通过审判程序解决。因此,审前程序应该具有两个目标:一是更好地为审判程序做准备(明确争点、固定证据);二是寻找纠纷替代解决功能(审前调解)。就目前各国经验来看,都赋予了审前程序独立解决纠纷的价值,而我国的审前程序是作为审判程序的一个附属程序,不具有审前程序应有功能。为了构建我国的审前程序,需要承认审前程序独立地位、设立诉答制度、审前调解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审前程序价值、目的和功能的分析,就如何构建和完善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制度进行一个简单的理论探索,从而构建良好地私法秩序,实现实体正义。  相似文献   

8.
民事诉讼审前程序是民事诉讼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在诉讼中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在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中,关于审前程序的规定存在一定缺陷。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试图对我国的民事诉讼审前程序进行合理构建,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民事诉讼的审前程序。  相似文献   

9.
小额诉讼程序和速裁程序皆为我国民事诉讼简易化程序改革之产物,两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相异之点。从司法改革趋势来看,速裁程序日益凸显其实践价值,小额诉讼程序则逐渐式微。但是,不能因速裁程序之"兴盛",小额诉讼程序之"没落",而在倡举速裁程序之时,完全摒弃小额诉讼程序之功能性价值。毕竟,小额诉讼程序与速裁程序并无本质上的冲突和矛盾,两者均有值得引鉴的内在机制。所以,改进和整合小额诉讼程序和速裁程序,将小额诉讼程序置于速裁程序之中,成为速裁程序一部分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审前程序与审判程序都属于诉讼程序,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各国刑事辩护活动逐渐从审判阶段向审判前程序延伸。审前程序与审判程序的诉讼形态与结构是不一样的,所以审前程序中的辩护有着自己的特点。因此研究刑事审判前程序的辩护,对于发现案件真实与维护程序正当、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审前羁押司法救济是指被羁押者或者其诉讼代理人、近亲属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对羁押的合法性以及是否应当继续羁押作出裁决的一种救济途径。审前羁押程序救济程序建立目的是为被羁押者遭受非法羁押时要求法院运用司法审查权来审查羁押合法性,从而防止非法羁押。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民事审前程序改革已进行多年,学界也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审前程序的基本概念却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在论证方向上,无论是支持还是批判,都带有一种"扎堆"和走极端的侧向;在借鉴域外制度的研究方法上,始终走不出规范比较的局限,由此形成的改革方案大同小异。针对以上问题,在界定审前程序含义的基础上,主要对现在民事审前程序改革中的几个趋向进行反思,认为我国现在不宜移植当事人主义的民事审前程序,而应使用功能比较的方法,着眼于不同制度的同质性,着力改良审前调解程序,充分发挥老制度的新价值,以期与当事人主义审前程序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3.
控辩失衡造成我国刑事审前程序中诸多问题如刑讯逼供、超期羁押问题的出现,是辩方实现辩护权的主要障碍。控辩平衡是刑事审前程序中一个重要原则,是公正的法律裁判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实现司法正义必不可少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旅游业主流发展战略模式比较与模式选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相关研究基础上 ,通过对两种主流模式的比较分析 ,并结合我国旅游行政管理与旅游产业市场化实践 ,认为两者之间并不完全对立 ,实践中存在能够对接的可能 .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 ,求真务实地实现政府行为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是科学选择旅游业发展战略模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金融业混业经营模式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华 《科技信息》2008,(22):298-299
以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通过为标志,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入世后,随着中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中国正逐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中国金融机构正面临来自实行混业经营国家“航母”式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分业经营模式下的中国金融体系已难以应对国际混业经营的挑战。鉴于银行业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领域中的绝对主导地位,本文以国有商业银行为核心,在比较各种混业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金融控股公司实现混业经营的机理与方式、确保安全性的特点和在我国现有资源可获性综合分析,本文认为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积极构建中国金融控股公司混业模式是中国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相对现实而稳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不动产证券化重要形式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中国金融创新的重中之重。对我国开展住房贷款证券化的两种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国外经验指出,表外融资是我国推行住房贷款证券化应选用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风险敞口,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农村合作金融的风险管控。本文在借鉴国际风险管控的经验基础上,比较了不同的风险管理模式,并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相关风险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程序模式     
本文讨论了从具体程序抽象为程序模式的方法,用公理法定义抽象数据已广为采用,这是为形式描述程序的一种手段,本文提出如何应用手段于程序模式。  相似文献   

19.
课程评估的程序选择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课程评估的程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课程评估分为等级申报、跟踪测、现场查验和等级评估4个阶段,结合实践,就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方法步骤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0.
课程评估的程序选择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课程评估的程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提出课程评估分为等级申报、跟踪测评、现场查验和等级评估 4个阶段 .结合实践 ,就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方法步骤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