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近代小说观念的更新,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艺术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晚清小说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限制叙事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全知叙事模式。在叙事结构上,由于心理描写因素的增多,突破了传统小说以情节为中心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2.
因果报应思想与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常见结构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果报应思想进入小说,成为小说情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构筑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总体结构模式:情节巧合、预叙特征与大团圆结局。这一模式赋予了中国古代小说足够的传奇性与叙事结构上首尾相接、因果完整的特点,受到当时群众的广泛接受与欢迎;但与此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小说家在情节叙述上的思维创造力。相似的情节发展曲线,雷同的结构模式,构成古代小说的一大特点。中国古代小说的公式化、模式化传统也因此而形成。  相似文献   

3.
陈静 《南昌高专学报》2003,18(4):38-39,42
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被誉为"诗化小说"或"一首心理诗".小说中大量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描写让人心醉.小说的诗化性体现在情节的淡化上和三个独立而又有联系的故事结构上.小说还充分地展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对理性真理的某种对立.  相似文献   

4.
"灶神"故事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在谭恩美的小说<灶神之妻>中, "灶神"故事与小说中雯妮与文福的故事的完美契合不仅说明了谭恩美对中国神话故事的独特阐释,也体现了"灶神"故事对建构整部小说的作用.其新颖的立意、二元性叙事结构和对小说的情节预设功能都充分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5.
心理现实主义在现实主义小说的传统格局中融进了新的生机,它不仅有别于现代小说,而且有其最为显著的三个特点:它注重一种结构上的和谐统一,使心理结构与情节结构同步发展;十分强调小说与生活的联系,关注现实人生的命运际遇;作家对人物的心理分析,注重理性与情感的辩证运动,而并非一味地崇尚非理性主义。  相似文献   

6.
“新笔记小说”的情节结构特征是结构松散,无定式,即使用了散点透视的方法,削弱以往情节模式中因果性因素;行文以情趣为根据,削弱以往情节模式中戏剧性因素。这种情节结构具有明显的主观化叙事倾向,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意向思维特点,它对当时的小说审美观念是一次有力的冲击。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悬念性叙述手法及象征手法的运用,进而探讨了该小说的艺术特色.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复数"我们"的视角来叙述故事,使得小说的时序颠倒,结构奇特,情节跳跃,充满悬念;同时,作者还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使得小说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游历仙境小说中寻仙、入仙境、返回人间情节结构的解析,提出本我——自我——超我在游仙小说情节中的社会精神反映。浓墨重彩的仙境是游仙小说塑造的人们憧憬向往的乌托邦理想,由此深入魏晋南北朝时期追寻幸福生活的社会心理内核,揭示魏晋南北朝游仙小说幻想瑰丽,神格人化,语言生活化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9.
"老来得子"是李渔重要的生平经历,亦在其话本小说《十二楼》《连城璧》中反复出现,是其话本小说"自寓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李渔话本小说中的"老来得子"情节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透射出李渔膝下无子时的焦灼心理,成为李渔自我安慰、自我解嘲的特殊方式。李渔在其话本小说中通过对亲子与继子、复兴与覆灭等与"老来得子"情节相关问题的书写,展现了"老来得子"情节的多重面相以及其敷衍、生发故事的强大叙事动能。此外,李渔在话本小说中灵活地添加了"老来得子"情节,"老来得子"或是作为一种背景或结果被放置于小说的开头或结局处;或是参与到小说的主要矛盾冲突中,成为小说主要矛盾冲突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抑或是驱使故事发展的起点与动力,显示出丰富的叙述功能。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小说类型的家族小说(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小说是一种有特殊规范的小说类型.它的题材内容具有特指性,常描写一个或几个家族的生活及家族成员间的关系,并由此折射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和时代特征.所叙故事,具有相当的时间跨度,往往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形成"编年史"般的格局.其形式主要是长篇小说,有的甚至是多卷本长篇小说.家族小说的叙事模式,有叙写家族由有序-无序-衰败的主流模式和叙写家族的"兴旺"史的非主流模式.家族小说的情节母题主要包括"家族、历史、性"三个方面.其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作为家族支柱的男性形象与作为家族附庸的女性形象.家族小说往往蕴涵了伦理文化、制度文化、风俗文化的内容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