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无序流转已有多年,虽然国家采取多种措施治理过,但都收效甚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无序流转仍在发生。为合理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行为,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已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日益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面临流转制度不完善、收益分配不合理、政府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缺乏管理等困境。推进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需要完善流转制度、建立收益分配制度、明晰土地产权、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和合理的土地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3.
目前,由于我国农村土地立法不健全、集体建设用地产权不清晰,滋生了大量自发无序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隐形市场。对此,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保障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基础;明晰土地产权关系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序流转的基本前提;作为土地市场的公共管理者和社会服务者,政府应当在避免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直接干预的前提下,注重运用宏观调控手段,为土地流转市场的良性发展营建公平的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4.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分为为公共事业或公益事业而使用集体土地、为农民个人非营利目的而使用集体土地和为工商业营利目的而使用集体土地3种情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为继受取得,取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要受到主体、地块和使用目的的限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进入市场流转,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产权障碍、负面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势在某些经济发达地区已不可遏止,然而,所有权归属不清、使用权受过多限制、处分权和收益权残缺等产权制度障碍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流转中产生许多矛盾和问题,因此,解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流转中的产权制度障碍成为当务之急。具体对策为:明确所有权主体,保护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放宽对使用权限制过多;保护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处置权和收益权等。  相似文献   

6.
在利益驱使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自发流转的现象普遍存在。然而这种自发状态下的流转存在较多的问题,在流转过程中常常忽略了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因此,需要完善相关法律、完善流转形式和流转市场以及促进流转利益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7.
据统计,到2005年,沿海各大城市,企业使用集体土地的使用量,是企业使用国有土地使用量的10倍。事实上,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私下、变相的转让大量存在。本文旨在通过对集体非农建设用地隐形流转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对非农建设用地的目前流转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8.
胡琼 《遵义科技》2008,36(2):10-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国有土地市场的建立,土地的资产价值已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并加以利用,使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自发流转的行为已在各地悄然出现,这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农村土地资产价值和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的重要途径。只有使农村的建设用地“动”起来,使集体建设用地的资产性质和价值充分显现出来,才能提高农村集体土地的使用效率,进而带动农业的进步、农村的全面发展。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已成为关乎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推动民营经济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城镇化的进程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国有建设土地资源在缩小,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进入建设市场成为各款需求和资源发展方向。针对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而提出相应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开展,为了更好的对农村土地进行使用权行使的规制,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管理和合理规制。本文主要针对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的使用权形式的规制展开分析和讨论,以法律相关知识为背景,分析了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的征地配置供给模式的弊端,并讲述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开展,促进我国集体建设用地以使用权合法规范制度的集体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0.
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村村民依法享有的,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建造住房及其附属设施的物权。在"坚守耕地红线"、保证发展经济用地,节约集约用地的背景下,探讨建立健全相关法律规范,建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自由流转制度,形成规范的流转市场,化解农村住宅大量闲置浪费以及城市经济建设供地紧张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具有公共资源特征,即“公地”特性。由于土地权能分散、权属不明确,导致土地流转不顺畅、欠规范,引发了“反公地悲剧”。因此,应采取扩大农户的土地权能、完善土地流转政策法规、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对策,从而加快土地流转,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中国城市化的现状,针对现行农地制度对城市化的制约,提出了明晰农地产权关系,稳定农地承包经营权,建立合理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承认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者代表的事实体制下,集体与承包农户之间的土地产权关系是清晰的。因此,完善集体土地两权分离下的委托一代理关系的重点在于健全村委会的治理结构。而在现有的集体土地征用制度下,农村集体土地所有者代表的土地产权是残缺的。因此,应建立城乡土地市场的一体化,同时确立分别按“人口股”和“土地股”分配土地流转收益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小产权房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愈演愈烈的房价涨势相反,建于农村集体土地上的小产权房因其低廉的价格实现了众多城市居民的购房愿望,但目前我国法律并未给予小产权房相应的合法地位,往往造成司法实践中对此类问题的裁判不一,也不利于各利益主体的权利保障。对此,只有将小产权房进行合法化,明晰小产权房的权属,制定完善的小产权房管理体系,设立农村非农用地流转制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农村集体土地的效用。  相似文献   

15.
土地违法屡禁不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当前土地制度的弊端。农地集体所有制陷阱使得作为土地主人的农民失去了保护土地的合法屏障,国家也迷失在土地集体所有的法律陷阱中不能自拔,少数觊觎土地暴利的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则有意无意地利用了当前土地制度的弊端。这成为土地违法案件屡禁不止、土地征用演化为大规模的“圈地运动”的制度根源。改革农地集体所有制,实行国家与个体农民共同所有的农地股份制才是解决当前农地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农村经济的基础。文章从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立法与改革的目的入手,阐述现行农村土地管理体系存在侵害农户权益、建设用地供求矛盾突出、土地耕种效益低下、城乡土地市场分割等问题。并提出改革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赋予农民永久的土地使用权,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开征房产税、农村土地使用税及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管理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小产权房是指利用农村集体土地开发建设,然后出售给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房屋。由于其开发建设与我国现行法律相冲突,面临诸多的法律风险,其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应对其进行妥善的解决。对已经建成的小产权房,购买人在履行相应义务后应予以合法化。同时,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在严格保证农用地面积的条件下,应赋予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与国家所有的土地相同的物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