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金缕梅族ITS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金缕梅亚科15属植物的细胞核核糖体DNAITS区(含5.8S编码区)序列进行分析,并构建分子系统树,初步探讨金缕梅族的系统发育,结果表明:金缕梅族呈复系演化特征,Ju桠亚族Ju木属和四药门花属是关系密切姐妹群,与蜡瓣花系统关系较近,三者共同构成金缕梅亚科最基部的分支;马岛金缕梅亚族的Noahdendron和毛枝花属是秀柱花族的姐妹群;金缕梅亚族金缕梅属与弗特族亲缘关系较密切,有可能可以合并成一个  相似文献   

2.
金缕梅亚科ITS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金缕梅亚科部分植物的细胞核核糖体DNAITS区(含58S)序列进行分析,并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金缕梅亚科是单系类群;金缕梅族为多系类群,木属是本研究中金缕梅亚科内分化最早的一支,而金缕梅属与弗特吉族关系密切;蚊母树族、狭义的弗特吉族均不形成单系分支,支持蚊母树族与弗特吉族合并;秀柱花属是牛鼻栓属的姐妹群,支持将牛鼻栓属并入秀柱花族  相似文献   

3.
吡虫啉(Imidacloprid)是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但其对轮虫等水生无脊椎动物的毒性尚无从知晓.本文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受试生物,应用种群增长、休眠卵产量和生命表实验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吡虫啉(0、1.56、3.12、6.25、12.5、25、50和100 mg/L)对其种群增长和生命表统计学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吡虫啉浓度对轮虫存活(以生命期望为指标)、发育(世代时间)、生殖(净生殖率)和种群增长(内禀增长率和种群增长率)等参数均有显著性影响(P<0.01),但对有性生殖(后代混交率、种群混交率和休眠卵产量)等参数都无显著性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12.5 mg/L吡虫啉处理组中轮虫种群增长率显著升高(P<0.05),而50和100 mg/L吡虫啉处理组中轮虫种群增长率则显著降低(P<0.05).3.12~12.5 mg/L吡虫啉处理组中轮虫的生命期望显著延长(P<0.05),而25~100 mg/L吡虫啉处理组中轮虫的生命期望则显著缩短(P<0.01).1.56~12.5 mg/L吡虫啉处理组中轮虫的世代时间显著延长(P<0.05),净生殖率显著升高(P<0.01),而50~100 mg/L吡虫啉处理组中轮虫的世代时间显著缩短(P<0.01),25~100 mg/L吡虫啉处理组中轮虫的净生殖率显著降低(P<0.01).50~100 mg/L吡虫啉处理组中种群内禀增长率显著降低(P<0.05).吡虫啉浓度与轮虫存活、发育、生殖和种群增长等参数之间均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在监测吡虫啉的慢性毒性时,净生殖率是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以吉林松花湖白桦试验林白桦为试验材料,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白桦不同家系间树高、胸径两个生长性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以及多重比较,同时对样材进行综纤维素含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白桦家系间的树高、胸径两个生长性状指标均呈现极显著差异.初步筛选出生长性状优、综纤维素含量高的家系作为优质速生纤维用材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缕梅科12属植物次生木质部的比较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常规的木材解剖学方法,对我国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5个亚科12属14种植物,进行了木材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本科中最原始的是金缕梅亚科(Hamamelidaceae)的榴木属;最进化的是同亚科的蚊母树属和水丝梨属。这说明金缕梅亚科内部各属之间的进化程度并不一致。其它4个亚科中的7个属,进化程度处于榴木属和蚊母树属、水丝梨属之间。壳菜果和枫香树这两个亚科内,各自的属间进化程度较为一致。马蹄荷亚科与红花荷亚科均各只有一个属,它们的进化程度相对于金缕梅亚科的3个属来说,较为居中,且彼此也很相近。总的来说,除了金缕梅亚科内部各属进化程度差异较大以外,剩下的4个亚科进化程度都较为接近。在同一亚科内,属间木材结构有一定的差异,但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濒危植物银缕梅幼苗对不同光强的光合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光照强度处理下(100 %、50 %和5 %自然光强),测定了濒危植物银缕梅幼苗叶片光合生理及其相应的形态指标,以探讨银缕梅幼苗叶片光合功能执行及叶形态建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响应趋势。结果表明:银缕梅幼苗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随着光强下降而显著降低,表明当年生新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利用低强度光。全光强下银缕梅幼苗虽然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但其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同样显著高于弱光下的幼苗,表明在幼苗建成阶段其强光利用能力较低,需要通过增加热耗散以散发过剩的光能。50 %光强下的银缕梅幼苗叶片的比叶面积(SLA)显著高于5 %及100 %光强下幼苗叶片的SLA,并且单株产叶数显著增加,说明在中等遮荫条件下银缕梅幼苗可进行有效的光合功能执行,并在形态建成方面表现出积极的响应。5 %光强下银缕梅幼苗的SLA最低,但单位面积及单位干质量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50 %与全光照下幼苗的相应指标。银缕梅幼苗在光合功能执行以及叶形态建成等方面对低光环境所表现出的适应策略,较好地解释了自然种群中幼树(幼苗)个体占据绝对优势的现象。但作为典型的阳生性树种,生长后期的光资源限制则可能导致植株处于“光饥饿”的压制状态,严重限制其种群更新。光环境的改善将直接促使幼树(幼苗)从光制约状态释放出来,以利于银缕梅种群的顺利更新。  相似文献   

