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春玉米进行锌-65示踪实验表明,苗期叶面喷施锌肥后很快被吸收,8小时后大量转入茎部,4天内茎、叶对锌-65的吸收分别占总吸收量的47.5%和40.9%.抽雄期喷施,主要运转入生殖器官,最后大量积累到籽粒中.锌的放射性强度由植株顶端至根基各组织器官逐渐减小,幼嫩组织中锌的含量高于老化组织.成熟期春玉米植株中锌的分布不同,即籽粒>茎、叶>根,而玉米果穗中部籽粒的锌含量明显高于上下两端.  相似文献   

2.
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机械化栽培,是将土地经过机械整地,耙平耙细,平播为1m的大垄,在每条大垄上机械种植双行玉米.应用该技术能够充分发挥边际效应,提高光能及水肥利用率,增加地温,保水保墒,免除中耕,显著提高产量.在玉米制种田中应用该技术,玉米籽种色泽光亮,籽粒饱满,产量比常规增产20%以上,降水好.解决了北方寒地中晚熟品种在制种过程中籽粒不饱满、色泽差、降水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分别用炒、煮、焯3种方法对香椿进行烹调,用双硫腙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烹调后香椿中锌的保留率.经过炒、煮、焯后,香椿中锌元素的保留率分别为77.55%,63.71%,72.10%.结果表明,经不同的烹调过程后,香椿中锌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流失,其中炒的烹调方法使得其锌元素流失最少.从烹调角度看,炒后锌元素保留率最高,而煮和焯均会使锌元素流失较多,提示流失的锌元素可能大部分进入了汤汁,建议连同汤汁一起食用这种蔬菜.  相似文献   

4.
玉米籽粒港口运输过程中破碎粉化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粮食运输过程中的破碎问题,结合玉米籽粒在港口运输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具体分析了造成其大量破碎粉化的原因.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这一过程中皮带输送机机头处的高速碰撞、溜管的结构设计、溜管材质的选择、高仓入料时的剧烈碰撞等是造成玉米籽粒破碎的关键原因.根据上述分析研究,文中结合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玉米籽粒装卸过程中破碎粉化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玉米籽粒装卸过程中的输送速度、碰撞次数以及碰撞介质等对其破碎粉化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碰撞介质硬度越高,破碎现象越严重;当碰撞速度低于9m/s时,各项破碎量与碰撞介质及碰撞速度关系不大;当碰撞速度高于12m/s时,破碎量对速度较为敏感.分析认为速度过快是导致玉米籽粒破碎的主要因素.通过降低输送速度,可有效降低玉米的破碎粉化.  相似文献   

6.
玉米栽培中的数学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不同种植密度和施尿素量与玉米籽粒产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对模型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最高籽粒产量的措施配合和最大纯收益的措施配合.同时,对不同措施配合获得相同籽粒产量等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高产夏玉米器官中氮、磷、钾积累量和累进强度,以及在各部位中的分配与转移情况。结果表明,每公顷生产11613kg籽粒,三要素的最高积累量氮为230.25kg,磷为104.25kg,钾为212.70kg,生产100kg籽粒需吸收氮、磷、钾分别为1.983,0.898,1.832kg,三者比例为2.21:1:2.04.成熟时,籽粒中氮、磷、钾分配比率分别为58.91%,82.42%,12.54%,氮、磷、钾的最高累进速度分别为4.86,2.49,7.62kg/hm2·d.籽粒中68.71%的氮和38.78%的磷来自于地上部其它器官。  相似文献   

8.
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火电厂水汽中微量铁、铜、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火电厂水汽中的铁、铜、锌元素进行了测定,探求了各元素的测定条件.测定铁、铜、锌的工作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0.9996,0.9995;铁、铜、锌的加标回收率分别是96.4%~104.8%,95.5%~103.5%,101.0%~105.0%.  相似文献   

9.
本文进行了玉米高温薄层干燥试验,分析应力裂纹的形成机理,探讨干燥条件对应力裂纹生成和发展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应力裂纹的形成与干燥、冷却和储存过程中升温、降温及水分迁移有关,尤其是干后玉米内部水分的重新均匀化过程.籽粒内部的水分梯度造成的籽粒不同组成部分受压和受拉是产生应力裂纹的主要原因。应力裂纹仅仅是内部裂纹,只在胚乳中存在,沿着淀粉颗粒边缘发展.干燥介质温度、速度和样品的初始及终了水分对应力裂纹的发生和发展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微量元素锌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泳 《甘肃科技》2005,21(5):194-196
锌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是人体生长发育的一种极其重要的微量元素,本文就锌元素对人体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代谢系统,生长发育,智力等方面的影响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有机锌硒的麦芽富集方法, 以富锌硒麦芽为强化剂生产膨化玉米粉的配方和工艺过程。富硒麦芽生产的最佳条件: 亚硒酸钠溶液浸种浓度200ppm 、温度24 ℃~25 ℃、时间6h ~7h。麦芽中有机硒含量60ppm 以上。富锌麦芽生产方法基本一样。有机锌转化率高达905 。有机锌硒膨化玉米粉最佳配方: 玉米12kg、白砂糖01kg 、富锌麦芽汁859ml、富硒麦芽汁67ml。产品色泽浅黄, 口感细腻,玉米风味浓郁。每100g 产品中含有机锌4mg~5mg , 有机硒14μg ~15μg , 实为老少皆宜产品。  相似文献   

