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变风量(VAV)空调自动控制系统中,对系统进行控制时需要检测采集许多实时数据,如房间温度、湿度、CO2浓度以及各种水阀、风阀、变风量箱、变频器、电加热器、加湿器等控制元件的数据,同时应用这些数据进行系统自动控制。本文介绍使用NI公司的LabVIEW软件及其数据库工具包,把变风量(VAV)空调系统运行中的各种数据进行集中实时存取。良好的数据库为系统辨识、解耦、仿真、控制以及优化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建筑自动化系统空调节能优化控制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热源设备及水系统的节能控制是衡量建筑自动化系统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就建筑自动化系统优化控制的原则、技术措施及节能改造中的全面分析展开了讨论,针对空调系统提出了制冷机组的台数控制、冷冻水温的再设控制、冷冻水流量的限值等控制策略。同常规的控制方案相比,它们不仅能够不同程度地达到节能的目的。而且还能够改善系统局部控制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优化方法未能充分考虑蒸发器过热度对压缩式冷水机组运行效率与稳定性的影响,导致过热度优化值偏高、系统运行能效不能达到最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最小化过热度的节能优化方法,以进一步挖掘冷水机组节能潜力。通过分析制冷循环,建立了冷水机组稳态机理模型以及能耗模型,并提出了最小稳定过热度曲线的实验获取方法;然后根据最小稳定过热度曲线在线调整过热度约束,以系统总能耗最小为优化目标,利用遗传算法对冷水机组不同负荷下设定点进行寻优计算,实现系统优化运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过热度约束在保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有效地扩大了寻优范围,在夏季典型工况下的工作时段,可比现有优化方法平均节能1.92%。该研究对压缩式冷水机组优化节能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集中空调冷却水侧上位机控制器的实时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集中空调冷却水侧基本自动控制系统的局部角度出发,设计了冷却塔风扇上位机控制器,对风扇风量和运行台数进行实时控制,并通过仿真试验分析了其对系统控制稳定性和系统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上位机控制器具有较好的控制稳定性,并且比常规的风扇转速及台数控制方式更节能.  相似文献   

5.
空调用制冷系统的节能潜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全年空调负荷统计分析结果及冷水机组部分负荷特征,对制冷系统中冷水机组和冷冻水泵变流量运行时不同调节方案的能耗进行了计算,并从中得出冷水机组和水泵的最优运行方案。50%负荷以下时,冷水机组和水泵各开启一台,冷水机组冷量和水泵转速比随负荷实时调节,50%负荷以上时,冷机和水泵均开启两台,且冷机随负荷变化平均分配冷量,两台水泵的调速比也相同,结果表明,其节能率可达23.7%。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能够提高二级气象仪器检定自动化程度的方案及其软硬件的研制方法。该方案在现有二级气象仪器检定系统的基础上通过自行设计硬件和开发软件系统,采用Windows下串行通讯技术实现部分数据的实时自动录入,自动进行数据处理,并建立了检定数据库,能够对五种地面气象仪器进行检定控制及结果查询。该方案不仅达到了二级气象检定自动化程度和总体效率的目的,而且符合检定的未来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城市供暖消耗严重,且现有供暖监测系统多标准并存、协议转换、异构网络接入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嵌入式、无线网络通信、供暖监控技术以及网络层路由协议优化算法的远程供暖温控系统。系统首先设计硬件结构,采用终端节点、协调器节点分别控制,以MSP430F149控制器与CC2530开发板为基础,增强信号强度,实现智能阀位实时、远程监测与控制;其次对系统信号采样、数据处理程序进行了流程优化设计,完成系统的软件规划;最后系统以动态规划算法为基础,在ZigBee无线传感网中设计一种基于最小时延的低功耗路由算法,达到优化网络层路由协议目的。最终实现系统供暖温度实时采集、处理、存储与上传等远程控制功能,达到了节能减排,减少热量损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最新的CC—Link现场总线技术对冷热源部分包括空调水泵的变频控制、冷却塔水阀控制及楼层设备控制部分进行改造,确保系统长期可靠使用.特别是冷热源系统部分的控制程序,经多次测试和优化,不但操作简便且节能效果明显,系统总体能耗平均下降15%左右.  相似文献   

