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烧变岩是一种在以煤田火区为主要环境背景的复杂条件下,受燃烧变质作用和气液变质作用等影响产生的变质岩类。目前研究多聚焦于死火区岩层的岩石性质及水文地质意义,而缺乏对活火区烧变岩利用体系的研究。为了促进对烧变岩的研究,以砂岩为例分析了烧变岩的矿物成分与呈色,总结了以烧变岩为媒介探测火区的方法及其局限性,最后讨论了烧变岩层的热能回收及资源化利用。结果表明:在活火区新生的烧变岩其矿物成分随温度变化明显,而颜色随温度上升主要由铁、锰氧化物控制;根据矿物特性及热特征,烧变岩可以作为对煤火的探测依据,但探测方法均存在缺陷;热特征也体现了烧变岩蕴含一定体量的热能,可进行回收利用,而冷却后的烧变岩也具有丰富的用途。  相似文献   

2.
出露于桐柏山一带的桐柏杂岩,其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介于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的大别核部杂岩和相对高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的大别超高压变质杂岩之间,侵入于桐柏杂岩的鸡公山花岗岩明显不同于桐柏杂岩的Pb同位素组成,而与大别核部杂岩具有相似的Pb同位素组成.根据Pb同位素组成在地壳垂向剖面上的变化模型及花岗岩的岩浆源区分析,指出在区域地壳结构上,桐柏杂岩是位于大别核部杂岩之上但位于超高压变质杂岩之下的一个岩系.东部大别地区由于地壳剥露程度高,在大别核部杂岩之上的桐柏杂岩基本没有得到保存,而在桐柏地区,地壳剥露相对较浅,在桐柏杂岩之下的深部地壳中仍有类似于东部大别核部杂岩的分布.因此,在造山带的地壳结构上,桐柏地区和大别地区的地壳基底组成是统一的,现今它们在造山带中的分布仅仅反映造山带地壳不同暴露截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蚀变岩是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不良地质岩体,岩石的蚀变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岩体的工程地质特性.本文以西南某水电站左坝肩出露的蚀变岩为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采样分析,查明了蚀变岩的分布范围,并结合现场试验对蚀变岩的工程特征进行研究,提出工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一、地质概况北疆富铁矿带位于阿尔太山山脉南缘山前地带。东起青河,向 NW 方向延经富蕴、阿勒太、布尔津、哈巴河县。国境内矿带长约420公里,宽25公里。阿—蒙铁矿带位于北疆富铁矿带的中段。蒙矿在东,阿矿在西、两区为一岩基状花岗岩岩体所隔。区内出露主要地层为下泥盆统的海相火山岩和中泥盆统的陆源碎屑岩,上泥盆统仅在测区外围零星分布。测区内的中泥盆统之上局部复盖有第三纪灰色砂砾岩。从建造分析,可划分为石英角斑岩—碳酸盐建造(包括 D_(1k)、D_(2a)~1)和复理石建造两大类(包括(D_(2a)~2)~(-4))。经变质后,形成各种变火山碎屑岩,变流纹岩、变火山熔岩、大理岩以及石英云母片岩和角闪斜长片岩为主的各类片岩。(其中兰晶石片岩、十字石片岩、红柱石片岩等从地质产状分析,应与动力变质和热接触变质作用有关)、板岩、变质泥砂岩等。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云南东川金沙江变质杂岩的地质背景,较详细地分析了变质杂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特征,鉴定出钠长黑云片岩、浅变质火山岩的原岩为细碧质凝灰岩,可与下元古界河口群变钠质火山岩系对比,是昆阳群地层的基底变质岩系,它的出露可能是地壳多层次伸展滑脱的结果,为进一步探讨该区的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事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陕北烧变岩为例,对烧变岩的分布情况、类别、基本特征以及水文与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了烧变岩的基本特征,并结合实际工程,对由于火烧岩所引起的水利工程问题进行总结,为处理烧变岩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田步令 《甘肃科技》2021,37(20):40-42
芦草台子勘查区处于甘肃河西缺煤地区,勘查区紧邻平山湖含煤区,属于平山湖矿区总体规划范围之内.但该区煤层多,煤层有分叉突变现象,岩煤层对比难度大.本次通过分析该区地层特征、煤层特征、构造特征,运用全区发育稳定的中侏罗统下岩组顶界的灰黑色粉砂岩或泥岩作为K1标志层;运用地球物理测井曲线上煤层均表现为低密度、高电阻、低自然伽玛和声速高异常的特征,各可采煤层测井物性特征不同等对比方法,结合邻区平山湖含煤区对比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对该勘查区内各可采煤层详细对比,确定了各可采煤层的空间位置,为报告编制和矿井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平行或近平行分布于秦岭大别山造山带的一个巨型构造混杂岩带,由变质表壳岩块、中深地壳变质块体、壳幔过渡带岩块和幔源岩块与糜棱岩和变晶糜棱岩基质共同组成。由构造混杂岩带内岩块和基质的变质变形特点、流变学性质、运动学标志、形成构造环境、动力学特征和时限,表明它们是华北陆块、扬子陆块和分布其间的地体并置碰撞对挤逆冲韧性剪切作用过程中多阶段长时期发育而成。空间上构造混杂岩带内岩块成分的多样性,反映造山带内物质组成的非均一性,也说明地壳隆升剥露的不一致性。这些资料可为深入认识秦岭大别山造山带的地壳组成、结构和构造演化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东梁区岩浆岩为第三纪喜山期产物,岩性为辉绿岩,呈高角度岩墙侵入。共组合25条辉绿岩墙,其中20条分布在煤层可采范围内。辉绿岩体以多种形式侵入到煤、岩层中,由于辉绿岩的侵入,引起局部煤层的热变质,受辉绿岩侵入体的烘烤作用,煤的变质程度增加,煤阶增高,煤层气含量增加。辉绿岩侵入体的烘烤作用使煤的煤层气最大吸附量增加,但煤变成天然焦后,储层煤层气含量降至很低甚至不含煤层气。  相似文献   

10.
