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林建成教授所著《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一书,已于2011年12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知识社会学"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哲学家舍勒提出的,但只有在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1893-1947)那里,知识社会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曼海姆于1929年发表《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相似文献   

2.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林建成教授所著《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一书,已于2011年12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知识社会学"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哲学家舍勒提出的,但只有在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1893-1947)那里,知识社会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曼海姆于1929年发表《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相似文献   

3.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林建成教授所著《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一书,已于2011年12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知识社会学"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哲学家舍勒提出的,但只有在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1893-1947)那里,知识社会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曼海姆于1929年发表《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一书,标志着知识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相似文献   

4.
孙思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27(3):46-52,111
"强纲领"是埃丁堡科学知识社会学学派(简称SSK)提出的研究知识社会成因的社会学形而上学理论.巴里·巴恩斯和大卫·布鲁尔是这个学派的理论家.他们把自己的纲领定位在"相对主义知识观"上,其批判的矛头直指科学哲学研究中的理性主义.在20世纪曾经占统治地位的科学哲学理性主义知识观受到挑战后,如何评价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相对主义知识观?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批判SSK相对主义知识观的几个主要观点,并对现代科学哲学中相关的理论做出历史反思和辩护来审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由斯塔尔琴科和舒尔采编辑校订的一书是一本论文集,由莫斯科大学出版社于1982年出版,全书共160页。著名的苏联哲学家和德国哲学家的文章收录在这个集子里,其内容涉及到方法论、逻辑学、科学管理问题的宽广领域。作者们试图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立场出发解决所研究的  相似文献   

6.
从尼采的"权力意志"到福柯的"微观权力",再到劳斯在科学实践哲学的基础上对实验室内外的知识与权力关系的分析,"权力"概念的意义扩大了,对权力的关注点发生了从宏观到微观、由压制性到生产性的转变,对知识与权力关系的研究也从外在转向内在。劳斯对知识与权力的分析将科学实验哲学、科学社会学、福柯的微观权力说进行了很好地融合,很有启发意义。科学史上有名的玻意耳和霍布斯之争可以为劳斯对实验室内外知识与权力关系的研究提供案例支撑,从两者诸多的类似之处也可以看到劳斯的科学实践哲学与科学知识社会学(SSK)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12):110-116
围绕着理性与社会性,知识论领域越发分裂为两个阵营,并在传统科学哲学与科学知识社会学之间发生了激烈的论战。当代,科学哲学家尝试着消解或弥合知识论层面理性与社会性之间的对立,尝试将两者纳入统一的理论框架之中,朗基诺便是其中代表。然而,朗基诺的知识论路线充满折中主义意味,并不能解决理性与社会二元对立问题,反而掩盖了知识的正当性悖论。基于不同的"知识"定义,两种知识论体系对峙起来,它们一方将知识看作是世界的映像,另一方将知识看作是集体信念,进而使科学知识与日常知识的正当性难以共存。站在科学共同体的立场上支持科学知识的正当性,或站在社会大众的立场上支持日常知识的正当性,成为两大阵营的理论切入点和分歧所在。朗基诺的语境经验主义并不能解决相关理论分歧。  相似文献   

8.
劳丹与知识社会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丹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实质上是批判的科学知识社会学,他在对已有知识社会学批判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社会学思想,劳丹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对曼海姆知识社会学和布鲁尔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批判,对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划分以及对科学知识社会内容确定等。  相似文献   

9.
汉斯·伦克(Hans Lenk,1935-),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被称为科技伦理的"集大成者"、"引起德国技术哲学的伦理转向"以及"最早注意到技术的责任和伦理问题"的哲学家.在科学技术伦理领域,伦克的突出贡献是对"责任"进行了分类1)划清了技术人员和科学工作者的内在责任与外在责任的界限,即区分了道德与伦理;2)区分了不同层次的各种责任类型如同通常把普遍的责任分为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一样,他把行为责任分为任务责任和角色责任;3)探讨了共同责任的分配问题;4)对机构责任和法人责任进行了分析;5)针对责任中的冲突问题拟定了十个基础性的优先原则;6)科学和技术伦理作为职业伦理的特例.  相似文献   