9.
多台冷水机组联合运行空调系统的负荷优化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台冷水机组联合运行系统中,各冷水机组大部分时间处于部分负荷运行状态.根据冷水机组的性能系数(COP)与其负荷率R之间关系的特性,提出一种新的负荷优化分配方法:将自适应方法用于获取R与COP的关系,进而建立系统能耗方程,利用最优化方法得到最优负荷分配率.结果表明,应用自适应方法获取R与COP的关系,并运用于多台冷水机组联合运行系统的在线运行控制,节能效果优于采用回归方法获取R与COP关系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泵站的综合经济效益,系统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作为主控器,以冷却水的温度作为反馈信号,组成一个由水温反馈的实时调节水泵流量的控制系统,达到节能和自动控制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1.
多台冷水机组联合运行系统的最佳性能系数(COP)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空调负荷连续性和冷水机组承担负荷非连续性的特点,以及冷水机组的性能系数(COP)与其部分负荷率R有关的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最佳COP的冷水机组负荷分配方法.采用回归方法获得冷水机组R与COP的关系并建立机组能耗目标函数,利用序贯加权因子法获得最佳的负荷分配率.将该方法用于多台冷水机组联合运行系统的在线运行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该优化控制策略优于常规的负荷等额分配控制或区间负荷比例分配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2.
王岩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4,24(7):2775-2781
电网信息物理高度融合背景下,为了降低电力信息物理系统发生跨空间连锁故障的风险,提出一种计及储能配置的连锁故障阻断控制优化策略。首先,基于电力系统可观可控性构建信息物理多重交互机理,并根据系统间交互阐明过载主导型连锁故障的演化过程。同时在现有调控手段基础上考虑储能入网对连锁故障阻断控制的影响。并将阻断控制表述成多阶段最优潮流问题,获得兼顾安全性与经济性的连锁故障控制方案。采用IEEE-118节点系统对不同控制策略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控制优化策略的有效性,并分析了储能规模对阻断控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桂林市两江国际机场候机楼夏季空调系统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了测试,分析了该公共建筑夏季空调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得出空调冷水机组制冷系数COP与冷冻水进出口温度差的关系,为空调系统运行模式的优化和建筑整体能耗的降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区域供冷系统中冷冻水输送管线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建立了确定区域供冷系统冷冻水输送管线最优水流速度和保温层最优厚度的优化模型,其目标函数为系统的年度费用,由冷冻水二级泵的年运行费用、冷冻水输送管线冷量损失费用、二级泵功耗导致的冷水温升所产生的费用、冷冻水二级泵的折旧和维修费用以及冷冻水输送管线折旧和维修费用5个部分组成.考虑全年变负荷运行的特点,在部分负荷时假设冷冻水的供回水温差不变,采用变频泵调节流量.通过实例计算,得到以下结论:对于区域供冷系统,存在最优的水流速度和保温层厚度;冷水输送距离对最优水流速度和保温层最优厚度没有影响;最优水流速度随电价升高而降低,随设计冷负荷增大而升高;保温层最优厚度随电价升高而增加,随设计冷负荷的增大而稍有增加.  相似文献   

15.
详细阐述了变频调速供水泵站的节能原理,分析了变频调速水泵的最佳台数以及水泵调速的最佳范围,并对水泵调流的最佳范围进行了讨论,以供调速泵供水系统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参考并联变频水泵特性模型,运用极值分析法提出了并联变频水泵台数在线优化配置方法,通过连续监测并联水泵总流量与扬程在线决策当前水力工况下的最佳水泵运行台数.采用变压差设定值控制策略的变流量空调系统中并联变频水泵的控制仿真表明,较单泵运行与双泵运行策略,该方法可分别获得18.8%与4.1%的水泵节电量.  相似文献   

17.
The control strateg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newable technology, and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multi- MW wind turbines are being developed with a variable speed-variable pitch ( VS-VP ) technology. The main objective of adopting a VS-VP technology is to improve the fast response speed and capture maximum energy. But the power generated by wind turbine changes rapidly because of the continuous fluctuation of wind speed and direction. At the same time, 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s are of high order, time delays and strong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because of many uncertain factors. Based on analyzing the all dynamic processes of wind turbine, a kind of layered multi-mode optimal control strategy is presented which is that three control strategies: bang-bang, fuzzy and adaptive 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 (PID) are adop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tages and expected performance of wind turbine to capture optimum wind power, compensate the nonlinearity and improve the wind turbine performance at low, rated and high wind spe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