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磷酸二氢钾是一种高效磷钾复合肥料,易溶于水,对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浸种、喷洒、灌根,增产效果显著.偃师县城关、翟镇等公社施用后,一般增产百分之十至二十,有的高达百分之三十.如去年偃师县城关公社槐庙大队作了小面积试验,每亩用三两磷酸二氢钾,兑水一  相似文献   

2.
<正> 在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的两个文件指引下,我县各级党组织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战胜了严重自然灾害,获得了一九八○年的小麦丰收,单产和总产都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全县小麦面积一百○三万八千亩,平均单产二百五十七斤,总产两亿六千六百多万斤。单产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十,总产增长百分之七点六。1980年小麦丰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大面积丰收。全县二十二个社镇,二十个社镇都程度不同的比去年增产,其中增产二成左右的七个公社。全县六百○五个大  相似文献   

3.
<正> 在省农业厅和民航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县于一九七九年七月十六日至二十日,在花生种植比较集中的范村公社进行了飞机喷洒磷酸二氢钾对花生根外追肥的试验。飞机作业面积18800亩,其中花生地9685亩,使用河南农药厂生产的磷酸二钾2.8吨,每亩用量3两(稀释液为5斤) 一、增产效果据范村公社传里寨大队的六个复盖点对比试验测产统计:五个点增产,增产幅度为  相似文献   

4.
<正> 为了探讨飞机在秋田管理上的应用,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河南省农业厅、民航河南省管理局、河南农药厂和西华县共同进行了飞机喷洒钼酸铵、磷酸二氢钾和尿素对大豆、玉米等秋作物进行根外追肥的试验,取得了初步效果,被试作物平均增产百分之十左右。一、基本情况 1979年8月8—10日,使用运五型飞机,在西华县奉母、址坊、逍遥、叶埠口、大  相似文献   

5.
<正> 我县于一九七九年四月十七至十九日,在竖岗公社进行了飞机喷洒磷酸二氢钾防御小麦干热风试验,共喷洒麦田一万五千亩(实际二万二千亩)。通过12个点的调查结果表明,亩产300斤至700斤生产水平上,每亩增产20至66斤,增产率2.7~12%。12个点平均亩产572.5斤。每亩增产48.6斤,增产率为8.46%。(见表1) 飞机喷洒磷酸二氢钾防御干热风,增产效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甘薯根腐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河南是重病区之一,多年来严重阻碍着甘薯生产的发展。一九八○年开始推广高产抗病甘薯品种徐薯一八,到一九八二年全省推广面积达五百多万亩,占甘薯总面积的百分之三十七,成为我省甘薯当家品种之一。由于推广徐薯一八,使全省根腐病发病面积下降了百分之八十七点九,绝收面积压缩到万亩以下,增产近十二亿斤(折粮),折现金一亿三千多万元。  相似文献   

7.
我们大队常年玉米面积占全年粮食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八,抓住玉米生产就抓住了秋粮丰收的主动权.多年来,我们针对玉米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变生产条件,狠抓了玉米增产的主要技术环节,实行科学种田,使产量逐年提高.一九五三年夏玉米单产只有七、八十斤,一九六○年上了“纲要”,一九六七年跨过“长江”.最近  相似文献   

8.
<正> 我县位于黄河故道,土质沙碱瘠薄,历年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是历史上有名的老灾县。 1980年在罕见的旱灾、低温、风霜、病虫、日照不足等各种自然灾害频繁袭击下,全县人民艰苦奋斗,克服种种困难,减轻了灾害,夺得了夏粮生产较好收成。全县二十二个公社一个农场、五百三十个大队,三千二百九十八个生产队,播种小麦四十二万亩,予计总产一亿八千万斤,单产四百二十八斤,较去年一亿七千三百多万斤增产百分之四,总产和单产都超过了水历史最高水平。同时,全县二万三千亩油菜总产达到一百五十二万斤,1980年夏季向国家贡献粮食二千六百七十三万斤,油菜子一百○五万斤。  相似文献   

9.
LP-1-2油田是惠州凹陷内发育的一个披覆背斜构造,属深层致密砂岩、低渗透油气资源.受自身储层条件和工艺技术的制约,其采出程度低,生产成本高,无法进行经济有效的开采,需要采取合适的增孔增产措施.本文通过室内实验,配制满足酸化作业要求的DC-1复合酸体系.该体系通过采用爆燃压裂酸化复合增产技术,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 在肥、水、土基础较好的生产条件下,玉米要获得高产,关键是培育壮苗,协调根与茎叶的关系,防止倒伏。几年来,我们在夏玉米高产栽培研究中,采取三叶退土晒根、蹲苗促壮,单产均在千斤以上。一九七九年,襄县胡岗大队农科站种植二亩许单二号,采取三叶退土晒根蹲苗促壮措施,单产高达一千二百○四斤。实践证明,退土晒根较目前所采用的深锄……等蹲苗措施,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据反复试验,晒根可比深锄增产百分之三到十一点九。  相似文献   