7.
陕北黄土区林分空间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分空间分布格局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近自然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在陕北吴起县阴坡坡向选取约5.0hm2的林地测得山杏、小叶杨以及榆树等乔木树种的树高、胸径等指标.分析林分的树高与胸径分布特征,并采用空间点格局方法分析山杏、小叶杨、榆树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种群间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山杏、小叶杨及榆树均以中树和大树为主,幼树较少;(2)山杏、小叶杨及榆树种群在0—100m空间尺度内均为聚集分布,但山杏种群在r=70m时达到最大聚集强度,小叶杨与榆树种群在r=40m时达到最大聚集强度;(3)山杏与小叶杨种群在0—20m空间尺度内关联性不显著,在20—100m内呈显著正关联性,榆树与山杏、小叶杨种群在0—100m空间尺度内均呈显著负关联性.因此,该区近自然造林时小叶杨可混交在山杏林隙内,且山杏造林规模的最大半径为70m,混交在林隙内的小叶杨造林规模的最大半径为40m.山杏与榆树不可混交.  相似文献   

8.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是获得控制目标性状基因的重要方法。本研究以马尾松二代全同胞家系为材料,选择4个课题组前期获得的与马尾松生长性状关联的SSR标记:PCZ002、PCZ023、PCZ142和PCZ187,每个标记选择4个杂交家系,分别有150、172、157、163份单株材料,结合树高生长性状数据对马尾松二代全同胞群体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标记PCZ142扩增出的PCZ142-AA和PCZ142-AB基因型与树高存在正相关性,且树高均显著高于PCZ142-BB基因型材料,而PCZ142-BB基因型与树高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标记PCZ187扩增出的PCZ187-BB基因型与树高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且树高显著高于PCZ187-AA和PCZ187-AB基因型材料;标记PCZ002和PCZ023的各基因型与树高无显著相关性。综上,标记PCZ142-BB和PCZ187-BB与马尾松树高生长性状存在显著相关性,PCZ142-BB为显著负相关,PCZ187-BB为极显著正相关,这2种基因型材料可成为马尾松树高生长性状重要的基因资源。本研究结果为定位控制群体中...  相似文献   

9.
运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和异速生长模型,对大青沟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黄檗树高—胸径的异速生长关系、不同龄级个体的分布格局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檗种群幼苗和幼树较多,属增长型种群.黄檗种群龄级1、龄级2和龄级3在各尺度下呈集群分布,龄级4在大尺度上呈集群分布,在小尺度上呈随机分布的趋势.黄檗种群胸径≤20cm的各龄级之间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有利于种群的发展,但是龄级1、龄级2、龄级3与龄级4之间的相关性各不相同.大青沟黄檗的树高—胸径的异速生长模型为y=0.637x1.004,可预测黄檗的生长量.保护区内要培育一个以黄檗为建群种的稳定群落,仍需要进行抚育工作和加强管理、保护.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青稞生产中正在推广使用的7个良种的4个产量构成性状间及其与样段产量的相关性,并进行了通戏分析,简单相关分析表明,样段产量与样段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呈正相关,与穗粒重,千粒重呈负相关,样段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与样段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样段穗数对样段产量的直接效应和总贡献最大,穗粒数次之,提出了从选育紧凑株型品种入手,创造高穗数群体,兼顾穗粒数,是川西北高原青稞高产育种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林下山酢浆草的物候、生活史及种群间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本岛根县的三个不同生境地.对山酢浆草这一林下多年生草本植物进行了跟踪调查;并通过对其生长、残存和繁殖等统计学参数的描述,揭示了种群结构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山酢浆草种群的生长和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阶段间差异;不同生境的种群间的生长动态、生活史阶段的变动等无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象山港中国对虾(包括人工放流群体和自然繁殖群体)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人工放流群体的生长特征与自然繁殖群体基本相同;人工放流群体雌、雄虾的体重生长拐点分别为8月3日及7月28日;人工放流群体的体长、体重生长方程为:  相似文献   