10.
先验语用学是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卡尔 -奥托·阿佩尔 (Karl-OttoApel)的代表思想 ,语言交往共同体是先验语用学的“阿基米德点”。文章分析了语言交往共同体的规范性和先验性 ,以及由先验性之争而引起的哲学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11.
从知识社会学到科学社会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社会学众多分支中是非常年轻的,它在本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发展成熟。但是,自从上世纪中叶社会学诞生以来,就已经有许多社会学家研究了包括科学知识在内的一般知识及其他精神现象;在本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知识社会学。知识社会学是孕育科学社会学的基地,但是,科学社会学的发展又是彻底摆脱知识社会学的范式及框架,从新的角度研究科学这种社会现象的结果。科学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不一样,它不再把科学单纯当作一种精神现象和认识成果来考察,而是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活  相似文献   

12.
演绎符号逻辑公理体系和数学概率论公理体系的建立鼓舞着许多哲学家构想出了多种多样的归纳逻辑体系。哲学家们关心发展归纳逻辑目的有二:一是为生活和科学研究提供不充分置信推理理论,二是让归纳逻辑为人类信念理性化提供根据。而且哲学家们对后者更感兴趣。若能达到这一目的,人类就能由归纳解决休谟问题,即由归纳证明人类知识具有稳固基  相似文献   

13.
从私人知识到公共知识的建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出现彻底击碎了"知识(含科学知识)是真理"的传统观念,完成了知识从"发现"到"建构"的变革,但在知识建构过程解释上仍然是混乱的不能系统回答的黑箱,主要是因为没能处理好知识建构的"科学化"与"社会化"两个环节的关系问题,两者混谈导致理论混乱,原因在"科学知识"被等同于"公共知识",根源于"私人知识"与"公共知识"及其互动关系理解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14.
法国哲学家安德瑞·高兹在他的"政治生态学"理论中,以法国核技术发展为案例,分析了"技术法西斯主义"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指出了"技术法西斯主义"的成因、表现和后果;探讨了"技术官僚主义"与"技术法西斯主义"的关系;研究了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化问题和技术异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技术发展模式和技术选择的生态学原则.他的这些见解丰富了技术社会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2011年7月15—18日,2011国际莱布尼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德国汉诺威大学莱布尼茨中心、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协办,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和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德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知名专家及国内20余所高校与科研院所的60余名知名学者张柏春、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进一步深化新时期科技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促进我国科学社会学的经验研究和理论探索,经中国社会学学会批准,2015年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继续设立"科学社会学论坛"。本届科学社会学论坛由南开大学社会学系、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联合举办,论坛主题为"新改革时期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现向各位学界同仁征集会议论文,诚邀您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17.
杨键 《科学大观园》2014,(21):69-69
<正>明万历年间,利玛窦在澳门登陆后惊讶地发现,这个古老而遥远的东方之国原来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他告诉西方人一件重大的事实:"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也就是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他还煞有介事地告诉欧洲老乡,"在中国最终实现这一原则的制度叫做科举制。"但这样一种被利玛窦赞美的科举制,却在1905年废止,从而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拟定于2016年9月24-25日在山西太原召开"第六届全国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该会议由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科学与社会》编辑部、《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主办,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承办。本次会议以"科学社会学与科技创新"为主题,主要议题包括:  相似文献   

19.
田野哲学并不只是一种从事哲学研究的新理念,更是一种新的哲学实践范式。它兴起于当代西方哲学危机加剧的背景下,强调哲学的社会参与及影响;具有主张"多学科"或"后学科"的研究方式、以非哲学家群体为受众、寻求制度化和以替代计量学为评价方法等规定性;倡导构建一种由学科哲学家、田野哲学家和哲学家官僚组成的富有弹性的哲学生态系统。它为哲学实践争取与学科哲学相同的地位,并为哲学在商业社会里寻找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知识论认为知识是得到辩护的真信念。知识和真信念的区别应该属于理论理性的范畴。语境主义延续了这个传统,认为"S知道p"的语义值是由语境中说话者的心理状态所决定的。在不同的语境中,"知道"表达了知识不同的标准。通过将日常语言语境和怀疑论语境区别开,语境主义保留了我们的日常知识。但是自身理论的缺陷以及对知识归因的局限性,导致语境主义陷入巨大困境。意识到这点的哲学家们开始将目光转向认知主体的实际环境,将知识和实践行为联系起来。他们发现知识归因的真值会随着认知主体所处的实际风险的改变而改变。决定知识归因的因素还应该包括那些属于实践理性范围的。这种观点的转变,标志着知识归因的实践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