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乙二胺为核,采用发散合成法,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和氨酰化反应合成3.0代(G)树枝状大分子聚酰胺-胺(PAMAM);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并通过氨基滴定法对1代、2代和3代产物研究分析,获得端基(氨基)含量较高的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2.
低代数聚酰胺-胺树状高分子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发散法合成了0.5~4.0代聚酰胺-胺(PAMAM)树状高分子,以PAMAM G3.5,PAMAM G4.0树状高分子为例,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1H和13C超导核磁共振谱仪对其分子结构进行表征,并对聚酰胺-胺树状高分子合成的影响因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用发散法合成了以苯胺为核的不同代数的聚酰胺-胺(PAMAM)型树枝状分子,采用核磁共振仪(NMR)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鉴定。又以第4代PAMAM树形分子(G4.0)为模板,在树形分子空腔内原位合成了硫化镉(CdS)纳米粒子。通过改变Cd2+与G4.0树枝状分子的摩尔比可以得到不同粒径的CdS量子点,并对其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探讨了溶剂对CdS半导体纳米粒子在PAMAM模板中生长的影响。用UV-visible分光光度计和TEM对CdS纳米簇的大小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EM 观测的CdS纳米簇粒径要大于用Brus公式估算的数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剂法,以1.0GPAMAM和2.0GPAMAM为原料,与苯酚、多聚甲醛反应分别制备了2种新型的树枝状苯并噁嗪:1.0G苯并噁嗪(1.0GBZ)和2.0G苯并噁嗪(2.0GBZ).利用1 H NMR,FT-IR和DSC对其结构和固化行为进行了表征.通过TGA考察了所得聚合物的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发散合成法,合成了以乙二胺为核的1.0代树枝状大分子聚酰胺-胺(PAMAM 1.0),用静态法测定了树枝状大分子在高硅溶液中对胶体硅的阻垢性能.结果表明,PAMAM 1.0在高硅溶液中对胶体硅有较好的阻垢效果,且阻垢效果受pH值、溶解硅初始质量浓度和PAMAM 1.0用量的影响。在pH值为7.0,溶解硅初始质量浓度为500?mg/L的溶液中,PAMAM 1.0有效质量浓度为60mg/L时,30h后溶液中的溶解硅质量浓度能够保持为406.24mg/L,远高于使用其他阻垢剂时的质量浓度.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剂.PAMAM 1.0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采用扩散法,以乙二胺为核,通过Michael加成和酰胺化重复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树枝状高分子聚酰胺-胺(PAMAM).讨论了反应条件,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投料摩尔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采用液相色谱分析了产品的纯度.采用元素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H NMR)等方法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以端基为-COONa的聚酰胺胺(PAMAM)树形分子为基础,研究不同代数PAMAM树形分子对CaCO3晶体的影响.分别合成了0.5代、1.5代、2.5代、3.5代、4.5代-COONa端基的PAMAM树形分子,制备了不同代数树形分子存在下的CaCO3晶体,并用IR,XRD,SEM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树形分子代数的增加,生成趋于完善的球霰石CaCO3晶体,且CaCO3晶体颗粒的粒径呈减小趋势,由0.5代PAMAM的(6.0±0.5) μm降至4.5代PAMAM的(0.7±0.5) μm.说明端基为-COONa的PAMAM树形分子对CaCO3是一种很好的晶体改性剂和结晶抑制剂.  相似文献   

8.
聚酰胺-胺树形大分子(PAMAM)具有很强的荧光特性,在分子识别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为研究PAMAM与腺苷三磷酸(ATP)之间的相互识别作用,本文采用发散合成法合成了多功能化的树形大分子G1.0 PAMAM,用核磁、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其多作用位点的特征,使用荧光光谱滴定法分析其对三磷酸腺苷(ATP)的识别作用性能,结果表明G1.0 PAMAM树形大分子(配体L)与ATP发生识别作用最佳p H为4,识别猝灭过程属于静态猝灭过程。根据Stern-Volmer方程,配体L与ATP识别的最佳配位比为1:1,猝灭常数为1.9447×104L/mol。上述研究结果表明:PAMAM与ATP有较强的识别作用,此识别作用对深入探索其对ATP水解催化的影响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聚己二酸一缩二乙二醇酯(PAD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1,4-丁炔二醇(BD)通过聚加成反应,合成分子中含多个活性炔基的线性聚氨酯树脂,并利用红外和拉曼光谱进行表征.以三羟甲基丙烷三(3-巯基丙酸酯)(TTMP)为交联剂,制备系列巯基-炔紫外光固化聚氨酯薄膜(F-SAPU)及涂层(C-SAPU).根据扩链参数、硬段质量分数、固化参数和光引发剂参数对巯基-炔紫外光固化树脂合成及固化进行配方设计.结果表明,通过调节配方参数,F-SAPU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分别在0.48~5.32 MPa和106%~172%内灵活可调,玻璃化转变温度在-10.1~26.9℃内灵活可调;探究了不同硬段质量分数对C-SAPU涂层性能的影响,当硬段质量分数为45%时,涂层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0.
