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鲁迅相信人类、生命在总体上是进化的、向上的,这并不意味着他也确信,在具体到一个国家、民族,也必定是进化向上的,这要视国民是否努力改革而定。鲁迅曾寄希望于青年,目睹1927年国民党大屠杀的现状,他的这一希望有所破灭,但这并不能撼动他固有的关于人类和生命总体上是进化的思想。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鲁迅看待中国社会的前提是,人首先是分为不同等级或阶级的。鲁迅还有一些十分重要的思想是进化论和阶级论都无法涵盖的,如关于国民卑怯性的思想,如关于吃人社会的思想,等等。  相似文献   

2.
青年毛泽东深受近代“新民”思想的影响,在探寻改造中国社会途经的过程中深切关注和严肃思考着“改造国民性”的问题,他认为我国的国民存在着迷信盲从、缺乏自主性、急功近利、虚伪相崇、思想狭隘、门户相争的弱点,这是我国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民主和科学思想不发达的结果。他主张把国民改造成具有自主性和主体性,坚持真理,立真志和顽强的意志力的新型的国民。  相似文献   

3.
文章指出“国民杂志社”是“五四”时期较有影响的社团组织,当时曾发挥了积极的社会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当时青年的思想解放和意识更新。李大别在其中起了积极的作用,他实际上是《国民陈志的总顾问,对其进行了热情的帮助和指导。他还在《国民》上发表文章,增强了《国民》杂志的反目倾向。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对青年反帝斗争起着导向作用,促进了青年思想意识的提高和《国民》杂志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文章指出“国民杂志社”是“五四”时期较有影响的社团组织,当时曾发挥了积极的社会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当时青年的思想解放和意识更新。李大钊在其中起了积极的作用,他实际上是《国民》杂志的总顾问,对其进行了热情的帮助和指导。他还在《国民》上发表文章,增强了《国民》杂志的反日倾向。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对青年反帝斗争起着导向作用,促进了青年思想意识的提高和《国民》杂志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中华文化的标签,他的行为和思想彪炳千秋,同中国历史交相辉映。儒家思想在当代依然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管理思想主要体现于人文礼法、国民政治、军事战略、人才择用、治学为师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杜景强 《长春大学学报》2013,(12):1657-1659,1662
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和实践家,他站在“御侮救国,强兵富国”的立场提出了军国民体育思想;提倡“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体育教育主张强调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在强调体育的普及的同时,还特剐强调国民应该养成经常锻炼的终身体育思想。提倡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妇女平等的参加体育。将蔡元培的体育思想运用到当前体育教育中,有助于广大体育工作者吸取前人有益的思维成果,消除当前体育教育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7.
从民族国家的角度出发,杨度始终认为民族思想、民族主义是宗法社会的产物,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他主张在中国塑造具有一体化特征的现代国民,进而建立五族合一的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思想启蒙者,梁启超的思想因政治而产生,为了政治而服务。他希望通过对国民思想的构造,让国民具备个人自治思想和能力,从而使得整个民族能够富强起来。在国家的体制选择上,张佛泉主张以政治为主的共和爱国主义,以“邦国主义”为其典型。张君劢则强调文化的力量,提出文化民族主义,力求通过文化来复兴民族。本文将通过对他们思想的比较分析,找到他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探究其现代政治思想的源头,批判的继承其现代性政治思想,为民族复兴的大厦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9.
叶晨瑜  程天矫  白珍 《科技信息》2013,(11):94-94,123
现今,不少大陆社会的精英、中坚力量把出国作为人生的一个奋斗目标。放眼全世界,我们大陆的教育中思想政治爱国教育是非常特别、占有非常大课时量的一块,但是我们的国民为什么更倾向离开自己的祖国。在探索各种提高国民爱国主义精神方法之后,旅游特别是国防旅游可能成为提高国民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20世纪初发表系列评论"新民说"以新颖的理论和犀利的笔触,剖析我国国民腐败堕落之根源,提出改造国民道德的新方案,一时声振天下,颁开改进国民问题的讨论的新风。他用全新的眼光将新民德作为根本救国方案而加以阐发,所以他的诸多理论,旨在批评陈腐的道德而倡扬适于民族竟存的新道德,在当时启迪了一代青年的思想,即使在今天也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风云变幻的近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救亡图存的迫切使命,新陈代谢的急遽步伐,给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打下了复杂多变的印记;同时也造就了像梁启超这样的"英雄"和"思想勇士"。个人是时代的产物,而思想是现实的反映。只有将梁启超这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放在近代中国的民族斗争、阶级斗争和历史潮流中加以考察,我们才能确切地把握他的本质,认识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地位、真实意义和价值。尚武思想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追求冒险、竞争、进取的精神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不小的冲击。尚武思想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受尚武思想的鼓荡,军国民体育思潮乘势而起,社会上刮起了一股"尚武"之风。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历史分析等方法,对近二十年学术界关于梁启超"尚武"思想研究的成果进行剖析和归纳,主要从梁启超"尚武"思想的成果、专论梁启超"尚武"思想的代表性观点以及对这些观点的评述,指出不足,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期对读者或学人的体育实践或研究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国家或民族要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占有优势,而且要下大力气提高国民的科技素质,增强公众对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把科学思想、科学理念植根于民族精神,转化为全社会的创新能力。因此,以提高国民科技素质为宗旨的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程。  相似文献   

