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平衡剖面技术对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珠二坳陷的典型测线进行构造演化史恢复,计算不同构造时期的拉张速率及沉积速率等参数,总结其构造沉积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珠二坳陷的构造演化过程可以分为裂陷期和拗陷期两个发育阶段;23 Ma之前为裂陷期,伸展作用十分强烈,主要断裂构造发育;23 Ma后为裂后的拗陷期,伸展作用减弱;坳陷新生代拉张系数为1.15~1.35,不同凹陷在拉张作用、沉积速率和断裂发育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白云凹陷裂陷期发育陆相断陷湖相和水下三角洲沉积,拗陷期发育深水扇和深海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2.
环阿瓦提凹陷区(环阿区)的油气勘探一直没有重大突破,近年来随着钻探技术及认识程度的提高,对环阿区油气勘探前景,尤其是对潜在有利构造带进行重新评估显得十分迫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利用A井区已有钻探及新旧地震资料,通过开展系统的地层、构造解释与关键层位(第三系底、中上奥陶灰岩顶)构造图编制,揭示该井区中新生界为一完整的、轴向NW—SE的线状挤压背斜,古生界则为一个大型的冲断盐丘穹隆状背斜,古生界盐构造的解释与前期认识有较大差异。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分析其油气地质条件,得出该井区具有构造圈闭规模大、毗邻中上奥陶统闭塞海湾相烃源岩、裂缝性储层发育、盖层条件好、海西晚期(二叠纪末)形成古构造圈闭、印支—喜山期继承性隆起且处于油气运移和充注中心等较为有利的油气地质条件。其不利因素为埋藏较深(达6 400~7 500 m),且可能受到东北部大型火山侵入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宜春岩溶区位于萍乡-乐平岩溶发育带上,岩溶地层发育,以岩溶地下水为主要水源。为合理地开发利用岩溶地下水,分析了研究区岩溶地下水分布特征、补径排特征、化学特征、动态特征、储水构造、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等。结果表明,宜春地区岩溶含水岩组富水性有丰富、较丰富、中等三种类型,岩溶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型为主,流量动态曲线以多峰型、单峰型为主。岩溶地下水储集受地层岩性、地貌、构造等因素影响,构造是主导因素,地下水主要储藏于背斜储水构造、向斜储水构造和断裂储水构造。区内地下水开发需因地制宜,分宜(操场、高岚)侵蚀堆积平原区隐伏岩溶含水层多,储水条件好,可直接引流扩泉或井采;中南部多为溶丘谷地、洼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以引水、扩泉、截流为主,井采为次。墨山-田心侵蚀堆积平原区是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易发和高发区,应限制性开发隐伏岩溶地下水。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辽西兴城钓鱼台地区海岸基岩500多组节理产状的观测,运用构造解析方法,结合岩体的新老关系、节理空间组合特征,分析了节理的产状、分期及与区域构造的关系,并对节理构造破裂古应力场进行了反演。研究区节理面倾角较陡,共发育三组平面X共轭剪节理,按其展布方向分为:NW-SE与NEE-SWW向节理组、NW-SE与NWW-SEE向节理组、NW-SE与NE-SW向节理组。节理所处的古应力状态以走滑型为主,正断型次之。根据岩体侵位顺序,将构造运动分成五个阶段,对应的古应力场分别为NE-SW向拉张;NW-SE向挤压,NE-SW向拉张;NNE-SSW向挤压,NWW-SEE向拉张;NNW-SSE向挤压,NWW-SEE向拉张;近E-W向拉张,初步推断上述五个构造阶段均属于燕山期。  相似文献   

5.
双层空区开挖顶板稳定性的FLAC3D数值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FLAC3D软件建立双层空区数值计算模型,根据厚度折减理论分析开挖后空区的安全顶板厚度和应力、变形、塑性区的分布情况,得到:安全顶板厚度与空区跨度之间符合线性关系;当跨度较小时,上部空区处于压应力状态,下部空区处于拉应力状态,最大拉应力随跨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系统达到临界状态时,上、下空区顶板的竖直位移最大,上空区的大位移区域面积明显大于下空区的大位移区域面积;空区对整体位移存在一定影响,如水平方向对整体位移的影响范围大致为跨度的1.5倍,且两空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在大位移区域两空区显示出相互接近的趋势;当跨度较小时,上部空区项板主要发生剪切破坏,下部空区两侧帮发生拉剪破坏,随着跨度的增大,此范围破坏形式转变为冲切破坏,整体塑性区面积明显增大,下部空区顶板塑性区逐渐发展,并延伸至上空区.  相似文献   

6.