以聚己二酸一缩二乙二醇酯(PAD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1,4-丁炔二醇(BD)通过聚加成反应,合成分子中含多个活性炔基的线性聚氨酯树脂,并利用红外和拉曼光谱进行表征.以三羟甲基丙烷三(3-巯基丙酸酯)(TTMP)为交联剂,制备系列巯基-炔紫外光固化聚氨酯薄膜(F-SAPU)及涂层(C-SAPU).根据扩链参数、硬段质量分数、固化参数和光引发剂参数对巯基-炔紫外光固化树脂合成及固化进行配方设计.结果表明,通过调节配方参数,F-SAPU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分别在0.48~5.32 MPa和106%~172%内灵活可调,玻璃化转变温度在-10.1~26.9℃内灵活可调;探究了不同硬段质量分数对C-SAPU涂层性能的影响,当硬段质量分数为45%时,涂层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1.
树枝状聚合物PAMAM葛根素复合物的制备及肠吸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树枝状聚合物G3,G4,G5 PAMAM葛根素复合物,研究其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大鼠小肠吸收参数,以未加PAMAM组作为空白对照组,计算累积透过量及表观通透系数(Papp).葛根素在空肠及回肠段吸收明显,表观通透系数分别为(2.98±0.22)×10-6、(3.94±0.30)×10-6cm·s-1,PAMAM与葛根素形成复合物能增加葛根素大鼠小肠累积透过量及表观通透系数.其中G5 PAMAM对葛根素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葛根素空肠、回肠段表观通透系数分别增加了2.78、2.22倍(P<0.05).PAMAM能有效促进葛根素大鼠小肠吸收.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12种PAMAMSA(1~6G) M(PAMAM为聚酰胺 胺,SA为水杨醛,G为代数,M分别为Fe3 ,Co2 离子)树枝状高分子催化剂.在101 325kPa、70℃和无溶剂条件下,这些催化剂对环己烯分子氧氧化反应的催化效果良好.反应以7 氧杂二环[4,1,0]己烷(1),2 环己基 1 醇(2),2 环己基 1 酮(3)和7 氧杂二环[4,1,0]己烷 2 酮(4)为主要产物.其中产物7 氧杂二环[4,1,0]己烷 2 酮(4)为此类氧化反应中首次报道的新产物.  相似文献   

13.
以二聚戊二烯(DCPD)为原料先合成不饱和聚酯二元醇,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2,2-二羟甲基丙酸(DMPA)、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合成紫外光固化树脂,用三乙胺中和得到稳定的DCPD改性UV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WDUPUA)乳液,同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WDUPUA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单因素变量法探讨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阻聚剂、n(—NCO)/n(—OH)、DMPA含量和中和剂对合成反应及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过程中第1步反应温度和时间分别为60℃、2.5 h,第2步分别为75℃、4 h,第三步分别为75℃、3 h,阻聚剂用量为0.07%;当n(—NCO)/n(—OH)为1.5、DMPA质量分数为6%、中和度为100%时,为DCPD改性UV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的适宜合成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发散式合成法合成了末端为烯丙基的第一代(G1)与第二代(G2)硅碳烷树枝状大分子,通过硅氢加成反应使其进一步与球形硅胶反应,将硅碳烷树枝状大分子的两代分子分别键合于硅胶上,制备了有机硅树枝状大分子.硅胶键合固定相,对其进行了物理化学性能的表征及色谱性能的初步评价.G2-硅胶键合固定相的分离性能优于G1-硅胶键合固定相,对醇类,烷基取代苯类,N-取代苯类,甲基丙烯酸酯类,邻苯二甲酸酯类等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5.
