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述了甘肃省地方标准《废旧地膜回收技术规范》制定的意义背景、技术特点及实施建议,对废旧地膜回收体系建设、回收站点建设和地膜质量、覆膜技术、拾净率、回收质量考核指标等关键要素进行了详细解读,可对废旧地膜回收工作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化解传统地膜难于降解所导致的耕地"白色污染",本研究以富含碳源和羟基而易于降解的淀粉与聚乙烯醇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对淀粉、聚乙烯醇和溶剂水等的调控试验,得出了以流延法制备出马铃薯淀粉基可降解地膜材料的优化工艺条件。膜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基可降解地膜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保墒及降解性能;覆盖地膜后,温度升高较为明显,失水率也大幅降低;土埋法考察地膜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60 d后地膜的降解率接近60%。  相似文献   

3.
不同地域气候条件下降解地膜的光降解可控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可降解地膜的降解可控性,通过实验筛选出自主制备的降解性能较好的PE-3和PE-4降解地膜,以普通的地膜为对照材料在新疆天山北坡石河子和博乐2种气候条件有一定差异的地区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黏均相对分子质量以及羰基指数等物理指标的测定,分析了地膜在石河子和博乐2个地区气候条件下降解过程中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变化,并考察了外界的气候条件对地膜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铺膜时间的增加,2个地区地膜的力学性能和相对分子质量呈下降趋势,而羰基指数呈上升趋势;2)相同光敏剂含量的地膜,在日照强度、温度和相对湿度较高的地区,光降解程度较大。因此,通过调节光敏剂的含量,能够实现地膜在不同地域条件下降解的可控性,可以满足地膜在不同地区气候条件下的覆膜需要。  相似文献   

4.
以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为研究对象,设计了覆盖黑地膜(A)、覆盖白地膜(B)与不覆地膜(C)等三种处理方式,对其与梯棱羊肚菌原基诱导、催菇育菇、产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覆盖黑地膜、白地膜与不覆地膜三种处理方式,梯棱羊肚菌地畦培养10~30d,其分生孢子层(菌霜)的浓密度分别为ABC;2)覆盖地膜有助于诱发菌丝体分化原基、菇蕾多、出菇多、成菇率和产量都高于不覆地膜的地畦块.为中原地区羊肚菌的规模化人工栽培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农用地膜的普及和应用,不但使农作物增产、增收,而且使农民通过科学的种植和管理,从经济上得到了实惠。随着节水技术的发展和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农用地膜应用前景更加广阔。由于地膜厚度比较薄,在生产,装运等方面很容易划伤和碰坏。为了保护地膜不被碰坏,地膜生产厂家选用了瓦  相似文献   

6.
新型环保液体地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乙烯醇、壳聚糖、玉米淀粉等原料,通过特定工艺,制得一种可降解的环保液体地膜,来替代常用的固体塑料地膜,减少“白色污染”。液体地膜成膜后,一般30-50天裂开,120-180天全部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秦巴山区地膜玉米的增产效果和适宜栽培地域,介绍了地膜玉米高产的技术措施:精选良种、播前整地、备膜、施肥、起垄、适期早播、巧防害虫、化学除草、田管和病虫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兵团地膜残留水平现状的分析,明晰了残膜对农田的危害,基于目前残膜回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地膜的标准化生产、政府的政策性扶持和引导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由新疆兵团承担研制的铺膜播种机,可一次完成7项功能,比之于人工作业提高工效100倍,且“一机多用”在地膜植棉同时,还可用于地膜玉米、地膜甜菜等作物。该机技术水平已达到同类机械的国际先进水平。该机器已销售到新疆、河北、河南、西藏、甘肃等16个省(区)100多个单位。  相似文献   

