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与春季土壤湿度的联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左志燕  张人禾 《科学通报》2007,52(14):1722-1724
通过对资料的诊断分析, 揭示了中国东部春季土壤湿度与夏季降水的联系, 发现春季从长江中下游到华北的土壤湿度偏湿, 东北土壤湿度偏干时, 对应着中国夏季东北和长江流域降水偏多, 华北和南方降水偏少. 对这种影响的物理过程分析表明, 春季从长江中下游到华北的土壤湿度正异常使得中国大陆东部地表温度降低, 减少了海陆温差, 造成东亚夏季风减弱,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发展西伸, 从而阻挡了东亚夏季风的北上, 使得中国夏季雨带偏南, 长江流域降水偏多, 华北和南方降水偏少.  相似文献   

2.
陈烈庭 《科学通报》1990,35(14):1080-1080
大气低频遥相关型的研究对长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变化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Walker和Bliss早年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平面气压场确定的南方涛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南方涛动与赤道太平洋的厄尔尼诺(El Nino)现象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大量观测事实表明,南方涛动和厄尔尼诺不仅对它们所在热带地区的云量和降水存在直接影响,而且还同温带大气环流异常有关,是目前预兆世界性年际气候异常最有效的信号。  相似文献   

3.
赵平  蒋品平  周秀骥  祝从文 《科学通报》2009,54(16):2372-2378
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的CMAP降水资料以及MM5v3中尺度区域模式, 研究了东亚及周边海域表面温度差异对春季我国东部西南风降水的影响,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春季东亚表面温度差异对江南西南风降水发生以及向北推进有重要影响; 当东亚大陆温度增加和其周边海洋表面温度减小时, 冬季型温度梯度更早地向夏季型转换, 青藏高原东侧低压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都加强, 伴随着东部的低层西南风加强; 于是, 江淮地区的上升运动增强, 而江南地区的上升运动减弱, 导致春季江淮降水增加, 而江南降水减少, 使东部雨带出现在江淮, 而不是在江南; 当热力差异减弱时, 我国东部大陆没有雨带出现; 在春季热力差异显著增强的情况下, 即使没有南海热带季风爆发, 春季位于江南的雨带也可以向北推进到江淮地区, 形成类似于夏季江淮梅雨期的雨带.  相似文献   

4.
由于地表结构和建筑物材料的不同,城市与其周围的乡村之间在物理特性上存在着值得注意的差异.结果是城市的气温、湿度、降水状况、起雾频率和空气污染程度等都受到影响.本文主要以西柏林为例加以说明,尤其是所谓“城市热岛”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森林与降水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依据兴隆山、小陇山林业局北秦岭部分两林区和在同一气候带内非林区年平均降水量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两林区的森林资源等,就森林与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北方地区,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森林能够增加降水.而且森林作用的年降水净增量在温带半干旱区可能在23.02%~30.84%,温带半湿润区可能在9.88~24.52%.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降水自记曲线分析发现,在一次降水过程中,大强度的降水持续时间短,小强度的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I与其历时t之间呈指数关系: t=A10~(-BI)。A、B是待定常数。对于一场天气,A、B是确定的。为验证上述结果与事实是否相符,本文选用了贯穿我国东西南北9个站117场降水自记曲线进行验证。由于logn与Ⅰ是线性关系,所  相似文献   

7.
我国夏季东北地区低温与全球气温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名立 《科学通报》1980,25(19):893-893
我国东北地区的粮食产量与夏季温度的高低关系很大.近二十年来,在东北平均3—4年就有一次严重的夏季低温冷害出现,影响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初步的研究表明,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的出现不是局地的,暂时的现象.事实上,它是全球气候异常在一个地区的表现,为此  相似文献   

8.
对来自GNIP的我国和印度8个站点的加权平均年大气降水氧同位素(δ18Op)和年降水量数据进行的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华南地区的δ18Op与降水量的关系不显著,说明用该区域相关的古记录来指示降水量的变化,其价值和意义是有限的;印度季风区4个站点的δ18Op与年降水量之间普遍更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印度季风区δ18Op变化很可能受控于年际尺度的"降水量效应",印度夏季风强度变化可能通过"瑞利分馏效应"对东亚季风区δ18Op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杨鉴初 《科学通报》1957,2(5):144-144
我们根据二十世纪前50年国内的降水资料,研究了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地带、渤海周围地区在该时期中普遍出现水旱的月份。历年逐月各地的降水量资料皆可分为七级,第一级降水最少,第七级降水最多。每个地区普遍出现第一、二极的降水时称为旱月,普遍出现第六、七级的降水时称为水月。50年中  相似文献   

10.
卢广献  郭学良 《科学通报》2012,(15):1334-1344
利用2009年春季开展的"环北京云观测试验"(Beijing cloud experiment,BCE)观测的气溶胶和云凝结核(CCN)数据,研究了试验期间大气气溶胶的分布、来源特征及其与云凝结核(CCN)的转化关系.结果表明,高浓度气溶胶基本分布在4500 m以下的区域,量级可以达到103个/cm3.4500 m以上气溶胶呈显著下降趋势,仅为101个/cm3的量级;气溶胶平均直径在0.16~0.19μm之间.4500 m以下气溶胶平均粒子谱呈双(多)峰分布,而在4500 m以上基本为单峰分布.受气溶胶的来源特性差异的影响,在0.3%的过饱和度下,4500 m以下气溶胶转化为CCN比例不到20%,但在4500 m以上可高达近50%.气团移动轨迹显示,4500 m以上的大气高层均受到来自沙尘等较大尺度粒子的影响,飞机观测的高CCN浓度说明这种较大尺度气溶胶粒子可溶性较大.而4500 m以下的低层,由于受到局地或区域地面污染的影响,气溶胶的尺度较小,核化为CCN的过饱和度要求较高,因此气溶胶到CCN的转化率低.本文建立了气溶胶浓度和CCN浓度的拟合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近40年我国云、日照、温度及日较差的统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曾昭美 《科学通报》1993,38(5):440-440
近百年来的全球增暖可能与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微量成分浓度的增加有关,但目前人们对于气候系统内部的各种反馈机制尚无充分的认识。利用现有的气候记录分析不同要素变化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气候变化的机制。云和辐射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云量增减会直接影响到达地面的日辐射,从而云与日照间存在紧密联系。Angell等人的研究表明在美国总云量和日照百分率两者年平均相关系数达—0.92,这意味这两者可互作检验对方资料是否合理的依据。本文用我国云和日照资料考查二者及其它们与温度、日较差等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  相似文献   

