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浓硝酸处理后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载体,采用水热法,用硼氢化钠还原pd2+-EDTA络合物,制得MWCNT负载的纳米钯催化剂(Pd/MWCN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纳米钯颗粒形成三维立体网状结构.利用循环伏安(CV)和计时电流法(CA)法,研究了碱性溶液中Pd/MWCNT催化剂对乙醇氧化的电活性.结果表明,与晶体Pd电极相比,Pd/MWCNT电极对乙醇的电化学氧化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表现为较高的阳极氧化峰电流和强的抗毒化能力.通过不同电位范围、不同扫速以及不同乙醇浓度的CV研究,探讨了乙醇在Pd电极上的催化氧化机理和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三维电极-电Fenton法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以活性炭和涂膜炭为填充电极的三维电极-电Fenton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影响因素和处理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的最佳电解奈件为:电流密度57.1mA/cm^2,曝气量0.2m^3/h,Fe(Ⅱ)投加量1.0mmol/L,初始pH为4.0.在此条件下电解180min后,COD、氨氮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80.8%、55.2%和98.6%,BOD5/COD由0.125提高至0.486由GC—MS分析结果可知,三维电极-电Fenton法对垃圾渗滤液中芳烃、烷烃、羧酸和酯类等有机物具有很好的降解效果,能有效处理垃圾渗滤液.  相似文献   

3.
本文得到气体扩散多孔电极在欧姆极化和液相依差极化下的极化状态的解。提出了表征电极导电性能的“导电特征电流”。推导了由电极电流与特征电流的比值推算电极内部过电位分布、电流分布、浓度分布、电极利用率、有效反应深度以及极化曲线偏离度的关系式、简化关系式及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表征气体扩散多孔电极催化层及全浸液多孔电极各项传质性能的“传质特征电流”。推导了由电极电流与传质特征电流的比值推算电极内部浓差、有效反应深度、电极利用率以及极化曲线偏离度的关系式、简化关系以及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5.
脉冲电镀中阴极电流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简化的扩散模型,以金属分布近似代替电流分布并用Wagner数作为评定标准,通过在平板电极和旋圆盘电极上脉冲镀铜实验,详细研究了一次、二次和三次电流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将气体扩散电极应用在电催化苯加氢反应中,通过测定电流效率,分析了气体扩散电极的制备因素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反应温度对苯加氢反应速度和析氢反应速度的影响,推算出苯加氢反应和析氢反应的表观活化能;考察了电解液硫酸的浓度、苯蒸汽的浓度、增湿水蒸气的浓度、载气流速等对电极性能的影响,并确定最佳的外界实验操作条件.应用气体扩散电极前后的反应电流对比表明,气体扩散电极能够有效地提高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7.
将气体扩散电极应用在电催化苯加氢反应中,通过测定电流效率,分析了气体扩散电极的制备因素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反应温度对苯加氢反应速度和析氢反应速度的影响,推算出苯加氢反应和析氢反应的表观活化能;考察了电解液硫酸的浓度、苯蒸汽的浓度、增湿水蒸气的浓度、载气流速等对电极性能的影响,并确定最佳的外界实验操作条件。应用气体扩散电极前后的反应电流对比表明,气体扩散电极能够有效地提高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8.
对以微电子薄膜技术制作的平面微带阵列电极(MAE)进行了电化学特性的研究,考察了该电极在铁氰化钾溶液中的伏安特性和计时电流特性.实验表明,由于边缘效应的作用,MAE具有比常规铂电极高得多的电流密度,传质能力高于转速为7600r/min的旋转圆盘电极;由于MAE中各微带电极的间距较小,导致微带电极间扩散层交叠,边缘效应的作用随之减小,因而其伏安行为与单个微电极呈现差异.测得的计时电流值与按微带电极的扩散理论和Cottrell公式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推测了产生偏差的原因.应用MAE电极进行了物质扩散系数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在已有污染物垂向扩散过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确定潮流数值模拟中垂向紊动黏性系数的垂线平均值的经验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到长江口长兴岛段的潮流三维数值模拟中.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不同水深、雷诺数适应能力强,计算结果合理,满足工程应用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用电位阶跃法和恒电流充放电法研究了贮氢合金凝固组织中的氢扩散行为和合金氢化物(MH)电极放电的速度特性.研究表明:合金MLNi3.45(CoMnTi)1.55的各凝固组织中氢扩散系数及合金的电极性能均明显不同,随合金凝固时冷却速度增大,氢扩散系数和晶胞体积减小;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放电率主要取决于氢在合金中的扩散速度和电极表面的电催化活性.定向凝固组织具有良好的放电速度特性与其凝固组织中存在Ni的析出相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微小、复杂零件电镀时存在的电流密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在固定尺寸的电镀槽内,使用工作面积不同和排列位置不同的阵列玻碳电极作为阴极,模拟多个微小零件,通过测试阴极极化曲线和恒电位沉积~溶出实验,研究镀铜液静止和流动时对阴极电流密度分布影响。研究发现:电极工作面积增大,极限扩散电流密度减小;搅拌镀液并不能使工作面积不同的电极电流密度分布平均化;电极呈等边三角型排布时电流密度平均分布情况最好。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交流阻抗复平面图判定控制步骤的方法,论证了采用SPE电极进行的水电解制氢苯电化学加氢反应是扩散控制的反应。将气体扩散电极应用于水电解制氢苯电化学加氢体系中,从而将反应由扩散控制转化为电化学步骤控制。比较了两种方法制备的气体扩散电极对反应控制步骤的改进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镀铂碳布扩散电极可提高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3.
土壤非线性电离效应是影响接地体散流能力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冲击电流作用下土壤非线性电离对接地体泄流能力的影响规律,以单根水平接地体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时域有限差分(3-D FDTD)数值分析方法,基于L-D(Liew and Darveniza)提出的土壤非线性电离效应模型;根据电磁场理论,建立了水平接地体仿真模型,然后从暂态冲击接地电阻、最大暂态地电位升(GPR)和电导率分布等接地体特性参数角度来研究水平接地体冲击散流的物理过程。研究表明:1雷电流在接地体及其周围土壤的散流是复杂的电磁暂态过程,接地体的散流极不均匀;2土壤非线性电离效应减小暂态冲击接地电阻,而且考虑了土壤非线性电离效应的最大暂态地电位升要远远低于未考虑土壤非线性电离的情况;3接地体端部附近土壤电离区域大于中部附近电离区域,具有明显的端部效应。  相似文献   