11.
<正> 新棉二九一是我所于1971年以抗病品种陕棉四号为母本,丰产优质耐病品种刘庄一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新棉二九一在我所五年八次试验,平均亩产皮棉178.2斤,比徐州142增产36.5%。在新乡地区棉花品种区试中,1978年十一点次平均亩产皮棉177.9斤,比徐州142增产20.7%。1979年十点次平均亩产皮棉  相似文献   

12.
华夏采珍     
今年初首次在中国发起了世界睡眠日活动,其关键项目是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有关睡眠流行病学的万人问卷调查。据介绍近半数中国人存在睡眠问题。调查显示,有百分之二十五点九的被调查者自认存在睡眠障碍。但根据调查中使用的一项国际通用的关于睡眠的评分表AIS(亚森失眠量表)显示,百分之十七点四的被调查者应该被归为“怀疑失眠”,百分之二十八应该被归为“失眠”,两者加起来的比例高达百分之四十五点四。医学博士陈兆荣解释说,一名被调查者说他要花两个小时才能入眠,他自己可能并不认为这是失眠的症状,而根据AIS,一个人在半小时…  相似文献   

13.
<正> 芝麻地膜覆盖技术是八十年代初由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等单位开始研究的。近十年来.经过大量的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证明,芝麻地膜覆盖有提高地温、防旱防溃、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抑制杂草、减轻病害、促进生长和提早播期、扩大种植区域等作用,一般可使芝麻每亩增产25-40公斤,增产30-60%,旱涝年份增产幅度更大,可达一倍以上。如河南省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1985-1987年3年48个点次试验,地膜覆盖栽培的平均亩产90.8公斤,比对照亩增29.9公斤,增产49.1%;项城县城郊乡解庄行政村1985年30亩地膜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14.
郑颍红     
一、来源;1970年由河南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以护国为母本,河北35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原系号为“040”1972年引入临颍县巨陵公社试验鉴定,后经省院与临颍共同选育而成.二、产量表现:72年引入临颖鉴定后群众认为较胜利百号高产、优质、食味好。78年全省32处夏薯示范试验,鲜薯平均亩产3866斤,比宁薯一号增产1.6%;晒干率32.4%,折薯干亩产1253斤比宁薯一号增产8.6%。78年三处春薯试验,鲜薯平均亩产4951斤,较宁薯一号增产4.7%,晒干率38.1%,高3.1%,亩产薯干1787斤,较宁薯一号增产14.5%.  相似文献   

15.
小麦新品种煤生0308经过11年的选育研究,于2003—2006年参加安徽省小麦联合区域试验,2008年度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04—2006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488kg/hm2,较对照品种皖麦19增产4.8%;2005—200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828kg/hm2,较对照皖麦19增产6.83%;参加汇总统计的24个点次中有22个点次增产,占92%,6个生产试验点全部增产.本文简要介绍该品种的选育技术和主要农艺性状表现.  相似文献   

16.
<正> 河南省汝阳县三屯公社注意把从事科技推广、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成立农业技术服务公司,直接为广大农民提供科技服务,深受群众欢迎。三屯公社是农业技术教育的先进单位,两年多来、公社农技推广站和农民教育辅导站互相配合,协调一致,为农村培训了一批技术骨干。随着农业技术的普  相似文献   

17.
在“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引下,我队于一九六九年冬栽植苹果树十八点二亩,共四百六十三株,其中以红香蕉为主栽品种.几年来,认真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加强果树的综合管理,夺取了三年结果,六年丰产,八年亩产四千八百四十斤的好收成.七七年总产八万六千三百斤,交售七万一千五百斤,一级果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实现了高产优质低成本.七七年果园收入一点五万元(每户平均三百六十五元),占农副业总收入的百分之四十.  相似文献   

18.
李霞 《松辽学刊》2006,27(2):49-50
介绍了植物基因活化剂、食用菌增产素、水溶性维生素和人工刺激法等新技术在平菇增产栽培中的应用,为平菇的增产技术及生理作用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 小麦“三合一”拌种技术,是我县农业科技工作者在探索小麦高产途径中,根据本地土壤养份状况和小麦生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创造性研究出的一项小麦增产新技术。它综合了国家科委和农业部重点推广项目——微肥和增产菌的优点,又加入辛硫磷等防治小麦地下害虫,具有用工少,投资小,见效大的特点。这项技术通过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后,取得了极为显著的增产效果。它的推广应用使我县小麦产量打破了1984年以来的徘徊局面,连续几年超历史最高水平,荣获省夏粮生产先进县。从而使我县小麦产量水平由低产水平发展到中产向高产的过渡阶段。目前这项技术已被我县农民普遍采用。1991年全县种麦  相似文献   

20.
<正> 农作物所需的养分,主要来源于土壤和肥料。施肥不当,肥效降低,肥料报酬小。采用“因地定产,计划用肥”,可以克服施肥上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土壤养分的增产作用,做到合理施肥,均衡增产,提高产量,降低成本。西北农学院土壤营养诊断课题组和武功马江公社协作,首先,通过普查和试验示范找出土壤养分、施肥与小麦产量的关系。在当地条件下,初步确定:(1) 土壤肥力基础不高时,增施肥料,小麦增产效果显著。据试验统计,在平常年份,土壤速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