12.
薛峰  刘长征 《科学通报》2007,52(23):2798-2805
选取1979年以来6次主要ENSO事件, 并按其强度划分为强和中等强度, 合成分析了ENSO对东亚夏季风和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 发现ENSO的影响随夏季季节进程有明显变化, 6月影响较弱而8月影响最强, 这显示ENSO的影响有很长的滞后效应. 此外, 强ENSO造成的环流和降水异常强度大, 影响开始的时间也较早, 而中等强度ENSO的影响在8月才较为明显. 同时, 中等强度ENSO年的合成结果显示,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为北方型, 这也与经典的ENSO型降水分布有很大差异. 在合成分析的基础上, 选取2个相似的中等强度ENSO年(1995和2003年)做进一步的对比分析, 发现在6~7月期间, 亚欧大陆中高纬度环流和南半球环流的变化可在相当程度上调制东亚夏季风环流对中等强度ENSO的响应, 并进而在中国东部形成不同的降水分布. 与1983年的强ENSO事件对比表明, 强ENSO不仅造成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 而且能进一步控制其他因子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 这与中等强度ENSO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王润鹿 《科学通报》1989,34(24):1877-1877
我国建立的北京上甸子(40°39′N)和浙江临安(30°18′N)两个大气本底污染区域监测站,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本底污染监测站网的组成部分。目前开展的监测项目有:大气浑浊度、大气悬浮微粒、降水化学。本文将上述三个项目现有资料作初步分析,以供了解区域范围有关污染物质的现有本底水准和动态。  相似文献   

14.
作者之一曾沿统计力学思路研究了大气降水的分布面积与深度的相对关系问题。在各降水元落在地面那一点的机会相等的假设下,导出了一个降水的面积与深度的理论方程其中R为总面积为A区域上的平均降水量,R(r)为降水量大于r的部分的平均降水量,a是降水大于r的部分的总面积。这个结果十分简单明确,适用于任何一次降水(暴雨)过程,但显然也不应要求它也适用于n次(两次或多次)降水的总量.这一理论结果也可从熵极大的角度推导出来。为验证以上结果是否与事实相符,作者之一(杨)用了我国80场大暴雨和我国与美国最大暴雨面深资料合计87组数据进行了全面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部极端气候事件及其变化与东亚夏季风和相应的环流密切相关.本文使用奇异值分解方法研究了中国近50年极端温度与极端降水事件频率的关系.1980~1996年,主要的分布型为中国东部的北侧地区极端高温日数较少而极端降水日数较多,其南侧地区极端高温日数较多对应极端降水日数较少;这种空间分布自1997年起呈反向变化,即较少的极端高温日数和较多的极端降水日数发生在长江以南地区,以北地区相反.通过分析1997年前后两个时间段的大气环流的年代际差异,可以得出我国东部北侧/南侧的中层异常高/低压,高层异常东/西风,减弱的东亚夏季风及位于30°N,110°E对流层高层的冷中心都有利于极端高温与降水事件频率的这种协同变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变化距平序列,南极Siple冰芯中提取的CO2序列和夏威夷MaunaLoa观测的CO2序列,分析了全球近百年来的气温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CO2学增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陈玉琼 《科学通报》1981,26(14):895-895
1.气候冷暖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本文以竺可桢先生对近五千年来我国温室变化的分析为基础,统计了公元前780年至公元1976年近3000年的时间中每10年大于7级地震的频数与温度的关系,发现我国寒冷时期地震的频数远较温暖时期高。通过分析本世纪地震活跃期与我国温度等级的关系,也发现我国地震活跃期的气温大多是偏低的。据  相似文献   

18.
施锡铨 《科学通报》1987,32(17):1281-1281
设{X_j}_(j=1)~(n_1)、{Y_k)_(k=1)~(n_2) 分别为来自总体F_1与F_2的独立样本,{X_j}与{Y_k}相互独立。且设φ(x_1, …, x_(m_1); y_1,…, y_(m_2))为分别关于各x变元和各y变元对称的Borel可测函数。关于θ=Eφ的无偏估计可取以为核的广义U统计量  相似文献   

19.
近二十年来,现代神经生理学和生化学关于学习和记忆的研究,有着飞跃的进展。学习和记忆是思维的最基本环节,它们与大脑中神经细胞内具有记忆信息功能的多肽合成代谢有密切的关系。这一发现不但较之巴甫洛夫关于思维的条件反射学说有了很大的进展,而且进一步涉及了条件反射学说的物质基础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的认识,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讲是建立在巴甫洛夫学说基础之上的。但巴甫洛夫对于条件反射学说的物质基础没有深入进行探讨,此学说没有具体地反映出思维最基本过程的物质性。  相似文献   

20.
工程质量、安全文明、进度效益各项指标的完成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系统工程.搞好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安全生产得以保证,工程质量、进度、效益就能实现,反之,工程质量、进度、效益无法达到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