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传统浮筏隔振系统的弹性筏架上附加动力吸振器以提高系统的隔振性能.以功率流为指标,从理论上分析了方法的有效性.利用结构导纳综合法建立了有、无动力吸振器的弹性浮筏隔振系统模型;通过考察功率流传递特性,从能量的观点分析比较了相应复杂耦合隔振系统的隔振性能;通过算例探讨了吸振器的类型、安装位置和结构参数等因素对浮筏隔振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柔性基础隔振系统功率流传递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柔性基础隔振系统是隔振降噪一种重要技术,而功率流方法是评价隔振效果的有效方法。通过研究柔性基础上多点支承隔振系统的功率流传递特性,得到了功率流传递公式,详细讨论了柔性基础隔振系统各结构参数,如基础刚度、隔振器刚度、机器质量、隔振器安装位置以及隔振器和柔性基础的阻尼对隔振效果的影响,给出了柔性基础隔振系统设计中结构参数选择的一般准则。  相似文献   

3.
柔性基础上设备振动隔离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多支承系统出发,运用功率流和四端参数方法,研究了安装在柔性基础上设备振动的隔离问题,建立了机器-隔振器-柔性基础的一般模型,分析了系统振动传递特性,在计入柔性基础波动效应情况下,推导了系统功率流表达式,并分析了基础柔性,波动效应等对隔振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针对复杂隔振系统一单层隔振和多层隔振的混合式系统的求解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给出了深度优先的结构化建模方法。在此基础上,将隔振系统的结构化分析方法和软件设计中的OO(面向对象)思想相结合,提出了复杂柔性隔振系统面向对象的功率流求解策略。  相似文献   

5.
对于多激励柔性振源系统,由于激励的分布性和相干性,难以识别出各个激励的作用位置和大小.提出了柔性体等效振源的概念,该等效振源可以替代原激励源进行隔振系统的设计,并对该振源的识别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多激励源的隔振系统,以传递到基础功率流最小为目标,进行隔振系统的优化设计.仿真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被动综合控制系统的功率流传递特性及分级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研究柔性基础上机械系统的被动隔振和吸振综合控制。探讨复杂激励力作用下,被动综合系统的功率流传递特性,以注入主振系或基础结构的净功率流为最终控制目标,提出了主隔振系统和吸振结构分级优化设计策略,即:首先,优化设计主隔振系统的结构参数,使主振系的固有频率向低频区集聚,然后,优化设计吸振结构参数,使系统功率流在激励频率覆盖区内的峰值最小。  相似文献   

7.
运用格林函数对由约束阻尼梁构成的双层隔振系统进行了研究,计算了由激励经隔振器-弹性梁-隔振器传递到基础的功率流。同时讨论了一些重要结构参数对输入功率流手影响。分析表明所构造的双层系统有较好的隔振效果,改变梁间隔振器的位置,改变梁的长度对功率流的影响较大,增大隔振器的损失因子能有效地降低功率流的共振峰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复杂浮筏系统功率流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理论的复杂浮筏系统功率流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可应用ANSYS等有限元软件直观得生成复杂浮筏系统的模型,并采用谐响应分析技术求解线性系统在外激励下的响应,从而求得计算系统功率流所需的力和速度向量.应用该方法研究了一实际复杂浮筏系统的功率流传递特性,算例结果表明了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将准零刚度隔振器应用于船舶机械隔振浮筏,构造单层准零刚度隔振浮筏,建立了系统的6自由度动力学方程,利用数值方法对系统响应进行了分析,并评估了系统的隔振性能。结果表明,当激励幅值较大时,因系统刚度具有非线性,导致力传递率曲线出现跳跃现象,准零刚度隔振浮筏系统的起始频率远低于线性浮筏系统,且隔振效率远高于线性系统。进一步,利用最优时延反馈控制方法对浮筏系统实施了混沌化,对于不同激励频率均可实现混沌化,且激励频率越高越易混沌化。  相似文献   

10.
在功率流子结构分析法的基础上 ,针对传统子结构导纳分析法的不足 ,提出了面向对象的单元子结构知识表达模型 ,该模型将基础、机器和浮筏作为 3种基本单元对象 ,能有效地处理隔振系统功率流的静态知识和动态知识。模型通过对隔振器的封装提高了系统分析和求解的结构化特性 ,从而实现了面向对象的系统求解策略 ,并在复杂隔振系统功率流智能分析和设计系统中获得了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浮桥通常由多个桥节拼组而成,增大单个桥节构型尺寸可以提高其海上拼组架设效率和车辆通行时的安全性.但随着桥节构型的增大,其自身弹性变形更加显著.为了求解一个300 m长的铰接浮桥在波浪中的结构响应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等效弹性铰接的多浮体模型模拟单个桥节的海上浮桥动力响应计算方法.首先,基于弹性基础梁模型和铰接多浮体模型的...  相似文献   

