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迄今为止,人类还不能十分精确地预报天气,大自然仍对人们隐藏着某些秘密。可是,在自然界中却有许多“活气压计”、“活湿度计”、“活温度计”,以及其他活的测定器。这些活仪器对大气的变化十分敏感,自古以来,人们就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2.
自上世纪60年代后期《寂静的春天》发表以来,生态文明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这里所说的“生态”是指我们和我们周围的一切,而“文明”则代表一种社会形态。远古的时候,人类敬畏自然,生活在听任大自然摆布的“原始文明”中。随着种植和养殖活动的出现,人类进入了“农业文明”阶段。农业文明时期的生产力有限,人口总量不多,人类社会基本上仍然处于从属于大自然的状态。近300多年以来的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社会进入了“工业文明”时期。  相似文献   

3.
1 人和自然的和谐 人是大自然的产物。 随着中世纪神学“创世说”禁锢的破产,一个有着巨大生命力的新的自然观开始萌芽:“自然界不是存在着,而是生成着并消逝着”。地质学的产生,不仅指出了相继形成起来和逐一重叠起来的地层,并且指出了这些地层中保存着已经死绝的动物的甲壳和骨骼,以及已经不再出现的植物的茎、叶和果实。这使得人们必须下决心承认:不仅整个地球,而且地球今天的表面以及生活于其上的植物和动物,也都有时间上的历史。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的描述中便概括了从“第一个细胞”产生到最后出现具有“自我意识”的“脊椎动物”的人的过程,从而告诉我们:人是大自然存在着并发展着的产物。人的出现不但依然可以看到大自然本来属性的延续,即人的自然性或生物本能的延续,而且,人由于带着自己的智慧和需求进入一定社会结构和关系之中,也增加了适应这种结构关系的社会性。由此可见,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这不仅反映在大自然至今仍是人类生活生存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而且,还反映在人的生命意识积淀中还深深留着慈母般的大自然百般抚爱的印记。人类也永远依恋着生生不息的大自然。  相似文献   

4.
“我国每年大致有相当于一个县的国土变成沙漠”、“科学家在南极企鹅体内发现DDT农药残留”、“回收1吨废纸,就少砍14棵树”……这是日前在河南省科技馆举办的“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篇——大自然的警示与启示”展览现场的展板上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话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破坏日益严重,该展览正是通过画面和展品让观众从大自然对人类的警示中获得启示,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 本期刊出的此篇“他山之石:百年之后话真知”,是两位资深科学工作者的悉心汇智之作。文章反映了他们对人类与大自然关系问题上的一种长期关注和长期思考。“战天斗地”、“人定胜天”是人们多年来引为自豪的两句口号。但历史的经验表明,人类有时会情不自禁地过分欣赏、过分自信于自己已取得的技术能力,却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轻视、忽视了大自然时空造化的力量和规律。而历史的教训则一再告诫我们,人们不可将“天”视为“敌”而总欲去“战而胜之”。人类似更应视“天”为“友”,首先要善待它、尊重它,要与它顺应磨合、与它和谐相…  相似文献   

6.
危机提到全世界的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时,曾有人大声疾呼:“今天的危机不是石油,而是森林!”这并非耸人听闻之言。由于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人类目前正在遭受大自然的惩罚。过去,人们只认为森林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项宝贵财富,却很少从生态平衡的  相似文献   

7.
恶化的地球生态环境开始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人们开始追求“绿色”、追求“生态”、追求“(?)真”,在“人定胜天”与“人是自然的奴隶”之间,选择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开始认识到环境意识是一种高层次的文明,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进而产生了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强调维护人——地和谐统一的一种旅游方式,是保护性旅游;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是绿色旅游。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同大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人类和自然最终应达到一种“善”或“美”的和谐境界。  相似文献   

9.
我谈世知     
我是一位农民读者,订阅“世知”约有10年左右。2003年第11期你刊《留一份敬畏给自然》的采访文章,我连读两遍,感受极深。廖晓义所讲述的一席话,正是我心底里想说却又不敢说、无条件说的话,她所谈的重要事实,却在人们的意识中被忽略。我是农民出身,没有进过高等学校,连中学也是在“文革”中荒疏过去了。因着对大自然的一份久已存在的爱心,和在这方面的不断研读和细察,我的意识看到了人类生存与大自然的关系,正如廖女士说到的“和”先生———人与自然的和谐。对照人类面临的不断恶化的自然环境和我内心因有所领悟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0.
彭靖 《广东科技》2003,(9):56-57
一、前言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最为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传统发展观的特征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去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特别是20世纪以来,工业化的进程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人类向自然的索取也无止境扩大,极大地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虽然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是丰厚的,但并非如人们描述的那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随着发展步伐的加快,特别是一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自  相似文献   