13.
海三棱藨草种群的繁殖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上海市南汇县东海农场场部海堤外侧滩涂上海三棱藤草种群的繁殖生态学,其中包括在三个地带中种群的无性繁殖(无性系生长)与无性系结构,种群的有性繁殖,种子产量与重量,植株在生长季节中的干物质分配动态以及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海三棱藨草种群的繁殖过程与生活史各阶段之间以及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和搞清其种群的数量动态规律。  相似文献   

14.
海三棱藨草种群的繁殖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上海市南汇县东海农场场部海堤外侧滩涂上海三棱藨草种群的繁殖生态学,其中包括在三个地带中种群的无性繁殖(无性系生长)与无性系结构,种群的有性繁殖,种子产量与重量,植株在生长季节中的干物质分配动态以及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海三棱藨草种群的繁殖过程与生活史各阶段之间以及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和搞清其种群的数量动态规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生物种的最适生活史格局、生殖与生长和生存的关系、最佳生殖频率、生殖配置、生殖产量及生殖对策等七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国内外生殖生态学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生殖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濒危植物翅果油树的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自然生长的翅果油树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翅果油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高峰值出现在11:00和15:00,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2)翅果油树的光补偿点(LCP)为46.1085μmol·m^-2·s^-1,光饱和点(LSP)在1400μmol·m^-2·s^-1左右,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比较高,表明其是典型的阳生植物,对光适应的生态幅度较窄,这可能是其濒危的原因之一;表观量子效率日变化范围在0.0355μmol·mol^-1 -0.0534μmol·mol^-1之间.(3)翅果油树的CO2补偿点为83.1914μmol·m^-1,CO2饱和点在700μmol·mol^-1左右,预测环境CO2浓度的升高对翅果油树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会很小;羧化效率日变化与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变化范围为-0.0040μmol·m^-2·s^-1 -0.0298μmol·m^-2·s^-1.  相似文献   

17.
该文首次尝试把种群生态学中的内禀增长力(rm)的概念用于人口。并计算了壮族人口的净雌生殖率R。(3.1375/♀),平均世代生育历期T(30.71年)、自然增长力rm(0.0372)、周期增长率λ(1.0379)等.研究发现缩短生育历期比增加净雌生殖率对人口的rm的贡献要大得多.因此,提倡晚婚晚育比少生更重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对秦皇岛地区平原春玉米的产量与主要气象因素(温、光、水)相关关系的分析,明确了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气象因素及影响产量的关键时期;通过对本区两个玉米主栽品种的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提出了高产栽培下的适宜指标;还阐述了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以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农艺措施为决策变量,得出的相应的数学模型,及筛选出的亩产500kg以上产量水平的优化农艺措施组合。  相似文献   

19.
以山西南部4个翅果油种源区的野生翅果油果实和种子为材料,以果长、果宽、种长、种宽为指标对翅果油进行了聚类和判别分析,对翅果油大宫灯、小宫灯和长果型进行了初步的类型划分,并建立了翅果油各个果型的判别函数。结果表明:分类后果型内部差异较小,果型间差异较大,分类效果显著;聚类分析后,以果长、果宽、种长、种宽为指标进行判别分析,得出3种果型的判别系数。根据判别系数建立3种果型的判别函数:Y长果型=7817x1+7059x2+15949x3 +1028x4-356719;Y大宫灯=7563x1+7703x2+13544x3+10327x4 -324752;Y小宫灯=5728x1+ 6787x2+12564x3+9606x4-250641。判别回代正确率达984 %,能较好地判别果型的类别。  相似文献   

20.
胡颓子属二种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报道了胡颓子属2种植物的核型。其结果是:翅果油树2n=2x=28=16m(4SAT)+12sm,第一对染色体和第三对染色体具随体;牛奶子2n=2x=28=22m+6sm。其中翅果油树的核型为首次报道。本文还对这二个种的染色体进化问题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