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真人《金石灵砂论》与外丹黄白之关系,学界迄今未有详论[1].作者考释认为,张真人生于唐神龙五年(707)而卒于唐贞元十六年(800),享年93岁.又今本《道藏》所题"蒙山张隐居撰",当为"雾山张隐居撰"之误;在丹药理论方面,该经实际包括了"阴阳相配原理"和"转化论"两个方面,它们贯穿于中国外丹黄白术的整个流变史中;在黄白的具体烧炼上,廓清了"铅"与"黑铅"的区别,使以往的诸多疑虑得以释然.事实说明,唐代道士在外丹黄白烧炼的温度控制和丹药性质的划分上,已形成一套有别于汉晋南北朝的方法和理论.  相似文献   

2.
一晌读太姻丈孙籀庼(诒让)公遗作,知其家藏有西周青铜器二:一为圆形盂,光绪二年得诸河南省项城县道次;一为长方形小鼎,光绪二十二年三月得诸本省永嘉县。圆盂世人未见。小方鼎虽未见于著录,而《西清古鉴·三十一卷》三十一页载一麦盉,铭文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3.
《文选》注所引小学书,录之於下,其现存之书如《尔雅》、《说文》、《广雅》之类不录。吕忱《字林》,清任大椿辑《字林考逸》,近李增杰先生又著《字林考逸续补》,二家书余未见。今余所录,不去《字林》,它日将参校焉。《字林》有音切,音有但有音切而无释义之文者。  相似文献   

4.
贝母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常用作清热润肺、止咳化痰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类,其原植物不详。在《本草纲目》中也仅述“贝母”一物,据其描述,可知为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地下鳞茎。至《本草纲目拾遗》才将“浙贝”与“川贝”明确分开,作为两种形态及功用不尽相同的植物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元人孙季昌创作了套数《集杂剧名咏情》,作品汇集杂剧名称六十个,不仅为后世研究元杂剧提供了史料,同时,巧用杂剧名抒写了一曲闺怨离情之歌,这种形式与全曲内容相谐相契,诡喻出奇,达到了完美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景德镇陶歌》(以下简称《陶歌》)是一组诗歌,作者龚鉽,南昌人,生活在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这组诗歌汇集了龚鉽在江西浮梁县生活期间所创作的,与景德镇陶瓷生产以及与之相联系的陶瓷文化、陶瓷经济等方面的诗作共六十首。该书初刻于清道光四年  相似文献   

7.
紫草是野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粗壮,外表暗紫色,断面紫红色;紫草是我国传统草药中的一位名贵药品。紫草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有杀菌、抑菌、解表和凉血等功能。在《神农本草经》中称:“紫草味苦寒,主心腹邪气、补五疳、补外中益气、补利九窍,通水道”。我国药典则称:“性味甘咸寒,归心肝经,功能为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显然,紫草功效覆盖人体脏腑、血液、五官和皮肤等。  相似文献   

8.
我院图书馆珍藏的明刻本《东坡全集》,共一百一十五卷,目录七卷,附宋史本传一卷、东坡先生年谱一卷、东坡先生墓志铭一卷,共48册。板框尺寸为20.8×14.1cm。十行十九字,白口,单黑鱼尾,四周单边。书内钤有“天空壬鸟飞”、“臣王鏊印”、“苏仲(?)氏珍藏”、“贺黄公藏书印”、“曲水亭”、“宜亭读书”诸印。第二十二卷版心下镌“后四”,书内有批点。这个版本,到目前为止,只见两种分目有著录:一是王重民的《中国善本书提要》著录有,但该书现藏美国国会图书馆;二是《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有,却附录三种已不存。而我院图书馆的藏本除《凡例》和《序》不存外,其它均存,与这两种书目所著录的版本特征比较,除册数稍有出入外,其它都吻合。一种书装订成不同册数,是不足为奇的,我院馆藏的《大学衍义》就是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9.
正灵芝素来被称为"仙草",具有扶正固本等功效,被《神农本草经》称为上品。虽无回天再世之力,但"煮百沸其味清芳,饮之明目、脑清、心静、肾坚",为保健之上品。从《神农本草经》到《本草纲目》,对灵芝的药性、功效都做过较为详细描述,谓紫芝"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谓赤芝"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聪明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景仙"。  相似文献   

10.
自从有关报刊报道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发现麦饭石的消息后,许多人感到十分新奇。什么叫麦饭石?它为什么对高血压、老年血管硬化等有一定疗效,且具有延年益寿的妙用? “麦饭石”这个名称在所有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地质学辞典中都找不到,因为它不是矿物学家、岩石学家命名的而是医学家给起的。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麦饭石气味甘温无毒,主治一切痈疽发背。”在批注中是这样解释的:“时珍曰:李迅云麦饭石处处山溪中有之,其石大小不等,或如拳,或如鹅卵,或如盏,或如饼,大略状如握聚一团麦饭,有粒点如豆如米,其色黄白。但于溪间麻石中  相似文献   

