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生物诱导方解石沉积加固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用巴斯德芽孢杆菌处理介质前后的重量,应用单因素方法研究各种条件和环境对微生物诱导方解石沉积加固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当培养基中Ca2+浓度为25.2 mM时,巴斯德芽孢杆菌诱导沉积的方解石产量最高;②培养基为碱性时,巴斯德芽孢杆菌所诱导沉积出的方解石的产量则较为接近;③巴斯德芽孢杆菌诱导沉积出的方解石的终重量与活菌数呈反比;④在30℃时,巴斯德芽孢杆菌诱导沉积的方解石产量最高;⑤巴斯德芽孢杆菌所诱导沉积出的方解石的产量随石英砂和海砂混合物中海砂所占比例的增大而减小;⑥随着培养基中Ni2+浓度增大.巴斯德芽孢杆菌诱导沉积的方解石产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多粘类芽孢杆菌培养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多粘类芽孢杆菌菌株B-306的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优化后的多粘类芽孢杆菌B-306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为:可溶性淀粉17.5 g·L-1、蛋白胨25.0 g·L-1、NaCl 1.25 g·L-1、Na2HPO40.5g·L-1、CaCl21.0 g·L-1,pH7.5;培养温度30℃、转速170 r·min-1、装液量80 mL/250 mL;接种量为10%(体积分数).经过以上条件优化,多粘类芽孢杆菌B-306的细胞生物量可达5.3×109cfu·mL-1,比优化前(3.17×108cfu·mL-1)提高了15.72倍.  相似文献   

3.
【目的】松材线虫病是一种由松材线虫对赤松、马尾松、黑松等易感树种寄生取食继而引起树种死亡的病害,其发病速度快、易传播,传统的物理、化学防治成本高,且化学防治对环境易造成不可逆的污染,目前还没有较好的防治方法。为寻找安全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笔者探究蜡样芽孢杆菌在温室下对马尾松盆栽苗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人工皮接法将2 000、4 000和6 000条松材线虫AMA3虫株分别接种到2年生马尾松幼苗上,测定发生松材线虫病症状的临界值;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是从南京湿地松上分离出的具有杀线虫作用的松树内生细菌,在接种松材线虫AMA3虫株的前7天、当天和接种后第7天用灌根法灌入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菌粉水悬液,并设置对照试验:将发酵液、菌悬液和发酵滤液稀释10倍后,各取20 mL灌注到2年生马尾松根部,其中发酵液和菌悬液的菌体浓度为4×108 cfu/mL,以无菌水和培养基处理为对照,比较蜡样芽孢杆菌不同发酵产物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以灌根法分别施入20 mL菌体浓度为4×108、4×107、2×107 cfu/mL的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菌粉水悬液;将蜡样芽孢杆菌以菌粉水悬液灌根法和菌粉涂抹法两种方式处理2年生马尾松幼苗。从施菌浓度、施菌方法和施菌时间等3个方面对经过低温喷雾干燥制备的蜡样芽孢杆菌菌粉进行防治松材线虫病试验,观察各处理下马尾松的发病情况。【结果】2年生马尾松接种松材线虫AMA3虫株后发病的临界值为4 000条。采用灌根法施入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的发酵液和无菌发酵滤液后不能对松材线虫病起到预防作用,施蜡样芽孢杆菌菌悬液对松材线虫病有一定的预防效果(33%)。蜡样芽孢杆菌对马尾松松材线虫病的预防效果要大于治疗效果,健康马尾松在接种线虫之前以灌根法施入蜡样芽孢杆菌的预防效果会更好。将蜡样芽孢杆菌菌粉直接涂抹松枝,与菌粉水悬液灌根的方法相比,两者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相当。同一菌体浓度下蜡样芽孢杆菌菌粉水悬液和发酵菌悬液对松材线虫病的预防效果相当;施用蜡样芽孢杆菌菌粉水悬液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随菌体浓度的增加有所提高,当菌体浓度达到一定值以后,增加浓度也不会提高防治效果。【结论】在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防治2年生马尾松幼苗松材线虫病前,先筛选2年生马尾松接种松材线虫的临界值,能有效避免因接种松材线虫浓度过大而使真实防治效果降低的缺点。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菌悬液和经低温喷雾干燥制得的菌粉对松材线虫病均有一定的预防效果,在马尾松未感染松材线虫的健康状态施用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效果更好,通过菌粉涂抹法处理松枝可以对松材线虫病产生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4.
该实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青黄链霉菌、酿酒酵母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和变形杆菌为供试菌种,采用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田基黄水提取液进行抑菌实验研究,并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其结果表明:田基黄水提取物对供试菌种普遍有抑制作用,黑曲霉除外;MIC也因菌种不同而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青黄链霉菌为0.25g/mL,酿酒酵母菌为0.5g/mL,苏云金芽孢杆菌和变形杆菌均为0.125g/mL.实验还采用不同有机溶剂的提取物对选取的五种供试菌种进行抑菌作用研究,其结果表明:田基黄有机溶剂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青黄链霉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且抑菌效果均比水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向凡纳滨对虾高位池(面积均为0.067 m~2)养殖环境中添加甘蔗渣悬浮颗粒与芽孢杆菌,设置不同梯度放养量,分别放养6万与16万尾虾苗,各处理组为对照组6、蔗渣和菌组6,对照组16、蔗渣和菌组16,通过测定水质、细菌数量和对虾生长等指标,评估对养殖环境和对虾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各组生物絮团含量最大值分别为1.1 m L/L,1.0 m L/L,0.4m L/L,0.4 m L/L,都维持在较低水平,各养殖密度条件下添加蔗渣和菌组都大于相应对照组,这说明甘蔗渣悬浮颗粒和芽孢杆菌的添加,对水体中生物絮团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各养殖密度下蔗渣和菌组水体中芽孢杆菌数量维持在10~4 cfu/m L左右,而对照组都则维持在10~2 cfu/m L左右,蔗渣和菌组分别大于相应对照组,而弧菌数量在实验后期要低于相应对照组,原因可能是甘蔗渣悬浮颗粒的添加,为芽孢杆菌提供了大量的附着基,有效增加了水体中芽孢杆菌数量,抑制了弧菌生长。收获时,蔗渣和菌组6对虾体重为9.09±0.43 g,对照组6为8.19±0.36 g,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蔗渣和菌组16(10.42±0.55g)也显著大于对照组16(8.33±0.51 g)(P0.05);蔗渣和菌组6的产量为325 kg,比对照组6高100 kg;蔗渣和菌16组最终产量为381 kg,比对照组16高276.5 kg。研究表明:甘蔗渣悬浮颗粒和芽孢杆菌的添加,能促进生物絮团的形成,增加和维持水体中芽孢杆菌等有益菌的数量,改善养殖环境,促进对虾生长,提高对虾产量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对一株来自于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肠道并经证实具有显著促进其生长及免疫活性的同温层芽孢杆菌(Bacillus stratosphericus)A3440菌株进行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为该益生菌应用于鲍及其他水产动物的健康养殖奠定基础.以细菌芽孢率和蛋白酶活力为检测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组分及发酵条件.结果显示,该菌最佳发酵配方为:蛋白胨7g/L,酵母膏7g/L,NaCl 20g/L,CaCl20.20g/L;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 9.0,培养温度30℃,种子液接种量8%,装液量30 mL(250 mL锥形瓶),培养时间24h.优化后芽孢率为94.3%,较基础培养基提高8.77%;蛋白酶活力为294.44U/mL,较基础培养基提高76.67%.  相似文献   

