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晓玲  独军 《甘肃科技》2008,24(9):169-171
通过对小陇山林区野生百合属植物资源的调查,摸清了小陇山林区野生百合的种质资源种类与分布现状,提出了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自2007年连续三年对崂山百合属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共整理出崂山野生百合属植物资源7种,其中2个为变种,包括:青岛百合、卷丹、野百合、渥丹、山丹、百合和有斑百合。并分别对这些植物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观赏特性及园林应用作了详细描述,为崂山百合属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及新品种培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百合总皂甙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以百合中总皂甙含量为考察指标,应用正交设计对百合总皂甙提取工艺中的温度、乙醇体积分数、固液比、回流时间和提取次数进行了研究;以薯蓣皂甙为标准,香草醛-高氯酸为显色剂,冰醋酸为溶剂,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波长为540 nm处对百合总皂甙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得出百合总皂甙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温度为70 ℃,乙醇体积分数为80%,固液比为1:6,提取时间为3 h,提取次数为3次;百合中总皂甙的含量为3.48 mg/g.  相似文献   

4.
溶剂提取和超临界流体萃取百合中的秋水仙碱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分别用有机溶剂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百合中的秋水仙碱,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物中秋水仙碱的含量.研究了提携剂、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对萃取的影响,并对2种萃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秋水仙碱的效果较好,有机溶剂提取秋水仙碱的效果较差;百合经氨水碱化后,在40℃和18 MPa下,用乙醇作提携剂,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秋水仙碱时,秋水仙碱浓度可从植物中的0.049%升高到6.38%.  相似文献   

5.
百合中秋水仙碱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技术,提取了百合中的秋水仙碱,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萃取物中秋水仙碱含量;通过正交实验对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筛选,确定了适宜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百合粉经氨水碱化后,在40℃,18MPa,以乙醇作提携剂时萃取效果最佳.萃取物中秋水仙碱含量可由植物中的0.049%提高到6.40%.  相似文献   

6.
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丰富特区人民生活,集美区引进"荷兰百合",并进行反季节栽培试验.本文主要介绍"东方百合"、"亚洲百合"反季节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7.
夏凡 《科技资讯》2014,(35):63-64
以百合为原料制备百合多糖,研究百合多糖的超声波提取条件。取5.0 g百合碎片,超声波提取,滤去饱和残渣,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原溶液的1/4,加入5倍量无水乙醇沉淀,得到多糖粗品。将多糖粗品溶解,采用Sevag法除去蛋白质,得到百合多糖。以苯酚-硫酸法测定百合多糖含量。在超声波功率500 w时,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30 min,料液比1:10,提取次数1次,得到的百合多糖含量最高。通过对百合多糖的超声波提取条件的研究,为百合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和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百合多糖是百合科植物鳞茎中的一种淀粉,现代研究表明百合多糖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文章就其分子结构特点、分离纯化及药理作用三个方面作一综述.为百合多糖的开发利用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郑颖 《甘肃科技》2012,28(19):79-80,132
从百合营养成分、化学成分等方面,对近年来百合的研究和应用进行综述,皆在为加强百合在化妆品中利用提供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兰州百合粗提取和检测其稳定性为目的,兰州百合干粉分别用水相和乙醇相(80%)中提取百合中分离物,以兰州百合总皂苷提取液做香草醛-高氯酸为显色剂,冰醋酸溶剂,应用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兰州百合中总皂苷在最大吸波长,水(450 nm)处,乙醇中提取(460 nm)处检测其稳定性,百合中提取物在温度20℃和pH=8时有良好的稳定性,常见离子(Ca2+,Mg2+,Na+,K+)存在对其稳定不受大的影响,提取物不宜与氧化剂一起存在,长时间光照对其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就兰州百合提取物中的多糖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提取多糖的固液比1∶70,最佳浸提温度为65℃,浸提时间8 h,提取率可达15.64%.对多糖提取物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耐氧化性较差,易被H2O2氧化,抗还原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月26日,江苏省教育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南京林业大学完成的“百合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分析与快繁技术”成果进行了鉴定。该成果系统开展了百合野生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研究,建立了百合低温缓慢生长保存技术体系,解决了具有重要育种价值的野生百合资源在南京露地越夏难题,为野生资源的长期利用提供了技术保障。首次应用改良HBSG流程对收集的百合资源进行了Giemsa C-分带研究,为种质资源鉴定、杂交育种的杂种鉴定提供了技术基础。建立和优化了东方百合‘Sorbonne’和‘Siberia’大鳞茎组培快繁体系,提出了百合鳞茎低成本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3.
酶法提取百合多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1  
研究了热水法及复合酶法提取百合多糖(LBP)的最佳条件, 对两种方法得到的多 糖的生物活性进行了比较分析. 发现复合酶法能显著提高百合多糖的提取率, 可达31.03% , 是热水法的2.85倍. 复合酶法提取的多糖在体外抗氧化活性如对O2 ·及·OH的抑制作用、 对H2O2诱导的人血红细胞氧化溶血 的抑制作用及人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均显著高于热水法提取的多糖. 经Sephadex G-75柱层析对粗多糖进行分离, 得到3种组分, 其中活性组分LBP-3主要存在于酶法提取 的多糖中, 测得该活性组分的分子量为13 400.  相似文献   

