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颖 《太原科技》2005,(6):91-92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美国个人价值观也产生了一些变化,而《阿甘正传》正是通过塑造一个“平民偶像”——阿甘来见证美国当代社会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件,并提出它所倡导的个人性格及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在我国上映的美国影片《阿甘正传》很耐人琢磨。它涉及战后美国社会历史文化的大量内容,似乎从某个特殊的角度反思着美国历史进程的脚步。大概它表现了在当前保守主义思潮回归美国的时代背景下,一些美国人对自己历史的一种看法吧。阿甘的身世,就像是美国的身世阿甘这个人,可以看作是美国主流社会的一个缩影,他也确实是美国主流社会中的一个活生生的具体  相似文献   

3.
影视作品作为一种大众娱乐方式,经久不衰,尤其受到广大青少年的追捧.其中,《阿甘正传》可谓是一部经典的老电影了,主人公阿甘是一个天生具有智力缺陷却勇于追求人生价值的人.阿甘的一生从各方面、不同程度上激发着青少年的奋斗精神,鼓励青少年发现爱并懂得爱,激励着青少年对生命意义的思索.通过对影片主题及主人公阿甘戏剧化的人生历程的深刻理解,我们明白了:真善美是生活永恒的主题,挫折不会使生命暗然;用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追求人生价值;用一颗真诚的心待人接物,领悟人生真谛.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普通美国人跃上权力峰巅的经历:缺少父母之爱的童年——个人奋斗的青年时代——抓住机遇出人头地……  相似文献   

5.
“您好,我是阿甘”,甘承文的自我介绍给人很深的印象,一下子令我想到《阿甘正传》中那个呆头呆脑的男主角。与《阿甘正传》中的阿甘相比,眼前的阿甘更加地魁梧高大,言谈举止之中流露出冷静、果敢的鲜明个性,但两人却有着相同的对信念的执著。  相似文献   

6.
电影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载体,宣传其文化和人文精神。以超级英雄为核心的好莱坞漫画电影传播着美国文化,宣扬着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本文在剖析个人英雄主义产生背景和发展演变基础上,以电影《蝙蝠侠前传3:黑暗骑士崛起》为视角,从正义、勇气和个人主义三个层面解读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  相似文献   

7.
罗菲 《科技信息》2009,(24):132-132,134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体现了纯朴的人文精神,表现了作者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思考,对理想社会的构建。具体表现为,进取精神:即屡败屡战,永不言弃,在困难面前,尤其是在失败面前不轻言放弃,是一个人最终能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奋斗精神:海明威笔下的“硬汉”都渴望奋斗,虽然他们都有辉煌的昨天,但并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更注重现在的自己,希望通过奋斗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牺牲精神:残破的小船,孤独的老人,与巨大的马林鱼,凶恶的鲨鱼群,形成鲜明的对此,面对强劲的对手,老人遇强更强,抛开个人的杂念,唯一的目标就是思考如何去奋斗拼搏。  相似文献   

8.
电影是语言文化的一扇窗户,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用词和句式的正确与否直接体现了对异国文化了解的程度。当语言、语调节奏、用词、句式达到与美国人的形似,如果又学会了美国人的思维和文化,能够用美国文化思维则可达到神似的效果。这就是立体英语教育模式,电影则就是最好的媒介。  相似文献   

9.
撒哈拉沙漠边缘是一望无际的草甸,稀稀拉拉的灌木丛点缀其间。这天,大熊警长驾驶警车开始了例行的治安巡逻。很快,敏锐的大熊警长发现一棵阿甘树下落满了阿甘果。这些阿甘树是沙穆大叔的,他每年都会采集阿甘果  相似文献   