侵入闸河复向斜北部的花岗斑岩岩株及侵入煤层中不同岩性的岩床,使闸河矿区的煤发生剧烈的岩浆热变质作用。为了探讨岩株和岩床侵入后造成煤层内的温度场变化,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建立热力学模型,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直径约11公里的岩株在侵入后80万年,距接触界面约3.5公里外,温度降到100℃以下,其影响范围大致等于该岩株半径。岩床侵入煤层后,煤层内温度场的变化除与岩床本身岩性和厚度有关外,还与煤层顶(底)板岩性,煤层结构有关。根据模拟计算,两种岩体所能造成的热变质带的范围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初步探讨了多孔聚氨酯(PU)薄膜的制备条件,如成形温度、致孔剂含量等对薄膜透气性的影响。并进一步观察了这种 PU 薄膜在动物试验和临床上的应用情况。发现这种 PU 薄膜在浅二度烧伤创面上能起到减少创面水份蒸发,防止细菌感染的作用,起到皮肤代用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基于伊犁盆地南缘及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侏罗系砂岩铀矿露头剖面与岩心观察、扫描电镜及显微薄片测试与分析、有机质成熟度测试以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砂岩铀矿中常见的红、褐色“氧化带”砂岩及“过渡带”白色砂岩属于烧变岩,提出表生热液的概念,由此将煤层自燃与砂岩铀矿的形成联系起来,提出中国北方含煤盆地煤层自燃促进铀的富集成矿的设想。即煤层在新生代干旱气候条件下自燃,在相对湿润气候条件下大气降雨影响煤的自燃,形成表生热液,携带从自燃煤层及附近高温烧烤岩层中释放的 U6+沿渗透性岩层流动,在流动遇阻及温度降低条件下铀元素从(已经降温的)表生热流体中析出,并富集成矿。该成矿模式对中国北方陆相盆地“层间氧化带”、“潜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提出新的成因解释。其证据主要体现在:(1)烧变岩与铀矿在空间上的相关性;(2)“氧化-还原带”砂岩微观特征;(3)铀石激光原位同位素年龄测定数据;(4)伊犁盆地煤等有机质成熟度;(5)伊犁盆地及鄂尔多斯盆地方解石胶结物流体包裹体测试数据;(6)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同位素测试数据等。该模式合理解释了砂岩型铀矿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的原因,预示着煤层自燃形成的烧变岩及(近地表)表生热液疏导体系是陆相含煤盆地表生热液砂岩型铀矿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3.
针对煤田火灾发展过程中地磁异常变化特性进行研究。根据自燃煤层过火顶板内传热特性建立了多层梯度烧变地质模型,结合烧变围岩热磁性质建立了煤火二维非均质地层磁异常正演模型。模拟了不同条件下煤火地层局部磁异常剖面,分析了顶板岩性、烧变热特性及燃烧煤层深度对地磁异常的影响。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岩性烧变地层的磁异常差异显著,磁异常强度随自燃中心温度升高非线性增加,而深部煤层燃烧产生磁异常强度远小于浅部煤火。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陕西神府煤田煤层自然面积大、强度高、延展深的特点,研究了自燃的基本特征和分布规律.提出了煤层自燃的三级烈度,探索了煤层自燃使煤层变薄与形态以及自燃区大小与煤层结构及厚度的关系、对煤质和自燃煤层范围大小的影响等。通过野外观察和勘探实践,提出了有效的勘探方法与辅助手段。对确定煤层纵横边界线、探明自燃区煤田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阜新煤田刘家区影响煤层气地质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刘家区具有丰冒的煤炭资源和较高的煤层气含量,因此被列为煤层气开发的重点靶区。根据刘家区煤层气勘探与开发的实际,论述了有关地质因素对煤层气开发的影响。认为在诸多的地质因素中,岩浆岩、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围岩是主要地质因素。对岩浆岩特征、地质构造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围岩特征以及对煤层气的影响作了叙述。  相似文献   

16.