14.
CNTs气体电极高效产H2O2及在直接蓝脱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碳纳米管等气体电极为阴极,石墨为阳极,构成电化学体系现场产生H2O2,考察电流密度对H2O2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为7、电流密度为20mA/cm^2、曝气量为1.3L/min时,通电1h,CNTs气体电极H2O2产生量为1036mg/L,是活性炭气体电极的1.7倍.以CNTs气体电极为阴极,Sb-SnO2/Ti电极为阳极,阴阳极联合降解直接蓝染料,60min脱色率达96%,且反应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空气扩散电极的结构对扣式锌空气电池性能的影响,采用辊压法制作了单层膜、三层膜和两种不同结构的双层膜分别作为扣式锌空气电池的空气电极;测试了空气电极的透气性、极化曲线;并测试了用各种膜电极制作的扣式锌空气电池的放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单层膜空气电极的透气性能最好,在相同的极化电位下的极化电流密度最大;三层膜空气电极防漏液性能相对最好;催化层与透气层直接接触的双层膜电极由于具有较好的透气性、放电电流密度较高、防漏性能好并延长了电极使用寿命,因而由其装配所得的扣式锌空气电池具有最长的放电时间和最高的平均工作电压.  相似文献   

16.
长江河口横沙小港泥沙浓度的观测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OBS-3浊度计在1998年2月12日至21日期间在长江河口横沙小港对悬浮泥沙浓度作了观测,同时也用ENDCO海流计测量了流速、流向、水温和盐度。观测数据表明不论潮还是小潮期间,在落潮过程中泥沙浓度的扰动比涨潮过程中更加频繁和强烈,存在着高频振荡。动力分析表明这是由潮扩散的不对称性造成的,即落潮期间垂向湍流扩散比涨得垂向切变不稳定增强。观测还指出泥沙浓度的变化与流速密切相关,存在着泥沙峰值滞后于流速峰值的现象。这是首次用先进的OBS浊度仪在长江口横沙小港观测在落潮期间泥沙浓度的高频扰动,并从动力成因上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7.
LiCoO2电极中锂离子的扩散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使锂离子电池在较高的充、放电倍率下满足动力型电源的需要,对LiCoO2中锂离子的扩散性能进行了理论推导及试验测定。以球状电极模型对LiCoO2电极进行了处理,在简化的假设条件下,推导出LiCoO2电极的扩散电流表达式,并可求得锂离子在LiCoO2电极中的固相扩散系数DLi 。研究结果表明:I对t-1/2在10~150s表现出很好的线性关系,与理论分析结果相符合;不同晶粒大小的LiCoO2样品扩散系数有很大差别,相差1个数量级以上;锂离子扩散动力学特征是由LiCoO2的晶粒尺寸决定的,与其粒径分布、比表面积及表面形貌等参数基本无关。  相似文献   

18.
结合平面螺旋流模型,通过简化N-S方程,分析了立轴旋涡运动的数学模型,并描绘了立轴旋涡的空间形态。研究了立轴旋涡运动状态的影响因素,特别是衡量立轴旋涡涡旋强度重要指标之一的速度环量。此外,结合立轴旋涡产生的条件,分析了进水口的设计原则。对于现有工程中存在的立轴旋涡,提出了运用防涡梁或垂直消涡格栅等结构物消除旋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平面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明确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影响,运用人造物理模型制作技术制作了三维物理模型,并用恒速法对不同的三维平面非均质模型进行水驱油试验。实验发现:注入井位于垂直沉积相带的驱油效果优于注入井位于沿沉积相带;注入井位于中低渗层时调整井网增产效果明显;井网垂直沉积相带低注高采总注入PV数比其他方案少,且采出程度最高。测定不同时刻电极的电阻率,利用双狐软件画出不同平面非均质模型剩余油分布情况。测定结果表明,平行沉积相带布井方式,注入井布于高、中渗层时,水驱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低渗带处;注入井布于低渗层时,剩余油富集在注入井对角处。垂直沉积相带布井方式,注入井位于低渗时,剩余油分布较均匀,无明显的剩余油富集区,模型全部波及。注入井位于高渗时,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低渗相带,是剩余油进一步挖潜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磷酸在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层中再分布对电极性能的影响,使用聚焦离子束电子扫描显微镜对自制的扩散电极成像,重构得到了三维的催化层几何模型;采用多弛豫时间格子玻尔兹曼模型对磷酸在催化层的迁移行为进行仿真,模拟得到递减型和准均匀型2种不同的磷酸分布形式;采用孔尺度模型求解不同条件下的电极传输性质。结果表明在磷酸含量较低时,准均匀型的磷酸分布具有稍优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和稍差的氧气和水蒸气有效扩散系数;在磷酸含量较高时,2种分布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相似,但是准均匀型分布具有更好的氧气和水蒸气有效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