中国季风海洋性冰川区近百年来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后升温明显加速.而降水量变化则相对比较复杂,20世纪初至80年代,降水量在波动中缓慢增加,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区西部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东部降水量仍保持上升趋势.由此反映出季风海洋性冰川区西部向暖干方向发展,而东部则向暖湿方向发展.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冰川表现出以退缩和物质亏损为主要特征的阶段性变化.20世纪初至30年代,冰川处于稳定或前进状态,20世纪30~60年代处于后退,60~80年代初期则处于稳定或减速后退状态。80年代中期以来又转入后退.白水1号冰川区和海螺沟冰川区50年来累积物质亏损分别达18000 mm和11000 mm水当量.冰川表面形态也表现出显著变化,贡嘎山海螺沟流域和玉龙雪山漾弓江流域径流年际和季节变化表明,径流增加明显且主要是冰雪融水增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以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逆冲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已有的三维地震和钻/测井资料,从下伏塑性泥岩的地震反射结构出发,结合浅层地层沉积特征,分析研究区的构造样式、构造活动期次及构造活动对成藏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研究区下伏塑性泥岩内识别出推挤叠加型滑脱构造样式。其下部为主滑脱面,是盆地内受重力滑脱作用广泛发育的滑脱面,上部为次滑脱面,局部发育。②推挤叠加型滑脱构造的形成和演化经历了逆冲推覆和塑性泥岩挤压2个阶段,从中新世末一直活动至今,是深水逆冲区超大型断背斜圈闭形成的主要原因。③推挤叠加型滑脱构造的发育对油气成藏具有"双刃剑"的影响,其持续性的长期活动有利于大中型圈闭的形成和油气充注,又能降低下伏烃源岩的成熟度,同时也加大了油气保存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探讨考虑中间主应力效应的井壁围岩Ⅰ型裂缝的尖端塑性区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对井壁围岩Ⅰ型裂缝的尖端塑性区分布进行研究,建立了Ⅰ型裂缝尖端塑性区边界统一解表达式,并以泥页岩井壁为例,求解出泥页岩Ⅰ型裂缝尖端塑性区边界统一解,进一步推导了考虑围压作用的泥页岩Ⅰ型裂缝尖端塑性区计算公式。同时讨论了不同b值、不同拉压强度比、不同强度准则下泥页岩Ⅰ型裂缝尖端塑性区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中间主应力发挥比例的不断增加,塑性区曲线不断平滑,塑性区裂缝尖端延长线上的裂缝扩展速率也相应降低。考虑中间主应力的积极作用可以使含张拉裂缝的井壁围岩充分发挥岩石自身强度,减小塑性区范围,同时降低裂缝在尖端延长线上的延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钻井、二维地震剖面和野外露头等资料对四川西昌市的米市盆地七里坝构造特征及演化、上奥陶统大箐组储层特征及油气地质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七里坝构造为米市盆地最大的构造,其形成时间早、构造完整并且一直保持至今.大箐组岩性主要为晶粒白云岩,以细-中晶结构为主,储集空间以晶间溶孔和大型的溶蚀孔洞为主,属低孔低渗型储层.研究区...  相似文献   

10.
地层、构造和卫星遥感影像证据表明宁武天池区高山湖泊群发育在一个大型向斜核部西缘的NNE向断裂带边缘,湖泊周边出露的基岩中多见小型断层以及由构造挤压/拉张作用引起的垂直节理和岩石破碎现象.据此推测,构造运动可能是宁武天池区高山湖泊群形成的主要驱动因子.代表性湖泊的形成年龄晚于16 ka,意味着致使宁武天池区高山湖泊群形成的构造运动可能发生于晚更新世末.  相似文献   

11.