7.
从山西省娘子关瀑布附近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产晶体的芽孢杆菌,具有苏芸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典型特征,编号为 BT——37。该菌伴孢晶体呈园菱形、颗粒状等多种形态。一个芽孢产生一个大晶体的同时,往往又脱落一个或2~3个小晶体。室内生测表明,发酵液对蚁蚕半小时死亡率为82%,2小时达96~100%。稀释4800倍,24小时死亡率97%;对杨树毒蛾、菜青虫有较高毒力;对棉铃虫、粘虫也有一定毒杀作用;对孑孓无效,不影响草蛉幼虫的发育。是一种较有前途的防止鳞翅目害虫的新菌株。本文对 BT——37杀虫菌的生产性能作了考察,提出了以胞外蛋白酶活性作为选择高毒力发酵物培养基的生化参考指标。并对通过改变培养和生产条件以及使用方法提高工业菌剂的毒力,作了初步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田间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 B44和Bacillus subtilis S37在棉花上的定殖能力与防病效果的关系,为更合理的施用芽孢杆菌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通过Spizizen法将质粒PGF4412分别转化到2株芽孢杆菌中进行绿色荧光标记,研究不同浓度的抗性筛选平板对转化率的影响,将标记的菌株施用到棉苗根部观察其在根上的定殖量,同时将不同浓度的菌株接种到棉苗上,测定其对棉苗立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当氨苄青霉素终浓度为15μg/mL时芽孢杆菌B.atrophaeus B44转化率最高,且假阳性较低,而B.subtilis S37的终浓度为20μg/mL。施用GFP标记的芽孢杆菌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这2株菌仅在棉苗根表定殖,不能定殖于棉苗根内部。且初始接菌量越高,2株菌在土壤中及棉苗根表的定殖量越高。其中B44在最大初始接菌量时对棉苗立枯病的防效最好,S37在初始接菌量为1×10~8 CFU/g时,对棉苗立枯病的防效达到51.7%。B.atrophaeus B44和B.subtilis S37可在棉苗根表定殖,且定殖量与棉苗立枯病的防效密切相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兰花炭疽病拮抗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1-12菌株的芽孢形成率及芽孢数量,在摇瓶发酵基础上对芽孢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1-12菌株产芽孢条件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摇瓶发酵最佳条件:培养基组成(质量分数)为玉米粉1%,大豆蛋白胨1%,CaCl2·2H2O·"0.1%,MnSO4·H2O 0.05%;培养液初始pH 6.0;培养条件为种龄20 h,装瓶量30 mL/250 mL,接种量8%,温度30 ℃,摇瓶转速200 r/min.在此条件下,B. megaterium 1-12菌株发酵液中的芽孢数量为1.92×109个mL-1,芽孢形成率达到了95%.  相似文献   

10.
研究碳源和不同浓度芽孢杆菌及光合细菌对养殖尾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同时添加碳源和芽孢杆菌及光合细菌对总无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去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养殖尾水在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浓度为1 g·m~(-3)和1 m L·m~(-3)情况下处理5 d后,活性磷酸盐、亚硝酸盐氮和氨氮去除率均达85%以上,总无机氮去除率达80%以上。综合本研究中芽孢杆菌及光合细菌不同添加量对养殖尾水处理效果,结合处理成本,建议养殖尾水处理中芽孢杆菌及光合细菌添加量分别为1 g·m~(-3)和1 mL·m~(-3)较为适宜,在此条件下处理5 d后可有效处理尾水中氮磷总量,为养殖尾水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