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为了确定我国城乡结合部行人过街的安全影响因素,对城乡结合部路段上行人的过街心理进行了调查及分析.首先利用计划行为理论进行心理问卷设计,并通过预调查,使用克伦巴赫系数和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验证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表明问卷可信并能够有效的反映行人过街的心理行为.通过正式调研,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全设施的设置和亲友对过街行为的态度将直接影响行人过街行为.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城乡结合部行人安全措施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行人过街闯红灯行为受道路、交通及行人自身等因素影响,为深入挖掘行人过街闯红灯行为规律,随机调查了1 157名过街行人,包含当时的道路、车流状况,如人行道长度、行人相位信号时长、行人穿越车流时的车头时距等。个体行人过街闯红灯行为与群体行人存在显著差异,利用显著性检验,判定个体行人闯红灯的显著影响因素为车流的车头时距与行人等待时间,群体行人闯红灯的显著影响因素为行人数量与行人群中最长行人等待时间。根据所得显著影响因素,建立了个体行人与群体行人闯灯率的Logit模型,结果显示:等待时间对个体行人与群体行人闯灯率的影响并无差异,当等待时间达到46 s时,个体行人与群体行人闯灯率曲线均达到拐点,此时行人违章率增加最快;当群体行人数量达到4人时,最容易激发行人群的集体闯灯行为。结论为交叉口信号配时及行人违法闯红灯的管理提供的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行人过街设施选择偏好的非集计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行人的交通安全水平和过街设施的使用效率,研究行人对过街设施的选择行为.对中关村大街选择人行横道和过街天桥的402个行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行人特性、设施特性及行人对过街设施的选择特性;基于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行人选择过街设施的因素,并建立了反映选择偏好的二元Logit模型.观测数据和模型预测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模型对行人选择人行横道和过街天桥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0.29%和85.66%.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的快速增长,城市道路系统中行人与机动车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为了有效缓减人机冲突,确保行人安全过街,提高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本文主要从信号控制人行横道处研究行人过街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首先明确行人过街影响区、行人过街影响时间等概念,确定道路通行能力在行人过街影响下的计算公式;结合调查数据,得到过街行人到达率与影响时间的统计关系,建立行人过街对通行能力影响的数学模型;最后针对城市道路的典型路段,进行实例计算与仿真评价,通过对比模型计算值与仿真模拟值,对模型进行有效性验证。  相似文献   

5.
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个体过街行为选择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少行人违法过街现象,提高行人过街安全,对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行为机理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相关性分析找出个人属性、家庭属性、行人设施属性、交通状况属性中对行人过街行为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另外,除上述可见因素外,也存在一些观察不到的心理因素会对行人行为产生影响,如对交通安全的态度、对舒适性的要求、从众心理的强弱等.将这些心理层面的主观偏好定义为隐性变量,通过对解释变量和表征变量的结构方程建模获取.最后,将相关性分析得出的关键因素和隐性变量共同作为自变量,引入到logit模型中,建立行人个体违法过街行为的MNL模型.结果表明:到达时间对行人选择"先绿后红"行为影响最大;性别因素对行人"全红"行为影响最显著;年龄因素对行人"先红后绿"行为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在无信号控制人行横道处,行人过街没有过街信号的保护,与机动车相冲突,研究行人过街穿越行为对提高行人的安全和效率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过街行人在不同到达车速下选择不同可穿越间隙的比例,接着通过分析行人过街时车辆速度的变化研究了过街行人与车辆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众过街是行人交通的重要安全隐患.在不确定交通环境下,群体参照效应伴随着行人过街行为决策的全过程.文中从行人过街行为的影响因素出发,基于动态博弈理论推演参照群体影响下的行人从众通过或等待的行为变化过程,构建行人过街行为的阈值模型,定量评估参照群体对行人行为决策的影响程度,探讨参照群体与个体行为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以某一交叉口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群体参照效应对行人过街行为决策存在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能够丰富和扩展行人行为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为制定、实施行人过街交通的安全管理策略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信号交叉口不同空间及时间段的行人步行特征,对6个不同行人信号设置地点的交叉口的行人数据进行了采集,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别对不同性别、年龄、结伴人数以及信号显示类型下的行人步行速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行人性别对过街速度没有显著影响;行人年龄对过街速度有影响,青少年步行速度最高,老年人的步行速度最低;有无结伴行人对过街速度的影响不大;行人在无倒计时交叉口的过街速度显著高于有倒计时交叉路口的;行人在绿灯后期的过街速度显著高于绿灯前期的;而行人在道路前半幅的速度显著高于后半幅的。  相似文献   

