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运用变分累积展开方法研究了伊辛薄膜的临界温度和临界指数,并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应用相关有效场理论研究了海森堡薄膜的临界行为,并把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了最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运用变分累积展开方法研究了伊辛薄膜的临界温度和临界指数,并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应用相关有效场理论研究了海森堡薄膜的临界行为,并把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了最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变分累积展开方法,研究了面心立方(fcc)、体心立方(bcc)格点上Heisenberg磁性薄膜的热动力学性质.计算其临界温度、内能和热容到了三级累积展开.作为一个特例,对自旋1/2铁磁性薄膜,给出了这些物理量随温度和薄膜原子层数的变化关系.并与简立方(sc)情形下的相应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变分累积展开对Ising模型的临界温度的计算提出一种直观的图示解法,使计算大为简化。应用此法求得各阶临界温度与其他文献推算结果相一致。本文利用此法计算二维Ising模型八阶临界温度Tc(8)=2.47671,此法也可以推广到三维的情形.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变分累积展开了方法,将三维经典XY模型的比热和自发磁化强度计算到第五级,分别采用主值法和聚点法决定变分参数,计算了临界温度Tc和临界指数β,结果表明,由聚点法得到的比热曲线和自发磁化强度曲线比主值法结果有较大改进,与蒙特卡洛(MonteCarlo)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利用变分累积展开(VCE)方法的一级近似求解有限尺寸的二维和圆筒形蜂窝结构铁磁耦合伊辛模型.通过对自由能的计算,进而得到系统的自发磁化强度,临界温度,矫顽力及磁化率的表达式.通过数值计算,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得到了模型尺度对上述热力学量的影响规律.并将有限尺寸的二维和圆筒形蜂窝结构铁磁耦合伊辛模型推广到无限大,发现当圆筒足够长时其热力学性质趋近于二维无限大蜂窝平面结构的热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7.
用非均匀磁性薄膜,采用变分累积展开方法,分别对海森堡模型及伊辛模型,计算了四阶临界温度T^(4)c(L),位移指娄λ,及相干临界指数v,得到了vI=0.712,vH=0.710,此结果与实验值v=0.704符合得相当好。  相似文献   

8.
层间反铁磁耦合磁性多层膜结构的统计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1/2的层状Ising模型为基础,建立一个描述层间反铁磁耦合的有限层磁性薄膜的统计模型.应用变分累积展开(VCE)方法的一阶近似,导出了系统自发磁化强度、序参量、临界温度、磁化率的表达式,及其随层数L的变化关系.讨论了有外场存在时,系统对外磁场的响应,并且作了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9.
(d+1)维Heisenberg超薄膜的解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变分累积展开法研究了超立方格点上任意自旋的量子heisenberg薄膜的临界点。从自由能的解析性质出发,原则上能计算作为多层膜层数l函数的临界约化温度θ^(n)(l)到任意累积展开级次n。给出了θ^(n)(l)的前三级解析表达式和数值结果,并对结果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变分-累积展开方法,研究SU(3)纯规范格点模型的相结构,着重在于讨论累积展开在中间耦合区的适应性,从累积展开与关联长度的联系阐明了在中间耦合区高级次展开的必要性.采用几级展开对零级展开的修正为零的条件定几级计算中的变分参数,结果显示不仅在强、弱耦合区与蒙特卡罗符合很好,而且在中间耦合区随着近似级别的增高,可信的计算越来越逼近蒙特卡罗结果。  相似文献   

