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从语用和认知的角度对语篇连贯手段的潜功能进行探讨。语篇的连贯不是字面上的衔接,而是意义上的连续。语篇的连贯可以通过语篇的明示意义和隐含意义以及语篇接受者的动态认知获得。只有把语篇的连贯和语境紧密结合,才能全面准确地解释各种语篇中的连贯,从而正确理解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赵晖 《科技资讯》2007,(32):221-222
衔接和连贯是语篇的基本属性,两者在构成语篇时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如今,对于衔接和连贯的关系,主要有两种观点并存.一是连贯以衔接为基础,没有衔接不会产生连贯的语篇;二是衔接是在语篇连贯基础上产生的.这两种理论观点说明,衔接与连贯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但衔接与连贯在语篇中部是必要的,衔接可以有助于加强连贯,语篇的表层衔接关系是建立在深层的连贯关系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3.
赵蕴萱 《科技资讯》2014,12(24):250-250
本文试图在认知语用学的背景下对语篇连贯研究进行具体的考察,分别从关联理论和范畴理论的认知角度出发对语篇连贯进行分析.旨在建立一种科学的、解释力强的、动态的语篇连贯研究模式,以加深我们对语篇连贯实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连贯是语篇分析的重要课题之一。从互文性角度对连贯现象进行重新审视,一方面,展示出了互文性与连贯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更揭示了语篇连贯的实质,即语篇的连贯是与当前语篇相关的主客体在语篇交际中的认知整合性连贯,是超出单个语篇范围、诸因素间的理据性关系。连贯的互文分析法,能给研究语篇连贯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论述翻译中保持译文语篇连贯的重要性,指出以语篇为单位是保持译文语篇连贯的基础,分析了平常型语篇连贯和异常型语篇连贯,并论述了在翻译中如何处理这两种类型的语篇连贯,从而保证译文的语篇连贯.  相似文献   

6.
蒋大山 《科技信息》2011,(13):226-227
韩礼德与哈桑在1976年所著的《英语的衔接》一书中详细讨论了语篇衔接的各种手段,并围绕衔接的作用谈到语篇的连贯标准,认为语篇衔接是连贯的必备条件。通过分析韩礼德的连贯理论及衔接与连贯的关系问题,发现语篇衔接不一定连贯,而连贯的语篇不一定衔接,即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语篇连贯的理论化问题一直是一个聚讼未决的问题,表现在语篇连贯的建构原则上,这一问题更是明显。在讨论影响语篇解读和连贯建构因素的基础上,对语篇连贯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重新定位,对Brown & Yule的连贯学说进行了修正,指出人对语篇的解读是在假设连贯的前提下,以自身的世界知识和相关语言语境(和/或情景语境)为基础,在类推和就近解读两个潜在原则的支配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8.
衔接和连贯是语篇的两个重要的特征,翻译正是建立在语篇而不是字、词上,因此翻译也需要具备这两种特征。从语篇的衔接和连贯的角度对朱纯深和杨宪益夫妇翻译的《荷塘月色》进行对比研究,从这两方面对译文进行对比,从而发现英汉两种语言因属于不同语言体系,而必须使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衔接和连贯。  相似文献   

9.
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学家不应该局限于句子层面,不应只研究句子结构,而应超越句子的范围,研究句子在语篇中的应用。一般来说,语篇由一个以上的话段或句子构成,它具有句法上的组织性和交际上的独立性。一个语义连贯的语篇必须具有语篇特征(texture),它所表达的是整体意义。语篇中的各个成分是连贯的,而不是彼此无关的。本文从语篇与非语篇的区分入手,强调了语篇的一个重要语篇特征:连贯。连贯是连句成篇需要注意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所以在写作中尤为重要。连贯的方式有形式上的连接和意义上的连贯,这些在篇章中都要有所体现。本文列举了一些写作中在连贯方面常出现的问题并作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连贯是语篇的主要特征,也是理解的基础,如何以获取的信息为线索构建语篇连贯是理解的关键。语篇理解离不开语境,从语篇推导语境可以利用词汇间语义关系的线索建立认知语境、激活图式。理解和记忆有着密切的联系,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同时语篇理解对工作记忆造成巨大的负担。运用语篇理解策略可以加速语言处理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关于语篇连贯的研究由来已久。语言学界围绕这一课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些学者从形式衔接角度来研究连贯现象,试图找到语篇连贯的语内体现。与此同时,有些学者注意到仅仅从语内角度研究语篇连贯的一些不足,并将研究的视角转向了语篇以外的一些因素,如会话原则,听/读者的认知操作。实际上,连贯是一个多纬度的概念,需要从形式的、语义的、语用的和听/读者的认知操作等角度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以获得对语篇连贯的统一性的认识和把握。我们不仅要从文本本身出发对连贯现象进行静态的研究,也需要从语篇使用者如何解读语篇连贯性的角度进行动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认知图式理论研究语篇连贯,顺应语言的认知方法。图式主要有三种不同类型:内容图式、形式图式和语言图式。不同类型的图式在语篇理解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图式在语篇连贯方面不仅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同时也为语篇理解设置了很多障碍。对图式在语篇理解中扮演角色的正反两反面论述可以丰富语篇连贯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3.
连贯是语篇领域中的一个复杂概念,它可能由衔接手段实现,也可以由非衔接手段实现。不同的语篇具有不同特征的连贯。连贯呈现出显性与隐性、静态性与动态性、微观性与宏观性的二元性特征。语篇连贯的二元性特征揭示了连贯是语言形式、语用、心理认知在语篇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人们在理解语篇时,总是要在单个句子之间建立连贯,人们建立连贯时通常使用的是已知—未知策略。这种策略在具体运用时,又会有几种不同的变体形式:直接匹配、搭桥、重新恢复已知信息、找出语篇的新话题等。  相似文献   

15.
隐喻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受到高度关注和越来越深入的和多角度的研究.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后,随着语用学,符号学和认知科学的发展,隐喻在语用学和认知方面的研究开始发展起来.文章通过对衔接与连贯,连贯的各种认识,连贯与语篇话题,隐喻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的阐述,试图从语篇连贯的角度对隐喻作以分析,特别是从连贯与语篇话题方面阐述了主题隐喻的语篇连贯特征.  相似文献   

16.
韩礼德和哈桑认为,衔接和语句同的语义连贯是构成语篇的重要特征,又是语篇成立的必要 条件。语篇成立的充分条件是情景语境语义的连贯,即语篇意义与情景因素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韩礼德和哈桑认为,衔接和语句问的语义连贯是构成语篇的重要特征,又是语篇成立的必要条件.语篇成立的充分条件是情景语境语义的连贯,即语篇意义与情景因素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连贯是语篇的主要特征,也是理解的基础,如何以获取的信息为线索构建语篇连贯是理解的关键.语篇理解离不开语境,从语篇推导语境可以利用词汇间语义关系的线索建立认知语境、激活图式.理解和记忆有着密切的联系,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同时语篇理解对工作记忆造成巨大的负担.运用语篇理解策略可以加速语言处理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连贯是语篇分析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语篇连贯是一个语义概念,它既存在于语言层面上,也存在于非语言层面上;只有用全面的眼光看待语篇连贯性问题,才能揭示语篇的连贯性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图式理论是互动性的理解模式,能够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解释语篇连贯。它强调在语篇的处理过程中,受话者通过使用多方面、多层次的信息相互补充和共同作用来实现语篇连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