13.
黄宗羲的经济思想从三个方面展示了晚明儒家经济哲学的新突破.第一,他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首次从哲学高度肯定了工商行业在未来理想社会中与农业一道,居于本体地位;其次,他与同时代人所提出的货币思想,其实反映了要求建立统一货币等价物的货币学思想;最后,他提出要改革吏制与保护富民的思想,暗含了对传统国家法权的合法性的质疑.其经济哲学的根本价值诉求是国民财富的增值而不是一姓国家的财政增收,以托古的方式表达了对新社会的憧憬.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真正系统、完整地提出新民思想的第一人。20世纪初,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在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对比中西文化巨大差异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进行反思,提出了改造国民性,提高国民素质,重塑新型国民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5.
巫绍勋 《河池师专学报》1998,18(3):49-52,56
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贯串于老舍新文学创作的始终,而他在这方面的独特性在于:通过各类市民思想性格的艺术表现和风俗民情的描绘,来达到对国民劣根性的解剖,并从文化观照的角度去透视国民性的病源,在对二者互为因果的考察中,完成了对封建文化传统的批判。同时,他又极力挖掘民族性格、传统文化中的潜在优异因素,从中寻找改造国民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老舍受到了古老的中国文化的熏陶,亲历了五四文化传统影响,在英国的时候对西方文化又有了切身体会。特殊的思想资源使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视角和风格。本文从着重分析英国文化尤其是狄更斯等英国作家对老舍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表现为批判中国国民精神;语言简练,风趣幽默的“京味儿”风格;对下层市民小人物的怜悯和同情。  相似文献   

17.
蔡锷感愤于近代中国对外战争的屡战屡败,认为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中国国民缺乏日本、欧美等国的军国民精神,并从教育、思想学派、文学艺术、社会风俗、体育锻炼、武器等八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弱不堪战的原因;并大声疾呼要在中国实行全民皆兵的军国民主义,其核心就是陶铸"国魂",以新的"国魂"振奋全民族的军国民精神。蔡锷以军国民主义为基础,在近代革命战争实践中所形成的一整套近现代革命军事思想与国防建设思想,对中国近现代革命战争与一大批杰出将帅的培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国民精神状态的关注,鲁迅对大众与启蒙者关系的深入思考,鲁迅的悲观思想也愈来愈浓。对大众无法救赎的灵魂,鲁迅表现了一种近乎绝望的沉痛。这种悲观思想既与鲁迅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更与他早期的思想有关。最典型体现在《药》的创作与阐释中。本文试图从鲁迅的思想去解读《药》,并通过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重新阐释《药》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9.
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创造力”的解放和培养等教育理论及其教育主张中,可以认识到他的理想是通过教育来改造国民和社会,使中国走上国富民强的道路。改革开放时代的教育就该肩负着同样的使命,而且我们应在继承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展其思想,搞好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20.
民生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目的 ,其内容极其丰富。孙中山说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 ,国民的生计 ,群众的生命便是。”1他还说 ,民生是经济活动的中心 ,政治活动的中心和一切历史活动的中心。2实现其民生思想 ,孙中山提出了两个办法 :第一是平均地权 ;第二是节制资本。3 民生思想及其解决办法的提出 ,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历史进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它要求打破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节制资本”的口号。这些都是现代化内容不断丰富和外延不断扩大的表现。继承和发展孙中山的民生思想 ,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