14.
开展条叶百合引种栽培试验及繁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条叶百合生长物候期为120 d,种子萌发为子叶出土型;繁育方式为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利用"必速灭广谱土壤消毒剂"可以防治百合属重茬种植引起的病害;田间管理第1年主要为遮阳,第3年主要为预防倒伏;人工栽培繁育可以获取优质种源.  相似文献   

15.
用6种不同的授粉方法对百合野生种种间、栽培种间杂交亲和性进行试验研究,得到杂交亲和性较好的杂交组合(布鲁拉诺×渥丹、毛百合×细叶百合、垂花百合×细叶百合)的有胚率分别为3.05%、6.50%和6.08%,杂交亲和性很差的杂交组合(兰州百合×卷丹)的有胚率为0.00%.同时发现,百合种花柱的长短和粗细对切割花柱授粉法中蒴果的膨胀程度有不同的影响,提出百合种间杂交育种较为合适的授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百合品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目前百合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动态.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从形态学水平、细胞学水平、生理生化水平直至目前的分子水平.对形态、染色体、同工酶、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简称RAPD)等4种分析方法在百合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在研究百合遗传多样性时,可将几种检测方法综合使用,扬长避短,建立快速有效的综合方法,从而加速百合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主要对切花百合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研究,通过不同土壤、不同栽培密度的试验及不同肥料、不同施肥量的试验,筛选出最佳的栽培管理方法和最合适的肥料及施肥量.进一步改善切花百合的生产技术,提高生产量.  相似文献   

18.
对长白山野生百合进行了资源调查和引种驯化,结果发现:百合的病害较多,大多数品种喜肥并需遮阴;可进行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卷丹可利用腋球繁殖,有性繁殖种子需进行暖温处理.无性繁殖种球形成时间短,退化现象少于有性繁殖.培育基质为沙壤土.人工栽培的长白山野生百合在鳞茎的生长、观花、赏叶方面明显优于自然生长的野生百合.研究结果可为开发利用长白山野生百合资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百合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百合是世界名花,也是名的食品和中药材.对百合的命名、地理分布和栽培历史等作了简要的阐述,并对百合的分类学、繁殖生物学及育种学进行了综述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THz-TDS)对五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室温环境下的THz光谱进行测定,提取了五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THz波段的折射率和吸收系数.利用Gaussian03软件分别对五种样品的单分子模型进行了吸收模拟,实验结果和模拟结果可以较好的对应.验证了THz-TDS在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检测领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