10.
唐保利 《汉中科技》2010,(4):18-18,53
介绍了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选择地块、精细整地、科学施肥、选用良种、适期早播、合理密植、及时放苗、补苗定苗、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措施,对地膜玉米高产稳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研发和使用可降解液态地膜被认为是治理塑料地膜白色污染的一种有效应对措施。研究了在腐植酸可降解液态地膜中添加稀土微肥硝酸镧对地膜使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稀土微肥不仅可以明显改善地膜的增温性能,使其达到或接近普通塑料地膜的水平,而且加入稀土微肥后还能更有效促进作物生长发育,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在腐植酸液态地膜中添加稀土微肥是改进液态地膜性能的一种有效措施,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细致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枣园采用渗水地膜和普通地膜喷施功夫与阿维菌素,覆盖地面来控制枣园害虫,有效地阻止或杀死了入土或出土的害虫。指出渗水地膜比普通地膜的控制效果显著;两层渗水地膜中间喷药效果较好;使用阿维菌素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淀粉地膜的生物降解与应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淀粉含量为33%的淀粉地膜在使用过程中的降解失重情况,并与塑料地膜的保温、保湿以及增产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淀粉地膜除了具有预期的降解作用外,还具有与塑料地膜相同的保温、保湿和增产性能.研究中还发现,淀粉地膜中的聚乙烯也发生了降解.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干旱绿洲区棉田"白色污染"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研究可降解地膜覆盖在棉田滴灌技术应用过程中的蓄水保墒能力,本文通过4种可降解地膜、1种普通塑料地膜覆盖处理和无覆盖裸地种植棉花为对照,分析不同处理对棉花生育期内棉田土壤水分及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可降解地膜和普通塑料地膜都有增温、保墒的效果,但可降解地膜的性能略低于普通塑料地膜,且可降解地膜和普通塑料地膜的增温、保墒效果在棉花生育前期和浅层0~15 cm土壤的作用更明显;在棉花生育后期,受可降解地膜逐步降解、地膜破坏以及棉花植株生长的影响,可降解地膜和塑料地膜的增温、保墒效果逐渐减小;不同材质、工艺的可降解地膜的增温、保墒效果略有不同。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干旱绿洲区"白色污染"的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地膜覆盖栽培具有增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作物病害的作用,在我国有广泛应用。当前市场上地膜类型众多,但都存在难以降解、对环境不友好等问题。而随着农业的发展,地膜需求量不断增长,市场前景广阔。将硬脂酸铁光敏剂、高岭土与地膜材料聚乙烯混炼,可制成新型可光降解的地膜新材料。研究表明:在选择紫外辐照波长为250 nm、光源为紫外灯管(30 W×5只)的老化箱中,光照7天后,新型光降解膜降解率约为90%,力学性能下降近46%,分子量降了约61.1%,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型地膜。  相似文献   

16.
随着地膜棉花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早、密、矮、匀的技术路线进一步被广大棉农户所认识。人们围绕理论单位面积株数,均匀度及地膜宽度,设计出了各种地膜棉花的行距配置,用于提高棉花理论株数及曝光率。从铺0.6米宽度的地膜已经发展到了最宽能铺2.55米宽度的地膜,行距配置1膜8行。  相似文献   

17.
《太原科技》2006,(9):F0002-F0002
渗水地膜是在普通地膜基础上,增加了局部双层微米级线性小孔结构的新型地膜,具有渗水、保水、增温、微通气、耐老化等功能,比普通地膜覆盖增产粮食30%,特别对半干旱地区小雨发生频率高达70%以上的降水资源利用有效。该产品在山西省的武乡、寿阳、五台、清徐、阳曲等县和宁夏固原地区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显著的节水、增产、增收效果,为旱地农业技术提供了新的途径。该项目于2001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其生产工艺技术获得发明专利(ZL98119892.9)。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滨海县坎北乡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对地膜做到一膜三用,既增加了农作物产量,又大大降低了成本,取得了理想的经济效益。现将他们的地膜一膜三用技术介绍如下: 一、首先用于棉花营养体育苗。在棉花进行营养体育苗时,可将地膜平盖于钵面上,地膜上再覆盖一层薄膜,棉苗齐苗后即可抽出底层地膜。二、然后用于水稻肥床旱育秧。进行水稻旱育秧时,可将从棉花苗床上抽出来的地膜覆盖于秧板的板面上,一星期左右待秧苗齐苗  相似文献   

19.
随着塑料地膜大面积的生产应用,大量地膜残块遗留在土壤中,恶化土壤的理化性质,使后茬作物根系不能正常生长,同时给耕作带来不便:时间越长,残留的地膜残块越多,对作物生育影响越明显。为此新疆塑料厂研制了最新地膜产品——可控光降解膜。这种膜在一定时间的阳光照射后,自然分解成小碎片,大大减少了普通地膜对后茬作物的危害。本试验是验证该种可控光降解膜的降解效应以及是否具有普通地膜栽培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高位池对虾精养技术及病害防治Ⅰ.高位池种类、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大陆对虾高位池对虾养殖自1994年在广东徐闻县首次试验成功以来已有10a历史,在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获得了成功并得到快速发展,平均单产凡纳滨对虾9000 kg/hm2,最高单产达30000 kg/hm2以上.地膜养虾模式自1998年在我国大陆创立以来也得到较快的发展,在传统池改造中愈加发挥重要作用.笔者将10年来从事高位精养虾池(简称高位池)及地膜精养虾池养虾经验及研究予以总结.详细介绍了高位虾池及地膜虾池结构包括进水系统、排水系统、增氧系统等,并对高位精养虾池及地膜精养虾池的养殖管理及病害防治技术作了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