12.
运用农作物废弃物玉米芯为原料,通过马弗炉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碳化制备玉米芯基活性炭,考察了其对锌、锰和铅三种重金属的吸附性能,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SEM及EDS)等手段研究了其吸附重金属锌的机理,并对吸附后的吸附剂进行解吸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合适工艺下生产的玉米芯基活性炭对水中锌离子有极高的吸附率,吸附动力学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玉米芯基活性炭的解吸,酸解吸法比电场干预解吸法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初步判断玉米芯基活性炭可用于吸附重金属,是一种低成本吸附剂.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郊土壤中锌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调查重庆市郊几个蔬菜基地土壤的锌含量的情况,通过对市郊几个蔬菜基地的土壤进行了采样分析,分析其pH值,ω(Zn)的有效态、全态及污染物来源,从3个指标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判断在不同地区锌污染的程度。调查表明不同地区的土壤锌含量不同,都有不同程度的锌富集,pH值对锌有效态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Zn2+、Cu2+、Cd2+金属离子诱导玉米产生金属硫蛋白,采用实验室溶液培养的方式,通过不同浓度Zn2+、Cu2+、Cd2+(0.05、0.5、1.0、2.0、4.0、8.0、16.0 mmol/L)胁迫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MS)测定玉米叶金属硫蛋白(MT)的诱导合成量。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升高,MT的含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锌、铜、镉胁迫浓度分别为8.0、0.05和0.5 mmol/L时,玉米叶片中MT含量最高,当铜、镉离子浓度大于2 mmol/L浓度时,玉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死亡。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可作为锌、铜、镉污染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锌缺乏对小鼠大脑海马锌离子和锌转运蛋白4(Zinc Transporter 4,ZnT4)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锌缺乏动物模型,给断乳后的CD-1小鼠分别喂养缺锌饲料和正常饲料,5周后取大脑海马组织,应用锌金属自显影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别进行两组海马锌离子含量和ZnT4表...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观测,对甜玉米的花粉直感现象进行了探讨,证明甜玉米和普通玉米杂交或不同基因型甜玉米互相杂交,通过花粉直感的作用,当代果穗上全部为非甜籽粒,F_1果穗上甜质籽粒数和非甜籽粒数的比例和显性及性状分离规律基本吻合。试验研究和实践证明,利用花粉直感的作用,异型杂交甜玉米具有出苗率高、幼苗健壮、青穗产量高、青穗籽粒含糖适宜而食味好的优点,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7.
在采用红外光谱仪和X衍射仪了解新鲜乳酸锌和回收乳酸锌的化学结构和晶型的基础上,比较了新鲜乳酸锌和回收乳酸锌对丙交酯粗产率和丙交酯含酸率的影响,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脱结合水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鲜乳酸锌和回收乳酸锌的化学结构相同,都是由正方晶、斜方晶和单斜晶组成的混晶结构,但各晶型的含量不同.回收乳酸锌的催化活性与新鲜乳酸锌相当,丙交酯产率分别为75.7%、72.1%.这表明乳酸锌是一种价廉、催化效率高且可回收使用的丙交酯催化剂,这对于工业化生产中降低生产成本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锌是所有生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锌转运体(ZnT)的发现深化了对锌在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认识.ZnT家族主要参与锌的外排和锌在细胞内的区室化,以达到降低细胞内锌浓度的目的,进而为细胞内各种生理生化反应的进行提供一种保障机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ZnT家族成员的结构特征和基因克隆的研究现状以及在分布和功能方面的研究报道,并结合当前实际就ZnT家族成员在相关疾病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低温下用高氯酸-硝酸混合酸(1 3)消解样品,再用乳化剂OP溶解消解过程中产生的油脂而配制成均匀、透明的样品溶液,建立了非完全消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快速测定瓜籽中的铁、锰、锌的分析方法.对混合酸及介质的影响、样品处理条件、检出限进行了考察.样品中的共存元素对锰无化学干扰、试液粘度与空白溶液的一致.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8%,加标回收率为98.4%-10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