紫外光固化环氧大豆油树脂的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可作为紫外光固化涂料和油墨等产品的基体树脂的改性环氧大豆油树脂的合成及表征.利用环氧大豆油的环氧环的化学活性,先后与丙烯酸和马来酸酐进行反应,分别合成了油溶性环氧大豆油丙烯酸酯(AESO)和水溶性的马来酸改性环氧大豆油树脂(MAESO).并用红外和核磁对两种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添加紫外光引发剂后,两种产物在紫外光照射下均可快速固化.合成AESO最佳条件为环氧大豆油:丙烯酸=1.2:1(摩尔比),催化剂三苯基膦的用量为总质量的1%,反应温度为120℃;合成MAESO最佳条件为AESO:马来酸酐=4:1(摩尔比),催化剂钛酸正丁酯用量为1%,反应温度90℃.  相似文献   

16.
枝状分子的合成及其水溶液表面张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以乙二胺为核的0.5~2.5代的半代聚酰胺-胺型树枝状分子,对合成的产物进行了碳核磁、红外等表征。采用Wilhelmy吊板法测定了0.5~2.5代不同浓度下半代聚酰胺-胺型树枝状分子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探讨了不同代数的半代聚酰胺-胺型树枝状分子的表面活性。结果表明:半代的聚酰胺-胺型树枝状分子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其表面活性随代数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以己二胺、丙烯酸甲酯为原料,甲醇钠为催化剂,吩噻嗪为阻聚剂,在甲醇介质中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室内合成了己二胺四丙酸甲酯(0.5G支化物),考察了阻聚剂种类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再以0.5G支化物为原料与乙二胺通过酰胺化缩合反应合成了己二胺四丙酰胺二胺(1.0G支化物),并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G支化物的最佳合成条件为n(己二胺)∶n(0.5G)=4.5∶1,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24 h,收率为92.87%。同时借助IR光谱及ESI-MS对1.0G产物进行了官能团验证和结构表征,研究并归属了该化合物主要特征碎片离子的裂解途径。  相似文献   

18.
采用萜烯马来酸酐(TMA)、环氧氯丙烷(ECH)为原料合成萜烯基环氧树脂(TER),然后引入丙烯酸(AA)合成紫外光(UV)固化萜烯基环氧丙烯酸酯(TEA)。研究物料配比、催化剂种类、反应时间、温度及阻聚剂用量对反应以及产物性能的影响。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树脂在UV固化后的力学性能,测试不同光引发剂配比下涂膜的铅笔硬度、附着力、柔韧性,最后用热分析仪(TGA)对涂膜的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筛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苄基三乙基溴化铵(TEBAB)为催化剂,环氧氯丙烷(ECH)与萜烯基马来酸酐(TMA)的物料配比为n(ECH)∶n(TMA)=10∶1,开环酯化的最佳反应温度为100℃,最佳反应时间为2 h,以反应体系总质量0.5%的对苯二酚作为反应的阻聚剂,以m(IR184)∶m(1173)=1∶1的ID(1173/IR184)为光引发剂。在最优条件下所制备的萜烯基环氧丙烯酸酯经UV固化后,涂膜的铅笔硬度为3H+,附着力为1级,柔韧性为5 mm,且耐热性较好,可以达到UV固化涂料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发散合成法以乙二胺为中心核,丙烯酸甲酯为支化单体合成了2.0代的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PAM-AM G2.0),然后与自制的N-乙基-3-甲酰基咔唑(简称EFC2)在60℃水浴中恒温反应48h,得到了一种新型聚酰胺胺-(N-乙基咔唑-3-基)甲醛树状大分子(简称PAMAM G2.0-EFC2),用IR、1H NMR、UV/Vis谱和荧光光谱表征了中间体和目的物的分子结构.结果与设计一致.该树状大分子为红棕色黏稠状液体.能溶解于甲醇、乙醇和三氯甲烷,不溶于水、环己烷.对其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由于在大分子末端引入了咔唑端基功能团,使其荧光发射强度大大增强,最大发射波长从427nm红移至487nm.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发散法合成聚酰胺-胺(PAMAM)树形大分子,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投料摩尔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进行表征及酸碱滴定进行端基分析.根据仿生学原理,在室温、近中性pH和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等条件下,研究了PAMAM在体外介导聚合形成纳米SiO2的过程,结果表明有"人造蛋白"之称的树状化合物PAMAM介导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