9.
行人过街是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中的关键问题,如何保证行人过街效率与安全性决定了交叉口整体运行效率与安全水平。关于行人过街交通组织,以往研究多从保障行人安全性出发,讨论某种组织方式的适用条件与可行性,缺少对不同组织方式效果的比较评价。基于实际调查数据,对设置交通安全岛和实体渠化岛两种行人过街交通组织方式进行仿真评价,并分别与交叉口现状比较。结果表明,两种组织方式在保证行人过街安全的前提下均能有效降低行人、车辆及交叉口延误。其中,相同条件下,交通安全岛更适合作为行人过街交通组织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无信号控制的自动驾驶环境下,自动驾驶车辆的通行轨迹将与过街行人产生大量冲突,如何利用交通控制手段使行人安全通过交叉口,并避免对自动驾驶车辆的通行造成较大的干扰,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方法】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冲突相位组的自动驾驶交叉口行人过街控制方法,将到达交叉口的车辆流向分为4个冲突相位组,在各相位组内单独分配通行时间,基于冲突相位组对自动驾驶车辆和行人过街的通行时间进行建模;在穿插式通行模式的基础上,使用行人信号灯保障行人过街需求,建立考虑行人二次过街的自动驾驶交叉口交通控制模型。模型以交叉口各流向需求量与实际交通量乘积之和最大为目标,以各流向允许车辆通行的时间比例和行人信号灯状态为决策变量,综合考虑交通流量、行人和车辆通行权等约束,建立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mixed-integer linear program,MILP),该控制模型可为各流向的车辆和行人分配通行权。【结果】本文模型的车均延误较定时控制方案的降低26.74%,较单次过街模型的降低11.53%,人均延误较定时控制方案的降低51.66%,较单次过街模型的降低36.20%。这表明本文模型能有效提升交叉口的通行...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城市重点区域机动车交通与行人交通的矛盾日益加剧,人车抢道、行人过街难、行人违章过街妨碍交通安全等问题。该文阐述了开展城市重点区域行人过街设施调查研究的意义及开展该项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总结出两大类五小类人行过街设施,并列出选择人行过街设施需综合考量的因素,最后针对现有人行过街设施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了相应改善对策,旨在进一步完善主干路网上的行人过街设施,对今后行人过街设施的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过街设施利用率低、行人横穿马路等问题,对过街设施的布局进行调整.以北京市二环行人过街设施路网为例构建网络拓扑结构,验证小世界网络的适用性,并基于小世界网络理论对过街设施间距较大的宣武门东大街、崇文门西大街、西长安街三个路段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平均最短路径长度为2 702.916 m,比优化前减少254.842 2 m,聚类系数为0.793 9,优化后过街设施的合理间距为289 m.  相似文献   

13.
人车冲突是影响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选取典型信号交叉口,分析了过街行人堆积与右转机动车之间的冲突行为。对北京市闹市口大街和宣武门西大街的交叉口高峰时段进行了全程录像,提取了行人等待和右转车辆的空间分布特征数据,并根据数据分析了影响机动车右转的相关因素,通过线性回归分析解释了各影响因素与机动车延误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过街行人堆积的数量对右转机动车延误的影响最大,二者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在今后的交通管理控制中,减少或避免人车冲突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交叉口信号过渡期间行人与车辆常因路权不明确而产生冲突导致交通事故的问题,设计基于车路协同的行人过街主动安全预警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案,将该系统分为检测模块、控制模块、预警模块及无线通信模块;该系统检测行人和车辆的位置与速度,并对冲突情况进行判别,针对不同情况,执行相应的预警方案;该系统通过语音提示桩对行人进行预警,通过智能斑马线的不同颜色显示,对行人和车辆进行双向预警;在对停车视距模型和行人过街安全心理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提出考虑人车特性的车辆安全制动距离模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将多种因素协同耦合,考虑了车辆大小和类型对行人心理的影响,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所设计的系统从理论和技术2个方面解决了行人过街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减少老年人在信号交叉口的失范过街行为,细致分析了影响老年人失范过街的因素及影响程度.通过对老年人身体行为特征进行分析,结合计划行为理论的相关内容,设计了针对老年人失范过街行为调查的问卷,通过现场沟通和调查的方式,获取了老年人失范过街的样本数据;使用调查的数据,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了各个潜变量对老年人失范过街行为...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行人人口特征对闯红灯行为的影响.选取某个道路、交通和环境等条件单一的信号交叉口,从而控制这些客观因素对闯红灯行为的影响,采集1 095个过街行人数据,包括121名闯红灯行人、195名红灯时期到达路口等待绿灯通行的行人和779名绿灯期间到达并通行的行人.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行人闯红灯的选择与聚集性、性别、年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群体较之个人,男性较之女性,老年人较之青年人和中年人,闯红灯的可能性更大,从而为制定针对性的交通安全宣传策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不同行人过街时的交通心理及其行为特点,运用物理学中场论的方法,结合对过街行人的心理分析,将行人过街时心理上的受力进行量化,建立了行人在路段过街时的心理场场强模型。通过模型可以得出行人与车辆间的安全场强。将心理场模型运用于对重庆市回龙路三处地点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对行人进行心理受力分析可以为过街设施的改进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无信号控制路段行人过街方式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简练且有广泛应用性的无信号控制路段行人过街延误模型,定量的比较和分析了不同道路宽度和不同流量条件下一次过街方式和两次过街方式的行人延误,最后综合考虑行人过街的安全性、便捷性,机动车行驶效率和道路条件,给出了双向两车道和四车道时,两种过街方式的适用范围.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解析无信号控制行人过街设施的交通流特征和为最佳设置行人过街设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交通系统微观仿真模型VISSIM为基础,基于虚拟现实仿真理论开发了行人过街行为虚拟实验系统(PCBVRS).在上海市的中原社区和同济大学内招募了29名有代表性的出行者,以上海市大连路与飞虹路交叉口为对象,进行了行人过街行为虚拟实验,获得了230份行人过街样本数据.运用实验科学中的信度与效度理论,将实验数据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PCBVRS可以有效地模拟实际场景中的行人过街行为;PCBVRS满足VR(虚拟现实)系统沉浸性、交互性以及现实感等实验特点,且造价便宜,易于携带.经过进一步的研究改进,将来可作为提高行人过街安全意识的培训工具.  相似文献   

20.
城市干道无信号控制人行横道行人过街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城市干道无信号控制人行横道行人过街特性进行了分析,在对行人过街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反映行人过街效率的6个具体指标,以某市典型无信号控制人行横道为实例进行了交通调查,测算了行人过街效率指标的实际值.通过对指标值的分析,找出了观测路段交通秩序混乱的原因,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