11.
“克隆羊”的成功和克隆技术的不断完善已经使“克隆人”的实现为时不远,而确立“克隆人”研究的合理性则不仅会增强人们对自然科学,也会增强人们对人类自身发展进步的信念。如果把“克隆人”在本质上是人类对自身生产与再生产领域进行干预和控制进程中的一个环节,那么从人类自下而上与发展朝向自由王画这个大伦理、大积存出发,人们就必须以肯定和积极的态度来看待“克隆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马力 《科技资讯》2009,(36):213-213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人们对于书法艺术的品评,也雄辩的证明了书法艺术反映大自然之美的事实。本文以“道合自然”、“书为心画”理论在书法艺术中的作用和意义作了详尽的阐述与解析。  相似文献   

13.
<正> 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问题,是当今全球性问题之一。因为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技术力量愈来愈大,生产水平愈来愈高。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的斗争中,虽然常常获得巨大的胜利,可是,由于开发利用的不合理,也带来许许多多的灾难。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的这种胜利,第一步我们确实达到预期的结果,但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意想不到的结果,常常正好把那第一个结果的意义又取消了”。人们在大自然的惩罚下逐渐清醒过来,开始意识到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的重要,并采取一系列综合性措施来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极其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人类在同自然界作斗争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干了些蠢事,破坏了生态平衡,因此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灾难。英国著名的生态学家埃尔顿把某些动物种群数量剧增并造成灾难的现象,称为“生态爆炸”。生态爆炸现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请看下列事实:  相似文献   

15.
美妙的音乐,可以怡情悦性,陶冶人们的精神;来自大自然的“乐声”,则能使人们增长知识,了解和欣赏世界各地的奇异风光。置身大自然中谛听大自然“乐师”们的演奏,你便会体味到“万籁齐鸣”一词所创造的美妙意境。  相似文献   

16.
方辰 《科技潮》2001,(11):47-47
生活环境包括我们居住、工作及文化娱乐场所,是人类一生中接触时间最长的周边环境。当人类从原始的蒙昧状态跨入文明社会,从部落发展成为村庄、城市,也就是从那时起,人类抵御大自然风雨雷电、严寒酷暑的栖息场所发生了质的改变。人们为了舒适和安全,从纯自然场所改变为“次生环境”(即纯人工环境)。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注意到,这种改变使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安全、舒适、便利的角度来看,人们似乎是已经满足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纯粹的人工环境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是不利的,这是因为固体、液体及气体废弃物掺加在生活环境中,使你在不知不觉之中深受其害。因此长期居住  相似文献   

17.
自然孕育着人类,而人类也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同时,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具有民族风格的篆刻艺术就是历史悠久的人类文化遗产之一,也称之为独特的方寸之间的艺术。中国人使用印章约有3千年的历史,它从“信物的凭证”和“权威的象征”发展到篆刻艺术,经历了刻面艺术、印钮雕刻工艺以及印材质料的漫长发展演变过程。如今的篆刻艺术已到了繁盛时期,展现出更臻完美的境界,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艺术享受。大自然是一切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历代篆刻家不仅心师造化,更是直接  相似文献   

18.
高科技支撑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的社会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首先是一种物质的享受,人们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现代文明之后,却面临高科技带来的环境问题: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及各种环境污染事故,如核泄露事故、农药污染事故等。尽管两方面的得失不能等量齐观,但这种负效应会令人类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调控,人类将会面临一场“灾难性的毁灭”。近两个世纪以来,科技空前发达,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大大提高,但是20世纪中期以来各种恶性环境污染事故不断发生,人类在遭受了大自然无情的报复之后,终于从“发展经济优先”或“环境优先”的误区中走出…  相似文献   

19.
当今环境与发展愈来愈被人们广泛的关注,一个新的环境浪潮正在兴起,今年六月李鹏总理在即将参加联合国环发大会首脑会议之际曾指出:“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希望保护环境要从小做起,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我们伟大的祖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更加繁荣昌盛”。大自然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环境保护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学生物教学重要内容。下面谈谈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工作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前言     
毫无疑问,能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我们并没有善待能源。 从刀耕火种到现代信息社会,人类从未离开过能源。以做饭为例,(20世纪)80年代,人们使用的是“蜂窝煤”;90年代,“管道煤气”渐渐普及;现在,用电能进行工作的“微波炉”也不再是什么稀罕物什。人类在向前发展,科技在向前发展,能源的形式也在不断转换。与此相对应,人类对能源的消费量和质量要求也在迅速增加,对能源的依赖日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