结合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行政中心综合办公楼的设计,探讨了连体结构选型、结构计算及经济分析等问题。研究表明,连体结构的地震扭转效应特别明显,连接体桁架的布置方式及楼板刚度对整体结构的计算结果十分敏感,设计时应用多种软件计算并比较分析,选择合适的连体结构形式。另外本文还重点论证了连接体钢结构方案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全开放集散系统体系结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现代过程控制的主流-集散系统的优点与不足,指出发展方向是建立全开放的集散系统,讨论了系统的核心部分-通讯网络的结构及几种网络结构的适用特点,提出了一个构造全开放集散系统的方案,并给出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3.
建筑工程设计时,需要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建筑结构的受力特征,确定结构形式及设计方案.介绍了位于深圳市的深圳佳宁娜友谊广场工程的概况.根据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对建筑结构的设计进行研究、分析,并利用工程设计经验,将复杂的结构简化为简单合理可操作的结构计算分析模型,对重要的结构构件进行估算并阐述了该工程结构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3-RCT三维移动并联机器人机构及其位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机器人结构型式中,并联机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关于并联机器人机构的研究也日趋重要。根据并联机器人机构结构综合理论,以单开链支路为单元,构造了一种能实现空间三维移动的并联机器人机构——3-RCT并联机构,分析了该机构实现空间三维移动的机构学原理,给出了其位置正逆解的分析方法,并进行了数值验证。该机构结构简单、计算容易、输出运动只含三维移动而不合任何转动,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衬底型五级超宽带带状线耦合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一种0.35~3.80 GHz频段的6 dB五级超宽带耦合器.耦合器前两级采用衬底型平行耦合带状线结构,后三级采用传统侧边耦合带状线结构.在带状线级联处加载容性开路膜片补偿电路,改善电路的匹配性能,降低器件的回波损耗.衬底型紧耦合结构克服了印刷电路工艺对耦合带状线线间距的限制,且不需要高分辨率的制作过程,也不会引入焊点等不连续性结构.仿真的耦合系数和实测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结构优化,尤其是结构方案阶段优化中所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结构系统优化与多级优化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了研究结构多级优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接着以系统科学及设计方法学的思想为指导,提出将结构优化分为截面、形状、布局、拓扑及形式优化五个层次,并总结了一种解决复杂机械结构多级优化问题的一般对策,讨论了开展结构多级优化所需工具软件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小康井田煤系地质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构造地质学原理和方法,阐述了小康井田3组褶皱、5组断层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从区域构造背景、构造应力场演化揭示了该井田地质构造的形成期次,即先后形成了压性结构面(以褶皱轴面、逆断层面为代表)走向呈北西西、北东东、北北西向的构造系统;分析了后期构造形迹迁就和改造先存构造形迹的力学性质转化,其中,由于断层多期活动的综合效应和构造抬升、应力松弛使绝大部分断层现今表现为正断层;指出走向为北北东向同沉积正断层对原始煤层的发育具有控制作用,其他方向的断层尤其是北北西向或近南北向的断层,主要表现为成煤后对煤层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钢-砼组合连续梁-V腿连续刚构桥是主梁为钢-砼组合结构、由V形墩连续刚构桥和连续梁组合形成的新型桥梁结构体系。它既有组合连续梁的结构特点与受力特征,又有V腿刚构桥的结构特点与受力特征。但是这种新桥梁结构体系的研究还相对减少。钢-混组合连续梁桥-V腿连续刚构桥的受力性能与施工过程密切有关。本文围绕国内首座钢-混组合连续梁-V腿连续刚构桥,以弹性理论为基础,结合结构特点和施工工艺,建立了考虑施工过程的全桥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分析研究了大桥各个主要施工阶段主梁的受力性能,并模拟与分析了该桥的顶推施工过程,分析了施工工艺对全桥纵向桥面板以及钢梁受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吉林海沟金矿控矿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海沟金矿是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 ,矿体严格受走向NE -NNE的断裂构造控制 ,控矿构造应力作用方式有三种这一状况 ,阐述了其成矿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E向。说明控矿断裂构造在成矿阶段的应力处于张扭性状态 ,此应力状态有利于矿液充填、沉淀。并指出该区NE -NNE向断裂北端—海沟背斜的倾伏端是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唐山市区地质体是由可溶性碳酸盐岩组成,在地质时期中曾产生岩溶,属于覆盖型岩溶。它的存在给城市建设和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