10.
凌乐祥  张静  王玲 《科技信息》2009,(14):231-232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文化帝国主义批评话语仍有重要价值。当代好莱坞电影着力表达着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中的普世主义、“天定命运”、白人至上和个人主义。本文将在探讨文化帝国主义内涵和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基础上来剖析当代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文化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11.
美剧以其独特的魅力向受众展示着美式文化。政治题材剧《纸牌屋》以发生在华盛顿的真实事件为原型,通过对主人公在政治权力之路上奋斗历程的描述,揭示了标榜"自由、民主"的美国社会真实的政治文化。政治权力与个人情感、宗教信仰、公益慈善以及经济利益的错综复杂而又充满矛盾的关系,才是真实的美国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2.
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讲述了一名生活在经济萧条时期的推销员,他穷困潦倒,对生活感到迷茫。出于对孩子的责任感,也为了改变自身命运,仅有高中学历的他决定进入收入丰厚的股票投资公司,对于他人而言这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事。在奋斗过程中,他睡过地铁洗手间,遇到过各种挫折,但他始终相信幸福定会降临。最终勤勉努力的他获得了认可,也赢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3.
人的处境悲剧性的一个方面即在于他挣扎着想使自己更象个人样结果反倒不象人样了。你看,人从本能地适应外界奋斗到理性地利用工具去占有周围世界,这才好不容易从动物家族中走出立起了人的门户。顺着这条人之为人的道路维续奋斗下去,似乎必然地就将受利用的工具从物扩张到非物诸如政治、  相似文献   

14.
从电影审查到电影分级,美国的电影管理制度经历了从政府强行干预到行业自愿分级的发展过程。现行的美国电影分级制度在政府、行业与受众之间找到了平衡点,避免了官方的审查,调节了电影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冲突,满足了公众对电影艺术的多元化追求。它是美国电影审查制度和表达自由博弈的结果,也是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的结合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正成功的必备条件是有一颗坚持奋斗的心,刘美云与刘方成的奋斗经历完全就是一部励志电影。刘美云、刘方成夫妇一直坚持自己的人生会活得别样精彩。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权健让他们的梦想比计划中实现得更快。刘美云和刘方成有很多的共同点。两人都出生在农村,小时候都受过穷,都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一心想要改变命运。结婚后,刘美云开了一家小型美容美发店,刘方成修理摩托车,两人起早贪黑忙一个月,收入仅够维持生活。一次,一位美容顾  相似文献   

16.
存在主义是一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在20世纪中流传的非常广泛。而自从存在主义与电影结合后,存在主义则找到了用影象表现人的内部世界的方式理解人类"存在"的本身。本文结合伊朗著名导演阿巴斯的代表作《樱桃的滋味》,分析存在主义哲学思维对阿巴斯电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美国电影《追求幸福》通过讲述一位黑人的奋斗经历,生动地诠释出片名中的"Happyness"所蕴涵的"美国梦"。在三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美国梦"的思想实质——"人人机会均等"始终没有改变,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必然造成这种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的破灭。  相似文献   

18.
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美国记录片《华氏911》获得最高奖项———金棕榈奖。这是戛纳电影节第一次把大奖颁给一部记录片。而与此同时,这部电影在美国却遭到“封杀”。影片导演迈克尔·摩尔在颁奖仪式上说了这么一句话:“除了一个人(布什),全世界都想早点看到这部电影。”尽管戛纳奖的评委会主席昆汀·塔伦蒂诺说“给这部电影发奖是出于艺术考虑而不是政治考虑”,但不管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这部电影,人们更多的是从政治层面上关注它的。电影节带领人们重新审视过去的两年———美国遭遇9.11袭击,于是,恐怖头子拉登和美国总统布什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对头。然而,追根溯源,人们发现,拉登家族与布什家族其实有着不同寻常的两代“恩怨情仇”———这是电影中最具轰动的一幕。迈克尔·摩尔声称,拍摄这部电影,就是要揭露美国反恐战争与伊拉克战争的真相。那么,如何解读迈克尔·摩尔所揭露的“真相”?  相似文献   

19.
大人物盖茨比的大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茨杰拉德的《大人和盖茨比》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表现了“美国梦”的幻灭这一美国文学的传统主题。盖茨比梦想通过个人奋斗积累财富追求旧日的恋情,却未意识到上层社会虚伪残酷的本质。本文试图通过对主人公所处爵士乐时代美国上层社会的解剖,以及对其本人性格缺陷的分析,来说明盖茨比悲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正>4月13日,佛罗里达州共和党联邦参议员马尔科·卢比奥正式宣布竞选美国总统,成为共和党内第三个问鼎2016年白宫的挑战者。卢比奥是在希拉里参选后仅一天宣布竞选的,随着两党老将、新秀纷纷加入总统角逐,美国2016年总统选举进入争夺两党候选人提名的阶段。古巴移民后裔卢比奥的个人奋斗之路在许多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