根据对神府煤田休罗纪煤层自燃区的详细观察和分析,论述了煤层自燃的特征,确定了煤层自燃的时代,进一步讨论了煤层的自燃机理和最终自燃范围,认为本区煤层自燃主要受古地貌、古气候和低的煤变质程度以及惰质组的高含量等因素的影响,且惰质组是煤层自燃的关键和导火物质。煤层自燃是沿露头和垂直露头两个方向进行的,并最终因煤层上覆岩石垮落、塌陷堵塞了供氧通道而自行熄灭。煤层自燃区主要是沿古冲沟两侧成带状展布。这为生产上查明煤层自燃范围提供了理论和实际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昌福山区的构遣特征,即:印支运动产生的火成岩上升形成滑脱断层,再形成褶皱,在燕山运动早期形成推覆断层,在晚期由于燕山运动产生火成岩的隆升机制就形成倾角较大的正逆断层。其控煤可分为三大块进行:F11以东,所形成的煤系地层只受高角度断层切割破坏;F11以西至9线,其沉积煤层一般只受滑脱断层影响;9线以西,主要受火成岩影响,离火成岩愈远影响愈小,一般影响较大的是童子岩组第三段中、下部和第一段地层。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倾斜煤层开采条件下的突水规律,在考虑原岩应力、地质构造、地下水、采动影响等因素基础上,从应力场和渗流场共同作用的角度出发,研究含底板岩体在内的采场岩体系统的变形与破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底板岩层的破坏深度和范围加速增加。研究结论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工程实际进行比较分析,为寻求安全、经济的开采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生烃量减去残烃量的方法研究了煤系源岩排烃门限。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煤和煤系泥岩的排烃门限随有机质生烃潜力的增强而变早 ,随有机质丰度的升高而变浅 ,但丰度升高到一定程度之后 ,对排烃门限的影响已不明显。随地温梯度的升高 ,排烃门限深度也变浅 ,但成熟度门限升高。煤及煤系泥岩的排气门限一般早于排油门限 ,排气量大于排油量。进入生烃门限的源岩不一定进入排烃门限 ,而进入排烃门限的源岩也不一定进入传统意义上的生烃门限。因而 ,由排烃门限来评价源岩可能比由生烃门限来评价源岩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20.
对山西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煤系地层烃源岩的有机地化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山西组和太原组煤岩样品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其次为惰质组,稳定组分(壳质组+腐泥组)的质量分数一般低于11.2%;干酪根 H/C 原子比主要集中在0.20~0.85,O/C 原子比主要集中在0.02~0.10,属高演化Ⅲ型有机质;煤岩碳同位素普遍偏重,为-23‰~-25.6‰;沥青“A”中,饱和烃的质量分数大多数<25%,芳烃为11%~58%,饱/芳比值一般为<0.4。煤系泥岩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其次是惰质组,壳质组较低;H/C 原子比主要在0.25~0.75,O/C 原子比主要在0.03~0.20,属高演化Ⅲ型有机质,小部分属于Ⅱ2型有机质;碳同位素偏重,为-23.5‰~-25.9‰,饱和烃质量分数<25%,大部分<20%。太原组灰岩以Ⅱ2型干酪根为主,碳同位素轻于山西组及太原组煤岩及泥岩,主要在-26.0‰~-30.0‰。制定了适合沁水盆地煤系地层中煤岩和泥岩的生烃潜力评价标准,对烃源岩有利生烃区进行评价。综合认为,沁水盆地山西组煤岩总体上是中等-好烃源岩,以盆地两翼为好,中部和南部为中等-差烃源岩;太原组煤岩总体上为中等-好烃源岩,两翼大部分为好烃源岩,沁县-祁县-榆次-榆社一带以及南部地区为差-中等烃源岩;沁水盆地山西组泥岩总体上为中等偏差的烃源岩,只有西部部分地区为好烃源岩,盆地中部地区烃源岩生烃潜力比两翼差;太原组泥岩总体上为中等偏差的烃源岩,西部局部地区为好烃源岩,盆地边缘比盆地中央的生烃潜力稍大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