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5 毫秒
1.
古代近代之交的杰出政治家陶澍——论陶澍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澍是清朝后期中国经世学派在政治领域的杰出代表,而且,他和林则徐、魏源,是经世派转变为洋务派的关键人物,他的思想与政治实践开了中国近代洋务派经济改革的先河,并为洋务运动作了人才准备。陶澍还是湖南近代人才群体崛起的先导者。  相似文献   

2.
洋务派重要代表人物张之洞以官督商办、官商合力等方式经营民用企业,这些企业中的大官僚及大买办构成了早期的大资产阶级.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从本质上说是反动的.但他处于半外殖民地半封建形成时期,情况极其复杂,不能简单的否定,也不能笼统的肯定,应该既看到他的动机,又要看到他的效果,还要看其客观历史作用.本文就是从这一点出发,对他的某些重要经济思想加以阐述和评析,以期从中找到有益于现代化建设的主张.  相似文献   

3.
洋务派重要代表人物张之洞以官督商办、官商合力等方式经营民用企业 ,这些企业中的大官僚及大买办构成了早期的大资产阶级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从本质上说是反动的 .但他处于半外殖民地半封建形成时期 ,情况极其复杂 ,不能简单的否定 ,也不能笼统的肯定 ,应该既看到他的动机 ,又要看到他的效果 ,还要看其客观历史作用 .本文就是从这一点出发 ,对他的某些重要经济思想加以阐述和评析 ,以期从中找到有益于现代化建设的主张  相似文献   

4.
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思想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介绍洋务派后起之秀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思想在学术界的研究情况 ,以期客观评价张之洞和他所经历的洋务运动 ,为张之洞研究的深入展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洋务派对近代中国教育的最大贡献在于引进西方模式的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但由于主、客观的原因,洋务派的教育观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决定了洋务派的教育事业具有浓厚的半封建性和半殖民地性,新式教育事业的创办并没有给中国传统的封建教育体制形成很大的冲击,也没有给近代中国带来新式的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薛福成经历了由地主阶级改革派、封建官僚洋务派到资产阶级改良派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了极具时代特色的早期改良思想.分析他的思想演变过程、主要内容及其特征,将对了解和评价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提供一定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体西用"作为洋务派的思想理论和行动准则维护了封建思想文化和封建专制统治,也有利于冲破封建阻力,传播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洋务派的地主阶级属性决定了他们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实践,决定了洋务派只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西方列强的侵略实质、清朝最高统治者对汉族地主阶级的心怀猜忌和封建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的阻挠,是促使洋务派学技不学政活动的又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就维新运动中的洋务派和维新派的关系,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的观点。作者认为在维新运动中,由于洋务派和维新派在变法思想上有不谋而合之处,因而导致了他们初期的结合。然而他们毕竟代表两个阶级的利益,政治见解上有着根本分歧,所以他们合作不久就分道扬镳了。洋务派和维新派虽然分裂了,但是洋务派没有和顽固派合谋镇压维新派,在维新运动中只是充当了一个中间派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冯玉祥曾多次主政河南,所部之河南籍者以万计,还涌现了一大批著名人物。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方面,也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但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有一些败类。统观全局,平心而论,冯玉祥集团在河南地区的所作所为,仍然是功大于过的。  相似文献   

11.
贾熟村 《菏泽学院学报》2011,33(6):77-81,128
宋庆耐苦善战,年近八十,仍短衣帕首,奔走冰雪中,与士卒同甘苦,深受清廷敬重。他知彼知己,本不赞成与列强开战,慈禧意气用事,仍然开战,开战之后,宋庆以大局为重,仍然组织兵力,修筑工事,层层抵御,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他死后,清廷给他以异乎寻常的优恤,也是理之当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兵源、军俸、军卒消费水准、更戍制、军队的工商业生产、军队的娱乐、军汉的喜好倾向性等方面探讨了宋代募兵制与瓦舍勾栏之间的关系,认为宋代的募兵制促进了瓦舍勾栏的兴盛。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长篇小说《走出盆地》中的人物思想,阐释了作者的关注于女性的需要和追求、善于表现女人的酸甜苦辣和母系情结,认为小说中主人公邹艾走出实体盆地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她渴望走出精神的盆地,从而寻找千百年来迷失的女性自我。然而千百年来的因循是很难突破的,邹艾寻找的道路注定是曲折的、坎坷的。  相似文献   

14.
新疆与俄国接壤边境达数千公里,民国时期,俄国中亚地区的动乱导致1916年的哈萨克族难民逃入新疆事件.就其变乱起因,难民逃难惨状,及新省当局处置难民办法试加论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阐述,分析了北京故宫的建筑布局及空间营造,说明中国古代建筑是几千年传统文化积淀的产物,是传统文化意识在建筑及空间布局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对当时边塞战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他的边塞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对当时边塞战争的态度。青年时代漫游边关,慷慨激昂,热情讴歌、积极支持保卫边关的战争;深入了解边塞和戍边士卒的现实情况后,他开始厌倦没完没了的开边战争;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他对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有了更深的认识,到晚年他更是明确反对穷兵黩武的开边、扩边战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时代美术中,工农兵形象是其国家形象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毛泽东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文艺思想的指导下,工人的美术形象随着国家建设题材的兴起而逐渐发展起来,形成了以钢铁工人形象、煤矿工人形象为特色的工人美术形象系统。随着1960年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石油工人政治地位的提升,石油工人形象被表现并成为这一美术形象系统的一员。以大庆油田独特的石油工业景观和"铁人"王进喜鲜明的视觉形象为代表,在新中国美术史上掀起了一轮石油工人形象题材的创作热潮。  相似文献   

18.
《莫一大王》型传说中"竹生甲兵"的母题与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夜郎侯出生》的传说不属于同一叙事类型,很有可能是接受了敦煌变文《孔子项讬相问书》的影响生成的,是壮、汉文化交流的结果。"竹生甲兵"的母题是讲传说主人公在遇到伤害时,具有与佛经中地藏菩萨一样的分身的"神力",因而这一母题很可能是基于佛教思想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后期欧洲的伤兵境域发生了相对以前来说较为明显的改善与进步。此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下列因素的变化所导致的:战俘地位的提升与保护措施;军事医学的发展与重大突破;社会学家关于战俘问题的重新认识以及积极活动;武器技术的改进与重大突破。伤兵境遇的改善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关于人道主题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罗马帝国舰队萌生于布匿战争中,成熟于内战时期,在奥古斯都时期正式建立。舰队在编制上以军团为蓝本,士兵主要从自由人或外族人中招募,至公元1世纪中期,共有正规舰队10支且主要驻防在帝国边境沿线。罗马帝国舰队在配合军团进行海外征战上发挥了一定作用。它是帝国边境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承平时期,舰队更是打击海盗的利剑,维护了罗马帝国领海的交通安全。公元3世纪后,因罗马帝国国力的衰落,舰队的战斗力急剧下滑,海上防御体系近乎崩溃,海盗重起,蛮族人也从海上打开了入侵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