11.
处于亚稳态的纳米晶体中晶粒在一定临界温度开始长大变为粗晶,该临界温度依赖晶粒中原子迁移所需的能量.根据纳米晶体中晶粒长大的微观过程以及晶粒中原子迁移能量状态与晶粒尺寸、形状的相关性,建立了计算纳米晶粒长大临界温度的"尺寸—形状"模型.基于该模型计算了钒和金纳米晶体中晶粒长大的临界温度,结果表明纳米晶粒长大的临界温度随晶粒尺寸的减少而降低,并且与晶粒形状相关,表现了明显的"尺寸—形状"效应.该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轴心受压高强度H型钢柱抗火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入高强度钢高温下的力学性能参数,推导了高强度钢轴心受压柱在高温下的临界应力,进而得到高温下整体稳定系数与临界温度。将高强度钢和普通钢轴心受压柱在高温下的稳定系数和临界温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普通钢轴心受压柱高温下的整体稳定系数和临界温度不适用于高强度钢轴心受压柱,高强度钢轴心受压柱整体稳定系数比普通钢低。使用有限元方法对文中给出的高强度钢轴心受压柱的整体稳定系数进行了验证,二者得出的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振动颗粒的分布随着外界驱动的变化会由对称态转为非对称态,即产生对称破缺现象.采用Urn模型,结合Eggers提出的urn的温度与粒子数呈T∝N-2的关系来分析该现象.通过研究细致平衡方程和粒子的概率分布函数获得各条临界线,由此确定相图,并说明了各相的特点.研究了序参量|ε|和磁化系数κ在临界线a附近的变化,发现与铁磁-顺磁相变类似;且这两个量的临界行为都满足标度律特点,由此确定临界线a为连续相变线.序参量|ε|在变化过程中会出现磁滞现象,由此确定临界线c为一级相变线.讨论发现这些相变现象的产生源自温度函数与urn模型本身的动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14.
研究微扰源或损伤点取自不同多边形时,对一类二维三键结构上损伤扩散的临界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损伤点取自不同多边形时,临界温度的区别比较明显.引入平均临界温度来表征网络损伤扩散的临界温度,并计算了增加星-三角代换阶数时 3-12、3-6-24、3-6-12-48 格子的平均临界温度.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星-三角代换阶数的增加,损伤扩散的平均临界温度也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油页岩粉尘着火爆炸危险性,利用化学反应动力学、传热学以及Thomas热自燃理论,建立了稳态条件下粉尘层着火的不对称理论模型.利用热板测试装置测试了我国4大产地油页岩粉尘层的最低着火温度,结果介于503~613 K,最低着火温度随粉尘层厚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产地油页岩粉尘着火温度高低依次为:抚顺桦甸龙口茂名,与油页岩挥发分含量成反相关.利用测试结果确定了油页岩粉尘层燃烧动力学参数值,代入不对称着火理论模型,计算得到相应厚度粉尘层的临界着火温度,和实验结果对比,误差在10%以内,为预测生产过程油页岩着火危险性提供了可行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现有高压输电线路防冰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能实现防冰功能的自制热导线设计方法,简要介绍了其防冰的原理.根据传热学分析了导线传热机理,并对覆冰环境进行热平衡分析,建立了导线温度场方程,提出了自制热导线临界防冰电压计算式.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自制热导线进行热学稳态仿真,结果验证了导线温度场方程和临界防冰电压计算式的正确性.研究了环境对导线钢芯温度、临界防冰电压和等效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风速和环境温度是影响导线钢芯温度、临界防冰电压和等效对流换热系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变分累计展开 (简称VCE)方法研究了量子Heisenberg薄膜 ,计算了内能和比热的累积展开 从三级累积展开的结果 ,发现在临界约化温度处内能不连续 ,一级除外 ;而比热到三级都是不连续的 .  相似文献   

18.
液黏离合器摩擦副热屈曲特性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液黏离合器摩擦副软启动过程中的热屈曲变形,建立了对偶钢片轴对称热传导模型和热屈曲模型,获得了温度场的分布规律,通过有限元法求解了对偶钢片的屈曲变形模态及临界屈曲温度,并分析了约束条件对热屈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软启动结束时对偶钢片温度及径向温差均达到最大值,温度沿径向方向先上升后下降,厚度方向不存在温度梯度;第一阶屈曲模态具有最低的临界屈曲温度,为锥形变形,轴向位移沿半径方向呈线性分布;约束条件能够改变钢片的屈曲模态以及降低临界屈曲温度,为避免液黏离合器摩擦副发生热变形和热失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当压缩载荷达到失稳临界值时轴向受压细长杆将发生屈曲失稳,从而影响系统的正常运作。为分析光热敏感细长凝胶直杆轴向受压的稳定性问题,通过光热敏感凝胶大变形理论和铁木辛柯弹性稳定理论研究了环境温度、光强对不同长细比凝胶杆屈曲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势、光强和温度对光热敏感凝胶压杆的增量模量具有显著影响;溶液化学势越低、辐射光光强越弱、温度越低,光热敏感凝胶压杆的增量模量越高;光热敏感凝胶杆轴向受压时存在临界长细比,只有当长细比大于该临界值时凝胶压杆才会发生屈曲失稳;临界长细比受光强和温度影响显著,光强越强、温度越高时,临界长细比越大;当长细比大于临界值时,光强越强、温度越高则使凝胶杆发生屈曲的临界应力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