11.
控诞丹又名子龙丸或妙应丸。由火戟、甘逐、白芥子三味药物组成。药味简单,应用范围较广。它的主要作用是攻逐痰饮、水湿之邪。李时珍说:“痰诞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入于心,则迷窍而成癫癎,妄言妄见;入于肺,则塞窍而成咳唾稠粘、喘急背冷;入于肝,则留伏蓄聚而成协痛干呕,寒热往来;入于筋骨,则颈项胸背腰胁手足牵引隐痛。陈无择《三因方》并以控诞丹主之,殊有奇效。”根据这一记载说明该方对水湿痰饮之邪所致的癫(精神病)、癎(羊癎风)、哮喘、胁痛、筋骨疼痛诸病是有疗效的。但由于我们缺乏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白兔记》是明末清初“荆、刘、拜、杀”四大传奇之一。元代南戏《白兔记》未见有元代刻本。现存《白兔记》的版本有三种,一是明末汲古阁刊刻的毛晋编的《六十种曲》本;二是富春堂刊刻的本子;第三种是1967年在上海市嘉定县一个明代墓葬中出土的,书名《新编...  相似文献   

13.
葛水平作为一位有独特风格的山西作家,不仅因其高水平的小说创作而备受关注,还有大量的诗歌和散文创作。她的散文集《心灵的行走》中的诸篇,或发思古之幽情,或记游历之感叹,或怀亲人之思念,无不内蕴着她后来小说中的一些元素。在她的散文中不仅有对乡土情怀的坚守,更表现出难得的对历史文化的深刻反思与对生命意识的高扬。通过揭示葛水平散文的这种美学意识与文化情怀,有利于理解她的文学理想和创作特点,进而也更能确认葛水平在山西文学界乃至当下文坛中所处的坐标。  相似文献   

14.
汉代是中央集权的统一帝国,是拥有刚健朴厚民风与昂扬奋激心态的阳刚时代,不仅奠定了华夏文明的稳固物质基础,还构建了中华民族文化思维结构的意识倾向。汉代叙事的具体化特征有二:其一,汉代著作著录先圣遗事,援引经义以成文章。其二,汉代著作“道”、“政”结合,据道以观人事。汉代知识分子著作多列举先圣事迹,为今世殷鉴,同时引用经典著作为自己的主张增添合理性。陆贾《新语?道基》篇盛赞“先圣乃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图书乾坤,以定人道,民始开悟,知有父子之亲,君臣之义,  相似文献   

15.
《大宗师》篇所描绘的“寥天一”人生境界,给人以心灵羁绊大解脱的慰藉愉悦,假使单就这意义上看,《大宗师》置于内篇之中,自有其独特性,似乎不可或缺。但以《大宗师》篇文字与内外各篇相较看,就如读没一字无来历之诗,通篇都有似曾相识之感。文字重出者如“夫盲者无以与乎眉目颜色之好,瞽者无以与乎青黄黼黻之观”(《大宗师》)与“瞽者无以与夫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逍遥游》);有明显因袭关系者如“临尸而歌”(《大宗师》)与“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至乐》)。属于前者,至少可举出十余例,  相似文献   

16.
明代末年,涌现了一批离经叛道、尊法反儒、很有作为的科学家。李时珍、宋应星、徐宏祖和徐光启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代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载药1892种,附方11096个的药物学巨著,集明以前医药学之大成。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总结我国古代工农业生产的百科全书。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记录了他所考  相似文献   

17.
朱载埔是我国明代杰出的科学家和艺术家,在世界上首创了十二平均律理论。朱载堉墓在河南省沁阳市东北九峰山下,墓碑《郑端清世子赐葬神道碑》由明代著名书法家王铎撰文并书丹。该碑文在清代《怀庆府志》、《河内县志》中均有著录。沁阳县文管会于1986年发掘出的该碑刻的残片,补充了方志著录的缺漏和不足。碑文详述了朱载埔世系、生平和学术成果,是研究朱堉载学术思想的重要文献资料,对纠补正史之漏误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世界博览》2012,(24):32
朝中社12日报道称,朝鲜使用"银河3号"运载火箭从平安北道铁山郡的西海卫星发射场成功发射了第二颗"光明星3号"卫星,卫星已经进入预定轨道。"光明星3号"是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入轨后将播放《金日成将军之歌》和《金正日将军之歌》。有报道称,朝鲜一级火箭残骸预计坠落在韩国全罗北道格浦港以  相似文献   

19.
霍山石斛(Dendrobiumhuoshaneuse)是我国石斛属植物中一个特有物种,也是我国传统、名贵石斛类中药材中享有国际声誉的一种药材,为稀世之品,并有“软黄金”之称。它最早被记载于清代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及其弟赵学楷所著《百草镜》中。据赵学楷记述道:“石斛近时有一种形  相似文献   

20.
生活于萧梁北周之际的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以下简称《荆》书),是一部描述岁时风物的专书,为研究我国南方荆楚地区的历史和民俗提供了大量珍贵的资料。原书早佚,今所见者,为后人所辑。兹就原书卷帙及后世辑本略作考述,或可对整理是书者有所裨益。至于疏误之处,祈请方家指正。 对于《荆》书,历代公私书目著录不多。据笔者对《隋书·经籍志》以下五十余种官私目录、史志题跋的查检,发现竟有一半以上未见记载。可见是书失之久远,流传不广。综观各家著录,其卷数有五说:一卷、二卷、四卷、六卷、十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