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Nawm.  AR 李麟军 《世界科学》1991,13(8):22-23,48
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距今已近30年了,然而人类能否适应陌生的重力场微弱的太空,并在其中长时间的工作这样一个基本的问题目前还没有解决.随着人类征服火星的兴趣越来越浓,飞往火星的旅程需要二至三年的飞行才能抵达,因此美国和苏联的科学家们目前正在研究微重力场对人体的影响.美国宇航局(NAsA)正在筹备一次航天飞行,旨  相似文献   

2.
太空机器人     
所谓太空机器人,主要用于在太空中维修“瘫痪”的人造卫星和探测月球或行星。太空机器人所工作的微重力环境,其力的作用与地面迥然不同,因此,如何控制太空机器人,使其完全能按照人的意愿执行太空任务,是当前摆在科学家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地面上一样,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宇航员也要做清洁卫生,也要洗头、刷牙、刮脸和洗澡。不过,由于身处太空中的微重力环境,宇航员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做这些事情。  相似文献   

4.
随着太空探索日渐深入,太空的神秘感已经逐渐消失。或许有一天,人类往返天上人间,甚至干脆离开越来越拥挤的地球将不再是一个虚无飘渺的梦幻。自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人类先后向太空成功发射了各种卫星、飞船探测器,并顺利地登上了月球。科学家们预计,人类移民太空已为期不远了。  相似文献   

5.
对人类开发太空的未来前景、目前正在进行中的火星探测、布什总统的太空新计划,以及月球对人类的诱惑等读者提出的问题,《纽约时报》“科技时代”专栏记者肯尼斯·常(Kemeth Chong)在今年1月22日出版的专栏中就上述读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相似文献   

6.
很多人还记得动画影片《太空飞鼠》。现在,科学家真的准备将老鼠送上太空,为人类移民火星铺路了。在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火星计划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太空科学家也宣布了斥资1300万英镑的“火星重力生物卫星计划”——将在2006年某个时候,把15只“太空飞鼠”送上太空,作为人类火星  相似文献   

7.
<正>国际空间站如同一个小月亮,悬挂在太空。它闪烁着人类的智慧、勇气、力量和科技的光芒。国际空间站注定成为全人类的骄傲,成为太空探索的重要里程碑。太空金字塔古埃及人把智慧、才能和金钱都用在了建造金字塔上,使它成为古代人类最著名的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8.
王文婷  木马 《科学之友》2009,(11):32-32
随着太空旅游的逐渐升温和航天科技的进步,科学家们已经设计出众多有关太空旅馆的奇特方案。这些神奇的太空旅馆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变成现实,成为人类遨游太空的重要驿站。  相似文献   

9.
李俊杰 《科学之友》2007,(8A):26-27
自人类开始太空探索以来,以美国、俄罗斯为代表的世界主要航天大国已经进行了无数次的太空飞行和范围广泛的科学实验。然而对于人类如何在太空中繁衍后代的实验,美俄太空专家一直缄默不语。不过,从近几年国际上这方面的报道看,我们还是可以窥到人类太空性生活实验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人到中年的美国人丹尼斯·蒂托和年富力强的南非小伙子马克·施特沃茨先后从俄罗斯拜科努尔航天基地登上宇宙飞船,进入国际空间站(ISS)生活,从而成为人类第一批太空游客。马克·施特沃茨为这趟太空之旅一共花费了2200万欧元,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蒂托也同样一掷千金而面不改色。负责为蒂托策划太空之旅的“太空探险”旅行社的负责人艾里克·安德尔松说:“蒂托的升空开创了普通人进行太空旅行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地心之旅     
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人类最远已经能够看到距离地球140亿光年的天体,人类发射的各种太空探测器已经成功造访了太阳系的七大行星,人类的足迹甚至已经印在了月球上。然而,我们对自己脚下的地球却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2.
自美国富翁蒂托开创了太空旅行之路 ,人类自古以来的一个梦想已成为现实。近来 ,想去太空旅行的人纷纷造访特殊旅游机构 ,因为人类在未来将飞得更远 ,而且所花费用更少  相似文献   

13.
太空天梯     
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人类发射宇宙飞船、人造卫星和空间站在太空中遨游和进行科学实验,但都是依靠火箭才能把它们送上太空轨道,这常常要耗费大量的燃料,而且每次运送的物资和人员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开发太空资源的需要。人类越来越感到在地球与空间站或人造卫星之间,应建立一条空中通道。于是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为建立“太空天梯”,提出了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和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4.
<正>飞上太空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而且人类早已向太空迈出了第一步。但是迈出去后,在浩瀚的太空,宇航员的饮食问题如何解决?他们在微重力环境下如何进食,又该吃些什么呢?航天食品的严格规定我们把宇航员在太空中吃的食物称为航天食品。航天食品是根据宇航员所处的特殊环境,结合他们在太空的口味需求、消化吸收能力的变化和特殊进食方式研制的食品。当宇航员进入太空后,其身体机能也会随之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在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探索》2011,(2):8-11
自古以来,天上飘浮着的美丽云彩以它们千姿百态的美妙身形,以及神秘莫测的瞬息变幻,给仰望天空的人们带来丰富的想象和无尽的遐思。而在人类走出地球、飞上太空的今天,太空观云更是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  相似文献   

16.
Fiel.  GB  长弓 《世界科学》1989,11(10):17-18
多年来,人们一直关注着现代人类给地球所造成的破坏。当我们向二十世纪末迈进时,远离地球的地方也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这种受损的迹象。最近,来自欧洲、美国、苏联和日本的太空科学家组织了一个国际团体,对此进行商讨。我们综合概括了他们的议题并得出如下结论,研究宇宙动态的国家必须在某些研究活动中有所制约,并且与其它国家进行合作,以证明是否有可能避免这类众所周知的灾难,以及能否实现太空仪器带给我们的大量便利。在国际形势允许情况下,我们也可以把太空中主要为军事目的而进行的研  相似文献   

17.
跨部门太空脑科学实验计划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为响应美国议会提出的“人脑十年”而组织的国际合作计划。它的原形是1998年4月美国航空宇航局的一个任务,主要是研究动物和人类神经系统以及在太空飞行中的反应。现在,由多个国家和美国多个部门参与的人类和动物在空间微重力等条件下的神经科学实验和数据分析正在展开。  相似文献   

18.
现在想邀游太空的人越来越多,据美国一家国际旅游公司调查显示,有60%的美国人想到太空去生活,70%的日本人想到太空去旅游,43%的德国人想到太空去体验一番另一个星球的滋味,大多数科学家断言,在宇宙中的某个星球上存在外星  相似文献   

19.
晓阳 《科学之友》2007,(7):18-19
前不久,第五位太空游客、美国亿万富翁希莫尼太空旅行归来,让我们羡慕不已。太空旅游难道真的只是亿万富翁才能完成的梦想吗?日本火箭协会会长叽崎光辉大胆预测:“在21世纪,太空旅游将成为普通人都能够享受的娱乐。”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一些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在节假日里到太空去潇洒一把。  相似文献   

20.
《科学之友》2008,(6):12
为实现人类征服火星的夙愿,俄罗斯近日宣布将送一批“猴子先遣队员”登上火星,为人类宇航员日后探索火星铺平道路。科研人员将从位于俄罗斯索契的太空猴训练中心精选出40只短尾猿猴,在接受相关训练后将它们送往太空。猿猴的重要使命之一是应对太空辐射,因为太空辐射是前往火星的宇航员们所要面对的一个主要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