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柯莉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6)
词义引申是对词义变化过程的分析 ,就古汉语来讲 ,对词义引申的分析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 :从修辞角度入手 ,对词义引申的方式进行探讨 ,分析不同的修辞手段对古汉语词义引申的影响 ,可以深入理解古汉语词汇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2.
3.
不同的语言习惯反映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历史背景、社会习惯、生活方式一在双语转换中将原语词义加以适当引申使之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从而使译文越过可译性障碍,化梗阻为通顺,是翻译常用的手段或方法 相似文献
4.
关于修辞上的比喻和借代方式能使词义引申,已有学者论及。本文着重从语言实际材料出发,比较详细地加以分类举例说明。其中对比喻方式简要地以实例进行分析。侧重于对借代方式的类型的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5.
6.
翻译既要努力做到忠实再现原文的内容、风格及思想感情, 又要保证译文的自然流畅、优美, 因此引申手法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之一.本文对翻译中采用的引申手法进行了释义和阐述, 包括词义引申、修辞引申、文化语境的引申和句义引申. 相似文献
7.
李中成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27(6):69-72,52
词义引申的本质是两个词义之间的认识“联系”,两个词义由认知格式控制,产生理据认识结成引申中介,由引申中介沟通实现引申。据此,本文分析古代汉语单音动词义互补格式的引申类型。 相似文献
8.
对词义偏离及修辞效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梅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1,20(2):76-78
语言是一种规约,是言语得以进行的基础。言语活动以语言规约为轴心不断地拓展自己活动的空间,这种拓展集中地表现在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领域里,言语以这种对语言的试探性偏离赋予语言以生命,使之成为人类最得心应手的工具。本将重点讨论言语过程中词义领域出现的偏离和由此产生的积极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9.
广告语体是新型传播媒介下形成的一种新语体,它具有浓厚的修辞色彩。许多广告都是利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达到期望的效果。本文从词义修辞的方面对广告英语语体进行了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0.
曾志芳 《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5):100-102
词义引申研究是词汇研究的重要方面。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词义引申进行研究,但对词义引申在原型范畴理论层次上的研究不多。文章立足于原型范畴理论借助语料对词义引申进行浅析研究,并分析汉语中常见的四种词性在意义引申过程中发生词性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中多义词各义项间关系的考察,将目前杂说不一的现代汉语词义派生方式框定在“引申式派生”及“修辞式派生”这两个大的框架内加以讨论:前者主要表现为对母义个别义素的变换和延伸,其过程是类比、推演;后者则表现为对词的修辞用法产生的临时义的约定俗成,其过程是将临时义固定为词汇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词义的不明确性,就是词义的模糊性,它有着积极的修辞作用。使用方块汉字的中国人讲究用“炼字”的手法来创造“诗眼”“文眼”,造成新奇的意境,所炼的往往就是词义的模糊性。文体不同,使用词义的模糊性的修辞程度也不一样。从词性上看,词义的模糊性修辞主要体现在动词、形容词上,古人所炼的也大多是动词,形容词,训沽学既要解决词义模糊性造成的歧义问题,也要解决词义的模糊性的积极修辞作用;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3.
本文区分了词义演变与词义范围的变化两个概念,讨论了词义范围的变化中的三种基本情形:词义扩大、词义缩小和词义转移,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和区分。 相似文献
14.
宁德厚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1996,(2)
本文从语言艺术的角度,探寻了古代汉语特殊词义的修辞审美效果。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普通词中特殊意义的修辞审美效果;二是词类话用中词的特殊意义的修辞审美效果。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对古文的阅读、理解和欣赏,而且有助于人们对汉语艺术品格的体味、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5.
刘忠见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2,4(4):94-95
在英语阅读和翻译中,根据词汇的产生,选择及引申间的关系。按照语义演变的原则,重点例证了词义的选择与引井在不同语境和句子中的正确释义。有助于在英语阅读和翻译中更好地理解原。 相似文献
16.
17.
引申是指从原词的内在含义出发,结合语境和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在译文中对某些词作一定的语义调整,以达到忠实、通顺的目的。英译汉时常常会遇到许多单词,按词典上给的词义来翻译,译文就会生硬难懂,甚至造成意思上的曲解。因此,需对词义进行必要的变动,引申出能表达词语内在含义的新的表达方式。如何正确得当适度的应用英汉翻译中的引申,使译文更忠实、更通顺、更完整地表达原文的意义,本文从英汉翻译词义引申,比喻与典故习语的引申以及句子含义的引申等方面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