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热处理工艺对16Mn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力学性能试验,金相分析,断口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一次淬火,亚温淬火,高温循环淬火等多种热处理工艺对16Mn钢低温韧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循环淬火+高温回火工艺具有最佳的韧化效果,其次为亚温淬火+高温回火,再次为调质。据此提出了该钢用于低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对20MnVK钢进行了形变时效处理,研究其性能的变化,为20MnVK钢矿用圆环链预拉强化工艺提供一定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传统奥氏体化理论的详细分析,证明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应用的淬火保温时间是保守的、不确切的,可以缩短为零。文中用60Si2Mn钢进行了“零保温和传统淬火工艺试验,将其淬火组织.奥氏体晶粒度和机械性能指标等进行对比,分析了60Si2Mn钢“零保温”淬火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氚自射线照相法及接头充氢后释放规律的观察,研究了用Cr20Ni10Mn6型焊条焊接珠光体类钢时氢的扩散及分布规律。利用高碳钢淬火试样及淬火后充氢试样的拉伸试验,研究了高碳钢淬硬组织对氢和应力的敏感性。探讨了Cr20Ni10Mn6/高碳钢接头中不同部位形成裂纹的性质、产生原因和防止措施。所得结论,为正确选用焊条及制定高碳钢的焊接工艺提供了试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化学成分与热轧工艺对15MnV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化学成分与热轧工艺对15MnV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只要成分与热轧工艺控制适当,将该钢的锰含量降至1.2%是可能的。得出了15MnV钢降锰生仍满足规定的力学性能要求的相应合适成分与热轧工艺。  相似文献   

6.
比较了混合法及预合金法添加MnS的Fe-Cu-C-MnS烧结钢中MnS分布特点和钢的力学性能的差异。结果发现:采用混合法添加MnS时,存在于铁颗粒间的MnS将影响铁颗粒间的烧结,降低了铁颗粒间连接强度,降低了烧结钢的力学性能;而采用预合金法添加MnS时,MnS均匀分布于烧结体内部,对铁颗粒间烧结影响很小,故不影响Fe-Cu-C-MnS烧结钢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MnS添加方式对Fe—Cu—C—MnS烧结钢力学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了混合法及预合金法添加MnS的Fe-Cu-C-MnS烧结钢中的MnS分布特点和钢的力学性能的差异,结果发现:采用混合法添加MnS时,存在于铁颗粒间的MnS将影响铁颗粒间的烧结。降低了铁颗粒间连接强度,降低了烧结钢的力学性能;而采用预合金法添 加MnS时,MnS均匀分布于烧结体内部,对铁颗粒间烧结影响很淡,主不影响Fe-Cu-C-MnS烧结钢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尝试在淬火低温回火后对25MnV钢进行超低温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冲击韧性,耐磨性得到提高,断裂机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冷冲模具钢7CrSiMnMoV(CH-1)热处理的特点,控制淬火最佳温度范围,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寿命实验表明CH-1钢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30CrMnSiA钢在淬火,淬火加低温回火状态下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较系统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30CrMnSiA钢在淬火及淬火加低温回火状态下的显微组织为析以条马氏体,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其应用价值远远超过常规热处理规定的淬火加高温回火状态。  相似文献   

11.
The progress in control technology of carbon, nitrogen, total oxygen, phosphorus, and stdphur as well as inclusions in steel is discussed at Baosteel. The purity obtained in IF steel and pipeline steel is introduced.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X70管线钢生产过程中的钢水洁净度的研究与评价,对高级别管线钢生产中适宜洁净度的选取和控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管线钢质量的提高与钢水洁净度的提高并不存在着线性关系,不应追求过高的钢水洁净度,注重在合理的钢水洁净度的情况下,寻求均匀、细小、弥散的夹杂物分布更加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管线钢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王晶 《科技资讯》2010,(23):59-59
本文综述了模具材料的分类,以及冷作模具钢、热作模具钢、塑料模具钢三种常用模具用钢的发展与应用,并对一些新型模具用钢的性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介绍了钢结构中梁柱的不同截面形式及其连接,并对每种截面形式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各自的特点和连接方式.对钢结构体系中梁、柱形式的选用和节点的连接构造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霉菌对超高强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 Kelvin 探针测试技术,研究了300M 钢、Aermet100钢与超高强不锈钢在黄曲霉、黑曲霉、球毛壳霉、绳状青霉和杂色曲霉组成的混合霉菌菌种作用下的腐蚀行为.通过扫描电镜结合能谱分析对霉菌在三种超高强钢上的生长进行了观察和分析.300M 钢试样上霉菌呈现分散式堆积生长,数量逐渐增加;Aermet100钢试样上霉菌呈现分散式单个生长方式,数量逐渐增加;超高强不锈钢上霉菌呈现放射式网状生长方式,数量急剧增加,在钢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霉菌实验后,三种超高强钢表面都发生一定的腐蚀.300M 钢腐蚀最严重,蚀坑宽而浅;Aermet100钢次之,蚀坑窄而深;超高强不锈钢的耐蚀性最好.扫描 Kelvin 探针测试结果表明,霉菌一定程度上能促进300M 钢和 Aermet100钢的腐蚀,而对超高强度不锈钢的腐蚀行为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cyclic 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 measurement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n conjunction with 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mill scale and rust layer on the passivation capability and chloride-induced corrosion behaviors of conventional low-carbon (LC) steel and low-alloy (LA) steel in simulated concrete pore solu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mill scale exerts different influences on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both steels at various electrochemical stages. We propose that the high long-term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LA steel is mainly achieved through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a gradually formed compact, adherent and well-distributed Cr-enriched inner rust layer and the physical barrier protection effect of mill scale.  相似文献   

17.
电厂锅炉管的高温腐蚀及金属陶瓷涂层防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火电站锅炉过热器用钢钢研102、T91、TP347进行了高温氧化及模拟煤燃烧时碱金属硫酸盐(Na2SO4K2SO4)沉积在金属表面而发生的热腐蚀进行了腐蚀动力学研究,并针对200MW发电机组常用的102钢采用表面喷涂Cr3C2-NiCrAl金属陶瓷涂层以提高其热腐蚀抗力.结果表明,高温氧化性能TP347钢最好,氧化速率符合抛物线规律;而102钢的氧化速率几乎呈直线规律.热腐蚀实验中,3种整体材料腐蚀后的质量增加都接近直线规律,说明它们抗热腐蚀的性能都比较差,涂层能有效的隔离腐蚀介质,防止基体氧化和腐蚀  相似文献   

18.
与普通钢材相比,低合金、热强化、经济截面、表面处理、冷加工等高效钢材具有更加理想的力学性能、更高的强度等级、更长的使用寿命,且更适与在钢结构中应用,直接影响到钢结构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建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5):3774-3775,3800
利用ANSYS软件对某游泳跳水馆结构铸钢支座节点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根据有限元结果,分析了节点应力分布规律。按照Von.Mises应力强度理论分析了节点承载力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一种冷轧钢带表面缺陷在线检测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该系统能测量钢带的宽度,检测边裂、孔洞和重皮等缺陷。研究了采用存储器地址映像技术和双体RAM总线切换技术设计的计算机接口,该接口能使数据的计算机输入和处理并行工作,省去了数据输入占用CPU的时间,解决了实时检测系统高速数据的计算机输入和处理存在的时间冲突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