12.
两级星型齿轮传动静力学系统基本浮动构件浮动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星型齿轮传动静力学系统基本浮动构件浮动位移分析的弹簧-质量模型;采用静力学分析的方法,考虑系统的误差、工况条件、构件的弹性变形等条件对系统浮动位移的影响;计算系统基本浮动构件浮动位移;分析系统主要设计参数对各构件浮动位移的影响,为星型齿轮传动系统浮动机构的设计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中心轮的浮动位移随系统输入功率增大而增大,随系统转速增大而减小;中心轮的浮动位移随系统星轮个数的增加而减小,随系统构件误差值的增大而增大,各构件的误差值对中心轮浮动位移的影响有累加作用。系统的工况条件、构件的弹性变形等方面均影响系统的浮动位移,在实际计算中要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3.
对于旋转叶片的动力学分析,本文在Euler-Lagrange方程的基础上,考虑了刚体和弹性体耦合运动的关系建立了叶片的动力学方程,方程中的刚度阵是一个时变矩阵,文中应用了Matlab语言对叶片的位移响应进行了仿真,从而揭示了刚体运动对弹性体位移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自由层阻尼复合板的减振特性,导出了自由层阻尼复合板的抗弯刚度及基本模态损耗因子的计算公式以及振动方程、计算出四边简支单层金属板和自由层阻尼复合板的前几阶固有频率,基本模态损耗因子及受迫振动时中点动挠度,绘出了振动系统前几阶模态振型图.理论值与实验测试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
在理想最优控制理论和准最优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对冲击和随机荷载联合作用下,弹性浮筏系统的最优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建立了刚弹耦合非自治浮筏系统的最优控制方法和最优参数设计方法.并以舰船空压机浮筏系统为例进行了仿真计算。通过对控制效果的分析,验证了最优控制方法和最优参数设计方法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舰船浮筏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海洋潮流能是一种利用价值高、潜力巨大的新能源.漂浮式潮流电站是潮流能开发的一种典型方式,发电装置运输至目标海域之后,需要依靠系泊系统长期停泊,故必须计算分析其在各种外载荷作用下的运动性能,合理设计锚泊系统,避免漂浮式电站发生倾覆的可能性.对2×100 kW潮流发电装置进行锚泊系统设计,并尝试在系泊线中加入非线弹性拉伸材料(高弹性索).根据装置的特点设计了3种不同的锚线布置方案,利用AQWA软件对整个系泊系统进行时域耦合分析,并对不同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加入高弹性索可以有效的降低锚泊链的最大拉力,同时高弹性索具有质量轻的优点,加入高弹性索可以降低普通锚链的用量,减轻系泊系统重量.经过多次试算在满足安全性的基础上给出了最终的锚线设计形式,证明了加入高弹性索的锚线设计形式适用于漂浮式潮流电站,能够满足潮流电站在强流、大载荷等特殊条件下对锚泊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置于弹性基础上、受轴向力的输液管中流体诱导管柱的振动,导出了确定输液管振动的频率方程,讨论了管内流体和轴向力对输液管的振动和稳定性的影响,给出了确定临界压力和流速的理论公式。  相似文献   

18.
多层弹性导电板在恒定磁场中的弯曲,稳定和振动方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给出了多层弹性导电层合板在恒定磁场中的弯曲、稳定和振动的基本方程.层合板是由若干均匀、各向同性、非铁磁性、良导电弹性薄层材料所组成的.在一般情况下,多层板的拉伸位移与弯曲位移是耦合的.等给出的均匀、各向同性、弹性导电板的著名方程是本文的特殊情形。  相似文献   

19.
采用扭杆单元分析汽轮机长叶片振动的有限元法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本文提出了计算电站汽轮机长叶片固有振动的一种数值方法。为了反映长叶片自然扭曲度大的特点和缩减自由度,该方法将长叶片简化为扭杆,并从扭杆位移函数出发推导出扭杆的弹性势能、动能以及离心力势能,进而将长叶片沿高度离散为扭杆单元,并建立扭杆单元的弹性力刚度矩阵、离心力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的频率计算值和实测值相当接近,能满足工程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牙轮钻头与井底岩石互作用模型的基础之上,将钻头在井底作纵向往复运动的位移作为钻柱纵向振动的下端边界条件,在适当简化的条件下,利用弹性杆理论和单元法建立了钻柱在钻井过程中由于钻头与岩石互作用及钻柱的弹性变形而导致钻柱产生纵向振动的动力学模型在给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情况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了钻柱纵振模型。为进一步弄清钻头、钻柱在钻井过程中的实际运动规律和动力学性能,改进钻头、钻柱的设计方法,预防钻头、钻柱早期失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